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改进膀胱癌患膀胱全切后贮尿囊及排尿情况。方法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阑尾输出道盲升结肠带切断或去管简单重建贮尿囊可控膀胱术。结果 术后随访2—19个月,两种术式建立的贮尿囊顺应性均良好。平均容积为302ml,内压为8cmH2O,阑尾输出道最大压力为71cmH2O。平均62cmH2O,尿控良好,自行导尿容易。结论 阑尾输出道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操作相对简单,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改道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去带盲升结肠代膀胱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肿瘤晚期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后 ,应用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方法繁多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去管重建贮尿囊 ,通过运用多种类型肠道实施可控性膀胱术。近几年 ,去带盲升结肠代膀胱术以其操作步骤简化、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术后新膀胱又可达到高容、低压、可控的效果 ,为临床所认可。但治疗病例相对较少 ,对行此类手术患者的护理 ,特别是术前肠道的准备 ,术后尿囊冲洗的要点、预防术后并发症、患者自我护理等一系列护理问题的研究正在进行着 ,现将此类手术主要护理综述如下。1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1 1 原理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脐造口缩窄末段回肠式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应用缩窄末段回肠做可控输出道,去带盲升结肠做贮尿囊的代膀胱重建术。结果12例均获随访。患者控尿好,无尿失禁或插管困难。术后半年贮尿囊容量达250~350ml,1年后达500~650ml。定期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病人自我感觉良好。结论缩窄末段回肠式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内压低、可控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于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异位可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现原因和治疗效果,探讨异位可控去带盲升结肠并发症出现及其防治的规律。方法回顾2002~2009年34例行异位可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的病例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002~2009年有34例因膀胱肿瘤行膀胱切除的患者做了异位可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其中阑尾输出道27例,回肠输出道7例。随访时间为1~7年。并发症可归纳为尿路感染、吻合口并发症和肠道并发症三类。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1.03%,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为53.85%,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5.13%。相对于其他二类并发症,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P〈0.01)。结论异位可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的并发症主要是吻合口并发症。获得较好手术效果,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关键是合理选择吻合方式、术中准确精细的操作和在术后的管理过程中保护吻合口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理想的原位尿流改道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2005年四种原位肠代膀胱术95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术后随访77例。3个月时回肠袋膀胱在膀胱容量、囊内压及可控率方面优于去带盲升结肠膀胱(P〈0.01),12月后无差别(P〉0.05)。保留神经组白天和夜间可控率优于非保留神经组,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去带盲升结肠膀胱组平均输血量、建囊时间及与囊有关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回肠袋膀胱组(P〈0.01)。去带盲升结肠膀胱组和回肠袋膀胱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为(10.0%;18.4%)和(14.3%;21.4%)。结论去带盲升结肠贮尿囊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保留神经膀胱全切原位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可以提高术后控尿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6.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以去除结肠带盲结肠为贮尿囊,阑尾作输出道腹壁造口的可控膀胱术,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膀胱肿瘤根治术的一种尿流改道。为使患者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对52例行去带盲可控膀胱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紧张心态得到了及时控制,解除了患者对身体外观及性能力的担忧,掌握了储尿囊的自我护理能力,恢复了自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以去除结肠带盲结肠为贮尿囊,阑尾作输出道腹壁造口的可控膀胱术,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膀胱肿瘤根治术的一种尿流改道。为使患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对52例行去带盲可控膀胱术患实施健康教育,使患紧张心态得到了及时控制,解除了患对身体外观及性能力的担忧,掌握了储尿囊的自我护理能力,恢复了自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39例可控性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全切除术是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主要手段。在行膀胱全切除术的同时需要用盲升结肠去带重建贮尿囊。盲升结肠去带可控性膀胱术分为两种术式,一种是腹壁造口可控性膀胱术,另一种是原位可控性膀胱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取代了传统采用回肠或直肠代膀胱术永久佩带尿袋所带来的麻烦,使尿流改道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对39例膀胱癌患者施行全膀胱切除可控性膀胱术治疗,术后贮尿囊功能满意,术后随访28例,1~5年,除2例因肿瘤转移死亡外,其余均存活。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最有效的手段,膀胱全切后尿路重建或尿路改道术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我科2004年12月-2006年8月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并盆腔淋巴清扫、可控乙状结肠储尿囊成形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4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治性膀胱全切可控乙状结肠储尿囊成形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最有效的手段,膀胱全切后尿路重建或尿路改道术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科2004年12月-2006年8月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并盆腔淋巴清扫、可控乙状结肠储尿囊成形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4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竹君  付林  王玉  陈汉霞 《全科护理》2014,(32):2980-2982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医疗安全性。[方法]纳入资料完整的留置尿管病人255例,以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为判断标准分为感染组(73例)和非感染组(18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资料单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留置尿管时间≥7 d、应用激素、操作次数≥2次、膀胱冲洗〈7次/周及尿道口清洗〈7次/周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资料多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留置尿管时间≥7 d、操作次数≥2次及尿道口清洗〈7次/周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年龄大、留置尿管时间长、操作次数≥2次及尿道口清洗〈7次/周是发生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泌尿外科收治的86例膀胱全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泌尿系感染情况并对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19例患者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年龄、性别、前列腺增生、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肝肾功能不全、住院时间是影响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未使用抗菌药、住院时间长是术后泌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减少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PAA)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orthotopic