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GCV)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比较以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82例婴儿CMV性肝炎前后肝功能、肝脾大小变化以及CMV检测指标等的转阴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肝功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肝脾较治疗前明显回缩(P<0.05),血CMV-IgM、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PCR-CMV-DNA)转阴率分别为87.8%和75.8%。6例出现白细胞减少,停药后均迅速恢复。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6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更昔洛韦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AKP、γ-GT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用更昔洛韦治疗后血清TBIL、ALT水平下降,肝脾回缩,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未发现更昔洛韦的明显副作用,结论:正规应用更昔洛韦诱导、维持治疗,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的临床和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诊断为CMV肝炎的 2 8例婴儿进行分析 ,结合肝穿刺病理资料总结其特点 ;应用更昔洛韦对其中 18例进行了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婴儿CMV肝炎的临床及肝组织病理表现轻重不一 ,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同时可累及其他系统病变 ,重者可发展至肝硬化、腹水 ;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 92 % (11/ 12 )和 71% (10 / 14 )的病例黄疸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下降 ,且无不良反应 ,随访肝功能及脾、肝肿大逐渐恢复。结论 :CMV肝炎大部分预后良好 ,但重者可导致肝硬化。应用更昔洛韦抗感染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武  姚英民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142-1143
目的了解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人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情况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CMV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117例临床诊断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进行血清HCMV IgM和CMV DNA(PCR法 )检测 ;将HCMV IgM或CMV DNA阳性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给予病毒唑 [10~ 15mg/(kg·d) ,静滴 ,10~ 14天 ],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 [5~7.5mg/(kg·d) ,静滴 ,10~ 14天 ],其余对症治疗相同 ;观察患儿CMV感染转阴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结果①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CMV感染率是 4 1.88% ;②治疗组CMV感染总转阴率 (85 .71% )明显高于对照组 (30 .4 3% ) ;③治疗组总有效率 (85 .19% )明显高于对照组 (31.82 % ) ;④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是 (13.4 8± 11.0 3)天 ,对照组是(2 4 .0 8± 7.34)天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时间是 (34.4 8± 11.0 3)天 ,对照组是 (48.6 7± 9.11)天 ,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⑤治疗组不良反应率 (33.33% )与对照组 (2 7.2 7%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婴幼儿听力损伤的影响及更昔洛韦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CMV感染婴儿62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非CMV感染住院婴儿62例为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反应(BAEP)检测患儿听力情况,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营养脑细胞及听觉刺激法等早期综合干预方案后,治疗6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听力轻度听力障碍、中度听力障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听力正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组I、III和V波的PL均显著降低(P0.05),I~III、III~V和I~V波的IPL均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B组;患者随访率为96.8%,A组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B组(73.7%)(P0.05)。结论 CMV感染对婴儿听力具有损伤作用,早期更昔洛韦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婴儿黄疸型及胆汁淤积性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观察其副作用。方法将98例诊断为黄疸型及胆汁淤积性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肝脏肿大程度、荧光定量PCR检测尿CMV-DNA载量的变化,分别将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治疗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的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更昔洛韦对肝脏回缩、降低ALT、AST、GGT、DBIL、IBIL及尿CMV-DNA载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副作用方面更昔洛韦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仅有少数患儿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低,且下降幅度小,停药后异常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更昔洛韦治疗黄疸型及胆汁淤积性巨细胞病毒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接受更昔洛韦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黄疸症状消退、血清抗CMV-IgM转阴、肝回缩、尿CMV-DNA转阴、脾回缩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通过采用相应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叶松道  李伟  石海矾 《疾病监测》2010,25(9):694-697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12亚基p40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2例CMV肝炎患儿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前后及36例健康儿童血浆IL-12p40水平,采用速率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测定CMV肝炎患儿血浆ALT活性和尿液HCMV DNA载量。结果 CMV肝炎组血浆IL-12p40水平(pg/ml)(M=536.5,P5=123.5,P95=1061.1)低于正常对照组(M=632.2,P5=226.7,P95=1829.3),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1,P0.01)。CMV肝炎患儿血浆IL-12p40水平与其ALT活性(U/I)、尿液HCMV DNA载量(拷贝/ml,lg)呈显著负相关(r=-0.433、-0.491,均P0.01)。治疗有效组血浆IL-12p40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04,P0.01),而无效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IL-12p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9,P0.05)。结论 CMV肝炎患儿存在血浆IL-12p40水平低下,其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患儿体内CMV病毒载量及肝脏损害程度,并对预测更昔洛韦抗病毒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瑶瑶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299-1300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CMV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8例)予常规保肝及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n=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1次/d,连用5d。