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阳性率差别。[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2~8月收治的AMI患者357例:其中高龄老年(≥80岁)AMI组32例,老年(60~79岁)AMI组154例、非老年(34~59岁)AMI组171例进行VLP检测。【结果】高龄老年AMI组32例患者中,VLP阳性23例(71.9%);老年AMI组154例患者中,VLP阳性82例(53.2%);非老年AMI组171例患者中,VLP阳性74例(43.3%),三组VLP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1)。VLP阳性179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速)的27例(15.1%),VLP阴性178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1例(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P〈0.01)。[结论]:IAMI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VLP阳性率明显上升。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患者。尽早进行心电监护并检测VLP对预防和避免老年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诊断ST段抬高AMI患者28例,急诊行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原则上均行药物支架植入。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心脏重要事件发生情况。结果IRA为前降支15例,左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0例。行PCI25例,手术成功率96.2%,共植入药物支架32枚,IRA即刻的前向血流为,TIMI3级23例,占92%。PCI术后1月内无心脏重要事件生存患者20例,4例PCI术后出现左侧心力衰竭,此4例患者左冠状动脉均存在病变;1例患者术后因非IRA出现急性闭塞而死亡。结论急诊PCI能及时开通IRA,挽救AMI患者濒死的心肌,且成功率高,病死率低,患者恢复快。PCI及药物支架的运用是AMI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IAB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重度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7例AMI合并重度心衰患者(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因AMI入院,但未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60例AMI合并重度心衰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预后,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存活57例(85.1%),死亡10侧(14.9%),对照组患者存活40例(66.7%),死亡20例(33.3%),对照组病死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存活率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5,P〈0.05)。影响观察组患者预后的主因素有糖尿病,心功能分级,是否行急诊PCI治疗,病变血管数量和心梗部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高血压、吸烟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观察组患者1例因肾动脉支架刺破球囊终止IABP,另有4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经加压包扎后血肿未继续扩大。1例出现IABP相关的贫血,停用后恢复,其余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IABP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心衰患者的近期预后,应积极尽早使用IABP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抗体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AMI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p-IgG和Hp-IgM,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CRP的含量。结果:AMI患者CRP,血清Hp-IgG和Hp-IgM的阳性率分别为71.8%,61.9%和67.6%,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05);Hp抗体阳性者CRP含量明显高于Hp抗体阴性者及对照人群(P<0.001),其CRP与Hp抗体阳性的符合率为79%,并对Hp抗体阳性和Hp抗体阴性的AMI病人各10例,分别作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24h动态观察,发现随病程延长,其CRP呈峰值变化,与CK-MB出现峰值的时间相同,Hp抗体阳性者CRP水平升高幅度大于Hp抗体阴性者(P<0.001),结论:Hp感染和CRP含量的变化与AMI的疾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是AMI病情监测和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几种标志物即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HBV-M)、前S1抗原(PreS1)及HBV DNA检测的相关性。方法HBV-M和PreS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BVDNA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结果1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M检测中,“大三阳”,“小三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三种典型感染模式为126例,占96.2%;其中72例大三阳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 DNA阳性分别为60例和72例,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6.1%,而42例小三阳阳性病例中PreS1和HBV DNA阳性分别为12例和28例,阳性率为28.6%和66.7%;在78例PreS1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占68例,其阳性率为87.2%,48例PreS1抗原阴性的患者中HBV DNA阳性为32例,其阳性率为66.7%。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M检测“大三阳”模式中PreS1与HBV DNA均表现高阳性率,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而“小三阳”模式中PreS1阳性率较低,但HBV DNA仍有较高的阳性率,表明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小三阳”模式中HBV DNA检测比PieS1检测更有价值(P〈0.01)。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PreS1阳性和阴性患者均有较高的HBV DNA阳性率,二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而,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中HBV DNA可作为检测金标准,而PreS1阴性的患者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1月62例高危AMI直接PCI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急诊PCI组及急诊PcI+IABP组,随访4周,比较两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操作,随访28d,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19.4%VS22.5,P〉0.05),两组病人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90.32%VS89.10%,P〉0.05)。