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   总被引:107,自引:12,他引:95  
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占全球死亡率的 7%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在我国 ,近年也呈持续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分析 ,全国城市住院病人中 ,创伤和中毒1985年为同期住院病人的 9 82 % ,为第三位。 1996年则占 14 39% ,而县级医院占 19 4 7% ,为第一位。和平时期创伤的主要原因乃是交通事故。自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发明 10 0多年以来 ,因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已超过 30 0 0万 ,远超过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我国近 5年来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每年增加 10 % ,2 0 0 1年发生交通事故 72 4万件 ,死亡约 10万人 ,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创伤特别是交通事故伤已成为全世界一个极其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创伤,受伤及致残人数约为死亡人数的100~500倍。在我国,创伤死亡在人类死因中居第五位,是我国1~34岁居民排位第一的死因,创伤是导致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人们对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3.
随着陆、水、空高速交通工具的膨胀性发展,交通事故伤已占创伤伤员的50%以上。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交通事故伤已被各国公认为“世界的第一公害”、“发达的社会疾病”、“是最常见、最广泛存在的社会灾害”。死亡是交通事故伤最严重的后果,探讨交通事故伤所造成的死亡特点和防治对策,是创伤急诊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l交通事故伤的死亡特点1.1死亡率发展中国家死亡率与年剧增,发达国家居高不下。自汽车问世gO余年来,世界上已有3200多万人死于轮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车祸死亡率逐年上升,至70年代已达高峰,其后趋缓,但绝…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需要 ,面对交通事故、工伤、意外事故及其他突发灾难事件不断增多 ,尤其多发性创伤、成批伤员比例明显上升的趋势。 1995年美国交通事故大约 5万多人死亡 ,10 0多万人伤残 ;英国 95 0多万次交通事故中 ,有 2 7~ 3万人死亡。我国交通事故逐年增加 ,1995、1996年因创伤而死亡 ,已突破 7万人。因此 ,创伤已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公害”。据统计 ,大城市创伤占总急诊人数的40 %左右 ,其中交通事故伤占 5 0 %以上 ,严重多发性创伤占创伤总数的 1~ 1 8%。创伤的严重性及对社会的危害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并已成为急…  相似文献   

5.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0年代中期我国对创伤已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当前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的研究仍然是热点之一。2001年4月在日内瓦WHO总部召开暴力与损伤会议,专家们共同讨论了对全球道路交通伤预防策略,随着陆、海、空立体交通工具膨胀性发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交通事故已被各国公认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公害”且是青壮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仅1998年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17.1万人[1]。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人数至少有10余万人,伤数4万人,更让人担忧的是,专家们预测,21世纪中,创伤人数可能会成倍增长[2]。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大多数因来不及抢救而死于现…  相似文献   

6.
创伤急救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 ,许多疾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 ,但创伤却有增无减 ,并被称为“现代文明疾病”。在美国 ,60年代后创伤和其他意外死亡已成为第四位死因 ,我国 1995年以后 ,创伤和中毒也成为第四位死因。全球每年创伤的伤死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1~ 3 ] 。仅以交通事故伤为例 ,1998年 ,全世界死于车祸的人数已达 117 1万人 ,成为全球第十位死因 ,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2 2 % ,同时也是全球的第九位疾病 ,占全球死亡和致残总数的 2 8% [4 ] 。在世界上许多地区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创伤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发生严重创伤后 ,常需及时的医…  相似文献   

7.
现代创伤救治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创伤是当今人类一大公害,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据统计,创伤是美国45周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是6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第4位病因。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各类创伤的总人数已达70万,在人口死因构成中占第四位,已经被纳入国家疾病  相似文献   

8.
论严重创伤救治的三个时期张铁良,李德甫,陈玲娣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公害。近些年来,随着工业、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事故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近几年每年交通事故死亡5万众人,日本每年死亡约5万人,美国则占死因第四位,这充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如何...  相似文献   

9.
朱海晓   《护理与康复》2016,15(10):1001-1003
正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其中任何一处损伤都可危及生命的损伤。随着社会发展,意外事故日益增多,使创伤的发生率不断增高。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70多万人,占死亡人数的9%,成为第5位的死亡原因[1]。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相对较高,提高抢  相似文献   

