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显性遗传性脑血管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显性遗传性脑血管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erebralautosomal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 1993年Tournier Lasserve等人提出的一个新的脑血管病诊断名称[1] ,用于取代 1977年Sourander[2、3 ] 以及其他作者报道的遗传性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和此后其他研究者提出的慢性家族性血管性脑病、家族性皮层下痴呆伴动脉性白质脑病、家族性疾病伴皮层下缺血发作和白质脑病以及家族性Binswanger病。此病具有显性遗传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偏头痛、中年出现反复发作性脑梗死导致假性球麻痹以及…  相似文献   

2.
淀粉样脑血管病(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CAA)是一种颅内微血管病变,以淀粉样蛋白在脑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沉积为特征,常见于老年人,临床常并发认知功能缺损,包括CAA脑出血无关认知功能缺损、CAA相关脑白质病、家族遗传性CAA相关痴呆等。本文就CAA相关认知功能缺损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系由一系列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近年来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VD可作为针灸的有效适应证,因此,针灸治疗VD的临床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针灸疗效肯定,且对患者的智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康复有诸多积极意义,但是近年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五、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脑血管病较为严重的后果。在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人中大约26.3%的病人发生痴呆。医血管性痴呆的概念所谓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脑缺血、出血、缺血一缺氧损害导致的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的智能障碍。因此,构成血管性痴呆必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必需有痴呆;②从病史、临床检查和脑影像学上必需有脑血管病的证据;③痴呆和血管病有时间上的因果关系。考虑血管性痴呆的病人必需有痴呆,所谓痴呆是指记忆和智能的衰退足以影响日常生活。衰退一词说明痴呆…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舞蹈症又名Huntington舞蹈病,或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后,以全身的舞蹈一手足徐动性不自由动作。进行性痴呆为临床特征。本病对7例遗传性舞蹈症和患者临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之一,其病情缓慢,机制较复杂,致病因素还不十分明确。本文对老年性脑血管病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进行了测定,有关方法和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所有病人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或脑出血。分三组进行观察,病人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另外还设对照组。痴呆组病人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62~79岁,平均(68±7.3)岁;非痴呆组病人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60~82岁,平均(66.7±6.8)岁,其中有脑萎缩或皮质萎缩者12…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一种获得性高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脑血管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还未发展到完全痴呆时,不能按现行的VD的诊断标准界定,国外学者[1]提出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广泛的概念,VCI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明显(脑梗死或脑出血)或不明显(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多梗塞性痴呆18例临床分析河南省太康县血栓病医院(461400)张学安多梗塞性痴呆(MID),是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一种特殊表现。多由反复发作的梗塞灶所致的脑组织累积性损害所致。个别病例亦可1次发作引起。现将我院1990~1993年收治的经CT扫描确诊的...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痴呆)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姜定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153-1154
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原因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在增加,导致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引发脑功能降低以致痴呆发生。如脑卒中后出现记忆力下降、智能减退、行为异常、人格改变等征象。  相似文献   

10.
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淑玲  丁萍 《护理研究》2003,17(16):942-942
血管性痴呆 (VD)是由于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主要包括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痴呆等。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 ,血管性痴呆病人也日益增多。1 临床资料自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11月我科收治脑血管病病人 42 4例 ,全部经过头颅CT或MRI扫描明确诊断。其中脑梗塞 30 0例、脑出血 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2 8例。 42 4例中 6 6例发生不同程度痴呆。其中男 48例 ,女 18例 ,年龄 5 8岁~ 92岁。2 相关因素分析2 .1 脑血管病与痴呆发生率的关系 在 6 6例发生痴呆的病人中 ,由脑梗塞引起者为 6…  相似文献   

