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多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肿瘤首位,并在全球范围内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年增长速度达3%~4%,高于全球的增长速度[1]。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治疗和康复期面对着各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应激,而患者对这些心理应激的应对方式将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随着乳腺癌生存期逐渐延长,心理和行为应对问题日趋被关注。笔者对乳腺癌患者在不同时期应对方式进行综述。1应对方式应对是个体面对应激情境时为减少压力而作出的认知或努力,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2]。心理学家将其视为个体运用防御机制应付应激的心理手段…  相似文献   

2.
护理心理学     
2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指个体经认知评价,感知到环境中存在威胁性应激源而引发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也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此概念强调个体的认知评价水平,指即使刺激具有威胁性,但若个体未认知其威胁存在,应激的心身反应就不会产生;若个体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应对威胁性刺激,其应激的心身反应也不会发生。以下着重介绍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3.
黄薇薇  王英  赵勇  刘桂英 《现代护理》2007,13(5):1257-1259
30多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女性肿瘤首位,并在全球范围内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年增长速度达3%~4%,高于全球的增长速度。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治疗和康复期面对着各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应激,而患者对这些心理应激的应对方式将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随着乳腺癌生存期逐渐延长,心理和行为应对问题日趋被关注。笔者对乳腺癌患者在不同时期应对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我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创立的概念,指个体在精神受干扰时保持心理平衡的现象。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对自我防御机制做深人的研究,发现了十几种不同的类型。就其本质,自我防御机制其实不是一种“机制”,而是一种表面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心理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控制心理应激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心理应激的分析,制定应激状态下的应对措施。结果个体的应激反应是可以通过:①控制应激源。②控制非理性行为。③寻求心理援助。④提高心理素质。⑤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等应对措施加以调节、控制。结论适度的应激反应对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伤害是有益的。但长期的、强烈的应激反应则会造成机体病理性损害。在应激状态下通过正确的应对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对个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应对应激事件时的策略,它是应激事件与心身反应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在同样的应激事件下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个体所受的心理损伤程度亦不同.精神分裂是一类常见的慢性重型精神疾病,主要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为主要特点.患者的初次发病对于患者家属及整个家庭都是严重的"应激因素".慢性疾病患者的家属承担了主要的经济和护理压力,亲属的认知和情绪可以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但是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行为和情绪的研究鲜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调查15例首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和心理状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青年乙型肝类(乙肝)患者医学应对方式(MCMQ)与心理防御方式(DSQ)的相关性,提供临床心理护理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MCMQ及DSQ问卷,对76例青年乙肝患者调查、分析.结果 MCMQ均值:面对3.13±0.65,回避2.66±0.50,屈服2.46±0.57;防御机制应对后均值:不成熟型5.58±1.38,成熟型4.78±2.03、中间型4.40±1.34,掩饰型6.56±1.24.结论 心理防御和应对都属于人们为满足内外环境需求,属自我心理调节,良好的防御和应对方式,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缓解不良情绪和心理社会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8.
护理心理学     
<正>心理卫生评定量表3临床常用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3.2应激与应对类评定量表3.2.2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aire,TCSQ)应对是心理应激过程的重要中介因素,与应激事件性质以及应激结果均有关系。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是反映个体具有特质属性并与健康有关的应对方式。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是自评量表,通常  相似文献   

9.
应激对急诊护士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应激的概念及研究背景 应激,原意为"张力或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的过程.引起应激的刺激常常是一些强烈的或威胁性的,或难以摆脱的环境刺激和社会心理事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已被心脏病、癌症等所取代,而这类疾病的发生多半与生活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社会心理因素相关.在这一背景下,应激作为联络社会心理事件与疾病之间的中介概念脱颖而出,成为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不同科学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南疆地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应激、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心理应激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2019年10月31日南疆地区脑卒中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社会应激量表(PSSG)、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入选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方差分析探讨南疆地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应激、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南疆地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应激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心理应激水平较高,应对方式较消极,社会支持度较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应激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与面对应对、屈服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回避应对呈负相关(P0.01)。结论:临床应缓解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疾病的康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邹莹  卢爱工  王雅静 《现代护理》2007,13(7):1846-1848
应对是应激源与应对结果的中间变量,不同人群在面对不同的应激源时采用哪种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国对应对方式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者只有正确认识应对的定义,选用合理的测量工具,注意到影响个体选择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正确的面对应激源。  相似文献   

