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在心肺脑复苏(CPCR)救治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成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给予复苏兴奋药物、降颅压、激素等基础复苏药;亚低温组同时联用大剂量生脉注射液。两组患者均在复苏即刻以及复苏后1、3和7 d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抽取静脉血3 m l,检测血浆丙二醛(M DA)含量及尿酸(UA)浓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亚低温组治疗后GCS明显升高(P<0.05或P<0.01),M DA含量和UA浓度则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GCS、M DA和UA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生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CPCR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CPCR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4例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实施亚低温疗法,观察组42例实施亚低温疗法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于治疗前后行临床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检测和相关功能[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GCS评分、GOS评分增加,而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降低(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GCS评分、GOS评分、有效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亚低温疗法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与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多脏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经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建立>24 h的心跳骤停患者分别在CPR后即刻、第4、12、24、48、72 h测定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检测复苏后24、72 h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的变化;观察复苏后4、12、24、48 h的平均动脉压及GCS评分的变化.以参附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血清TNF浓度采用放免法测定,CRP浓度采用Quick Read CRP分析仪测定.结果:TNF在48~72 h达高峰,参附治疗组TNF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CRP的变化规律与TNF相似.两组患者复苏后各时段肝肾功能的变化参附治疗组ALT、Cr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参附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复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各时段GCS评分,参附治疗组48 h及72 h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复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稳压作用,能明显改善复苏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附注射液能抑制TNF表达,从而阻断TNF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障碍,防护心、肺、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FI)、Barthel指数 (MBI)及生活质量评分 (QOL)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并观察亚低温对他们的影响。结果 在心肺复苏后第7d ,亚低温组GCS评分明显比常规治疗组高 (P <0 0 5 ) ;在复苏后第 12周和 2 4周 ,亚低温组NFI评分及QOL评分均明显较常规治疗组低 (P <0 0 5 ) ,MBI评分明显较常规治疗组高 (P <0 0 1)。结论 亚低温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4例重症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2)和对照组(n=22),对照组按照脑创伤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颅内压、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每日测定血糖、血细胞分析、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并进行GCS评分,于伤后3个月根据GOS分级评定疗效.结果 亚低温维持12、24 h及复温后24 h,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温后24、48、72 h 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个月时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小板、血钾降低,血糖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予相应治疗后无不良后果.结论 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中,亚低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82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局部降温治疗,试验组采用阶梯式亚低温全身降温治疗,且两组患者全程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GC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临床疗效明显,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的心肺复苏患者预后和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66例心肺复苏后获得ROSC的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是否用亚低温治疗以及ROSC后不同时间予低温治疗分为常温组和低温A、B组。比较低温两组和常温组中第1、3、7、28天的GCS评分、SOFA评分和28 d的生存率和CPC评分。结果:各组ROSC率、28 d生存率和第1、3、7天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7天GCS评分和第28天的CPC评分常温组与低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低温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ROSC的28 d生存率影响不大,但对ROSC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明显益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在ROSC后1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患者开始时机对生存率和CPC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后综合性血压变化因素。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血压调控,对比NFI评分与GCS评分。结果:观察组复苏4周、8周、12周NF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即刻、复苏后12 h、24 h,两组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后48 h,两组GC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调控血压变化,能使脑灌注衰竭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提升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全身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系统预后的改善作用。 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心肺复苏后行全身亚低温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神经系统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复苏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系统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 心肺复苏后患者行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患者神经复苏预后,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脑复苏的效果。方法:87例心搏骤停(CA)经心肺复苏成功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降颅压、糖皮质激素、促进脑细胞代谢及亚低温等基础脑复苏措施,中西医结合组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2组患者均计算脑复苏成功率和住院病死率,并在复苏即刻及复苏后1、3、7d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GCS明显升高(P<0.05);中西医结合组脑复苏成功率为53.2%,住院期间病死率46.8%,对照组脑复苏成功率30.0%,病死率70.0%,2组间脑复苏成功率和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对缺血再灌流脑组织损伤有明显拮抗作用,能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减低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生脉注射液加护心通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心肺复苏后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对维护心脏和循环功能、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效果.方法:69例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按"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积极心肺复苏,常规使用抢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中西医结合组在上述救治基础上,在心搏恢复后即刻或延续生命支持阶段早期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和护心通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7 d.结果:①两组≤5 min开始心肺复苏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最高,6~10 min次之;中西医结合组各时间段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11~15 min对照组无复苏成功者.②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中,中西医结合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63%(22/3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2%(11/34例),P<0.01.