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MV-IgM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先天性CMV感染肝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住院60例婴儿CMV性肝炎患儿,给予更昔洛韦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及肝、脾回缩情况,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更昔洛韦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后血清TBIL、ALT下降,肝、脾回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清TBIL浓度:(158.32±15.64)、(60.73±16.46)μmol/L,t=5.74,P<0.05; ALT:( 132.85±32.14)、(75.81±27.63) U/L,t=2.92,P<0.05;肝脏回缩:(4.16±0.53)、(2.35 ±0.41) cm,t =8.27,P<0.05;脾脏回缩:(1.64±0.21)、(1.03±0.19)cm,t =5.03 P <0.05].更昔洛韦治疗有肝功能损害以及皮疹的不良反应,门冬氨酸鸟氨酸有呕吐等轻微胃肠反应.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CMV性肝炎疗效好,但应注意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我国婴儿感染率为36%~56%,而肝脏又是婴儿期CMV感染的重要靶器官之一。过去因抗病毒药物作用不力,疗效不太理想。更昔洛韦具有广谱抗疱疹病毒活性,是第1个治疗人体CMV感染的有效药物。我院2000-01~2002-12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CMV肝炎58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更昔洛韦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干扰素组则给予干扰素雾化治疗,比较2组患儿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总体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与随访结果。结果更昔洛韦组患儿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早于干扰素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P 0. 05);治疗后,更昔洛韦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ALY%)、谷丙转氨酶(ALT)与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干扰素组,CD4+与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干扰素组(P 0. 05);更昔洛韦组治疗后复查白细胞(WBC) 20×109/L与ALY% 10%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干扰素组(P 0. 05); 2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相较于干扰素雾化治疗方式,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丹赤退黄汤直肠滴入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方法:将45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静脉点滴,并配合西药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加中药丹赤退黄汤直肠滴入,连用15d,治疗前后观察肝功能、肝脾大小、肝脏纤维化标志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赤退黄汤直肠滴入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伐昔洛韦0.3g,bidpo,半导体激光照射受损的神经根部和皮损部位,疗程10d。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片0.3g,bidpo,疗程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4%VS71.4%,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体征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8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肝脏回缩时间、脾脏回缩时间,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肝脏回缩及脾脏回缩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GG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7.27%(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3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P=0.310)。【结论】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促进肝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通过检测血CMVIgM、IgG、肝功能而确定42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和治疗组,均常规给予补液、退黄、白蛋白处理,更昔洛韦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更昔洛韦组在黄疸消退方面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为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声频共振联合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患儿听觉损伤疗效.方法 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更昔洛韦治疗,治疗组予更昔洛韦及声频共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1.2%,对照组6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程度听力损伤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频共振联合更昔洛韦是治疗CMV感染听力损伤有效方法;其治疗轻中度听力损伤疗效优于重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ELLSA法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确诊的婴儿CMV肺炎36例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 1~3个月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间质性肺炎改变,用更昔洛韦治疗,治愈22例,好转9例。结论婴儿CMV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伴有肝损伤和贫血,或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易漏诊或误诊,病原学检测是确诊的依据,更昔洛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口服脾氨肽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其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口服脾氨肽治疗,对照组单用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疗程均2个月,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IL-4、INF-γ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1%与对照组的94.1%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5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3%(P0.01)。治疗2月后,治疗组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FN-γ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口服脾氨肽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与肝脏损伤的关联性。方法 43例CMV肝炎患儿根据其肝损伤程度分为轻症组31例、重症组12例,32例健康小儿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尿HCMVDNA载量,并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43例CMV肝炎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重症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也显著低于轻症组(P〈0.01);而CMV肝炎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血清IL-17水平也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尿HCMV-DNA载量在CMV肝炎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与IL-17呈负相关(r=-0.590,P〈0.01),而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9,0.785,P〈0.01)。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及IL-17表达失衡可能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