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24-325
733例足月初产妇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裂伤组430例、会阴侧切组154例和剖宫产组149例。于产后42d和产后3个月分别测量阴道收缩力,并咨询性生活恢复时间及有无尿失禁等。三组产后阴道收缩力测量,剖宫产组最高,会阴侧切组次之,自然分娩裂伤组最差。三组组间比较,产后42d及3个月阴道收缩力会阴侧切组与自然裂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会阴侧切组与剖宫产组,自然分娩裂伤组与剖宫产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产后时间的延长,产后3个月各组的阴道收缩力均显著增加(P0.01);三组产后恢复性生活时间比较,剖宫产组恢复时间长于前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会阴侧切组和会阴裂伤组之间比较,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产后7d内会阴水肿会阴侧切组12.9%高于顺产组5.30%;三组均未出现产后尿失禁与大便失禁。三种分娩方式中剖宫产产后的阴道收缩力最高,但产后性生活恢复时间最长。会阴侧切与自然裂伤产后的阴道收缩力相似,但自然分娩裂伤组相比,会阴侧切组会阴水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2月我院顺产产妇73例设为顺产组。顺产组产妇根据是否侧切分为常规顺产组51例和侧切顺产组22例。将2018年1月~12月我院剖宫产妇41例设为剖宫产组。比较常规顺产组与侧切顺产组、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前及产后的盆底功能、盆底肌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结果:产前常规顺产组与侧切顺产组盆底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后两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肌力收缩持续时间较产前降低(P 0. 01),但产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前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盆底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后两组盆底静息压、盆底收缩压、肌力收缩持续时间较产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产后盆底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常规顺产组与侧切顺产组PF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顺产组PFD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 0. 05)。结论:无论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均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而剖宫产术对产妇产后的早期盆底功能影响较小,顺产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影响较大,其中采取侧切处理产妇并未减轻对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助产技术对产妇性功能的影响,为确定损伤最小的助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将产科阴道分娩产妇242例随机分为会阴侧切组(行会阴切开术,手掌合并用大鱼际肌贴在会阴体部保护会阴)95例,传统助产技术组(无侧切,手掌合并用大鱼际肌贴在会阴体部保护会阴)86例和无创助产技术组(单手控制胎头娩出速度,不扶持会阴体)61例。比较三组的盆底肌力受损情况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无创助产组产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会阴侧切组和传统助产组(P0.01)。结论无创助产技术有利于减轻产妇性功能障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6月我院产后康复中心进行产后6~8周盆底功能检查产妇136例。其中,会阴侧切组65例,非侧切组71例,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42 d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会阴疼痛的发生率与盆底肌力筛查结果。结果: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盆底肌力筛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切口疼痛明显高于非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不能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反而还会引起产后疼痛,应结合会阴条件,严格掌握侧切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产妇会阴侧切与自然撕裂伤口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观察组分娩时为会阴自然撕裂伤,2组初产妇在产后42d回院由专职的医护人员进行盆底功能的测评,比较2种会阴伤口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组和会阴自然撕裂伤组产后42d在排尿困难和压力性尿失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在产后会阴伤口疼痛和性生活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初产妇在产后42d的肌电位和肌力测试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时行会阴切开术,虽然可以预防会阴严重撕裂伤,但会阴侧切所致伤口疼痛,且对盆底肌肉和神经损伤较大,产后容易引起性生活障碍,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应严格把握会阴切开手术指征,严禁常规性行会阴切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产后不同时间段盆底耻骨直肠肌(PR)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分娩方式对PR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于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检查且能有效完成盆底收缩动作的初产妇168名。100名产妇经阴道分娩,其中32名为产后42~60 d,45名为产后61~90 d,23名为产后90 d;68名产妇为剖宫产,24名为产后42~60 d,23名为产后61~90 d,21名为产后90 d。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静息和收缩状态时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前、中及后份PR厚度并计算PR增厚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后61~90 d、产后90 d产妇双侧PR增厚率差异。结果经阴道分娩组产后42~6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5.57±19.80)%、(31.46±20.96)%、(24.18±21.51)%,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5.23±14.36)%、(21.25±13.79)%、(20.60±11.58)%;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0.27±19.22)%、(29.50±17.21)%、(28.25±14.9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3.02±20.65)%、(30.56±20.11)%、(28.64±14.84)%。经阴道分娩组产后61~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9.62±16.93)%、(24.94±14.56)%、(19.26±11.1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0.17±15.70)%、(19.95±13.07)%、(22.19±14.50)%,剖宫产组产后61~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0.82±15.65)%、(17.70±10.34)%、(19.30±7.0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18.33±11.61)%、(16.46±10.51)%、(16.62±11.69)%。