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 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分析MLVD和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纤维瘤组织中MLVD分别为17.2±2.2、5.5±1.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2,P<0.01);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2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27,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1,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MLVD增高和HIF-1α的高表达,且MLVD与HIF-1α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提示HIF-1α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管的形成以及肿瘤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的表达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等生物学指标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普通乳腺增生组织和乳腺癌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记数MVD。结果:HIF-1α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乳腺普通增生组织中不表达;乳腺导管内癌中阳性率55%(11/20),浸润性乳腺中85%(51/60)。HIF-1α表达与原位癌中MVD呈正相关(r=0.682,P<0.05),与浸润性癌中MVD无相关关系。结论: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与肿瘤新生血管密切相关;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提示HIF-1α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23例不典型增生组织,34例导管内癌组织,8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以及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外的正常乳腺组织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组织Hp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D2-40标记肿瘤淋巴管,探讨Hpa表达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Hpa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0%、34.8%、52.9%、76.3%,呈逐渐升高趋势(χ2=31.403,P<0.01)。Hp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5)。Hp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Hpa表达阳性组MLD值高于Hpa表达阴性组(9.961±4.329 vs 7.339±3.714,t=2.379,P<0.05)。Hpa表达与MLD值呈正相关关系(r=0.603,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中Hpa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上调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中VHL对HIF-1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VHL、HIF-1α和HIF-1αmRNA的表达及VHL对后两者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制作80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另设20例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HL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HIF-1α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浸润性乳腺癌中HIF-1α、HIF-1αmRNA的表达高于非浸润性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P<0.01);浸润性乳腺癌中VHL的表达低于非浸润性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P<0.01)。淋巴结有转移组HIF-1α、HIF-1αmRNA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1);淋巴结有转移组VHL的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组(P<0.01)。VHL在HIF-1α阳性与阴性组表达中具有明显差异。结论HIF-1α和HIF-1αmRNA高表达及VHL低表达均与乳腺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乳腺癌中VHL与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VHL与HIF-1αmRN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及膜联蛋白A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6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和膜联蛋白A2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147和膜联蛋白A2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91.67%及90.00%,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和膜联蛋白A2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CD147和膜联蛋白A2表达越高(P<0.01,P<0.05)。结论: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47和膜联蛋白A2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 -选择素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 2 5例乳腺纤维腺瘤、2 8例乳腺导管内癌、5 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 -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 -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2 .0 % ( 3 /2 5 )、3 9.3 % ( 11/2 8)、74.0 % ( 3 7/5 0 ) ,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提示P -选择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VHL、HIF-1αHIF-1αmRNA的表达及VHL对后两者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制作80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另设20例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HL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HIF-1α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中HIF-1α、HIF-1αmRNA的表达高于非浸润性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P<0.01);浸润性乳腺癌中VHL的表达低于非浸润性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P<0.01).淋巴结有转移组HIF-1α、HIF-1αmRNA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1);淋巴结有转移组VHL的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组(P<0.01).VHL在HIF-1α阳性与阴性组表达中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HIF-1α和HIF-1αmRNA高表达及VHL低表达均与乳腺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乳腺癌中VHL与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VHL与HIF-1αmRN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吸氧前后基于血氧合水平依赖效应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信号的特征及变化,探讨乳腺癌BOLD-fMRI成像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1年1~12月我院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知情同意后于面罩吸氧前及吸氧15min后采用3.0T核磁共振仪行BOLD-f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定肿瘤BOLD-fMRI的R2*值及DWI的ADC值,比较吸氧前后乳腺癌组织R2及ADC值关系及变化。结果 2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7.1±9.2)岁,其中术后病理证实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12例为浸润性癌Ⅲ级。21例患者吸氧前肿瘤组织BOLD-fMRI呈高信号,R2*值为(51.8±16.7)Hz,吸氧后BOLD-fMRI显示病灶信号减低,R2*值为(49.1±16.9)Hz,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吸氧前后R2变化,显示Z=-3.425,P=0.001。21例患者吸氧前瘤灶ADC为低信号,ADC平均值为(0.866±0.195)×10-3mm2/s,吸氧后ADC信号无明显变化,ADC值为(0.866±0.194)×10-3mm2/s,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吸氧前后ADC值,显示Z=-1.651,P=0.09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吸氧前R2*值与ADC值无统计学相关(r=0.334,P=0.139),吸氧后R2*值与ADC值无统计学相关(r=0.363,P=0.106)。结论吸氧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总体BOLD信号减低,DWI无明显变化,吸氧前后后BOLD-fMRI成像R2*值变化可能用于评价乳腺癌乏氧状态及变化的方法,为肿瘤治疗评价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术前未作过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值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2)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表达与MVD值密切相关(P0.05)。结论 VEGF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MVD和VEGF的检测可以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表达情况。结果 :6 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阳性表达在乳腺癌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R、PR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1(FKBP5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0例乳腺癌(包括导管内癌和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源自西安艾丽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芯片和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和作为对照的21例乳腺纤维腺瘤(源自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TM法检测其FKBP51及AR、ER、PR、HER-2、P53、Ki-67的表达,分析乳腺肿瘤中FKBP5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FKBP51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36.4%,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癌和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中FKBP5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43.5%和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非特殊性浸润性导管癌,FKBP51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呈负相关(β=-1.156,P=0.023;r=-0.302,P=0.001);与PR指数呈正相关(β=1.210,P=0.000);与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AR、ER指数不相关(P>0.05)。