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素芳  张秀明  阎艳  张秀英 《全科护理》2012,(31):2935-2936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20例病人手术80min~180min,平均116min,无硬脊膜、神经根损伤及其他严重损伤,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和变态反应。[结论]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按手术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7月接诊的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分别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日本矫形外科评分标准评分、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后,术后疼痛和腰椎功能恢复效果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相当,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经后路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经皮组和小切口组,每组99例。小切口组施行小切口开窗术治疗,经皮组施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评分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经皮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小切口组,P0.05;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窗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指导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功能障碍评分、腰椎功能改善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低,腰椎功能改善评分较对照组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佳,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轻功能障碍,降低疼痛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对患者腰椎功能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但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能获得理想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但前者较后者更具微创性,患者恢复更快更好,并发症少,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68例,按术式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本院行经皮THESSYS椎闽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38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2例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未行特殊处理自行消失.所有患者无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下侧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侧入路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患者较术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适应证、精细操作、护理配合是椎间孔镜下侧入路髓核摘除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脊柱的刚性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和不稳的传统方法,但是还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满意率不高。Waveflex是一种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系统,它能适当的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保留及恢复受损髓核的功能,而且对临近节段无不利影响。目的:对后路Waveflex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弹性固定组34例行腰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Waveflex弹性固定,髓核摘除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定期进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并复查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MRI,测量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固定组末次随访腰痛的缓解率优于较髓核摘除组(P〈0.05)。末次随访弹性固定组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小于治疗前,而椎间盘高度及MRI T1值大于治疗前(P〈0.05)。髓核摘除组末次随访和治疗前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末次随访两组间比较,弹性固定组在控制手术节段过度随意移动、椎间高度及髓核修复上要优于髓核摘除组,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与髓核摘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与单纯髓核摘除相比,Waveflex系统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对手术节段稳定性及髓核修复有积极作用,近期不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Waveflex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技术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和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6例青壮年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一组(单一行髓核摘除治疗) 25例和联合组(腰椎后路Waveflex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复技术) 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18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活动范围和椎间盘高度的改善情况,并随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VAS、ODI、JOA评分与单一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12个月VAS明显低于单一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ODI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18个月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单一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直至末次随访时,单一组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椎间盘高度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病变节段活动范围比较,并无明显改变(P>0.05);联合组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椎间盘高度明显高于治疗前,病变节段活动范围低于治疗前(P<0.01);联合组治疗后18个月病变节段椎间盘高度明显高于单一组,病变节段活动范围明显低于单一组(P<0.01)。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或切口感染等不良情况。结论相比单一常规髓核摘除治疗,腰椎后路Waveflex弹性固定小开窗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技术可有效恢复青壮年LDH患者早期腰椎功能,改善病变节段的椎间盘高度和活动范围,提高脊柱稳定性,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并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在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9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UBE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变区域、手术的时间、病程、出血量等)、手术前后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4、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0.33 vs 9.23±0.43,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6月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15.54±0.52 vs 14.23±0.43,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3±3.54 vs 15.74±3.34,P>0.05),术后1月、6月两组ODI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6月观察组患者ODI评分高于对照组(51.43±3.73 vs 48.75±3.64, 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0.54 vs 4.41±0.65、44.74±4.25 vs 45.54±4.54,P>0.05),术后1月、6月两组患者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均较对照组降低(5.4±0.54 vs 6.54±0.32、46.85±4.45 vs 52.63±4.41,P<0.05)。  结论  UBE手术较后路切开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更能有效降低LDH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椎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自制自攻环锯行可视下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术中使用普通环锯与自制自攻环锯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各32例。分别记录患者椎间孔扩大成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术后相关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自制环锯组椎间孔扩大成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少于普通环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均无腹腔脏器与大血管破裂发生,无复发。普通环锯组、自制环锯组组内患者腰腿疼痛术前VAS与术后1 d、术后6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评分与术后1 d、术后6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环锯组与自制环锯组患者组间各时间点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环锯组术后6个月疗效优良率与自制环锯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8%(30/32)vs 96.9%(31/32)]。结论:自制自攻环锯在可视下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具有置管步骤简便、直视下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透视次数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42-67岁,平均54.3岁。根据Meyerding分型,Ⅰ型17例,Ⅱ型28例,Ⅲ型2例。其中PLIF组的25例,PLF组的22例。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对术前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进行随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PLIF组(186.64±30.33)min,PLF组(154.48±42.27)min;平均出血量:PLIF组(543.24±72.24)rnl,PLF组(423.67±54.33)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PLIF组滑脱率(8.4±5.1)%,椎间隙高度(0.312±0.039)%,椎间孔面积(0.169±0.023)%;PLF组滑脱率(14.3±6.2)%,椎间隙高度(0.233±0.041)%,椎间孔面积(0.138±0.025)%,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PLF组JOA、VAS评分术后均高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LIF和PLF在治疗腰椎滑脱症均取得了相当疗效,与PLIF相比,PLF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更好,而PLIF在维持椎间高度、椎问孔面积以及矫正滑脱率方面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Dynesys系统、棘突间Wallis系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Dynesys组30例采用椎弓根螺钉Dynesys系统治疗,Wallis组30例采用棘突间Wallis系统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8年,记录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比较术前及术后1、3、5、8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比较术前及术后4、8年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椎间隙高度;统计随访期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棘突骨折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ynesy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Wallis组长,术中出血量较Wallis组多(P<0.05)。2组术后1、3、12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3、5、8年ODI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增高(P<0.05);2组术后4、8年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降低(P<0.05),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年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1例术后8年邻近节段发生退变,无任何临床症状;Wallis组1例术后6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行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未见复发。结论 Dynesys与Wallis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保留手术节段一定的活动度,对邻近节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耳穴贴压,试验组实施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比较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临床疗效,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护理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的试验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的JO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的试验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耳穴贴压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增强疗效,改善腰椎功能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拟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康复意愿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深层肌肉刺激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腰腿痛程度(VAS)、腰椎疾患综合标准评分(JOA)及脊椎功能障碍程度评分(ODI)。结果30 d后,研究组患者VAS,JOA,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1年,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应用核心稳定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腰椎和腰腿部疼痛程度,改善脊椎功能障碍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9.
瑞士球运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肌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瑞士球运动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30例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性别和就诊次序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运动组。选用Roland-Morris问卷(RMQ)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在治疗前、2周后和4周后分别进行疼痛、腹、腰背肌力评定。运动组采用瑞士球运动治疗和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运动组4周后 RMQ 和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2周后、4周后的RMQ和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2周后、4周后腹、腰背肌力增强(P<0.05,P<0.01)。结论:瑞士球运动治疗结合腰椎牵引能显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症状,增强腹、腰背肌力和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牵引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system-Ⅲ等速测试系统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微调手法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牵引组(P<0.05);腰部肌群生物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峰力矩比值(F/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