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血管扩张剂作为最早用于心衰的一类药物,在心衰的治疗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改善急剧恶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尤为有效.血管扩张剂可分为动、静脉扩张剂(如硝普钠);静脉扩张剂(如硝酸酯类);动脉扩张剂(如肼屈嗪、酚妥拉明等).基因重组脑利钠肽( rhBNP)作为新一类的血管扩张剂,也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其代表药物是奈西利肽.血管扩张剂可以扩张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使外周循环开放,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同时可不同程度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减轻肺淤血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有利于心脏做功,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缓解急性发作症状.  相似文献   
2.
心脏性猝死( SCD)通常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所引起的自然死亡。患者在发病前可以有或没有心脏病表现。目前,美国每年有30万~40万人死于SCD,在我国,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国SCD研究”结果显示,每年SCD的患者为54.4万,每天有近1480例患者死于SCD。院外发生SCD的存活率不及15%,而即使能及时送进医院,出院时存活率也不及20%。 SCD中约88%为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其最主要的病因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对于发生 SCD 的患者,抢救是争分夺秒的,研究显示,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抢救每延长1分钟,抢救成功率就降低7%~10%。因此,如何早期识别SCD危险因素,并早期干预,对预防SCD发生及改善SCD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疾病晚期的临床综合征,不同病因重症HF患者往往急性加重急诊就诊,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常规治疗病死率高达70.6%~78.1%.不同病因HF其发病机制、解剖结构、病理生理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急诊医生及时判断、准确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IP)与血清iNOS与hs-CRP的相关性.方法 52例AMI患者于冠状动脉成形术或静脉溶栓前检测血清iNOS活力及hs-CRP水平.根据AMI发作前48 h内有无典型心绞痛发作,将病例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IP(+)组]和非梗死前心绞痛组[IP(-)组].比较两组间血清iNOS活力及hs-CRP水平.结果 IP(+)组血清iNOS活力明显高于IP(-)组(P<0.01).IP(+)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IP(-)组(P<0.05).结论 IP可使血清iNOS活力上调,上调iNOS水平是延迟IP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存在IP者hs-CRP水平较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较轻,抑制炎症反应可能也是IP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力衰竭(AHF)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组织低灌注,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增加,组织充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包括新发的AHF(既往无明确的心功能不全病史),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失代偿(ADHF)。急性心衰发病特征是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常伴极度烦躁,极易引起呼吸衰竭而致死,常规治疗病死率高达70.6%~78.1%。患者往往就诊于急诊科,而接诊医生是否及时判断、准确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同时也将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
首要目标是改善症状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见表4,图5)。但是,血流动力学改善通常是假象,应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和/或乏力的改善。短期症状改善应与长期心输出量改善相称。这可以通过避免或减少心肌损害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 ±21.57) min vs.(96.45±35.14)min,(23.55 ±12.46) d vs.(28.67±20.72)d,8.1% (18/222)vs.65.5% (114/174),13.3% (34/256)vs.21.6% (48/222),4.1% (9/222)vs.9.2% (16/174),8.1% (18/222)vs.18.4% (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 (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满足身体对代谢的需要和静脉血回流受阻的状态,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并导致心功能不全而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死亡率高,5年存活率甚至与恶性肿瘤相仿。因此,日益成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问题。在心力衰竭的各个阶段,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导致心力衰竭日益增加的原因有:人群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医务人员对心力衰竭的重视和诊断方法的进步使得心力衰竭的诊断率上升;由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的有效方法的发展,使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高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预处理的关系。方法根据AMI发作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Backman-COULTERC×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间hs-CRP水平。结果hs-CRP、cTNI、Myo水平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有梗死前心绞痛组显著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LVEF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梗死前心绞痛组显著高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有梗死前心绞痛组显著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AMI有类似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hs-CRP和心肌缺血预处理在AMI中存在关联,抑制冠状动脉的炎症反应可能缺血预处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有些急性疾病可以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或触发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非心脏性因素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中也很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