结论 FKBP51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预后较好,有可能作为乳腺癌治疗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录因子Sp1在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导管内癌组织和13例乳腺囊性增生病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p1在乳腺浸润性导癌、导管内癌及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中表达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在浸润性导管癌中其表达与病理分级、脉管浸润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Sp1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α-SMA和MMP-9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58例乳腺癌中α-SMA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间质纤维母细胞α-SMA(-);5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微灶浸润和浸润性导管癌间质纤维母细胞α-SMA表达呈不同程度上调;浸润性导管癌间质纤维母细胞α-SMA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②正常乳腺组织MMP-9阳性率为20%(2/10),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率为70.7%(29/41),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MMP-9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而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③α-SM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关纤维母细胞中的表达与癌细胞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α-SMA阳性的乳腺癌相关纤维母细胞可能参与了MMP-9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过程,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细丝蛋白A(FLN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乳腺癌、30例非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中FLNa和TGF-β1蛋白的表达。观察FLNa、TGF-β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乳腺癌组织中FLNa和TGF-β1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 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L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8%(50/88),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4.8%(57/88)。肿瘤组织中FLNa和TGF-β1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P0.05)。FLNa和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及ER、PR状态无关。FLNa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其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同时TGF-β1蛋白的表达还与HER2状态相关(P0.05);TGF-β1蛋白的表达也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而FLNa和TGF-β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1,P=0.048)。结论 FLNa和TGF-β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处于活化状态,联合检测FLNa和TGF-β1蛋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新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F在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F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雌、孕激素受体以及Her-2表达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MI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5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4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F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雌、孕激素受体及Her-2表达情况无关(P>0.05)。结论 MIF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与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2(MT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NF-κB与MTA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NF-κB和MT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都与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期等指标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指标有关(P0.05)。此外,MT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阳性患者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F-κB与MTA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8,P=0.012)。结论检测NF-κB与MT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侵袭转移程度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分子44(CD44)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5~2015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患者组织样品75例(均为女性)并分为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每组各2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D44在各组患者肿瘤组织样品中的表达并以CD44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比较各组样品中的淋巴管生成情况。生物信息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结果 在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中,CD44的IHC评分结果分别为0.60±0.82,3.16±2.70和3.52±2.47,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CD44表达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2,P<0.000 1)。以CD44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可有效辅助三组样品的淋巴管生成计数。在乳腺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淋巴结转移组和未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淋巴管生成数分别为4.08±2.43,13.80±13.54和12.72±13.6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生成数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4,P=0.009 7)。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也显示CD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较正常乳腺增加。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与CD44表达以及淋巴管的生成有关。CD44有望成为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同时其也可作为乳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于SWE(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引导下深入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硬度与其具体临床病理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接受乳腺癌切除术治疗的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手术治疗前均接受常规SWE或超声检查,观察Emean值(弹性平均值)变化情况;手术治疗后行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观察,探究其与Emean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mean值与肿瘤大小、组织分级、ki67表达、腋窝淋巴结转移、C-erb B-2基因、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相关(P<0.05);经多因素回归性分析发现,其与临床分期、组织分级、ki67表达、肿瘤大小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其硬度有关,基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刺激下导致其硬度发生变化,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转移相关蛋白(MTA)-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122例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和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乳腺组织(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样本中MTA-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分析MTA-3与临床病理特征、Ki-67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的关系。按是否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转移组(55例)和非转移组(67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TA-3的阳性表达率为32.8%,明显低于对照乳腺组织(85.0%)(P=0.000)。MTA-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分子分型有关(P0.05),与年龄、月经状态及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转移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分子分型与非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月经状态、体质量指数、原发肿瘤大小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MTA-3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0.662,95%可信区间(CI) 0.246~0.891]。MTA-3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30;r=-0.358,P=0.000),与E-cadher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37,P=0.009)。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TA-3表达显著降低,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