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估磁共振胆胰成像(MRCP)在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AP)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治疗的45例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MRCP检查。结果:在所有45例AP患者中,MRCP检查发现有异常者15例,占33%。病因有胆胰管汇合部异常、胰腺肿瘤、胰腺钙化、胰管结石和胰腺分裂等。结论:MRCP对不明原因AP患者病因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显示"双管征"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双管征"在诊断壶腹周围癌及胰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对53例病人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并显示"双管征"。分析每一例病人的MRCP、轴位T1WI及T2WI,测量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肠腔至胆胰管梗阻端的距离,胆胰管末端间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观察胆总管末端形态,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胰管形态,比较不同胰胆管疾病时"双管征"的差异。结果在胰头癌和慢性胰腺炎组"双管征",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腔至胆胰管狭窄段距离及胰管直径较非胰头壶腹周围癌组大,差异有显著意义。"四节征"(13/27)和狭窄段侧支胰管扩张(6/27)多见于胰头癌。胰管粗细不均匀(9/10),边界不光滑,串珠状改变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这些征象与胰头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45,P<0.05)。3例(3/10)慢性胰腺炎伴有假囊肿,5例(5/10)伴有胰管结石。此外,与胰头癌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的肝内胆管扩张较轻,胆总管末端以鼠尾状狭窄多见。结论在MRCP图像识别"双管征"的不同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胰胆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国内外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非介入性的胆胰管成像新技术^[1],是一种无创伤性和无需造影剂的胆胰管成像技术^[2]。本文通过53例胆胰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及MRCP检查,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探讨MRI及MRCP在胆胰管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非侵袭性影像学检查新技术,不需造影剂即可显示胆胰管全貌,其影像类似于直接胆胰管造影.本文主要就MRCP的原理、技术及其对胆石症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的护理与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的护理与准备方法。方法 选择122例胆胰管疾病患者,用HASTE序列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检查前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并训练屏气和饮水。结果 122例MRCP成功率100%,MRCP图像上,肝内外胆管和胰管结构显示清晰,各类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均显示清晰,诊断明确。结论 MRCP造影检查前的护理和充分准备对于保证MRCP的图像质量和诊断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并胆胰管合流异常的MRCP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c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目前诊断胆胰管疾病最先进的非创伤性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cal bile-duct dilatation,CBD)是比较常见的胆道发育畸形,其主要病因是胆胰管合流异常(anonlous junction of panereatieobiliary duct,APBD)。目前,临床上确诊APBD主要依靠胆道造影(如术中胆道造影、ERCP等)。国内外有关MRCP诊断APBD的报道甚少。2年来,本院利用MRCP诊断CBD合并APBD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胆胰管汇合异常与胆、胰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与胆胰管汇合异常(APBJ)相关的胆、胰疾病临床特点及胰腺疾病的发病因素,最终建立该疾病的最佳诊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0年间对1965年间对1965例患者行ERCP检查,APBJ患者62例,发生率为3.1%。结果:APBJ患者中有33.8%发生急性胰腺炎,其中3%-4%的患者为慢性胰腺炎。另外,APBJ患者中31%有异常胰造影,有异常造影者比正常者易患急性胰腺炎。结论:APBJ患者易发生急性胰腺炎,采取必要的外科治疗可减少胰腺炎的危险。对APBJ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管癌间的关系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利用水成像原理对胆胰管进行检查的技术 ,此技术安全无创 ,是对常规 MR扫描影像的补充 ,提高了诊断能力 ,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 [1 - 4 ] 。笔者收集上海长海医院 2 0 0 0 - 0 9~ 2 0 0 1- 0 8因黄疸做 MRCP检查并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肯定诊断的2 5 5例资料 ,对其 MRCP表现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 MRCP对黄疸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本组 2 5 5例 ,男 16 8例 ,女 87例。年龄 19~ 2 8岁 ,平均 47.3岁。全组病例均使用 Siemens Magnetom Implact1.5 T MR机 ,在常规 M…  相似文献   

9.
<正>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技术利用重T2加权,增强T2信号,突出含水的胆管和胰管,使其信号变白,抑制周围使其信号变黑,从而得到类似于直接胆胰管造影的影像效果。MRCP具有无创,不需要造影剂,无禁忌证等优点,能多角度、多方位显示胆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MRCP采用FSE序列重LWI扫描,对56例拟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了MRCP检查,并与临床综合诊断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56例均一次获得较满意的MRCP图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7.5%。结论 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常规MR扫描,对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特征及相关异常。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PBDU患者的MRCP表现,测量胆胰管共同管长度及胆胰管汇合角度,观察APBDU的合流形式及是否合并胆总管扩张、胆囊胆管结石与肿瘤、胰腺炎等疾病。结果本组9例APBDU患者的胰胆管合流形式包括:A型7例,B型1例,C型1例。胆胰共同管的长度范围介于15~29 mm,平均18 mm。胆胰管汇合的角度为35°~75°,平均52°。7例囊肿型APBDU表现为胆总管囊状扩张5例、梭形扩张2例,扩张的胆总管直径范围15~90 mm,平均40 mm;2例非囊肿型APBDU表现为梗阻性胆管扩张。本组APBDU伴随的相关疾病包括:胆囊胆管结石6例,胰腺炎2例,胆总管肿瘤2例。结论 MRCP能够明确诊断APBDU及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评估胆囊三角粘连的价值。方法:对254例LC患者术前行MRCP检查,评估胆囊三角粘连的类型,包括胆囊管是否显示、胆囊管和胆囊壶腹的毗邻关系以及胆囊管在胆囊壶腹的开口位置。将术前评估的胆囊三角粘连的类型与LC术中确认的类型进行对比,并分析术前评估类型与手术难度的关系。结果:MRCP对胆囊三角粘连类型的术前评估与LC术中所见相同。胆囊管和胆囊壶腹呈兔尾型的毗邻关系、胆囊管开口于胆囊壶腹中份以及胆囊管未显影,均预示着LC实施困难。结论:MRCP可以对胆囊三角粘连类型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预测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3.
