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基于深度学习(DL)的乳腺X线摄影钙化检测系统对乳腺可疑钙化的检出效能。方法 回顾分析932例接受乳腺X线检查患者的头足位(CC)和内外斜位(MLO)资料,由2名低年资医师和DL系统盲法独立阅片,一名高年资医师审核结果。比较DL系统与低年资医师检出敏感度差异,结合双向表χ2检验,评价不同BI-RADS分类、钙化形态和分布影响。结果 针对3 728幅影像(932例),标记可疑钙化274例。2名低年资医师和DL系统的检出敏感度分别是76.64%(210/274)、82.12%(225/274)和99.64%(273/274)。DL系统检出敏感度不受钙化形态、分布、BI-RADS分类等因素的影响(P均>0.05),而低年资医师对无定形钙化和团簇分布钙化的敏感度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基于DL的乳腺X线影像钙化检出系统检出对可疑形态钙化的敏感度高且稳定,可辅助临床医师减少漏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基于深度学习(DL)的人工智能(AI)乳腺X线影像病灶检出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4例乳腺X线影像及诊断报告,对其中存在BI-RADS 3类及以上病灶者评估AI检出敏感度,并结合双向表χ2检验,验证AI对不同类型和BI-RADS分类病灶的敏感度差异。由3名高年资医师对诊断报告显示BI-RADS 1类和2类、但AI提示阳性病例进行审核,并按照不同类型和BI-RADS分类进行统计。结果 BI-RADS 3、4a、4b、4c、5类病灶分别为103、79、23、40和11个,AI检出敏感度分别为82.52%(85/103)、97.47%(77/79)、100%(23/23)、100%(40/40)和100%(11/11),总敏感度为92.19%(236/256)。AI系统对不同类型(钙化、肿块、非对称、结构扭曲)和BI-RADS分类病灶的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4例BI-RADS 1类和2类病例中,203例AI提示阳性发现,其中75例(80个病灶)为BI-RADS 0类,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认,21例(23个病灶)为BI-RADS 3类及以上,多检出BI-RADS 3类及以上病灶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I系统对BI-RADS 3类及其以上病灶有较高敏感度,可有效辅助影像医师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3.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诊断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与常规乳腺X线摄影(DM)和超声进行对比,分析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内无钙化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回顾性分析DBT、DM及超声表现为无钙化肿块的致密型乳腺的1 144例患者资料,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DBT、DM及超声对乳腺无钙化肿块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BI-RADS分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BT、DM及超声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62%(991/1 144)、77.80%(890/1 144)、99.65%(1 140/1 144)和83.92%(960/1 144)、75.00%(858/1 144)、94.67%(1 083/1 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DBT、DM及超声对致密型乳腺肿块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9.39%(312/349)、79.93%(231/289)、92.70%(432/466),81.51%(648/795)、73.33%(627/855)、96.02%(651/678)和10.60%(37/349)、20.07%(58/289)、7.30%(34/466)。3种检查对乳腺良性肿块病变的BI-RADS分类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对乳腺恶性肿块的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超声与DM和DBT、DBT与DM对乳腺恶性肿块的BI-RADS分类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6 7)。结论 DBT对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的检出及诊断较DM具有更大优势;DBT和超声对致密型乳腺无钙化肿块的检出及诊断价值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US)和钼靶X线乳腺摄影(MTM)评估不同类型乳腺微小肿块的价值。方法 选取562例经手术或穿刺确诊,并具有完整US、MTM以及病理结果的乳腺微小肿块患者,根据MTM图像将乳腺分为4种类型,比较US和MTM对不同类型乳腺微小肿块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并分析US与MTM的诊断一致性。结果 在美国放射学院(ACR)a类乳腺,MTM对微小肿块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恶性微小肿块的敏感度、准确率均高于US(P均<0.05),US和MTM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0.47);在ACR b类和ACR c类乳腺,MTM和US对微小肿块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恶性微小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78、0.76);在ACR d类乳腺,US对微小肿块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恶性微小肿块的敏感度、准确率均高于MTM(P<0.05),两者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0.35)。结论 对于ACR a类乳腺发生的微小肿块,MTM优于US;对于ACR b类和ACR c类乳腺微小肿块,US和MTM无明显差异;对于ACR d类乳腺微小肿块,US优于MT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乳腺X线片直方图分析鉴别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5类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4例BI-RADS 3~5类乳腺肿块患者,包括61例良性病变(良性组,68个肿块)和53例恶性病变(恶性组,55个肿块)。分析2组图像的直方图,比较组间直方图参数差异,包括平均值、方差、偏斜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分别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鉴别诊断BI-RADS 3~5类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2组平均值、方差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9、-3.14、-3.01、-3.97、-5.49、-5.84、-6.45,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第99百分位数诊断效能最佳,其AUC为0.81,最佳阈值为0.50时,特异度为88.20%,敏感度为61.80%。