12.
护理心理学     
应激 半个多世纪以来,应激被视为连接心理社会因素和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介概念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应激作为多学科关注的研究课题,正在被各领域的专业学者不断修正、充实和发展。从护理心理学角度看,能认识存在于本专业领域范围的应激,掌握干预相关应激的应对技术,无疑对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护理绩效、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驻高原武装警察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问卷测量以了解高原武装警察部队官兵的心理应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05-09对青海省某武装警察部队支队男性官兵530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①军人心理应激白评问卷测评高原武装警察官兵的心理应激状况。该问卷由10个条目组成,从没有到经常按1-3评分。各条目得分之和为原始分数,并依公式转换为标准分数(T分),T分〈70分为正常,T分≥70分说明心理应激程度较高。②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人格特征,取其中45个条目,分为内外向、神经质2个维度。③应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测评社会支持情况,由12个条目组成,统计其总均分。④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评应对方式,共20个条目,采用0~3级评分,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因子。主要观察高原武装警察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发放问卷530份,回收合格问卷516份,有效率为97.4%。①官兵心理应激原始分数为(15.65&;#177;3.44)分,标准分为(49.99&;#177;10.00)分。武装警察官兵中有44人出现较明显的心理应激,占8.5%。在军人心理应激白评问卷的项目中,条目4“对危险的事情保持警觉”和条目1“睡眠不好”的得分相对较高,分别为(2.27&;#177;0.74),(1.95&;#177;0.65)分;条目3“很小的声音也会让人惊跳”和条目5“不愿与人交往”的得分较低,分别为(1.27&;#177;0.54),(1.23&;#177;0.47)分。②消极应对、艾森克个性问卷-神经质分与心理应激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188,0.523,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内外向分、社会支持均分与心理应激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172,-0.204,P〈0.01)。③以官兵心理应激分为因变量,以艾森克个性问卷-神经质分、艾森克个性问卷-内外向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社会支持均分等因素为白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α=0.05的水平上,进入回归方程的有艾森克个性问卷-神经质分、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均分等因素。 结论:高原武装警察部队官兵易出现较明显的心理应激,应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保持情绪稳定,健全人格,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生活事件,是保障官兵身心健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明远  李瑾 《现代护理》2007,13(6):1506-1508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应激有关因素与脑中风患者睡眠状况的关系。方法对168例脑中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睡眠状况评定、医学应对问卷(MCMQ)、特质应对条目(TCI)、心身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心理社会因素问卷,并用SPSS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脑中风患者TCI中的消极应对、MCMQ中的屈服应对、身心症状和其他多项心理社会因素与睡眠状况均有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水平、情感表达、屈服应对、食欲、体质等心理应激有关因素是影响脑中风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结论心理应激有关因素对脑中风患者睡眠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应激与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媛  黄文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10-112
目的:运动与心理应激对机体免疫功能可产生影响,认识应激影响人类健康的机制,有利于发现处于应激源刺激下的危险人群,有效预防和处理应激对健康的不良效应。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 Direct1998-01/2005—12关于运动及心理应激与免疫的文章。检索词“exercise,psychological stress,immune”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06-01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运动,心理应激,免疫”。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运动及心理应激对免疫机能的影响。②运动及心理应激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34篇,排除18篇重复性研究。16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7篇关于运动与免疫的研究,5篇关于心理应激与免疫的研究,4篇关于应激影响免疫机能机制的研究。资料综合:运动与免疫的关系非常复杂,免疫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取决于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运动的持续时间。适宜的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而大强度运动训练则对免疫功能起抑制作用。心理因素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作用。心理应激与情绪障碍、性格特征都有相关性。应激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涉及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结论:应激能够影响健康状况。适宜的应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不良应激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心理神经免疫学从系统和整体的观点出发,以应激和抗应激为研究核心,探讨应激影响人类健康的机制,有利于发现处于应激源刺激下的危险人群,有效预防和处理应激对健康的不良效应。  相似文献   

16.
慢性病患者在漫长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承受着病痛、费用、社会及心理等多重压力,常常处于消极、无助的状态。目前关于慢性病负面心理状况的研究较多,而作为积极心理学中的经典部分———乐观在慢性病患者的研究较少。关于乐观心理的研究[1-3]多在健康人群和学生中展开,且发现乐观者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也有研究[4]发现,乐观的慢性病患者发挥正性积极作用,能够获得更好的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慢性病患者群体相对正常群体更有待于发掘乐观潜质,促进其积极应对。现综合国内  相似文献   

