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分型、声像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表现和特点,依据声像图特征进行简略分型。结果3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发现混合回声结节型15例、片状低回声型9例、弥散型7例;其中3例混合回声结节型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28/31)。结论超声可对肉芽肿性乳腺炎进行诊断和分型,能提高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证实的43个乳腺炎性病灶,定性分析其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及其符合的造影预测模型,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炎性病变符合乳腺造影恶性预测模型,主要表现为快进、非向心性、不均匀性高增强,增强后病灶变大等恶性病变的特点,与乳腺癌极为相似,其中以化脓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及肉芽肿性乳腺炎等病理类型多见。结论 乳腺炎性病变病理特征复杂多变,超声造影后仍易误诊为乳腺癌,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多种影像学诊断技术综合判断,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3.
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益琳  宋爱莉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110-1111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乳腺疾病,由于缺乏统一认识,较易误诊。本文从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四方面文献分析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在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超声二维、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表现,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 42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型:弥漫性低回声区型21例(50%),混合性包块型16例(38%),均质结节型5例(12%);其中术前超声诊断为炎性包块20例,乳腺癌10例,纤维腺瘤4例,性质待定8例,超声诊断为炎性肿块的符合率为48% (20/42).结论 通过对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分型,结合其临床特点,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64-3266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应用。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6年9月经病理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以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肉芽肿性乳腺癌患者为1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33例,对其进行声像学分析。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超显示其形态学分型、肿块形状、边界特征、内部回声强度、后方回声强度、钙化灶特征、CDFI显示血流方面均有不同的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临床首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彩超检查,了解肿块的形态、回声、大小、边界、有否钙化及血流情况,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予BI-RADS分类.结果:46例病例中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乳腺炎20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1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7例.慢性化脓性乳腺炎超声图像有大片液性回声区为其特征性表现;肉芽肿性乳腺炎回声紊乱,偶见少量液性区;浆细胞性乳腺炎无特征性表现.BI-RADS分类为3类31例,4类13例,其中4C类4例.结论:综合分析乳腺肿块高频超声特征,结合病史及体征,是提高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NGM)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及临床误诊的原因,以此来提升临床对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阳性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52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声像图特征以及超声分型,总结其出现误诊的原因。结果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表现为3型,具体为团块、结节以及窦道管样等,其中76.9%为团块型和结节型,上述两种类型肿块边缘主要表现为蟹足征或者毛刺征,最高可达到61.5%,其中55.0%患者具有特征性表现,病灶内可见管状无回声或者小囊状无回声。23.0%的患者为窦道管样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管状低回声或者与皮肤相通的窦道。所选的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与病理符合率仅仅达到30.8%,有一半被误诊为乳腺癌,尤其是窦道管样型超声容易被误诊为导管癌或者导管内瘤样变。结论对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的特征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再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判断,能够有效提升超声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水平,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表现为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中等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PW)显示阻力指数(RI)较高。结论认识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的特征,可提高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例均因左腋下或腋前肿物伴疼痛入院,皆曾就诊于外院,1例行乳腺彩色多普勒及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考虑为副乳炎症性病变,1例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考虑乳腺炎,予抗感染等治疗均不理想,后转至我院就诊。入我院后经乳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经验,2例均考虑为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皆在术前使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后,行手术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副乳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罕见,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检查措施,易误诊。