经阴道分娩组产后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3.56±19.79)%、(25.18±11.80)%、(17.44±11.41)%,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8.06±10.93)%、(22.25±11.82)%、(22.15±12.69)%,剖宫产组产后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46.36±20.65)%、(17.00±10.34)%、(10.86±3.40)%,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2.54±13.81)%、(13.90±10.51)%、(18.24±11.17)%。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后61~90 d、产后90 d产妇双侧各段PR增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42~60 d:右侧,t=0.87、P=0.34,t=0.32、P=0.75,t=0.68、P=0.50;左侧,t=1.48、P=0.15,t=1.82、P=0.08,t=1.36、P=0.12;产后61~90 d:右侧,t=0.22、P=0.83,t=1.64、P=0.11,t=0.01、P=0.99;左侧,t=0.43、P=0.67,t=0.79、P=0.44,t=1.13、P=0.27;产后90 d:右侧,t=0.73、P=0.48,t=1.22、P=0.23,t=0.868、P=0.40;左侧,t=0.89、P=0.41,t=1.79、P=0.89,t=0.79、P=0.44)。结论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这2种分娩方式对产后各时段PR收缩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对PR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对初产妇顺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程处理,观察组采取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处理。比较2组初产妇的产程时间、顺产率、会阴侧切情况、产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 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 00%(P 0. 05)。2组新生儿的活婴比例、转儿科比例和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技术能缩短初产妇顺产的产程时间,降低会阴侧切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盆底肌锻炼指导对盆底功能障碍孕妇分娩结局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以期为盆底功能障碍孕妇的综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8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孕妇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孕妇均按照孕期保健检查规范行围产期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孕妇进行围产期持续盆底肌锻炼指导和督促。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阴道分娩、剖宫产、阴道助产、阴道分娩孕妇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会阴侧切、阴道分娩肩难产、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产后6个月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压力性尿失禁等)。结果产后6个月,研究组孕妇盆底Ⅰ类、Ⅱ类纤维肌力Ⅲ级及以上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孕妇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阴道分娩孕妇阴道助产率、会阴侧切率、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孕妇阴道分娩肩难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6个月,研究组孕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尿潴留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持续指导盆底功能障碍孕妇行盆底肌锻炼,可有效提升孕妇及新生儿妊娠结局质量,降低产后孕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对提升母婴健康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实行阴道分娩产妇4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的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专门的妊娠期管理,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妊娠期管理。对比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会阴侧切率以及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会阴侧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产后不同时间段盆底耻骨直肠肌(PR)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分娩方式对PR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于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检查且能有效完成盆底收缩动作的初产妇168名。100名产妇经阴道分娩,其中32名为产后42~60 d,45名为产后61~90 d,23名为产后>90 d;68名产妇为剖宫产,24名为产后42~60 d,23名为产后61~90 d,21名为产后>90 d。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静息和收缩状态时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前、中及后份PR厚度并计算PR增厚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后61~90 d、产后>90 d产妇双侧PR增厚率差异。结果经阴道分娩组产后42~6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5.57±19.80)%、(31.46±20.96)%、(24.18±21.51)%,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5.23±14.36)%、(21.25±13.79)%、(20.60±11.58)%;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0.27±19.22)%、(29.50±17.21)%、(28.25±14.9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3.02±20.65)%、(30.56±20.11)%、(28.64±14.84)%。经阴道分娩组产后61~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9.62±16.93)%、(24.94±14.56)%、(19.26±11.1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0.17±15.70)%、(19.95±13.07)%、(22.19±14.50)%,剖宫产组产后61~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0.82±15.65)%、(17.70±10.34)%、(19.30±7.02)%,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18.33±11.61)%、(16.46±10.51)%、(16.62±11.69)%。