17.
杨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162-7163
人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各种器官巧妙的构筑在一起而成的生物体,因此,就认为任何疾病都是某一器官或某一团细胞发生器质性或机能性病变的结果。疾病对个体来说是应激源,它使人感到可能丧失某些有价值东西的威胁,而手术虽然是一种诊断和治疗手段,但对机体有一定损害,使患者对其产生不同认识,产生心理应激及心理反应,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它影响着手术效果及疾病转归,术后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因而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要求。因而手术前后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现就此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心理障碍都是创伤的结果.心理创伤指个体遭受到某种意外的冲击,感到焦虑、恐惧、无助、沮丧、绝望,由于无法以常态的方式应对冲击所带来的压力和混乱,个体不得不动用某些心理发育早期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以免陷入崩溃.在精神医学中,创伤所导致的直接结果作为1个单独的类别被列入诊断,但创伤不仅是一个疾病单元,同时也是其它很多心理障碍的促发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lory syndrome,SARS)应激下网民的心境状况,探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调节心境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简明心境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和根据SARS对人们心理影响自编的题目,通过互联网收集数据,对388位网民进行调查。结果:①害怕SARS程度高的(F=4.22,P&;lt;0.05)、生活习惯改变多的网民(F=6.85,P&;lt;0.01),心境状况显著差于与之相反的人。②应对方式能够预测心境状况,而社会支持不能。③SARS应激下网民更多的采用了问题中心应对策略,但情绪中心应对策略应用越多的人,心境状况越差。结论:sARs应激下,害怕程度高的、生活习惯改变大的、使用情绪中心应对多的网民,心境状况显著差;应对方式是预测心境状况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已确认应付方式是应激与健康身心之间的中介因素,应对大致分为应对的特质论、情境论和交互作用论的取向,对于应付的描述和分类评估系统仍有待研究。目的:分析应付方式的维度、不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关系。设计:问卷调查。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象:随机抽样选取天津大学、天津商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学院343名大学生,男生161名,女生182名;年龄19~22岁,平均(19±2)岁,根据学校体检结果,均无严重急性及慢性疾病,所有学生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于1999-09/12在4所高校学生所在教室施测,以自然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共计16个班级,发放422份答题手册,每份手册包含《应付方式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及《SCL-90》3个量表,当场收回问卷。应付方式的评定使用梁宝勇修订《应付方式评定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陈述了1种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应付策略,如“告诉自己,同别人相比,自己的问题算不了什么,不值得烦恼。”选项为自评5点量表。其中20个项目涵盖了人们常用的多种应付方式,心理适应结果选用2项指标,一是陈会昌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共计20个题目,选项共5个等级,得分高表明适应水平高,另一个指标是《90项症状核查量表》计算总分作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分数越高表明身心症状检出率越高,适应水平越低。测量数据全部录入Foxbase数据库,采用因素及聚类分析处理数据,观察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类型,采用相关分析评价不同维度应对方式与适应结果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类型及不同维度应对方式与适应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共发放422份问卷,收回问卷362份,其中19份问卷因填写有漏项或者选择偏差严重而作为无效问卷,其余343名学生数据进入结果分析。①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类型主要为F1(寻求支持)、F2(积极思维)、F3(认知升华)、F4(消极自责)、F5(面对现实)、F6(转移逃避)、F7(情绪宣泄),聚类分析应对方式的类型主要为A类(主动面对型),B类(被动退避型),C类(消极宣泄型)。②适应水平较高的受试者更多的运用A类方式,适应差的学生较多使用B、C类方式,C类应付在学生群体中的使用频率较低。A类方式与身心症状的检出率呈显著负相关(r=-0.258,P<0.01),与适应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1);B类方式和C类方式与身心症状检出率都呈显著正相关(r=0.338,0.364,P<0.01),B类与心理适应性有较显著的负相关(r=-0.140,P<0.05),C类只与长期的心理适应性的关系不显著。A类与C类具有各自的独立性。不同程度应激水平与3类应付方式也有显著关系,高应激与较少的使用A类方式有关,而与较多的使用B类、C类有关。结论:应付方式具有复杂性,不同应对方式的使用与心理适应性水平有显著相关,但影响的方向也因个体特点、结果变量指标、应激程度大小等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