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SPI)对2型糖尿病大鼠(T2DM)血脂及凝血四项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膜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C组)和SPI干预组(DM-S组),继续高脂高糖喂养,正常对照组(NC组)大鼠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中DM-S组给予SPI 40 mg/(kg·d)灌胃,NC组和DM-C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两周监测大鼠体重和血糖水平,第16周末处死大鼠,收集血液标本,监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血钾(K+);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HE染色观察16周末大鼠血管内皮病理学变化。结果 DM-C组和DM-S组大鼠的FBG、HbA1c%、TG均高于NC组(均P0.01),而DM-S组和D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的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C组和DM-S组大鼠PT、APTT均低于NC组(P0.05),FIB则高于NC组(P0.05),而DM-C组和DM-S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内酯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凝血无明显改善,但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醛固酮(aldsterone,ALD)受体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SPI)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大鼠血管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膜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C组)和SPI干预组(DM-S组),继续高脂高糖喂养,正常对照组(NC组)大鼠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中DM-S组每天给予SPI 40 mg/(kg·d)灌胃,NC组和DM-C组每天等量蒸馏水灌胃.每2周监测大鼠体重和血糖水平,第16周末处死大鼠,收集血液标本,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G)、血钾(K+).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PAI-1 mRNA表达.[结果]DM-C组和DM-S组大鼠FBG、HbA1c﹪、TG均显著高于NC组(P<0.01),而DM-S组和D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血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C组和DM-S组大鼠胸主动脉PAI-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NC组(P<0.01),且DM-C组高于DM-S组(P<0.05).[结论] SPI能通过下调T2DM大鼠主动脉PAI-1mRNA的表达而发挥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C组)和螺内酯(SPI)干预组(DM-S组),继续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正常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和血凝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血浆中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联合测定有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相关性,评价2型糖尿病的凝血功能.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200例,HbA1c<6.2% 121例,HbA1c>6.2% 79例,分别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项目的 测试.结果 组内比较:HbA1c <6.2%组,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多伴有FIB升高;HbA1c >6.2 g/L组,APTT缩短,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控制较差的患者常伴有APTT缩短,FIB升高.两组间APT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APTT缩短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 APTT可作为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个月后,腹腔注射 30 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 (DM组,n =24)、螺内酯治疗组(R组,n =24),另选同批普通饲养大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C组,n=15),检测第16周末血清中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钾(K+)、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U-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并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16周后大鼠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第16周的血糖水平DM组和 R组相近,无显著差别( P >0.05),但DM组和 R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 P <0.01);UAER水平DM组和 R组显著高于C组( P <0.01),且R组UAER水平显著低于DM组( P <0.01).[结论] 螺内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UAER,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从而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和血凝检测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血浆中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的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s-CRP及PT、APTT、FIB、TT水平联合测定有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在不同临床分型中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乙型肝炎患者486例,健康人群50例,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HBV、DNA含量.分析PT、APTT、FIB等凝血功能指标在乙肝不同临床分型中的变化.结果 除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的PT值与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余各组乙型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或P < 0.01),乙型肝炎各组APT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或P < 0.0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FIB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1),而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与PT、APTT值呈正相关,与FIB值有极弱相关性.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程度随病情而加重,FIB是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向重度或肝硬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癌患者凝血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转移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用美国Beeknlan 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60例肝癌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5项凝血指标,并进行检测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肝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D-Dinfer均升高(P<0.05或P<0.01);肝癌无转移组和肝癌转移组相比,PT延长(P<0.05),D-Dimer升高(P<0.01);肝功能轻度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FIB,D-Dimet升高(P<0.05);肝功能轻度损伤组和肝功能重度损伤组比较,PT,APTT,D-Dimer均升高(P<0.01),FIB降低(P<0.01).结论 凝血指标PT,APTT,TT和D-Dimer在肝癌患者中均可增高,而FIB在肝癌早期,肝功能损伤轻时升高,在肝功能损伤加重时反而降低.D-Dimer水平在肝癌转移时和肝功能损伤加重时均升高.检测FIB和D-Dimer相结合,可以用于判断肝癌患者肝损伤程度、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晚期孕妇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79例待产孕妇,检测其血浆凝血三项(APTT、PT、FIB)和D-二聚体水平,以71例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结果 待产孕妇组APTT和PT明显低于非妊娠组,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1).