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通过对肿瘤标本进行ERCC1、TYMS、TUBB3、RRM1 表达及EGFR(E19/E21)突变率的检测,揭示不同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铂类药物、第三代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培美曲赛)的耐药性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的敏感性的不同.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 年12 月至2010 年8 月91 例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的患者,对其肿瘤标本进行个体化治疗靶标检测---以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ERCC1、TYMS、TUBB3、RRM1 基因mRNA 表达;以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E19/E21)基因体细胞突变,并对检测结果应用SPSS 15.0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ERCC1、TUBB3、RRM1 基因mRNA 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各组中ERCC1 基因mRNA 表达水平较TYMS、TUBB3 和RRM1 基因mRNA 表达水平低;肺腺癌患者TYMS 基因mRNA 表达较非腺癌患者低(37.7% vs.53.1%);所有患者中RRM1 基因mRNA 表达平均水平相对最高(56.4%).患者EGFR(E19/E21)基因体细胞的突变率为20.9%;肺腺癌、女性及非吸烟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35.3%、42.8%、42.9%,明显高于非腺癌、男性及吸烟患者的突变率2.5%、11.1%、7.1%,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通过对ERCC1、TYMS、TUBB3、RRM1 基因mRNA 表达及EGFR(E19/E21)基因体细胞突变的个体化治疗靶标检测,发现不同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对化疗药物耐药性及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黄桂玲  林慧  刘燕珍 《全科护理》2022,20(6):739-743
目的:了解胃癌病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的189例胃癌化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CINV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共有37.6%病人出现CINV。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饮酒史、晕动症史、化疗次数与CINV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饮酒史、晕动症史、化疗次数是CIN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88,0.830]),C指数为0.776(95%CI[0.704,0.849]),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模拟曲线和实际曲线一致性良好。结论:年龄、性别、饮酒史、晕动症史、化疗次数是胃癌化疗病人CINV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灶超声特征联合免疫组化对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分析接受术前NAC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影像及临床信息,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筛选NAC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构建超声特征预测模型、免疫组化预测模型、超声联合免疫组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比较模型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收益,并应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病灶大小、侧方声影、ER/PR、HER-2为NAC疗效的独立预测变量,基于4个变量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高于单独应用超声特征(AUC=0.778)和免疫组化(AUC=0.776)的预测模型。决策曲线显示在广泛阈值范围内,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收益最高。经Bootstrap法迭代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平均AUC为0.870,模型稳定性良好。结论 基于NAC前原发灶的超声特征联合免疫组化构建列线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早期预测乳腺癌NAC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RCC1及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法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的石蜡包埋标本中ERCC1和TUBB3的mRNA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病理免疫组化相关指标和近期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ERCC1表达与卵巢癌患者手术病理分期存在明显相关,随着期别的增高而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与TUBB3及P53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02,r=0.438;P=0.004,r=0.414)。ERCC1表达阴性的患者近期化疗有效率高于阳性者(P=0.006)。结论:ERCC1在不同分期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差异性表达提示ERCC1基因也许参与了卵巢癌的发展过程,并可能作为评判卵巢癌恶性程度的指标。ERCC1和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协同性,可能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一定的协同作用。ERCC1基因可能与P53蛋白一样与卵巢癌预后有关,可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ERCC1表达强度可能影响卵巢癌患者近期对于化疗的敏感程度。综上,ERCC1和TUBB1可能是评价卵巢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近期化疗疗效、远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并验证针对脑瘫儿童独立行走年龄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采集脑瘫登记平台2016-2020年数据并建库,随机将70%脑瘫患儿纳入建模组,余30%患儿纳入验证组,对患儿性别、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窒息、极低出生体重、早期早产、脑瘫分型、磁共振分类、2岁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独坐年龄、2岁能否独坐、粗大运动功能评定-88(GMFM-88)A-E区评分、合并癫痫、智力障碍、视觉障碍及手术等因素进行COX单因素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的有效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建立针对脑瘫儿童独立行走的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列线图展示结果。采用C统计量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及校准能力,采用净重新分类指数(NRI)评估列线图的净收益情况。 结果 共有807例脑瘫患儿纳入本研究,建模组共有565例,验证组共有242例。偏瘫型、双瘫型、不随意型及四肢瘫型患儿分别有93.96%、76.57%、25.49%和22.32%能实现独立行走。2岁前GMFCS评级、脑瘫分型、独坐年龄、智力障碍、早期早产等5个因素是影响脑瘫儿童独立行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6岁患儿的C统计量均>0.8,提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预测1~4岁脑瘫患儿独立行走概率与观察概率相符程度较高,预测5~6岁患儿独立行走概率较观察概率偏高。NRI数据提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净收益不低于全因素模型。 