【结论IIABP在高危AMI患者应用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应用IABP在高危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并未显示其优越性,应正确识别高危AMI患者,合理选择IABP置入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行PCI手术的ACS患者114例,随访至2015年12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ACS患者PCI术后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比较PCI手术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1~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期间21例(18.4%)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其中一级终点事件死亡6例(5.3%),二级终点事件复发15例(13.2%)。患者术后生存时间4~57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4.5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OS )分别为85.4%、77.7%、72.6%。ACS患者PCI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服药时间不足一年、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时间不足一年、术后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是影响PCI手术患者预后(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控制血压、加强PCI手术患者的长期药物治疗对ACS患者PCI术后的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心肌钙蛋白I(cTnI)对早期血压正常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PESI评分、cTnI定量对2009年0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早期血压正常APE患者进行分组.观察30d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分层方法对早期血压正常APE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65例患者入选,PESI高危103例(62.4%)、低危62例(37.6%),cTnI阳性98例(59.4%)、cTnI阴性67例(40.6%),PESI高危且cTnI阳性75例(45.5%)、PESI低危且cTnI阴性42例(25.5%)。PESI高危组或cTnI阳性组(89%)和阴性预测值(97%).联合分层对不良预后预测的敏感性93%、阳性预测值(98%)和阳性似然比9.57。结论:PESI、cTnI对早期血压正常的APE30d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可提高对30d内低危风险患者识别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宗新 《检验医学》2006,21(2):117-119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半定量的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测定35例细菌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及15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的PCT,并同期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结果 35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阳性28例,阳性率80.0%;CRP测定阳性30例,阳性率85.7%,NAP测定阳性26例,阳性率74.3%;同期15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均为阴性,而CRP阳性率66.7%(10/15),NAP阳性率26.7%(4/15)。结论 PCT检测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可作为早期快速鉴别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组150例,对照组120例。采用固相层析技术检测人血标本中的肌钙蛋白T(cTnT)。AMI组入院后每小时检测cTnT 1次,连续2次阳性停止检测。对照组入院后随机检测cTnT 2次。结果:AMI组发病2 h cTnT即开始出现阳性,4 h阳性率已达82.8%,到8 h阳性率达100%。对照组120例,118例为阴性,占98.3%;2例为弱阳性,占1.7%。结论:cTnT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满意度对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10名护理人员,采用不同量表评估其护士工作满意度,按照1:1匹配原则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评估其工作投入状态;同期选择10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出院患者,评估出院后不同时段焦虑抑郁情绪、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为(182±21.5),项目均分3.8;高分组护士活力、奉献、专注等工作投入状态明显高于低分组;高分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低分组,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低分组。结论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投入程度呈正相关性,也直接影响着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p53、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p53、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p53、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p53、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6%(22/57)、56.1%(32/57)、82.5%(47/57),与对照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p53、Ki-67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阳性标本中Ki-67的阳性率(68.2%,15/22)与PTEN阴性标本中Ki-67的阳性率(91.4%,32/35)相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显示PTEN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p53的异常表达与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PTE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源CT(DSCT)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支架通畅性和左心室功能。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且行急诊PCI患者46例,共植入火鸟第二代支架52枚,支架直径在3.0~4.0 mm范围内,于急诊PCI后第12月末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及DSCT检查(两者相隔5~7 d)。利用DSCT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是否存在再狭窄,应用左心室功能分析软件测定和计算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上述指标。结果(1)4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共有3例患者出现支架再狭窄,此3例患者中有2例被DSCT正确判断;共有43例患者支架无狭窄,此43例患者中有41例被DSCT正确判断。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DSCT 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5.34%,准确性为93.47%,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97.6%。