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p27、p53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56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27,p53基因的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p2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29%,而正常组织为80.00%。p27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53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27与p53之间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从蛋白水平揭示p27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5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27与p53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某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是良恶性细胞增殖的主要区别标准。目的:了解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情况。设计:病例对照。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对象:来自1996-10/1999-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保存的胸外科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石蜡包埋标本135块。其中肺癌76块,肺良性疾病59块。肺癌组中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18-74岁。肺良性疾病组中患者男42例,女17例;年龄16-70岁。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p21waf1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p53采用微波修复法,增殖细胞核抗原无需抗原修复。①p21waf1和p53阳性染色判断标准:计数连续5个高倍镜视野中胞核染成黄褐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以≥10%为阳性,〈10%为阴性。②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判断标准:连续观察5个高倍镜视野,每个高倍镜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胞核染成黄褐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取其平均值,记为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主要观察指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7/76)和47%(36/76),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0.44&;#177;0.32,0.09&;#177;0.14)。②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③肺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0.51&;#177;0.33,0.30&;#177;0.36)。④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无关,而肺良性疾病组织p21waf1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有相关性。结论:肺癌组织p21waf1与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肺癌细胞增殖程度高。肺鳞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可能高于小细胞肺癌。肺良性疾病细胞增殖过程中,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3种蛋白作用协调。而肺癌细胞中3种蛋白作用不协调。  相似文献   

3.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是良恶性细胞增殖的主要区别标准.目的了解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情况.设计病例对照.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对象来自1996-10/1999-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保存的胸外科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石蜡包埋标本135块.其中肺癌76块,肺良性疾病59块.肺癌组中患者男56例,女20例;年龄18~74岁.肺良性疾病组中患者男42例,女17例;年龄16~70岁.方法用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进行.p21waf1采用高温高压修复法,p53采用微波修复法,增殖细胞核抗原无需抗原修复.①p21waf1和p53阳性染色判断标准计数连续5个高倍镜视野中胞核染成黄褐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以≥10%为阳性,<10%为阴性.②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判断标准连续观察5个高倍镜视野,每个高倍镜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胞核染成黄褐色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取其平均值,记为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主要观察指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7/76)和47%(36/76),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0.44±0.32,0.09±0.14).②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③肺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0.51±0.33,0.30±0.36).④肺癌组织p21waf1和p53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无关,而肺良性疾病组织p21waf1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有相关性.结论肺癌组织p21waf1与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肺癌细胞增殖程度高.肺鳞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可能高于小细胞肺癌.肺良性疾病细胞增殖过程中,p21waf1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3种蛋白作用协调,而肺癌细胞中3种蛋白作用不协调.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组织中PCNA和p1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肿瘤抑制基因p16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鼻咽癌的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肿瘤抑制基因p16在45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鼻咽癌患者的转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PCNA和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24/45)和26.67%(12/45)。PCNA阳性表达和p16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发生转移和较短的生存期有相关性。结论鼻咽癌组织中p16阳性的表达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而PCNA未显示出明显的后价值,可能与本组病例少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Stat3与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癌基因Stat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NSCLC中Stat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45例NSCLC中32例Stat3蛋白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1.1%,NSCLC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Stat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不同大小及不同组织学分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tat3与PCN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1,P<0.01).结论 Stat3在NSCLC中异常表达,促进细胞增殖,Stat3可能促进NSCIC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YB-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标本中YB-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癌旁组织比较。结果:49例NSCLC中YB-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阳性率为49%,且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相关性,而与分化程度、性别及年龄无相关性 YB-1蛋白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结论:YB-1蛋白的检测有利于对NSCLC患者的诊断、局部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情况作出客观判断。  相似文献   

