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我与非自我”的识别机制发生紊乱 ,产生针对各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或和活化的补体 ,吸附在红细胞表面 ,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寿命偏短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AIHA的输血治疗与一般溶血性贫血有所不同 ,输血的潜在危险性更大 ;如何为AIHA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及成分输血对AIHA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笔者对 2 9例AIHA患者成分输血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至今我室进行疑难血型鉴定的AIHA患者 2 9例 ,其中O型 8例 ,…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使其易被破坏所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3.
<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为患者自身抗体引起红细胞破坏的1种溶血性贫血。AIHA发生率3/(100 000·年),多数为温抗体,少数为冷抗体。《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红细胞输注前必须做血型鉴定(ABO,RhD)、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3项试验,而AIHA患者体内存在的自身抗体不仅凝集自身红细胞,也凝集所有供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患者免疫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由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血不合或输血后贫血反而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不同于其他贫血或出血的输血治疗,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我们对39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了输血治疗,现将粗浅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晓霞  张继红  侯军良 《临床荟萃》2004,19(18):1077-107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贫血的一种类型。是由于某种原因,体内产生了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或游离于血清中,使红细胞破坏增加的一种贫血。短期内出现严重贫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治疗。鉴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血清学特点,输血时会出现配血不合或输血后贫血反而加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自身免  相似文献   

6.
<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指由各种原因刺激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致红细胞破坏溶血的贫血[1]。AIHA根据有无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的最佳温度分为温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血;观察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含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网织红细胞含量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导致自身红细胞破坏加速的一种溶血性贫血。根据抗体在机体内作用的最适温度将AIHA分为温抗体型与冷抗体型[1]。依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2]。AIHA患者体内常常检出一些抗体导致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困难,延误临床输血治疗时机。本科室结合患者病情,应用血清稀释法进行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选择合适的血液给予及时的输血治疗,成功救治了1例极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缺铁性贫血(IDA)是机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 HA)是体内免疫功能紊乱、产生红细胞自身抗体、导致自身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上述两种疾病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回顾性分析特发性(21例)或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0例)血型血清学特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自身抗体类型、接受不同红细胞成分分别评价不相合输血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61例中单独IgM类冷自身抗体8例(13.1%),单独IgG类温自身抗体50例(82.0%),IgM冷自身抗体联合IgG温自身抗体3例(4.9%),合并存在同种抗体18例(29.5%);其中3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情况下共进行不相合红细胞输注113次,总有效率56.6%,总部分有效率15.1%,总无效率28.3%.按输注红细胞成分差异分为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和O型洗涤红细胞组,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7.6%,部分有效率13.0%,无效率29.4%;O型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3.6%,部分有效率21.4%,无效率25.0%,两组输注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患者自身抗体类型分为IgM冷自身抗体组和IgG温自身抗体组,其中IgM冷自身抗体组有效率46.2%,部分有效率30.8%,无效率23.0%;IgG温自身抗体组有效率56.7%,部分有效率13.4%,无效率29.9%,两组输注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输血病例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贫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O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两种方式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选择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输注更方便、快捷,还能避免O型红细胞的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凤茹 《临床荟萃》2008,23(11):827-82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系指各种原因刺激自身抗红细胞抗体的产生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破坏的一种较常见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当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出现异常时,一旦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就会出现与自身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导致人体出现自身红细胞致敏或抗红细胞抗体;当其受到补体细胞的活化作用影响时,就会增加红细胞的受破坏程度,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了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情况及其输血治疗的效果进行全面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06年11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52例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研究。方法选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治疗,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的是观察组,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输血后临床指标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23例(63.89%),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4例(94.44%)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胆红素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输血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胆红素指标均较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输血安全性,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大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诊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例。31例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为观察A组,31例患者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为观察B组,31例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疗为观察C组。比较各组患者间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升高( P〈0.05),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均降低(P〈0.05)。观察C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观察C组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均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结论与洗涤红细胞输注和悬浮红细胞输注相比,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可明显改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林凤茹  任金海 《临床荟萃》1995,10(20):943-944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是患者体内的变性红细胞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了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从而使红细胞破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自身抗体分温型与冷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为诊断温抗体型AIHA必备条件。但实际上,临床也可见到一类DAT阴性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有效临床输血方法.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B组输注洗涤红细胞.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输血治疗后,临床指标相较于输血前均有一定的变化,而B组变化最大,最符合标准指标;B组总有效率为100%,远高于A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涤红细胞输注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输血中,其临床效果优于行悬浮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能提高输血安全性,大幅度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危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3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7例.A组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治疗;B组患者接受去白红细胞悬浮液输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明显高于B组(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交叉配血困难,在危急情况下可选择成分输血,护理人员应仔细做好各方面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詹小青 《全科护理》2012,(4):379-37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LHA)是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产生抗红细胞自身抗体,与红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结合,然后活化补体,激活巨噬细胞,使红细胞破坏加速;或是自身抗体促进补体与红细胞的结合,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的一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1]。2011年7月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947-3948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同时将治疗组又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治疗A组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治疗,治疗B组患者采用去白红细胞悬浮液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症治疗。结果经过输血治疗,治疗A组患者总有效率85.71%;治疗B组患者总有效率78.57%,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57.14%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的方法有很多,输血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55-4456
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前检查的应用价值。选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78例(采集标本178份)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输血治疗,并在治疗前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在178份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标本中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温自身抗体、冷自身抗体及混合自身抗体;其中温自身抗体138份(77.53%)、冷自身抗体10份(5.62%)、混合自身抗体30份(16.85%);同时存在同种抗体25份、自身抗体存在特异性33份、自身抗体无特异性120份。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在输血前实施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能保证输血安全,与此同时,严格把握输血指标,并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及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