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160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观察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冠心病组110例,对照组50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IMT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62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背向散射积分(C-IBS)的变化。方法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50人,分别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校正的背向散射积分(C—IBS)值,比较两者在各组中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C—IBS和IMT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C—IBS值属于纤维组织范围,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C-IBS和IMT呈显著的正相关,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C-IBS和IMT无明显相关。结论运用IBS技术能够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体表高频超声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3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其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并将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的t、χ^2检验。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IMT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67%、81.39%及87.78%,三者对冠心病的特异性分别为71.60%、90.12%及95.06%;②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均增加(P〈0.05);⑧冠心病组年龄、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压水平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可作为冠心病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预测可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
徐丰  朱铁兵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99-200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经CT或MRI确诊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侧组和非脑梗死侧组,应用彩色超声仪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并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性质斑块发生率和狭窄程度比较。【结果】脑梗死侧组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比非脑梗死侧组明显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及斑块的病理性质与脑梗死密切相关,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可预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DM)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2型糖尿病患者97例,用日立-6500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相关血生化检查.结果 颈动脉IMT值增厚率为48%,其厚度平均为1.25±0.18.结论 颈动脉IMT厚度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煎剂口服,3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斑块消退率、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斑块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斑块面积等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翠婕  崔盛 《临床荟萃》2016,31(11):120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IMT值分为斑块组82例和非斑块组128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等一般情况,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Hcy、血脂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斑块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非斑块组,血Hcy水平高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呈负相关(r=-0.447、-0.482,P<0.05),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r=0.376,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和Hcy水平升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Hcy的生成,可以早期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20例患者行颈动脉IMT测量及观察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斑块的发生率并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多支病变组IMT及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3.22%,特异性为70.51%,阳性预测值为70.51%,阴性预测值为93.22%.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及具有冠心病高危险因素人群临床检查中,超声对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检测,能够成为研究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表型与高血压、糖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华西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202例,年龄60~85岁。未诊断2型糖尿病(T2DM)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根据糖代谢异常状况和是否达到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受损(IGT)组、T2DM未合并MS[T2DM/MS(-)]组、T2DM合并MS[T2DM/MS(+)]组。记录所有受检者的人口学指标、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超声检测受试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和斑块情况。结果与NGT组相比,IGT组CCA-IMT增加;T2DM组较NGT组和IGT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增加;与T2DM/MS(-)组相比,T2DM/MS(+)组颈动脉IMT轻度增加,IMT异常和斑块发生率轻度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和糖代谢异常不同程度是影响颈动脉IMT的主要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高血压病程是预测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主要因素,纤维蛋白原是预测内中膜异常的独立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2型糖尿病基础上迭加MS未能见到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陈雅静  张彦平  赵英剑 《临床荟萃》2011,26(22):1991-1993
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均已证实他汀类药物除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AS作用,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AS的一个表现,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可早期发现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测量代谢综合征患者59人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发生率,粥样斑块面积积分,正常健康人59人作对照。结果 代谢综合征患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粥样斑块面积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高频超声技术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有良好的监测作用,对指导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和冠心病之间关系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病理学分型、斑块积分(Crouse积分)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软斑块、硬斑块以及混合斑块检出率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斑块积分(Crouse积分)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能够为冠心病疾病诊断与分型提供参考数据,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3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5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分为颈动脉正常组26例和颈动脉硬化组42例;4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Hs—CPR水平,彩超检查患者颈动脉的IMT值、是否合并斑块及管腔的狭窄情况。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PR水平和IM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Hs—CPR水平和IMT值也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颈动脉硬化组Hs—CPR水平比颈动脉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Hs-CPR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增厚过程。其升高可能预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90例冠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超声检查,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冠脉病变之间与IMT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参与研究者均行彩超检查,分析两组的斑块性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情况、IMT及颈动脉狭窄情况和。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纤维性斑块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复合性斑块占比(28.26%)低于对照组(50.00%),颈动脉狭窄闭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率(86.96%)高于对照组(21.74%),IMT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IMT显著高于健康群体,斑块类型多为复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对5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 pulsmedial thickness,IMT)进行检测,分为增厚组和正常组,同时测定两组血脂、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MAU)等,并对两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动脉IMT增厚组较对照组血脂、空腹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B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IgG)差异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MAU与颈动脉IMT成显著正相关(r=3.26,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的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较无硬化者增高,UAER和IMT都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和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11例糖尿病老年患者双侧颈动脉检测结果与对照组97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斑块回声及发生部位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以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反应斑块的大小、位置及回声,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目前研究表明,hsCRP可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有效指标。本研究探讨hsCRP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超声观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动脉(CCA)及锁骨下动脉(SA)超声检测对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82例高血压及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患,并与54例健康人作对照,用高频超声同时检测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面积(IMS)、斑块指数、管腔内径及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各患病组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组,以心脑血管疾病组增高尤其显,各患病组管径较健康组增宽,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增加。结论: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可作为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