10.
交通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出现,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创伤,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车辆剧增,交通伤不断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种创伤的致死人数1990年为510万人,预计2020年会增至840万人,其主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不断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人数超过20万人,伤数百万人.2005年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中损伤和中毒均为第5位死因,而创伤中约50%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因此,提高交通伤的救治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 ±21.57) min vs.(96.45±35.14)min,(23.55 ±12.46) d vs.(28.67±20.72)d,8.1% (18/222)vs.65.5% (114/174),13.3% (34/256)vs.21.6% (48/222),4.1% (9/222)vs.9.2% (16/174),8.1% (18/222)vs.18.4% (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 (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急救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研究创伤救治模式对创伤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1996-01~2004-01进入急救部的创伤患者8271例,1996-01-01~1997-12-31将进入急救部的2033例创伤患者分至各专科救治并将救治的创伤患者作为分科救治的对照组,1998-01-01~2004-01-01将创伤患者收入创伤急救病房进行专业化的创伤救治,并将救治的6238例创伤患者作为专业化救治的临床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的救治时间和救治结果。结果 不管轻伤还是重伤、单一伤还是多发伤,临床组的确诊时间、到急诊科至首次手术急救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创伤的救治模式对创伤患者救治的结局有明显影响,专业化的创伤救治明显优于创伤的分科救治。  相似文献   

13.
8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及时有效地救治进行了阐述,运用急救护理程序,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果断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高级创伤护理在创伤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级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提高创伤院内抢救成功率。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级创伤护理组45例和常规护理组34例。高级创伤护理急救流程:接诊时开始评估、气道处理、维持呼吸→循环处理并控制出血→评估神经缺损→彻底暴露伤者检查背部及全身→AMPLE病史采集→护送手术或住院→详细记录。常规护理顺序:分诊登记→检查抢救→转入专科或手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结果:高级创伤护理组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有效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在创伤患者急救中实施高级创伤护理服务,可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提高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在多发伤监护及治疗上的作用。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接受ICU监护和治疗的14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多发伤在ICU处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复苏、外科病情变化的监护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并提出预防及治疗对策。结果本组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4例(9.6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7例(11.72%),应激性溃疡伴出血38例(26.2%);其治愈率分别为71.42%(10/14)、47.06%(8/17)、84.21%(32/38)。全组总存活率为90.34%(131/145),病死率为9.66%(14/145)。结论在ICU能对一些危重患者可能发生的器官、系统衰竭的征象进行及时、系统、连续地严密监测和处理,以防止致命性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为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ICU治疗在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强调严重多发伤抢救建立在重症监护平台上的多科室共同协作的抢救模式。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ince Mississippi is largely rural, most of the initial care given to trauma patients is at small community hospital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the institution of a formal trauma program on trauma care at such a hospital. METHODS: All trauma cases at a single institution during 199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ases were stratifi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depended on whether trauma care was given before or after institution of the trauma program. Various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disposition of trauma cases changed after institution of a formal protocol: both transfers to trauma centers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decreased, while the number of cases clear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cases inappropriately managed also decreased. CONCLUSIONS: Institution of a formal trauma program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improved the level of care received by trau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C R Hitchcock 《Postgraduate medicine》1987,82(6):77-9, 82, 84-5
Following trauma, wound contamination with aerobic and/or anaerobic bacteria should always be suspected. Treatment with antibacterial antibiotics should begin immediately in the emergency room, particularly for those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Patients with serious trauma are best treated by a team of specialists including general surgeons, orthopedists,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s, and intensive care specialists. The author recommends transport of seriously injured patients to major hospitals specializing in the care of trauma. Particularly when gas gangrene secondary to clostridial infection is suspected, the patient should be moved to a major trauma center with the capability for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127 patients who were transferred to a regional referral centre for specialist treatment within 48 h of serious injury were reassessed on arrival in the receiving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by a trauma team. 80 transferred patients (63%) required intervention in the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to complete assessment or resuscitation. In view of the well recognised difficulties in managing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initially occult injuries may become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uring transport, transferred trauma patients should be reassessed in the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receiving hospital by a trauma team consisting of senior medical staff experienced in all aspects of trauma care.  相似文献   

19.
The saying goes that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but what then is the value of video? For the care of trauma and emergency surgical patients, the use of video consultation between medical providers may be worth its weight in gold. Telemedicin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in reducing the disparity among the haves and the have not's, in this case facilities with a trauma service and those withou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use of live video for trauma consultations between the only level 1 trauma center in Southern Arizona and several smaller rural hospitals. We also expand on what we believe the future and direction of telesurgery in the fields of critical care and trauma surgery.  相似文献   

20.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周红娣 《护理研究》2004,18(14):1237-1239
介绍了严重多发伤的定义、临床特点和急救原则 ,重点阐述了严重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急救复苏与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