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结合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低场(0.2T)MRCP及常规MRI图像。结果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总符合率为84.2%。结论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是非常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技术在胆系结石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15例超声诊断为胆结石的患者均行MRI和MRCP检查。结果:115例患者中,单纯性胆囊结石85例,单纯性肝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伴胆管结石19例,胆总管囊肿伴结石1例,先天性无胆囊1例,急性单纯性胰腺炎1例。结论:MRI结合MRCP对胆系的先天发育异常是重要适应症,对于胆系结石的有无、大小、形态、数目、梗阻部位和胆管扩张的程度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胰胆系疾病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其诊断最优化检查流程.方法对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胆系疾病术前作诊断对照分析,其中胆石症38例、胰胆系肿瘤34例及其他病变10例.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PTC)、常规断面MRI检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结果MRCP对胰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MRCP结合断面MRI检查对胰胆管梗阻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82.3%、93.8%和89.0%,定性诊断正确率达87.8%,均显著高于B超(P<0.01)和CT(P<0.05)检查,而与直接胰胆管造影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RCP在多数情况下可替代诊断性的直接胰胆管造影,MRCP结合断面MRI检查是胰胆系疾病术前诊断、手术病例筛选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使用生长抑素预防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PEHA)的差异。方法选取180例胆胰疾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于术前6 h持续微量泵入生长抑素3 mg,共6 h,B组于术后12 h持续微量泵入生长抑素3 mg,共12 h,C组为术前6 h持续微量泵入生长抑素3 mg,加术后12 h再持续微量泵入生长抑素3 mg,共18 h。观察各组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评估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和PEHA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24 h淀粉酶水平、ERCP术后胰腺炎及PEH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45,χ2分别=6.76、8.87,P均<0.05),其中C组淀粉酶水平、术后胰腺炎和PEHA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02、31.80,χ2分别=6.98、4.82、8.02、6.98,P均<0.05),A、B两组淀粉酶水平、术后胰腺炎及PEH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1,χ2分别=0.29、0.04,P均>0.05)。结论 ERCP术前6 h加术后12 h持续用药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及PEHA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MRI及MRCP在先天性胆管囊肿及合并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PCP)对先天性胆管囊肿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的MRI及MRCP影像表现。结果29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0例Ib型,7例Ic型表现为仅限于胆总管局限性扩张,MRCP示扩张胆总管与胆管树相通。10例IV型,2例V型表现为肝外和/或肝内及仅限于肝内多发胆管扩张,MRCP示胆管树呈多发大小不等囊柱状。合并结石7例,Ib型4例,IV型3例,表现为胆管内单发和/或多发边界清楚无强化灶。合并肿瘤3例,IV型及V型合并胆管癌各1例,表现为扩张胆管壁内强化结节;1例Ib型合并胆囊癌伴肝内多发转移。1例V型合并闭锁表现为扩张胆总管远端中断。1例VI型合并胰腺炎。MRI及MRCP能准确地做出胆管囊肿的诊断并能进行准确的分型,定位,定位准确率达100%,并能清楚显示胆管囊肿的合并症。结论MRI及MRCP检查在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及显示其合并症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将202例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患者分为干预组107例和对照组9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3例,急性胆囊炎5例,不适感17例,腹胀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8例,急性胆囊炎5例,不适感50例,腹胀21例;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通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对并发症进行细致周到及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也减少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胰管引流术在酒精性等非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患者诊断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立即在十二指肠镜及X线下放置鼻胰引流管,鼻胰管引流同时还使用相关药物.对照组按常规内科方法处理.详细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CT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胰外渗液等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也显著减少(P<0.01),且发生并发症少,程度轻.结论鼻胰管引流术治疗非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具有肯定的疗效优势,在EST技术未成熟的医疗单位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在困难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胆总管结石患者困难性ERCP患者258例,其中行胰管导丝占据法128例,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130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插管用时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占据组插管成功率93.75%,预切开组插管成功率93.85%,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占据组插管比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插管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2±0.69)vs(12.81±3.67)min,t=-2.27,P0.05]。25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导丝占据组急性胰腺炎6例,无术后出血病例,胆道感染2例;预切开组急性胰腺炎8例,术后出血3例,胆道感染6例。导丝占据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vs 13.08%),χ2=3.27,P0.05],其中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导丝占据组对比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组(4.69%vs 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均可提高困难性ERCP插管的成功率,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胰管导丝占据法插管用时更短,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导丝占据法的简便性,安全性,且插入胰管的导丝并不增加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可认为该方法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