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丙型肝炎抗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HCV感染早期,HCV Ab为阴性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用重组HCV核心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对HCV核心抗原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HCV核心抗原检测灵敏度高可达5ng/ml,用酶联法对11份HCV Ab阴性,HCV RNA阳性标本检测9份阳性。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可作为HCV感染早期的抗原检测方法,较HCV RNA检测法简便、快速,可以作为核酸检测法的一种简易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3.
产前、术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 ,更好地避免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对产前、术前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检验的一项任务。为此 ,我们对手术或输血前病人及产前妇女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 (TRUST)、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检测结果作一回顾性统计 ,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受检者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3月来我院手术、输血病人及产妇共计 41 1 3例 ,抽取静脉血 ,立即分离血清 ,置 4°C冰箱保存 ,1~ 2d内…  相似文献   

4.
5.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特异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型肝炎病毒(HcV)cDNA克隆的成功至丙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起到了推动作用,将丙肝的研究引向深入,随着人们对HeV病原学认识的加深,更多的诊断试剂盒相继问世,通过使用发现各有其长处和不足,经不断改进,使其逐步完善,以适应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的IgM抗体的方法。方法 采用胶体金标记鼠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制成免疫层析测试条。血清中甲、戊型肝炎的特异性抗体与测试条上金标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固相包被的抗原(HAAg、HEAg)、抗体(羊抗鼠IgM)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 自制的GICA试条与EIA对比检测血清标本188份,各单项指标IgM—抗HAV、IgM-抗HEV两法总符合率依次为97.9%、98.4%,检测灵敏度可达2ng/ml。结论 用于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的GICA试条的制备条件已基本建立;其检测结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法简便快捷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梅毒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246例梅毒患者(观察组)和30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16.26%、8.54%,均高于对照组的8.79%、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三阳”[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己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比例62.50%高于对照组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患者HBV、HC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梅毒患者的肝炎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HCV的平均感染率为3%,全球感染人口约1.7亿,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应用EIA测定HCV抗体的窗口期约72d,窗口期漏检是输血后HCV感染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窗口期漏检,发达国家白1999年3月开始应用RT-PCR和TMA技术以混合血样模式筛查献血者HCV-RNA,为保证血筛质量,在常规血液筛查之前,要将所使用的NAT技术标准化。经过5年的血液筛杳,此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窗口期漏检,提高安全输血水平,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献血者血液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标志物的检测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丙型肝炎病毒的特性,以及其特异性标志物-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包括抗-HCV、重组免疫印迹法和核心蛋白抗体的检测,以及用PCR检测其核酸,对有关检测方法进行评价,介绍有关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建立了一种检测血清乙肝病毒(HBV)DNA的新方法。该方法在样品进行PCR之前无须加入任何试剂,也不必用苯酚/氯仿提取核酸,具有敏感、微量和快速等优点,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病毒核酸是HBV和HCV感染诊断和治疗监测的重要标志物,病毒核酸标准物质是不同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可比性、试剂溯源性、测量程序的评价和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无生物传染危险性且稳定的标准物质的研究是HBV和HCV核酸检测标准物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结果的相关性,并探讨升高的ALT与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讨论ALT作为血液筛查计划的必要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玉林市259 408名献血者血液中HBsAg、抗-HCV和AL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来自259 408名献血者的253 644份样本ALT结果正常,其中1 190份为HBsAg阳性,抗-HCV阳性者1 053份,核酸检测HBV DNA反应性558份,HCV RNA反应性2份;ALT试验的异常结果为5 764份,其中27份为HBsAg阳性,28份为抗-HCV阳性,核酸检测12份HBV DNA反应性,1份HCV RNA反应性;肝炎标志物阳性的献血者中ALT异常率为6.91%,肝炎标志物阴性的献血者ALT异常率为2.18%。结论 HBsAg与抗-HCV阳性结果和ALT异常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ALT异常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00名个体献血者血液中庚型肝炎病毒RT-PCR检测结果100088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任芙蓉李慧赵海燕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王宇庚型肝炎病毒(HGV或GBV-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肝炎病毒[1、2],国内外对HGV及庚型肝炎(HG)的研...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使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甲型肝炎病毒灭活试验,经实验证明NJ-3株甲型肝炎病毒可在人肝癌细胞PLC/PRF/5株中快速复制增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在维持培养5天时即可观察到细胞内典型的HAV特异性荧光颗粒,维持培养10天,TCID_(50)达10~(5.5)。该培养系统适用于消毒学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抗体、核酸以及抗原检测。随着对感染过程的研究和临床诊断的需求,这些技术也日趋成熟。新的检测技术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并且基因型的影响逐渐被克服。新兴的核酸配体技术将使传统的HCV检测方法发生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检测病人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NS3抗原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基因工程表达的HCV核心蛋白、NS3抗原制各其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病人血清中HCV核心抗原、NS3抗原的ELISA法。结果 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250例杭—HCV—18G阳性;30例抗—HCV—IgG、IgM均阳性;200例透析病人;20例白血病病人;150例普通病人中HCV核心抗原、NS3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8.4%、16.7%、4%、5%、2%和13.3%、10.4%、23.3%、3.0%、5.0%、2.6%。结论HCV核心抗原、NS3抗原的检测,可作为现有检测方法的补充,能更好地反映患体内HCV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玻片杂交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PCR在检测HBV DNA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PCR在检测HBVDNA中的应用汤继光,黄立东,范友谊,李玉强,杨爱民,徐云,周光炎目前,国内文献报道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乙肝病毒(HBV)DNA,大多集中在方法学上[1,2]。我们用PCR技术和酶联免疫试验(ELISA)同时检测了6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并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的IgG抗体的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鼠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制成免疫层析测试条。血清中甲、戊型肝炎的特异性IgG抗体与测试条上金标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固相包被的抗原(HAAg、HEAg)、抗体(羊抗鼠IgG)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线条。[结果]自制的GICA试条与EIA对比检测血清标本188份,各单项指标抗-HAV IgG、抗-HEV IgG两法总符合率分别为98.9%、98.9%,检测灵敏度可达1ng/ml。[结论]用于同步检测血清中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的GICA试条的制备条件已基本建立;其检测结果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法简便、快捷,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