结论 乳腺X线片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鉴别诊断乳腺BI-RADS 3~5类良恶性肿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系统评测儿童腕骨骨龄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幅1~13岁儿童左手骨龄X线片。以3名中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腕骨骨龄评测结果为参考标准,计算并对比AI系统(简称模型)及3名低年资放射科医师(医师1、2、3,简称医师)与参考标准之间腕骨骨龄和腕骨成熟度分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及平均绝对误差(MAE);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模型、医师与参考标准之间评测骨龄结果的一致性;比较模型与医师间骨龄测评时间。结果 模型与参考标准之间腕骨骨龄的MAE、RMSE与医师1、2与参考标准之间MAE、RM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医师3的MAE、RM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与参考标准之间腕骨成熟度分值的MAE、RMSE与医师1、参考标准之间MAE、RM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医师2、3的MAE、RM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与参考标准之间腕骨骨龄评测结果的ICC=0.997,医师1、2、3与参考标准之间ICC分别为0.994、0.996、0.997。模型对骨龄的测评时间均小于医师(P均<0.001)。结论 AI骨龄评测系统能够准确、快速评估儿童腕骨骨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核极限学习机(KELM)方法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样病变进行分类,并评估其鉴别诊断效能。方法 对93例患者103个经术后病理或长期随访确诊的乳腺肿块样病变行MR检查。由1名低年资和1名高年资乳腺影像学诊断医师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第2版,选取12个MRI特征及临床特征,分别独立及采用KELM方法对乳腺病变进行良恶性分类,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 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使用KELM方法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88、0.89、0.91和0.93、0.91、0.92,AUC分别为0.84和0.89。低年资和高年资医师独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91、0.74、0.86和0.90、0.85、0.92,AUC分别为0.83和0.90。结论 基于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特征的KELM方法可辅助临床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良恶性病变,具有较理想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经病理证实的110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02例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X线和超声特征。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最大径(2.71±1.44)cm,叶状肿瘤最大径(4.61±3.3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良性与恶性叶状肿瘤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X线检查发现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形状、边界、密度及内部钙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发现两者形状、边界、内部囊变、后方回声及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性、交界性与恶性叶状肿瘤中,肿块内部是否囊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综合分析乳腺X线、超声及临床特点可以初步鉴别乳腺纤维腺瘤与叶状肿瘤,当肿块最大径>3.0 cm,呈分叶状高密度、伴有内部囊变、血流信号较丰富时提示叶状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线纹理分析鉴别诊断乳腺叶状瘤(BPTs)与乳腺纤维腺瘤(B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BPTs和32例BF患者的术前乳腺X线片。采用MaZda 4.6软件手动勾画病灶最大层面ROI。分别采用Fisher系数、聚类偏差概率结合平均关联系数(POE+ACC)、协同信息(MI)及联合应用上述3种方法(MI+PA+F)选择ROI内最具鉴别价值的纹理特征参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影像医师主观阅片与采用纹理分析诊断BPTs及BF错判率的差异。结果 影像医师鉴别BPTs与BF的错判率为20.31%(13/64);采用Fisher系数进行纹理特征分析的错判率为14.06%(9/64),POE+ACC为23.44%(15/64),MI为25.00%(16/64),MI+PA+F为3.12%(2/64)。MI+PA+F的错判率低于影像医师主观阅片及POE-ACC、MI(P均<0.05)。结论 X线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BPTs和BF。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弹性指数差(EID)鉴别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3~5类肿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64例经病理证实的BI-RADS 3~5类乳腺肿块患者(193个病灶)的超声检查资料。通过弹性成像定量分析软件测定肿块与正常腺体间的EID。以EID≥2.5判断为恶性,重新调整BI-RADS分类。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BI-RADS联合EID与单独采用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AUC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单独采用BI-RADS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00%(72/75)、67.80%(80/118)、78.76%(152/193);BI-RADS联合EID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33%(73/75)、83.05%(98/118)、88.60%(171/193)。BI-RADS联合EID的AUC(0.931)高于单独应用BI-RADS的AUC(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P<0.05);且2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P<0.05)。