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手功能障碍是小儿各种脑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妨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穴位注射既能发挥针刺刺激作用,又能发挥药物的作用原理,同时配合作业疗法,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康复中心。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脑病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象:2001-11/2002-10本院门诊收治的31例脑病患儿。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性瘫痪及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②年龄&;lt;5岁。③治疗前后均用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评估。排除标准:①治疗不满一个疗程。②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瘫痪,及各种脑炎、脑病所致的瘫痪。③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小4月,最大5岁。3岁以内占94%。足月20例,早产11例。方法:对31例患儿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以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作为评估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为观察脑病患儿手功能改善情况。次要结局为采用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作为评估指标,观察精细运动治疗前后发育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精细运动发育商提高21例,占68%;抓握能力指数提高27例,占87%;视觉感知能力指数提高31例。结论:针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脑病手功能障碍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手功能障碍是小儿各种脑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妨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穴位注射既能发挥针刺刺激作用,又能发挥药物的作用原理,同时配合作业疗法,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康复中心.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脑病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象2001-11/2002-10本院门诊收治的31例脑病患儿.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性瘫痪及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②年龄<5岁.③治疗前后均用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评估.排除标准①治疗不满一个疗程.②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瘫痪,及各种脑炎、脑病所致的瘫痪.③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小4月,最大5岁.3岁以内占94%.足月20例,早产11例.方法对31例患儿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以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作为评估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为观察脑病患儿手功能改善情况.次要结局为采用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作为评估指标,观察精细运动治疗前后发育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精细运动发育商提高21例,占68%;抓握能力指数提高27例,占87%;视觉感知能力指数提高31例.结论针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脑病手功能障碍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104例小儿脑瘫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104例小儿脑瘫患儿均采用以运动功能训练、推拿、穴位注射为主,同时配合作业治疗、感觉统合训练、低频电刺激疗法等综合治疗,并以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EM)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04例患儿经过(3.3±0.8)个月治疗后,其智力障碍及肢体瘫痪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异常姿势减少,肌力增强,整体运动发育水平提高;98例患儿GMFM88项及GMFM66项分值均明显上升(P〈0.001)。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治疗脑性瘫痪双上肢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双上肢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采用综合康复加肌肉功能定位穴位注射和综合康复治疗两种方法。疗程结束后按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和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注射康复组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和Ashworth评分优于综合康复组(P<0.05)。结论肌肉功能定位注射可提高脑瘫患儿上肢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小儿性瘫痪(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356例0-9岁小儿脑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另选窍门季术针刺,穴位注射,推拿按摩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整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穴注,按摩,运动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结合康复模式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模式。方法:采用了Bobath,Vojta、上田正法的理学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配合针灸、穴位注射、按摩、理疗等传统医学康复,以刘振寰教授编写的《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VCD)为康复教材,进行长期的家庭康复,对6个月~7岁50例小儿脑瘫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康复研究。结果:治疗后3个月,智能活动有效率72%(36/50)、语言社交有效率64%(32/50)、功能运动有效率74%(37/50)、生活自理有效率62%(31/50)。结论:三结合康复模式是治疗小儿脑瘫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蕾波法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疗效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 评价蕾波法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以穴位按摩运动疗法及模式对115例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痪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半年后脑瘫治疗A、B、C组神经发育商分别上升28.2、16.0、18.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A组疗效明显优于B及C组(P<0.01)。结论 蕾波法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有效,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作业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晓慧  彭聪 《中国康复》2007,22(6):391-392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脑瘫患儿116例,分为A组56例和B组60例,均采用运动疗法,言语、针灸、按摩等综合康复治疗,并指导患儿家属配合家庭康复治疗,B组同时辅以作业疗法。2组治疗前后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C-WISC)、修订的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及ADL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C-WISC、GMFM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A组比较,B组C-WISC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对脑瘫的治疗中增加作业疗法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智力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经过综合康复治疗与家长参与治疗相结合的疗效。方法:16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按摩推拿,言语治疗等综合治疗,同时要求患儿家长参与治疗全过程,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显效11例,占68.7%,有效4例,占25%;无效1例,占6.3%,总有效率93.7%,结论综合康复治疗与家康复结合是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剪刀步态47例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梁松  赵阳 《现代康复》2001,5(5):92-93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剪刀步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壮举针、穴位注射、东莨菪碱静滴、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等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运动疗法以Bobath法为基础,结合上田疗法进行训练。结果:48例有剪刀步的脑瘫患儿治疗90-180d,显效9例(痉挛型),有效33例(痉挛型29例,混合型4例),无效5例(痉挛型3例,混合型2例),总有效率为95.74%。