(2)在52枚支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共有5枚支架出现再狭窄,此5枚支架有3枚被DSCT正确判断,共有47枚支架无再狭窄,此47枚支架有44枚被DSCT正确判断。相比冠状动脉造影,DSCT的敏感性为60%,DSCT的特异性为93.61%,DSCT的准确性为90.38%,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95.65%。(3)超声心动图和DSCT测定的EDV、ESV、SV、LVEF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源CT能评价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支架通畅性和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4.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平板负荷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平板负荷试验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恢复期(15~57 d)患者36例,按Bruce方案进行平板负荷试验,运动终点以症状限制性和达到次极量为标准。结果阳性19例,阴性16例,1例因运动时间过短不能判定。患者的心脏功能容量为(5.42±3.12) METs。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平板负荷试验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9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l)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22例,早期药物溶栓治疗组14例,普通药物治疗组33例,分析不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组和溶栓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急诊PCI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溶栓治疗组;急诊PCI组手术后获得前向血流TIMI3级100%,急诊PCI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0.0%,7.1%,12.1%。急诊PCI组治疗后ST段回落50%时间、胸痛缓解时间、CKMB达峰时间与溶栓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TEMI行急诊PCI治疗优于溶栓和常规治疗。急诊PCI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67Ga、^201TL与^99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肺肿瘤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4例使用^67Ga201,25例使用^201TL与48例使用^99TC-MiBi进行肺肿瘤显像,患均经穿刺活组织检查,手术切除或其他方法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肺癌174例,肺良性病变83例,结果:^67Ga对肺癌显像的灵敏度为79.5%,特异性79.9%,准确率79.3%.^201TL的灵敏度为66.7%,特异性85%,准确率72%,^99mTC-MiBi的显像灵敏度、行异性和准确率均为75%。结论:^67Ga、^201TL以及^99mTC用于肺肿瘤阳性显像对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其良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借助外埠心脏介入专家赶赴县市级医院(反向转运),就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9月,我院共对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外请心脏介入专家(转运医生),就地实施急诊PCI进行治疗.男46例,女35例;年龄36.0 ~ 83.0岁,平均(68.6±3.6)岁;前壁心肌梗死56例,下壁心肌梗死25例(其中11例并右心室梗死).起病时间2.0 ~12.0 h,平均(6.2±1.8)h.结果 81例中,除3例病变严重,转上级医院行冠状动脉搭桥外,对78例就地实施了急诊PCI,66例为直接PCI,12例为补救性PCI,梗死相关动脉共植入支架81枚.1例因球囊不能通过病变而失败,手术成功率98.7%.共有4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其中死亡2例.随访32 ~86个月,共4例死亡,其中1例为心源性死亡,3例非心源性死亡,剩余患者中无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采用外请专家就地行急诊PCI术(反向转运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安全、可行、有效.但有必要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定量血流分数(QFR)指导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伴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拟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高龄患者(90~110岁)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PCI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QFR指导PCI。检测术前及术后1月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共83支,其中QFR≤0.8阳性43支(51.81%),阴性40支(48.19%),其中阳性41支、阴性7支行PCI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QFR分析结果相符率分别为95.35%、82.50%;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共79支,其中70支病变血管行PCI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术后1月研究组血浆脑利钠肽、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值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术后1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50% vs 50.00%,P < 0.05)。  结论  QFR指导外科PCI手术治疗超高龄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可行,可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其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和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期间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1例伴有急性肺损伤的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结果5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51例,咳痰31例,发热45例,气急51例,肌肉酸痛13例;入院时氧合指数(PaO2/FiO2)200~300者22例,〈200者29例。影像学表现以双肺渗出性改变为主,有斑片状、毛玻璃状、网状和结节样改变,病灶迅速进展或融合。本组双侧肺病变占94.1%(48/51)。15例死亡,病死率29.4%(15/51),死亡病例均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占ARDS病例数51.7%(15/29),10例有基础肺病,占死亡病例66.7%。51例患者中,41例使用甲泼尼龙静脉给药治疗,28例患者存活。明确诊断6例,为侵袭性肺曲霉病3例,甲型H1N1流感3例。51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抗体均阴性。痰真菌培养肺曲霉阳性6例中,G试验阳性2例,GM试验均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6例。32例进行血清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检测,巨细胞病毒IgG阳性9例。结论重症肺炎导致急性肺损伤的病因学诊断是临床难题,存在基础肺部疾病可能与重症肺炎的预后相关。激素的早期应用对急性肺损伤的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