neobladder urinary diversion carried out for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Fifty-seven consecutive cas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were categorized as urinary tract, wound, and remote infections. We used the antibiotics tazobactam/piperacillin (TAZ/PIPC), sulbactam/ampicillin (SBT/ABPC), flomoxef (FMOX), cefazolin (CEZ), cefotiam (CTM), and cefmetazole (CMZ). Twenty-five (43.9%) patients ha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Five of these (8.77%) patients had wound infections, 22 (38.6%) patients ha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2 (3.51%) had remote infections. Our statist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atients with TAZ/PIPC used for PAA (5/18: 27.8%)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than patients with other antibiotics (24/39: 61.5%) (p = 0.0442). In addition, the patients with a shorter-duration PAA (within 72 h after the operation (48-72 h))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12/33: 36.4%) than those with longer-duration PAA (longer than 72-96 h after the operation) (16/24: 66.7%) (p = 0.0239).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AZ/PIPC with shorter PAA duration (within 72 h) might lead to a lower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In conclusion, our data showed that PAA with TAZ/PIPC with a shorter duration PAA (within 72 h) might be recommended for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orthotopic neobladder reconstruc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based on our data is desirable to establish or revise guidelines for prophylactic medication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orthotopic neobladder urinary diversion.  相似文献   

14.
可控膀胱术巳成为膀胱全切陈术后尿流改道的常用术式。由于改变了患原来的排尿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恶性肿瘤的不良刺激,患心理压力极大。作提出了一种心身护理模式,护理14例患,全部顺利康复,10例获随访,8例巳重返社会,问卷调查对目前插管排尿满意或非常满意达90%。  相似文献   

15.
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后三种尿流改道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病例37例,其中回肠膀胱术14例,原位回肠代膀胱术19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4例.[结果]回肠膀胱手术组与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组与另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组出现轻度肾积水4例,回肠膀胱术组出现轻度肾积水1例,术后两个月复查B超积水消失.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全切是膀胱多发肿瘤及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回肠膀胱术及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都是尿流改道的较好选择,部分特殊病例可选择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0月该院5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于术中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全切,采用经尿管逆行放置双J管,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新膀胱术中置入双J管,操作时间2~4 min,单侧平均置入时间为(2.8±0.6)min,住院时间为(13.0±0.8)d。5例患者术后排尿恢复较好,且在病情恢复过程中均未发生尿漏和感染。结论 在完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应用经尿管逆行置入双J管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不破坏气腹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恢复,其是一种在新膀胱术中安全、有效且便捷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术中及术后30d内发生的并发症。结果211例患者中有72例(34.1%)发生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其中肠梗阻32例(15.2%),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是伤口感染20例(9.5%)、肺部感染10例(4.7%)。围手术期再次手术16例(7.6%)。211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35例(≥70岁)和低龄组176例(〈70岁),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尿流改道方式分为可控组和非可控组(回肠膀胱),前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肠梗阻最常见。年龄不是该手术的禁忌证,尿流改道方式是影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留置导尿中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就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向患者说明导尿的目的及配合要领。留置导尿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进行尿管护理,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此外,对患者及家属也要进行预见性护理,使其了解必要的留置尿管知识。结果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及无菌操作原则,可使尿路感染的机会降低到最低限度。结论高度的责任心与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及耐心的心理指导,能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机会,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乳胶与全硅橡胶导尿管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导尿管留置导尿,医院泌尿系感染情况,以指导临床选择导尿管,并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对60例需要留置导尿病人随机分为全硅橡胶及硅化乳胶导尿管两组,分别对尿道口周围皮肤、中段尿、拔管后导尿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随插管时间延长,菌尿发生率增高,两组菌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拔管后导尿管尖端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对照组为36.67%,实验组为40%,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尿道口周围皮肤、中段尿和拔管后导尿管尖端细菌培养的细菌种类分布相似,细菌培养病原菌种类依次排列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咽链球菌等。结论两类导管均不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以及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结论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与导管材料性质无关,导尿管腔外逆行感染是细菌侵入尿路的主要感染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在预防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发生的作用。方法将80例留置尿管的老年男性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尿管表面与患者尿道口,2次/d,实验组用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喷洒于尿管表面与患者尿道口,2次/d。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后第3、5、7d膀胱内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的差异。结果留置尿管后第5d和第7d,实验组患者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喷洒于留置尿管表面与患者尿道口,可降低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