11.
六、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以上五讲分别讲了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尽管不常见,但是这些是脑血管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全面了解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就不能不涉及这些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所谓特殊类型,一个指临床表坎特殊,另一个指病因特殊。下面分别简述较引人注意的十八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1烟雾病烟雾病也称Moya-moya综合征,最早于1955年报告于日本,是一种少见的引起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多见于儿童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早、中期伴或不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比较。方法:调查时间为2002—06/2003—01,在北京市随机抽取城市和农村的中老年人,使用简明智能量表进行测评,简明智能量表评分未受教育的&;gt;17分,受教育年限&;gt;6年的&;gt;24分者为健康组919例,简明智能量表评分低于上述分值者为痴呆组。痴呆组根据是否伴有脑血管病分为不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组(n=124,其中早期84例,中期40例)和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组(n=64,其中早期34例,中期30例)。应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两部分组成)对3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比较。结果:健康组日常生活活动20项总分为21.81&;#177;5.61,其他各组评分均高于健康组。不伴有脑血管病的早期痴呆组的日常生活活动总分(23.86&;#177;5.10)、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总分(13.33&;#177;4.46)、躯体生活自理量表总分(10.03&;#177;1.06)均显著低于伴有脑血管病的早期痴呆组(30.35&;#177;10.22,17.9l&;#177;8.26,12.35&;#177;2.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3,-3.32,-3.06,P&;lt;0.01)。不伴有脑血管病的中期痴呆组日常生活活动总分、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总分和躯体生活自理量表总分分别为37.35&;#177;13.35,22.48&;#177;10.15,15.00&;#177;5.14,伴有脑血管病的中期痴呆组以上3项评分分别为50.77&;#177;15.90,28.57&;#177;10.53,22.47&;#177;8.90,两组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早期痴呆组。结论:伴或不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退,且随着病程逐渐加重而加重;不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伴有脑血管病者。早期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减退主要表现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中期患者在此基础上出现躯体生活自理能力的减退。  相似文献   

13.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脑血管病性痴呆患者日益增多。目前对脑血管病性痴呆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法及统一的检测方法。我们以长谷川简易痴呆调查表(改良长谷川简易痴呆表,以下称“长谷川表”)为指标,对70例脑  相似文献   

14.
哈伯因治疗血管性痴呆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痴呆是一种智能障碍性疾病 ,表现为记忆及思维功能明显降低 ,多由脑血管病反复发作引起 ,称为血管性痴呆 ,多呈进行性发展且逆转困难。我们应用国产哈伯因 (石杉碱甲 )治疗血管性痴呆 42例 ,与应用脑复康治疗的 40例进行比较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有脑血管病发作史 ,不同程度的记忆、计算、判断及定向功能障碍。先根据修改的长谷川简易智能评价量表测验 ,得分 <2 1.5分确诊为痴呆。再用 Hachinski缺血量表判断 ,评分 >7分确诊为血管性痴呆 [1 ] 。全部患者均查脑CT证实有脑血管病存在。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随…  相似文献   

15.
痴呆是一种感知障碍的综合征,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痴呆的原因很多,其中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称为血管性痴呆(VD),据文献报告,VD在老年人中患病率为3.96%,占全部痴呆的2/3,VD中,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为主要的发病原因。对于MID的早期诊断,脑CT、MRI是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之一。因此,正确认识MID的CT、MRI特征,对于MID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1992年1月至1997年5月,我科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痴呆量表检查,发现MID患者100例,并同时对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MCI)100例进行分析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最常见的痴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主要表现为记忆缺损,智力减退,人格障碍。我科2006年1月~2007年2月共收治血管性痴呆患者86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制订个性化系统性饮食计划和精心护理,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系由一系列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近年来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VD可作为针灸的有效适应证,因此,针灸治疗VD的临床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针灸疗效肯定,且对患者的智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康复有诸多积极意义,但是近年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罕见的典型母系遗传的致盲性视神经变性眼部疾病,由Von Graefe 1858年首次报道,1871年德国眼科医生Theodor Leber首次描述了这种遗传性眼病,主要表现为双眼急性或亚急性中心视力下降,多累及青年男性,随后便将此病命名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后又称为Leber视神经炎、Leber视神经萎缩、遗传性视神经萎缩、遗传性球后视神经炎等等.  相似文献   

19.
多梗塞性痴呆18例临床分析河南省太康县血栓病医院张学安多梗塞性痴呆(MID)是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一种特殊表现。多由反复发作的梗塞灶致脑组织累积性损害。个别病例亦可1次发作引起。现将我院1990~1992年收治经CT扫描确诊的18例MID分析讨论如下。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脑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进行现实理解时钟测验(RCCT)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正常人组进行比较,初步了解RCCT在血管性认知损害筛检中的作用。方法:运用RCCT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两种测验方法对20例脑血管病非痴呆患者及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20例正常人组被试进行评估,分析RCCT与MMSE得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脑血管病非痴呆组的RCCT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正常人组年龄、文化程度与RCCT得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人组显示年龄与MMSE得分呈高度负相关(P0.01),受教育年限与MMSE得分呈正相关(P0.05);所有RCCT测试时间均在15min/次以内。结论:RCCT作为一种标准化的简便的认知功能检测工具,对血管性认知损害有一定的筛检作用;RCCT成绩在正常成人中受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可能较MMSE成绩所受到的影响要小。建议RCCT可与MMSE同时应用于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筛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