而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PT、APTT、FIB和D-D比较,妊高征组PT、APTT时间明显缩短,FIB和D-D明显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初诊T2DM患者66例,按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34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UAE组) 32例,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三组间体重指数(BMI)、血压(Bp)、血糖(FBG及2hPPG)、血脂(TG、TC、LDL、HDL)、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肽水平(空腹及2小时C肽)、C-反应蛋白(CRP)、Hcy的差异,并分析其与24hUAE之间的关系.[结果]①DM组和DM+UAE组中Hcy、FBG、2hPPG、HbAlc、TG、TC 、空腹及2小时C肽、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M+UAER组Hcy、FBG、2hPPG、HbAlc显著高于DM组(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4hUAE与血浆Hcy成正相关(r=0.612,P〈0.05);Hcy与CRP呈正相关(r=0.704,P〈0.05),与FBG、2hPPG 、HbAlc均无相关.[结论]Hcy可能是初诊2型糖尿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通过激发氧化应激过程导致早期患者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由经过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的人员对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1年后患者的行为改变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1年后,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自我监测等方面的行为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药仙灵脾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从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及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模,成模2型糖尿病大鼠共44只按血糖值随机分组:糖尿病(DM)模型对照组(16只)、仙灵脾组(16只)、二甲双胍组(12只),各组共相应给药8周,治疗前后取血测量血糖(FBG)、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成模2型糖尿病各组大鼠FBG,CRP,TNF-α,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P〈0.01)。应用仙灵脾及二甲双胍治疗的两组大鼠的FBG,CRP,TNF-α,IL-6水平均较DM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但两治疗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仙灵脾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体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肾小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VEGF-NO)轴失衡,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NC组予普通饲料喂养,DN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检测大鼠血糖(GLU)、血胰岛素(INS)、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尿白蛋白/肌酐(ACR)比值,取胸主动脉于器官浴槽中观察离体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或硝普钠的舒张反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CD34、VEGF表达水平,Griess法检测肾小球NO浓度。结果与NC组比较,DN组GLU、INS、CHO、TG、MDA、hs-CRP、ACR水平明显升高(P<0.01)。DN组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与NC组比较,DN组大鼠肾小球CD34表达明显增多(P<0.05),V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减少(P<0.05)。结论肾小球VEGF-NO轴失衡与糖脂代谢紊乱所致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增多有关,VEGF-NO轴失衡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替米沙坦(TM)和噻唑烷二酮类(TDZs)药物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T2DM组、TM组和RSG组,每组10只。以喂高糖高脂饮食方法建立SD大鼠T2DM模型。T2DM组、TM组、RSG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1个月后腹腔注射25mg/kg链脲佐菌素;NC组给予普通饮食,注射枸橼酸缓冲液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之上,TM组给予替米沙坦5mg/(kg·d)、RSG组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5mg/(kg·d)灌胃喂养,早晚各灌1次;NC、T2DM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与稳态血糖(BG)、稳态胰岛素(PGI)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结果T2DM组、TM组和RSG组TC、TG、LDL—C与BG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F=17.67~205.32,q=3.61~35.07,P〈0.05),TM组和RSG组的TC、TG、LDL-C与BG水平较T2DM组低,差异有显著性(q=4.58~17.03,P〈0.01)。TM组和RSG组及T2DM组PPAR-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组,但TM组和RsG组与T2DM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TM组、RSG组VCAM-1、ICAM-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2DM组(F=27.35~311.66,q=19.42~22.80,P〈0.01),而各检测指标在两药物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T2DM组和RSG组主动脉内皮损伤轻于T2DM组。结论替米沙坦和罗格列酮能增强血管壁PPAR-γ活化,抑制VCAM-1、ICAM-1表达和单核细胞浸润,防止早期AS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EDN)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择EDN患者5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58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观察两组AS情况。同时将EDN分为非AS组、合并AS组.两组患者禁食】2h后抽血送检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测定血压、身高、体质量和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EDN组颈动脉厚度,颈动脉硬化例数及颈动脉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N合并As组在病程、BMI、HbAlC、FBG、TG、LDL-C、收缩压水平与EDN非A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N较单纯T2I)M更容易发生AS,EDN合并AS的危险因素可能为HbAlc、FBG、血压、TG、LDL—C、BMI。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及其nephrin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贝那普利干预组(DT组),DT组予以盐酸贝那普利10 mg.kg-1.d-1,混悬液灌胃。NC、DM组予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溶液相应时间灌胃。每周监测各组大鼠尾外周血血糖。4周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液中nephrin蛋白、白蛋白(ALB)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处死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在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及足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造膜4周后,DM和DT组的HbA1c、肾脏肥大指数、尿nephrin/肌酐(Cr)、尿ALB/Cr、尿RBP/Cr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和DT组与NC组nephrin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糖尿病大鼠组与NC组相比肾组织病变明显。与DM组比较,DT组除血糖和HbA1c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二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病理改变亦明显减轻。结论贝那普利通过上调nephrin表达水平改善修复受损足细胞,减少足细胞脱落,从而减少糖尿病大鼠蛋白尿,对糖尿病肾病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继续进行常规西药降糖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沙格列汀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12周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4、12周后FBG、2hPG水平及治疗12周后Hb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12周后,研究组患者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明显减少,且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HbAlc水平,提高胰岛素抵抗力,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