结论小儿脑瘫综合治疗效果较好,训练中以Bobath法为基础,结全上田疗法对改善剪刀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脑游戏配合作业疗法改善痉挛型四肢瘫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痉挛型四肢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1)和电脑游戏组(n=11)。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疗法,电脑游戏组应用常规作业疗法配合电脑游戏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周5 d,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显著提高(P<0.001),且电脑游戏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脑游戏配合作业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精细运动功能,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 年7 月~2012 年1 月在本院就诊的脑瘫患儿80 例,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按摩、头针、体针、穴位注射、理疗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3 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88 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 评分各能区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B、D、E能区及总分百分比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组作业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组式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及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PDMS-FM各项评分及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小组式作业治疗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提高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更有效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方法:共有612例大于6个月的脑瘫患儿参加了本研究,男423例(69.1%),女189例(30.9%);平均年龄(30.6±25.5)个月;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24例(36.6%)、痉挛型双瘫208例(34.0%)、痉挛型偏瘫122例(包括2例单瘫)(19.9%)、徐动型30例(4.9%),肌张力障碍型20例(3.3%),共济失调型8例(1.3%)。分析FMFM量表精细运动能力分值的平行效度(与PDMS-FM原始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构效度(样组间差异分析)和反应度(效应尺度)。结果:FMFM量表精细运动能力分值PDMS-FM量表原始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能有效地区分同一偏瘫患儿健侧和患侧上肢精细运动能力分值之间差异,同时也能有效地区分相同月龄段双瘫和四肢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之间的差异;此外本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应尺度。结论:FMFM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反应度,可以有效地评定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引导式教育与推拿治疗相结合对重度脑瘫患儿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10 年4 月~2010 年10 月上海市徐汇区致康康健园接受康复治疗的11 例脑瘫患儿参加本研究,其中男性7 例,女性4 例;痉挛型四肢瘫7 例,痉挛型双瘫1 例,徐动型2 例,肌张力障碍型1 例;年龄4.7~11.9 岁,平均7.47 岁。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 组(n=5)前3 个月进行引导式教育和推拿治疗,后3 个月进行常规物理治疗;B组(n=6)前3 个月进行常规物理治疗,后3 个月进行引导式教育和推拿治疗。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治疗期间称为干预期,常规物理治疗期间称为对照期。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测试,比较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与常规物理治疗在提高脑瘫患儿活动能力方面的疗效差异。结果干预期的GMFM分值和FMFM分值上升或呈上升趋势(P<0.05),而在对照期呈下降趋势。差值比较,GMFM分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FMFM分值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且干预期高于对照期(P<0.05)。PEDI 各项分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常规物理治疗相比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治疗可能会提高重度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Carroll 双上肢功能测试量表是否能更好地反应脑瘫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情况。方法45 例脑瘫偏瘫症状的患儿由同两名评估者在1 周之内进行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2(PMDS-2)与Carroll 双上肢功能测试。分析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PDMS-2 中精细运动分值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健手和患手的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结果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与患手和健手PDMS-2 抓握原始分、视觉-整合原始分显著相关(P<0.001),与患手(r=0.022, P=0.888)和健手(r=0.165, P=0.278)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均不相关。所有患儿健手和患手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分有显著性差异(Z=4.475, P<0.001)。结论临床康复评定脑瘫偏瘫患儿使用Carroll 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更有利于了解患儿精细动作情况,制订康复计划与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配合针灸、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共治疗3 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和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T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控制训练能加强躯干的控制能力,可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肉毒毒素(BoNT A)治疗对痉挛型脑瘫下肢运动功能和身体活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2~10岁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接受患侧小腿三头肌BoNT A注射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BoNT A注射24h后给予低能量ESW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的改良Asworth分级(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D区和E区、身体活动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MAS评分降低、GMFM D区和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MAS降低和D区评分增加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静坐时间百分比减少、轻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百分比增加(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ESW联合BoNT A治疗是改善痉挛型脑瘫肌痉挛、站立功能及身体活动的有效方法,比单独BoNT A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Carroll双上肢功能测试(UEFT)是否能更好地反映脑瘫(CP)患儿的精细运动情况。方法:75例非偏瘫CP患儿和29例偏瘫型CP患儿,均进行UEFT、Gesell、PDMS-2测试。分析UEFT分值与Gesell中精细运动年龄(DA)、发育商(DQ)、PDMS-2中抓握原始分、抓握标准分、视觉-整合原始分、视觉-整合标准分、精细运动发育商(FMQ)的相关性,比较偏瘫型CP患儿UEFT中健侧手和患侧手的差异性。结果:75例CP非偏瘫患儿UEFT分值与Gesell中DA和DQ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828、0.462,P均<0.01);UEFT分值与PDMS-2中抓握原始分及标准分、视觉-整合原始分及标准分、FMQ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717、0.477、0.689、0.378、0.503,P均<0.01)。29例CP偏瘫患儿健侧手UEFT分值与Gesell发育量中精细运动DA、PDMS-2发育量中抓握原始分、视觉-整合原始分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722、0.713、0.778,P均<0.01);患侧手UEFT评分与Gesell发育量中精细运动DA、PDMS-2发育量中抓握原始分、视觉-整合原始分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591、0.633、0.713,P均<0.01)。偏瘫型CP患儿健侧手和患侧手UEFT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08,P<0.01)。结论:UEFT、Gesell和PDMS-2发育量表均可用于CP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定,而UEFT分值能更好地反映偏瘫型CP患儿健、患手精细运动功能的差异,更利于制订康复计划与确定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