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殊摄影体位在临床外伤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中心接受治疗的38例外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5例患者在常规摄影基础上采用了特殊摄影方法进行诊断.对特殊摄影方法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特殊方法能够发现常规X光片不易发现、或容易漏诊的骨折.结论:特殊摄影体位在外伤骨折诊断中与常规摄影诊断有明显的区别,诊断作用较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凌娅娅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76-2078
目的 探讨多功能头位床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特殊体位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特殊体位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行半随机分组,单号为对照组(30例),双号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后俯卧于普通病床头面部垫气垫圈.观察组俯卧于自制多功能头位床.双眼、口鼻悬空于床孔,身体俯卧于高弹海绵床垫.评价两组患者严格面向下体位的依从性,采用量表评估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及舒适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多功能头位床的使用,可提高视网膜复位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时的舒适度与依从性.提高体位护理的有效性,使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中有效地配合,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产程中枕后位产妇采取特殊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取2年内产程发作时胎方位为枕后位的健康初产妇13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4例,采取特殊体位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体位.观察2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经阴道顺产率77.0%,对照组16.7%(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16.2%,对照组76.6%(p<0.01).而且观察组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产程中特殊体位护理有利于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该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特殊体位维持时间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7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协同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特殊体位维持时间及药物治疗、眼部卫生、情绪控制这3方面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特殊体位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完全从医率、眼部卫生完全从医率以及情绪控制完全从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特殊体位维持时间,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切实可行的体位.方法 将240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家长怀抱式输液组、背兜式静脉输液组和自由式输液组各80例.结果 与背兜式静脉输液组和自由式输液组相比,家长怀抱式输液体位更容易被家长接受,患儿输液肿胀、脱针率最低(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长怀抱式输液体位优于背兜式静脉输液组和自由式输液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规范投照体位下的X线摄影对特殊类型骨折的漏诊原因及预防。方法:通过对15例漏诊患者的分析,明确特殊类型骨折的漏诊原因。结果:对症状、体征与诊断不符的患者加用非规范体位透视下点片,明显减少了骨折的漏诊。结论:依赖规范投照体位下的X线摄影易造成骨折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位在常见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68例内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合理体位配合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住院前后症状改善程度及住院天数比较,效果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要重视体位护理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肩部急性损伤时第二X线摄影体位的选择与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7例肩部急性损伤时所行第二体位摄影,对6种用于急性肩损伤的摄影体位进行比较。结果:肩部第二摄影体位对于肩部骨折、脱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骨折和脱位的移位方向很有帮助。不同摄影体位对不同的肩部骨折或脱位作用不同。结论:合理运用第二体位可以提高肩部骨折和脱位的检出,并能进一步判断骨折和脱位的移位情况,熟悉第二体位正常影像解剖对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胡福华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07-10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早产儿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4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早产儿均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体位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仰卧位护理,比较两组呼吸暂停、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早产儿进行体位护理,可以促进患儿康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张婷 《妇幼护理》2024,4(1):133-13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对急性小儿肠炎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小儿急性肠炎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评价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临床指标,治疗依从性及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观察组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P<0.05).观察组健康饮食、体位活动、基础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儿童肘关节数字化X线摄影体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柯达DR3000与GE飞天6000X线摄影系统行儿童肘关节卧位正侧位摄影的病例资料共60例。由2名诊断医师对其影像质量及结构显示进行盲法评价。结果 60例正位摄影均符合欧共体影像诊断标准,57例侧位为标准影像显示,另3例(柯达DR3000系统1例、GE飞天6000X系统2例)侧位显示不佳伴有移动伪影。柯达DR3000与GE飞天6000X线摄影系统正位合格率均为100%,侧位合格率分别为96.7%和93.3%,2种成像系统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卧位肘关节摄影法体位设计合理,可以达到儿童肘关节DR摄影体位设计要求,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瑛 《妇幼护理》2024,4(1):62-64