③心律、平均动脉压、最大氧耗指数、心肌酶谱、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等项指标达稳定(或)平衡时间,中西医结合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和护心通注射液,有维护心脏和循环功能、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心肺复苏(CPR)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53例心搏骤停后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72h、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27例(山莨菪碱+常规综合治疗)和常规组26例(单纯常规综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并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山莨菪碱组治疗后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GCS评分显著增高(P<0.05或P<0.01),NFI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山莨菪碱通过降低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技术在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03-2008-05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亚低温技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温组与亚低温组,每组各15例。对复苏后患者的平均脑部温度、血氧饱和度(SaO2)、血酸碱值(pH)、平均动脉压(MAP)、意识障碍评分(GCS)等指标进行分析,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定。结果:常温组与亚低温组患者复苏时平均脑部温度分为(36.7±1.3)℃和(33.5±1.1)℃(P<0.05),血氧饱和度(SaO2)、血酸碱值(pH)、平均动脉压(MAP)、意识障碍评分(GCS)等基本相近(P>0.05);3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转归良好率分别为40%和73%(P<0.05),其中亚低温6h内实施者优于6h后实施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in-sufficent,NFI)分别18.7±4.3和14.9±3.7(P<0.05),修改后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分别为69.5±3.6和74.4±4.5(P<0.05)。结论:亚低温技术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复苏中具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实施降温越早,对脑复苏越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早期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进行体外心肺复苏及给予复苏药物治疗外,治疗组在复苏开始后即应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有效自主心跳时间,并监测复苏后的心率,血压情况。同时检测患者复苏即刻、复苏后1、3、24h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TnI)、脑利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①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患者恢复有效自主心跳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压回升更快;②两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CK-MB、TnI及BNP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参附注射液治疗显著抑制了心肺复苏后的炎症反应,hs-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参附注射液增加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减轻复苏后的心肌损伤和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和脑功能。方法:2012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心跳呼吸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1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行心肺复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价和统计,评价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后使用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前瞻性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前瞻性护理实施前(2013年8月—2014年7月)和实施后(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心肺复苏后幸存者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组分别设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亚低温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亚低温治疗并发症预防的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亚低温治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评分和干预后随访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例施以前瞻性护理干预,能降低病人亚低温治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和病人认可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MHT)联合冬眠合剂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2月-2020年2月诊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MHT联合冬眠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预后评分(GOS)、分级与并发症。结果:住院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GOS分级良好或中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冬眠合剂对重型颅脑外伤保护具有明显效果,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生脉注射液对猝死复苏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过程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生脉组)23例,对照组19例。将两组病例均给予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并同时给予复苏常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复苏即刻给予生脉注射液50 mL静推,观察两组病例复苏前、复苏即刻、再灌注后10min、再灌注后30min、再灌注后6h心肌酶学(CK、CK-MB、LDH、HBDH、GOT)及SOD、NO、MDA的情况,并运用菲利普OC-24床旁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复苏后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死亡等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升高,SOD活性下降,与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脉组复苏后各时期血清MDA上升、SOD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苏后NO下降,而生脉组较同期对照组升高(P<0.01);两组患者心脏恢复灌注后心肌酶学均呈上升趋势,但生脉组的升高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均有心律失常发生,生脉组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升高血清中NO水平,增加SOD活性和减少MDA水平,使LDH、CK、CK-MB生成减少,抑制了对心肌细胞的坏死性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及山莨菪碱的干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评估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比较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与常规治疗在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各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观察大剂量山莨菪碱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者(P<0.01).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在心肺脑复苏早期(复苏后7d),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复苏后3月及6月,NF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生活质量在躯体健康和认识功能等方面,分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大剂量山莨菪碱可改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部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高压氧(HBO)及亚低温联合治疗重型颅脑创伤(TBI)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重型TBI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亚低温组及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ICP)、止血、营养脑神经、抗炎、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亚低温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亚低温干预,联合治疗组则同时辅以亚低温及HBO治疗。治疗期间连续监测各组患者ICP及脑组织氧分压(PbtO2);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各组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GC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发现联合治疗组GCS评分[(10.13±2.75)分]、亚低温组GCS评分[(9.37±2.11)分]及对照组GCS评分[(6.29±2.3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GCS评分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从治疗第5天开始,联合治疗组ICP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从治疗第7天开始,联合治疗组脑组织PbtO2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 结论早期HBO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对加速其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