7.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53蛋白在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 p5 3蛋白在颌面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联系。方法 :对 6 5例手术切除的颌面部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恶性肿瘤的 PCNA和 p5 3表达均高于良性肿瘤 ,其χ2 值分别为2 1.89,17.4 5 ,P<0 .0 5 ,且都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其χ2 值分别为 10 .16 ,13.73,P<0 .0 5 ,淋巴结转移与 PCNA和p5 3蛋白表达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 ,其χ2 值分别为 19.2 4 ,2 6 .4 1,P<0 .0 5。 PCNA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其χ2 值为 2 0 .82 ,P<0 .0 5。结论 :联合检测 PCNA及 p5 3蛋白对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同一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 86例膀胱癌组织中p5 3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  86例膀胱癌组织中p5 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6 . 5 1%及 5 1 .16 % ,p5 3和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术后生存率均呈正相关。PCNA表达强度受p5 3表达强度的影响。结论 p5 3基因与PCNA可能通过对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 ,参与膀胱癌的发生与发展 ,二者的异常表达对估计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推测预后、术后随访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antigen,PCNA)能真实地反映细胞增殖活动[1 ] 。近年来 ,PCNA作为原位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状态的一种新技术开始应用于肿瘤细胞动力学研究 ,并实验应用 S- 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PCNA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来源于我院 1988~ 1998年间我院肺癌石蜡包埋标本 32例 ,按 WHO标准分类 :非小细胞癌 2 8例 ,其中鳞癌 16例 ,腺癌 10例 ,大细胞癌 2例 ,小细胞癌 4例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38~ 74岁 ,平均 6 4.5岁 ,术前均未行放疗及化疗。病理分期 : 期 5例 , 期 12例 ,…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是造成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途径.目的了解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设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利用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的比较分析.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对象实验于2002-01/0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完成.肺癌组织标本来自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学分型依据1981年WHO制定的标准,TNM分期依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修订的标准.方法将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用以知阳性染色的肺癌切片为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替代一抗为阴性对照.以肿瘤细胞核或细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例标本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200个肿瘤细胞,取平均值.根据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小于5%或看不到明显的阳性细胞为"-";阳性细胞数在5%~20%为"+'";阳性细胞数在21%~50%为"++";阳性细胞数超过50%为"(#)".检测6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结果①非小细胞癌组住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之间的相关性达率分别为55.9%,48.5%,52.9%,应用x2对资料进行分析,其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②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细胞周期蛋白p16阴性者短[(12.40,35.40)个月,(x2=5.31,P=0.021)];p1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p16阴性者长[(27.84,15.95)个月,(x2=4.38,P=0.03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阳性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别[(18.50,24.19)个月,(x2=0.04,P>0.05)].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提示细胞周期蛋白D1过度表达者预后差(P=0.057),而p16则为1个预后保护性因素(P=0.039).结论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相关的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均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p16的表达水平对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是造成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途径。目的:了解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的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设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利用随访资料进行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的比较分析。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对象:实验于2002-01/0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完成。肺癌组织标本来自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学分型依据1981年WHO制定的标准,TNM分期依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修订的标准。方法:将肺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用以知阳性染色的肺癌切片为阳性对照,用磷酸盐缓冲液替代一抗为阴性对照。以肿瘤细胞核或细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每例标本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200个肿瘤细胞,取平均值。根据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阳性细胞数小于5%或看不到明显的阳性细胞为“-”;阳性细胞数在5%-20%为“+”;阳性细胞数在21%-50%为“++”:阳性细胞数超过50%为“+++”。检测6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结果:①非小细胞癌组住中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之间的相关性:达率分别为55.9%,48.5%,52.9%,应用χ^2对资料进行分析,其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9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纽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细胞周期蛋白p16阴性者短[(12.40,35.40)个月,(χ^2=5.3,P=0.021)];p16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p16阴性者长[(27.84,15.95)个月.(r=4.38,P=0.03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阳性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别[(18.50,24.19)个月,(χ^2=0.04,P〉0.05)]。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提示细胞周期蛋白D1过度表达者预后差(P=0.057),而p16则为1个预后保护性因素(P=0.039)。结论: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相关的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p16、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均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016的表达水平对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胃间质瘤相关基因蛋白及细胞增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中p16、p53、c-myc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S-P方法对71例(GST组织进行p16、p53、c-myc基因蛋白和PCNA检测,并将PCNA的不同表达进行细胞增殖指数(PI)分级。结果 71例GST中p16、p53、c-my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恶性34.8%、95.7%、100%;交界性45.5%、77.3%、90.9%;良性65.4%、73.1%、65.4%。p16蛋白表达PI分级I、Ⅱ级明显高于Ⅲ、Ⅳ级(P<0.01),存活期<3年的明显低于>3年的(P<0.01)。p16蛋白随肿瘤分化程度和生存率降低,阳性表达率也逐渐下降;而p53、c-myc蛋白及PI分级则相反。p16与p53、c-myc蛋白及PCNA的PI分级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 p16、p53、c-myc基因蛋白和PCNA的PI分级有助于判断GST的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3.