结论 BI-RADS联合EID对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较单纯采用BI-RADS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CESM)联合病理指标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 纳入215例肿块型乳腺癌,按18∶7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55)和验证集(n=60);对比训练集内发生与未发生ALN转移者CESM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构建联合模型,评价其诊断ALN转移的价值。结果 训练集中,伴与不伴ALN转移的乳腺癌之间,所在象限、最大径、形态、边缘毛刺征、腋前肿大淋巴结、乳腺头足(CC)位及内外斜(MLO)病灶相对强化灰度比值(RS%CC、RS%MLO)、组织学类型、脉管侵犯及Ki-67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径、边缘毛刺征、腋前肿大淋巴结、RS%MLO、脉管侵犯及Ki-67表达为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P均<0.05);以之建立的联合模型诊断训练集和验证集ALN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均为0.85。结论 CESM联合病理指标诊断乳腺癌ALN转移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检出全数字化乳腺X线图像中良恶性肿块及钙化灶的可重复性。 方法 454例乳腺疾病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67例乳腺癌患者于3个月内接受两次乳腺X线检查。比较数字化图像直接获得的CAD结果(CAD1)与两次重新回输原始数据生成的CAD结果(CAD2、CAD3)的一致性,评价CAD系统短期内对乳腺X线图像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 结果 CAD1、CAD2、CAD3在肿块及钙化灶检出的数目及所标记的位置上完全相同。67例短期内两次乳腺X线检查病例中,32例病灶大小、密度未见变化,初次和再次CAD发现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分别为87.50%(28/32)和90.63%(29/32)。 结论 对于相同的数字化图像,CAD标记的重复率为100%。对于相同乳腺短期内两次X线检查图像,CAD系统检出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乳腺黏液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乳腺黏液癌的超声、X线等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22个病灶)的超声、X线特征及与病理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理组织学分类包括14个单纯型(6个富细胞型,8个少细胞型)和8个混合型病灶.超声:所有病例均存在实性肿块,85.71%(12/14)的单纯型肿块境界清晰,回声等或略低于皮下脂肪,92.86%(13/14)的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75.00%(6/8)的混合型和14.29%(2/14)的单纯型肿块边界较模糊并细小毛刺,内部回声较脂肪回声低.超声和X线片术前怀疑恶性的比例均为63.64%(14/22).恶性X线表现包括肿块(10个)、局限性不对称致密影(2个)、结构扭曲并恶性钙化和单纯不定性钙化(各1个).肿块主要为高密度,单纯型边界清楚或呈浅分叶状,混合型边界不规则和毛刺改变.81.82%(18/22)的病灶被超声或X线之一疑诊恶性,45.45%(10/22)的病灶术前超声和X线均疑为恶性.结论 乳腺黏液癌尤其单纯型影像学特征不典型,超声和X线诊断均可能诊断为良性病变;肿块边缘特征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依据,混合型肿块较单纯型更具有浸润性特征;超声和X线联合诊断有利于避免误诊,两者之一怀疑恶性时,即应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相位对比乳腺X线摄影系统(PCM)与CR系统在乳腺实体成像质量上的差异.方法 24例患者,患侧乳腺在PCM系统或CR系统(随机选择)进行轴位(CC)或侧斜位(MLO)投照,在另一系统进行另一体位投照.30名正常体检者,一侧乳腺在PCM系统或CR系统上(随机选择)进行CC及MLO投照,另一侧乳腺在另一系统进行两个体位的投照.对所得影像进行解剖及病变细节显示情况的评分,分析PCM与CR系统对于乳腺实体摄影成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病变组:PCM系统在肿块边缘清晰度、内部结构显示及钙化边缘清晰度方面均明显优于CR系统(P=0.0003);正常体检组:正常乳腺双侧对照:PCM系统在锐利度、对比度和噪声方面均明显优于CR系统(P<0.05).结论 PCM系统与CR系统在乳腺实体成像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CM系统的图像基本质量及对病变细节的显示情况明显优于CR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几何模型(GM)匹配乳腺头足(CC)位与内外斜(MLO)位X线片所示病灶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3例接受乳腺CC位和MLO位X线摄影的乳腺病灶患者,共598个乳腺病灶,包括499个钙化灶和99个肿块。构建GM用于匹配CC与MLO位片所示乳腺病灶,再以环形法(AB)和直线法(SS)进行对比,分别计算匹配误差,包括GM匹配误差、AB径向误差及SS轴向误差;分析GM对CC及MLO位图像中同一病灶的匹配性能,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 GM对乳腺钙化灶和肿块的匹配误差分别为2.85(1.45,5.08)及3.70(1.35,6.25)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4,P=0.179)。对乳腺上部病灶,AB匹配的径向误差和SS匹配的轴向误差均大于下部病灶(P均<0.001);对乳腺外侧病灶,AB的径向误差和SS的轴向误差均大于内侧病灶(P均<0.05)。GM、AB及SS间匹配误差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3.012,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M匹配性能明显优于AB和SS。GM匹配误差与摄片时乳腺压迫厚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GM用于匹配乳腺CC位与MLO位X线片所示病灶较具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脏占位病变双能量CT(DECT)虚拟平扫(VNC)的图像特征及其与真实平扫(TNC)的差异。方法 收集因肾脏占位病变接受泌尿系DE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患者33例,分别获得TNC及肾实质期虚拟平扫(VNCn)图像。观察两种图像的特点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结果 图像客观评价显示,VNCn与TNC图像中肾脏病灶、肾实质、腹主动脉、腹膜后脂肪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图像的背景噪声(腹膜后脂肪标准差)、CNR、SNR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NCn与TNC图像中病灶内钙化的最大径、CT值及脂肪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脂肪最大径的显示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显示,VNCn与TNC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占位病变DECT的VNCn与TNC图像质量相近,但对病灶内钙化、脂肪等细节的显示不及TNC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