临床及病理科医生应加强对其认识,临床接诊类似本文患者时应拓展诊疗思维,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病理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病理证实为NPM的病例,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PCM)54例,肉芽肿性乳腺炎(GLM)17例,比较这两种病理类型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两种不同病理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相似的声像图表现,但GLM更常见腋窝淋巴结增大,与PCM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结论 PCM和GLM本身的声像图表现相似,结合病史及腋窝淋巴结情况可以帮助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IGM)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上的影像表现,提高对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均经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0例,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观察、记录IGM的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动态增强扫描分布及内部强化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signal intencity curve,TIC)等,综合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表现为肿块者1例,边界清楚,边缘强化,表现为非肿块者19例,非脓肿形成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为(0.93±0.15)×10-3mm^2/s,以区域分布(11/19,57.9%)、段样分布(6/19,31.6%)为主,内部强化方式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4/19,73.7%),纵横比1.73±0.66,伴微脓肿(T2WI、DWI明显高信号,ADC值明显减低,无强化)形成者17例。结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在MRI上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微脓肿的形成更有利于此病的诊断,对IGM的正确认识和诊断,可为临床诊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均为经产妇,年龄24-48岁,以乳晕外肿块就诊,临床及辅助检查均易误诊为癌。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确定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是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乳腺小叶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妍  常占平  廖松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3):226-226,i0018
小叶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也称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此病少见,至今国外报道百余例,国内仅见个别病例报告.由于此病易与乳腺癌、其他肉芽肿性病变混淆,导致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4.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病理及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stitis,GLM)又称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炎性疾病,由于临床病理尚未被充分认识,误诊误治仍有发生[1~9].为此,对近3年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例进行了临床、病理及细胞学诊断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X线乳腺摄影和超声表现,为这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疾病提供诊断线索。方法: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全部经过超声检查,10例经过乳腺X线摄影检查,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影像特点。结果:11例超声结果显示较周围正常腺体不同的大片不均匀低回声,其中6例病变内出现1~3cm管状更低回声区。9例X线摄影显示异常,其中限局性不对称密度6例,2例显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肿块,另1例弥漫肿胀,几乎累及整个乳房。两种方法显示6例腋下淋巴结增大,均为炎性增生。结论:在乳腺X线摄影中表现为局限性不对称密度、超声中不均匀低回声区域内出现管状结构更低回声,在除外恶性条件下,提示有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可能,最后的诊断主要依靠手术后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16.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临床上罕见且易误诊的乳腺良性、慢性炎症性疾病[1],临床表现以复发性乳腺旁脓肿或瘘管形成,乳头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橘皮样病变为主,极易与乳腺癌相混淆,误诊率可高达56.9%~73.1%[2]。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出现双下肢红斑极为罕见,国外报道较少,国内未见报道。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的x线平片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乳腺x线平片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X线平片均未见肿块,2例x线无异常表现,3例表现为局限性腺体密度增高紊乱,6例表现为乳腺脂肪密度弥漫性增高、皮肤广泛增厚水肿、乳头内陷,其中1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MRI检查显示T1wI呈等信号3例,中等偏低信号8例;T2wI及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呈不均匀片状强化,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其中6例伴不规则多个小环形强化。结论乳腺MRI检查可准确显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部位及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乳腺炎性肿块为乳腺各种慢性炎症所形成的肉芽肿,临床角及肿块,又称瘤样病变。角诊时易误诊为乳腺癌。本文分析30例炎性肿块的声像图表现及误诊情况,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31-4433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虽然是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低的乳腺良性疾病,但该病具有病情凶险,且难以彻底治愈的特点,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但经相关领域学者深入研究后发生感染、自身免疫等均是引发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高危因素。在某个角度上分析,因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暂无规范的治疗方案,临床上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中西医治疗等方法,但实际治疗方式仍存在诸多争议。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中西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二维超声表现为乳腺腺体内实质不均质肿块7例,多呈低回声,其内可见腺体样稍强回声,呈“假肾征”,肿块形态不规则;2例肿块内可见无回声区;2例表现为连续或不连续的不规则管状结构样低回声结构,周围可见腺体样稍强回声;1例表现为弥漫性腺体回声紊乱,皮肤增厚,皮下积液,窦道形成。9例合并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CDFI示6例病灶血流分级为Ⅲ级,3例为Ⅱ级,2例为I级,1例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为0级。血流阻力指数0.58~0.82,平均0.72±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