目的 探讨产程中不同体位与运动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92例产妇,随机分为普通组(46例)与体位组(46例).普通组使用传统体位分娩,体位组使用自主体位分娩.对比两组的分娩方式、分娩疼痛评分、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结果 体位组的阴道分娩率(84.78%)高于普通组(65.22%)(P<0.05).体位组的剖宫产及会阴侧切率均低于普通组(P<0.05).体位组的分娩疼痛评分低于普通组(P<0.05).体位组的产程短于普通组(P<0.05).体位组的产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制吊床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绒布做成的长条形吊床并放在温箱内,两端用绳子固定在温箱两侧,患儿仰卧或侧卧在吊床内;对照组在温箱内睡一般体位,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头型的发育和呼吸暂停的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比对照组显著加快,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呼吸暂停、头颅变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 吊床体位给患儿提供一个模拟母体化环境,安全舒适,能促进极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在小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主要机制和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时进行体位变换,每4h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变换1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持续仰卧位机械通气.两组患儿均在通气后1、5、9、13h做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PaO2、PaO2/FiO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时,进行体位变换可有效地提高氧合状态,增强治疗效果,预防或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适合儿童肌肉注射的体位,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使注射顺利完成.方法 将400例在门诊注射室行肌肉注射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3月~3岁200例随机分成A、B 2小组,4~6岁200例随机分成C、D 2小组,每小组均为100例.A与C组采用俯卧位,B与D组采用侧卧位进行肌肉注射,观察各小组肌肉注射时与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3月~3岁患儿中,俯卧位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侧卧位组,其安全舒适度高于侧卧位组,2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4~6岁患儿,俯卧位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侧卧位组,其安全舒适度低于侧卧位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3月~3岁小儿肌肉注射较适宜的体位是俯卧位,4~6岁小儿较适宜的体位是侧卧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患儿肌内注射时降低划破皮肤率、皮下硬结率、针头脱出率、皮下淤血率、药液溢出率的体位固定方法,以预防并减少意外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800例接受肌内注射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采用直立拥抱式体位固定,对照组采用侧卧式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患儿肌内注射时划破皮肤率、皮下硬结率、针头脱出率、皮下淤血率、药液溢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划破皮肤2例,皮下硬结0例,针头脱出1例,皮下淤血2例,药液溢出1例;对照组患儿划破皮肤11例,皮下硬结7例,针头脱出9例,皮下淤血11例,药液溢出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811,5.905,5.712,5.811,5.712;P <0.05).结论 患儿肌内注射时直立拥抱式固定法效果优于传统侧卧式固定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固定小儿于平卧位,防止侧卧及使其体位符合康复治疗要求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原有胸带和腹带进行改进,设计制作四头胸腹带,主要用于心内直视术后、漏斗胸矫形术后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牵引的患儿.结果四头胸腹带在确保心内直视术后患儿胸骨畸形愈合、漏斗胸矫形预防术后再下陷、维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牵引的患儿有效牵引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P<0.05).结论四头胸腹带可有效固定患儿于平卧位,防止侧卧的发生,能保证体位治疗的准确且持久,符合临床和康复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庄艳 《妇幼护理》2023,3(2):338-340
目的 探讨儿科临床治疗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用药指导.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反复感染次数和感染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反复感染次数和感染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患儿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反复感染次数和感染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种不同灌肠法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7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回流灌肠法进行灌肠;实验组则实施系统的改良回流灌肠方法 (应用负压引流瓶加自制肛管扶托固定,配合护理手法顺着结肠的走向轻柔按摩下腹部,必要时改变体位,进行回肠灌肠).观察2组患儿术前平均灌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洁肠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术前平均灌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洁肠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回流灌肠法可减少术前灌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且洁肠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的体位护理.方法 选择2004年9月-2007年5月收治的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中的10例进行分析,10例患儿于术后撤机、拔除气管插管、头罩吸氧下SpO2<95%,比较头高位下4种不同体位(脸向正中,脸侧向一边,头后伸后仰、脸向正中,头后伸后仰、脸侧向一边)护理时患儿的SpO2.结果 10例患儿均存活,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吸氧情况下,4种体位的SpO2分别为(90.30±0.95)%、(89.90±0.74)%、(96.80±1.48)%、(95.90±0.88)%,前两者分别与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头高位、脸向正中或脸侧向一边并配合头后伸后仰的体位有助于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后尽快过度至自然呼吸,减少因气管插管并发症而再次上呼吸机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