经阴道分娩组产后>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33.56±19.79)%、(25.18±11.80)%、(17.44±11.41)%,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8.06±10.93)%、(22.25±11.82)%、(22.15±12.69)%,剖宫产组产后>90 d产妇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46.36±20.65)%、(17.00±10.34)%、(10.86±3.40)%,左侧PR前部、中部、后部增厚率分别为(22.54±13.81)%、(13.90±10.51)%、(18.24±11.17)%。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42~60 d、产后61~90 d、产后>90 d产妇双侧各段PR增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42~60 d:右侧,t=0.87、P=0.34,t=0.32、P=0.75,t=0.68、P=0.50;左侧,t=1.48、P=0.15,t=1.82、P=0.08,t=1.36、P=0.12;产后61~90 d:右侧,t=0.22、P=0.83,t=1.64、P=0.11,t=0.01、P=0.99;左侧,t=0.43、P=0.67,t=0.79、P=0.44,t=1.13、P=0.27;产后>90 d:右侧,t=0.73、P=0.48,t=1.22、P=0.23,t=0.868、P=0.40;左侧,t=0.89、P=0.41,t=1.79、P=0.89,t=0.79、P=0.44)。结论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这2种分娩方式对产后各时段PR收缩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对PR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分娩体位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9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45例。所有初产妇均按照产程标准实施分娩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分娩,观察组根据产妇个人喜好和舒适度自由选择分娩体位。比较2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会阴无损伤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产后6周进行盆底肌力检查,比较2组产后盆底功能。结果 2组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100. 00%,无中转剖宫产者,对照组阴道分娩成功率86. 67%,中转剖宫产率13. 33%,2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会阴无损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6周盆底肌力检测显示,观察组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收缩持续时间、Ⅰ、Ⅱ类纤维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能有效降低足月单胎初产妇中转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和减少会阴损伤,对产妇盆底功能有较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8周经盆底肌力筛查确诊盆底肌肌力≤Ⅲ级的初产妇145例,其中单纯性会阴侧切100例为侧切组,会阴部无裂伤或会阴裂伤≤Ⅱ度45例为非侧切组,2组均采用盆底康复技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疲劳度和阴道动态压力,分析会阴侧切对盆底肌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组盆底肌Ⅰ类肌纤维疲劳度[(2.340±0.572)%]、Ⅱ类肌纤维疲劳度[(3.420±0.718)%]、阴道动态压力[(8.850±1.405)kPa]与非侧切组[(2.310±0.514)%、(3.290±0.757)%、(9.309±1.319)k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侧切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明显低于非侧切组(P0.05),Ⅰ类肌纤维疲劳度[(1.850±0.359)%]、Ⅱ类肌纤维疲劳度[(2.020±0.630)%]、阴道动态压力值[(10.423±1.699)kPa]与非侧切组[(1.690±0.557)%、(1.980±0.398)%、(11.038±1.478)k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阴道动态压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产后早期采用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对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良好;会阴侧切可明显影响女性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40-3042
选取低危初产妇,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根据分娩结局分为未行会阴侧切组(A组)和会阴侧切组(B组),对照组为常规侧切组(C组),比较三组产后6w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排便困难、会阴伤口疼痛及产后3个月性生活障碍等指标。结果三组产妇产后6w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排便困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会阴伤口疼痛、产后3个月性生活障碍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妊娠和分娩不管会阴侧切与否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会阴侧切可能引起会阴伤口疼痛与产后3个月性生活障碍,应提高助产士自身判断能力,严格掌握会阴切开指征,提高接产技术,避免常规会阴切开,降低会阴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26周至产后42天Kegel运动对产妇分娩结局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漳浦教学医院门诊检查的180例初产妇,根据是否进行Kegel运动分为观察组(n=89)和对照组(n=91),观察组产妇从妊娠26周开始至产后42 d进行Kegel运动,对照组产妇正常产检,不进行Kegel运动。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产后盆底功能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孕晚期的非尿失禁率(46. 07%)、阴道分娩率(97. 75%)、会阴完整率(28. 74%)、产后42 d盆底肌张力评分(深I类3. 3±1. 5分;浅I类2. 7±1. 3分;深II类3. 6±1. 4分,浅II类3. 4±1. 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 08%; 86. 81%; 15. 19%;深I类2. 4±1. 7分,浅I类1. 6±1. 2分,深II类2. 3±1. 5分,浅II类2. 2±1. 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妇各阶段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430. 9±41. 7 min;第二产程45. 9±1. 4 min;第三产程5. 8±1. 5 min;总产程482. 6±44. 6 min)、会阴侧切率(13. 79%)、会阴撕裂严重程度(会阴撕裂I度94. 00%;会阴撕裂II度4. 00%)、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25. 8±1. 7 d)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547. 6±52. 5 min,第二产程54. 6±1. 2 min,第三产程7. 9±1. 7 min,总产程610. 1±55. 4 min; 26. 58%;会阴撕裂I度71. 74%,会阴撕裂II度19. 56%; 36. 5±1. 9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助产率(9. 20%vs. 12. 66%)、新生儿窒息率(1. 12%vs. 5. 49%)、产后出血率(1. 12%vs. 4. 40%)、尿潴留率(1. 12%vs. 6. 