结论 本研究通过建立并验证脑瘫儿童独立行走年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为预测脑瘫儿童独立行走概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获得性肌无力(ICU-AW)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35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ICU-AW的200例作为ICU-AW组,未发生ICU-AW的153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包建立ICU-AW预测列线图,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次研究ICU-AW的发生率为43.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 II评分、血糖、是否使用神经阻滞药物、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是ICU-AW独立危险因素(P0.05)。纳入该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经验证C-index为0.873(95%CI 0.837~0.910)。结论本研究基于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构建的ICU-AW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3型β微管蛋白(TUBB3)基因表达及其与术后辅助化疗效果相关性。方法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88例,均进行根治性手术及术后采用长春瑞滨+顺铂方案化疗,应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TUBB3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TUBB3基因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 TUBB3mRNA低表达者无瘤生存期与高表达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205,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UBB3mRNA高表达(RR=0.453,95%CI:0.267~0.768,P〈0.05)、肿瘤分期(RR=1.629,95%CI:1.158~2.293,P〈0.05)为病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TUBB3mRNA可能是预测Ⅱ~ⅢA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检测TUBB3mRNA表达有助于NSCLC病人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列线图探讨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早期预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脏毒性。方法前瞻性选取在我院乳腺外科经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48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周接受化疗,根据化疗1年后是否发生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超过10%,将患者分为毒性组与无毒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与化疗3周期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清学指标及二维斑点追踪(2D-STI)指标差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筛选预测心脏毒性的指标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患者出现心脏毒性的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评估术后早期心脏毒性风险的价值。结果共随访148例患者,失访2例,余14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毒性组18例,无毒性组128例。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化疗前与化疗3周期高敏感性心肌肌钙蛋白I差值(Δhs-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差值(ΔNT-proBNP)和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差值(ΔGLS)是预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脏毒性的独立风险指标(HR=1.030、1.003、1.853,均P0.05)。基于Δhs-cTnI、ΔNT-proBNP和ΔGLS建立的列线图提示患者心脏毒性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辨别力(C-index=0.904)和校准度(χ~2=8.170,P=0.417,Hosmer-Lemeshow检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患者发生心脏毒性风险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04。结论ΔGLS联合Δhs-cTnI、ΔNT-proBNP绘制的列线图有助于早期评估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癌症患者化疗相关认知障碍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区城住院的336例肿瘤化疗患者,按是否发生化疗相关认知障碍分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相关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并建立化疗相关认知障碍列线图。采用ROC曲线、校准图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乳腺癌、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是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4个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下曲线面积(AUC)为0.796(95%CI:0.749~0.842),校准图中曲线重合度较好。结论 年龄≥60岁、诊断、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是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化疗相关认知障碍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鉴别和预测能力,能为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预测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构建血小板输注疗效列线图预测模型,指导临床科学合理输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无效输注。方法收集本院临床2019年~2020年298例单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血型、输血次数、血小板剩余效期、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后体温,脾脏肿大情况。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引起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将筛查出的潜在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以评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studio软件,拟合疗效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运用Bootstrap重复抽样对模型内部验证,运用ROC进行评估,Calibration进行校准。结果 298例输注血小板患者中有效212例有效率为71.1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性因素有性别、输血≤4次、输血4次、体温、脾肿大、输血前Plt,OR值及95%CI分别为:3.773(1.796~7.924)、29.081(8.668~97.568)、10.416(1.525~71.134)、7.376(3.145~17.301)、17.385(6.428~47.018)、0.947(0.904~0.992)。回归模型Hosmer-Lemeshaw检验P值为0.805。拟合的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895,95%CI(0.855~0.936)。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性别、体温、输血次数、脾肿大及输血前血小板计数,拟合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5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能直观定量预测输注无效概率,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血小板,减少无效输注。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