P53和PCNA蛋白在大肠癌病人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53抑癌基因的突变以及由此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不仅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与其淋巴结转移也密切相关,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极重要参考价值.同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大肠肿瘤中的含量可反映细胞增殖状况,现已成为检测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可靠指标,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复发等生物学特性有关.本研究探讨P53与PCNA蛋白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尚未找到结直肠癌干细胞理想的标志物,结合周期蛋白能更精确的找到GO/G1期癌干细胞.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CD44+肿瘤细胞与S期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CNA+细胞数远多于CD44+细胞数,CD44+癌细胞形态有两种,一种核较大,染色质边集,呈空泡状,核膜核仁清晰,这些细胞大多数呈PCNA阳性;另一种核较小,染色质致密,呈小圆形,部分表达PCNA.在大多数病例中,CD44+细胞中90%以上的瘤细胞同时为PCNA阳性,只有(3.38±2.08)%细胞为单纯PCNA阳性.说明结直肠癌组织中大多数CD44+细胞呈现S期标志物PCNA阳性,处于S期;只有极少数CD44+/PCNA-处于G0/G1期的细胞可能为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MMP-9、PCN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骨肉瘤组织和20例正常骨组织进行MMP-9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两者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骨组织,且呈正相关(P〈0.05);MMP-9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而与骨肉瘤侵袭软组织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CN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和预后有相关性。【结论】MMP-9和PCNA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明显上调;MMP-9与骨肉瘤的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转移潜能的指标。PCNA可作为骨肉瘤增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中p53和PCNA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p53及PCNA蛋白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PSH、8例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pseudotumor,PP)、8例正常肺组织(normal lung tissue,NL)中P53和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p53及PCNA蛋白在35例PS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16/35)和62.86%(22/35),在8例PP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8)和25%(2/8),而8例NL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p53、PCNA在PSH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L和PP组织(P<0.05)。结论:p53、PCNA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PSH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状况及其相关调控基因p53和Bcl-2在各肿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38例肝母细胞瘤中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肝母细胞中的凋亡细胞数120.6±24.52及增殖细胞数257.64±29.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57±1.32,18.28±1.25,均P<0.001),p53和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57.8%、36.8%)其表达强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7%,P<0.05),代表细胞增殖活性的PCNA在各型肝母细胞瘤中差异明显(P<0.01),而凋亡细胞数的差异无意义,细胞凋亡密度高的肿瘤预后较好。结论肝母细胞凋亡与增殖平衡调控异常在肝母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突变型p53及Bcl-2蛋白均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状况及其相关调控基因p53和Bcl-2在各肿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38例肝母细胞瘤中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肝母细胞中的凋亡细胞数120.6±24.52及增殖细胞数257.64±29.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57±1.32,18.28±1.25,均P<0.001),p53和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57.8%、36.8%)其表达强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7%,P<0.05),代表细胞增殖活性的PCNA在各型肝母细胞瘤中差异明显(P<0.01),而凋亡细胞数的差异无意义,细胞凋亡密度高的肿瘤预后较好.[结论]肝母细胞凋亡与增殖平衡调控异常在肝母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突变型p53及Bcl-2蛋白均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中Survivin和Rb2/p130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Survivin和Rb2/p13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份NSCLC石蜡标本中两者的表达.结果:(1)Survivin mRNA及蛋白随TNM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2)Rb2/p130mRNA及蛋白随TNM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3)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Rb2/p13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4)Survivin蛋白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6.9%)显著低于阴性组(17.9%)(P<0.05),Rb2/p130蛋白阳性组术后5年存活率(16.7%)显著高于阴性组(7.1%)(P<0.01).结论:Survivin与Rb2/p130的表达水平可能与NSCLC的进展和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 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标本中Cath D表达及淋巴管密度。结果:在NSCLC中Cath D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淋巴管密度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CathD的阳性表达组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Cath D表达阴性组。结论:Cath D的表达及淋巴管密度为临床有效评估肺癌浸润转移程度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