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妊娠26周开始至产后42 d进行Kegel运动可显著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提高产后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侧切术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70例,将所有其随机分为两组,35例/组。对照组行传统45°会阴侧切术,观察组行改良20°-30°会阴侧切术。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疼痛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0.3±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6.8)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分娩初产妇行改良会阴侧切术可显著减轻产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会阴无侧切产钳助产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产科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分娩中行产钳助产,会阴无侧切,对照组行会阴侧切术,观察两组产后并发症、盆底肌力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伤口肿胀、疼痛、愈合不良、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会阴撕裂、产时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42d,观察组盆底肌力Oxfor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年,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无侧切产钳助产能够减少产后并发症,减少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有助于其产后修复。  相似文献   

17.
张学敏 《全科护理》2020,18(23):3060-3061
[目的]探讨分娩凳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2例分娩的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在第二产程予以常规方法行仰卧位用力,观察组予以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记录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5 min时的阿氏(Apgar)评分,并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阴道顺产、阴道助产、剖宫产)和会阴侧切率。[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予以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可以有效缩短分娩时间,提高阴道顺产率,降低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并不会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初产妇应用导乐式会阴不侧切无保护无创接生技术对会阴侧切、产后出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的108例,按不同接生技术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传统接生技术,观察组行导乐式会阴不侧切无保护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会阴侧切及产后出血、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9.26%比对照组37.04%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Ⅲ度与Ⅳ度会阴裂伤,但是观察组会阴完整情况好于对照组,Ⅰ度与Ⅱ度的裂伤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18.52%比对照组35.19%低,且产后2 h出血量(138.15±21.06) ml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产后SAS评分(29.11±3.36)分、SDS评分(31.26±2.87)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初产妇应用导乐式会阴不侧切无保护无创接生技术能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产后出血发生,且能积极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平滑肌电刺激技术在产后42 d后会阴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淮南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并于盆底治疗中心行产后盆底功能检测的产后42~90 d会阴疼痛的产妇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产妇口服消炎痛治疗,研究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联合平滑肌电刺激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会阴疼痛的治疗效果、产妇盆底功能、阴道动态压力及产妇性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会阴疼痛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 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产妇的阴道动态压力(3. 75±1. 31) cm H2O明显高于对照组(2. 89±0. 77) cm H2O,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评分)(14. 62±3. 67)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PFDI-20评分)(4. 97±1. 48)分、盆底肌张力评分(1. 24±0. 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 49±5. 33)分、(8. 89±1. 79)分、(1. 77±0. 4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产妇的性关系评分(18. 22±1. 16)分、性困难评分(17. 39±0. 82)分、性高潮评分(18. 51±0. 54)分、疾病的影响评分(18. 09±0. 71)分、性满意度评分(18. 39±0. 5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 65±1. 38)分、(15. 84±0. 62)分、(14. 49±0. 69)分、(15. 24±0. 63)分、(15. 56±1. 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产后42 d后会阴疼痛产妇进行平滑肌电刺激技术治疗,可有效减轻产妇的会阴疼痛程度,提高产妇的性生活质量,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维生素E按摩对产后会阴侧切瘢痕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分娩行会阴侧切术后42d的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女性于产后42d开始应用法国PHENIXA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U4机中的瘢痕治疗方案治疗20min后采用维生素E会阴瘢痕按摩20min,对照组未予治疗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初产妇会阴瘢痕、性生活及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瘢痕、性生活及盆底肌力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维生素E按摩对产后会阴侧切瘢痕疗效显著,使产后女性会阴瘢痕松解,疼痛缓解并消失,提高盆底肌力,改善性生活质量,对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家庭社会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