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海藻酸钙微球或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包裹对不同特性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完成。细胞:牛肾上腺嗜铬细胞、Swis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株(3T3)、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仪器和试剂:加拿大Sun氏静电微囊发生仪;体视显微镜;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氯化钙、柠檬酸钠。制备海藻酸钙微球和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分别用其包裹3T3细胞、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及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按照细胞的不同及包裹材料的不同,分为裸细胞组、海藻酸钙微球组、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组。在光镜下观察体外培养的微球、微囊及细胞的形态、存活率、增殖率。细胞增殖率=培养后细胞数-培养前细胞数/培养前细胞数&;#215;100%。结果:光镜下见包裹后即刻海藻酸钙微球和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呈大小均一的半透明圆球,直径150-300μm,表面光滑。培养24h时,牛肾上腺嗜铬细胞、3T3或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均呈单个细胞,均匀分散于微球或微囊内。培养120h时,牛肾上腺嗜铬细胞、3T3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内聚集成团块,而在海藻酸钙微球内仍呈单个细胞散在分布。①海藻酸钙微球或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内高增殖活性的3T3或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牛肾上腺嗜铬细胞(74.38&;#177;7.72,89D8&;#177;3.05,87.48&;#177;3.43,92.40&;#177;7.56,72.67&;#177;2.08,89.33&;#177;5.13,P〈0.01);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内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海藻酸钙微球内同一种细胞的存活率(87.88&;#177;38,89.08&;#177;3.05,89.63&;#177;5.55,85.33&;#177;4.86,92.40&;#177;7.56,95.08&;#177;3.81,83.67&;#177;5.51,89.33&;#177;5.13,85.33&;#177;2.08,P〈0.01)。②在不同状态下,培养72和120h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或3T3细胞的增殖率存在差异,海藻酸钙微球或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内同种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高于裸细胞组(2.54&;#177;0.55,5:20&;#177;2.38,2.30&;#177;0.70,2.26&;#177;0.83,3.89&;#177;1.89,13.37&;#177;16.14,P〈0.05);而在不同状态下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的增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在相同状态下,培养72和120h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3T3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18.66&;#177;7.76,39.11&;#177;16.06,P〈0.01);而3T3与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的增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对同一种细胞,培养24,72和120h时,海藻酸钙微球与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相比,其细胞的增殖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培养条件下,海藻酸钙微球或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包裹似更利于该3种细胞的生长;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包裹较海藻酸钙微球包裹更利于同种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体外长期培养的条件下,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的形态及其细胞活率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5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室完成。①材料:细胞为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海藻酸钠和多聚赖氨酸由SIGMA公司提供;DMEM-H培养液由GIBCO公司提供;加强型小牛血清由HYCLONE公司提供。②方法:用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包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以含有体积分数为0.1的小牛血清的DMEM-H培养基培养于CO2孵箱中,定期换液。③观察指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微囊及囊内细胞的形态;以锥虫蓝染色法计数囊内细胞的数量和存活率,观察时间为8个月以上。结果:①微囊包裹后1d时,光镜下见微囊呈圆形,囊膜完整,表面光滑;囊内为单个细胞,均匀散在分布。体外培养35d时,微囊仍呈圆形,囊膜完整,表面光滑;囊内细胞聚集成体积较小的团块。体外培养240d时,微囊形态无明显变化;囊内大部分细胞已聚集成多个体积较大的团块,少数微囊内的细胞聚集成一个大的细胞团。②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囊内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从最初的(54±10)个/囊减少到培养243d时的(35±7)个/囊,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囊内细胞的活率无明显改变,开始为95%,到培养243d时仍有93%的细胞存活。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可较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植入蛛网膜下腔后患者的免疫反应。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2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完成。采用腰椎穿刺术,将APA-BCC注入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L3~4或L4~5蛛网膜下腔内。检测患者移植前后的血象、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脑脊液。结果:移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例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P>0.05)。移植后7d复查16例患者的脑脊液,其中8例(50%)脑脊液中白细胞升高,范围在(15~700)×106L-1犤(198±248)×106L-1犦。但外周血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结论:APA-BCCs微胶囊植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未引起宿主明显的免疫反应,表明APA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藻酸钙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钙(A队)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植入蛛网膜下腔后患者的免疫反应。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2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完成。采用腰椎穿刺术,将APA-BCC注入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L3-4或L4-5蛛网膜下腔内。检测患者移植前后的血象、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脑脊液。结果:移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例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P>O.05)。移植后7d复查16例患者的脑脊液,其中8例(50%)脑脊液中白细胞升高,范围在(15~700)&;#215;l0^6L^-1[(198&;#177;248)&;#215;1O^6L^-1]。但外周血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结论:APA-BCCs微胶囊植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未引起宿主明显的免疫反应,表明APA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上慢性癌痛患者常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但仍然有很多不良反应.国内也曾有报道采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癌痛.但聚赖氨酸作为人工合成的阳离子聚合物,价格昂贵,且海藻酸钠聚赖氨酸强度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而壳聚糖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多糖,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成为聚赖氨酸良好的替代材料.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异种移植对慢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应、作用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于2007-01/2008-1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对象: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例,年龄46~78岁,女1例,男9例.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中度疼痛3例,重度疼痛7例.方法:用胶原酶加机械法消化分离牛肾上腺嗜铬细胞,二步法包裹于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内.局麻下腰椎穿刺将5 mL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悬液(5~7)×10~6缓慢注入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蛛网膜下腔.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疼痛的缓解程度,止痛作用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将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注入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后疼痛便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1周内疼痛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轻度缓解4例,3例未缓解.移植后可出现轻度马尾神经刺激症状,患者诉腰部酸胀,3-5 d内症状消失.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异种移植于慢性癌痛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安全,且能够迅速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细胞移植是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一种新方法,但免疫排斥反应是限制细胞移植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微囊免疫隔离技术是克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微囊化细胞一方面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另一方面其半透膜表面可以容许小分子物质的通过,保证了囊内移植物的存活.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微囊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稳定性,能提高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分泌功能.微囊的外径大小是影响其强度的主要因素,一股认为体积小且表面光滑的微囊比体积大的微囊强度高,不易破裂.但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作为膜材料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囊本身有降解的可能,易引起囊周纤维化反应,选择合适的膜材料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为载体的肾上腺细胞移植已经进入实验研究,研究发现该材是一种较好的细胞载体,可以促进移植细胞的生存、功能的恢复,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对囊内细胞的存活、生长及凋亡的影响,以验证免疫隔离APA微胶囊的生物膜性和生物活性。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实验中心完成。取人嗜铬细胞原代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将APA微囊分别包裹上述3种细胞并进行培养;根据3种细胞微囊化与否分成6组,利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和生长情况,共观察9d,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在实验观察的9d内,人嗜铬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可在微囊内以细胞团的形式生长、存活。②MTT比色法检测显示各组囊内细胞与相应组裸细胞的生长、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囊内细胞与相应组裸细胞的凋亡百分率比较差异办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制备的APA微囊化材料及制备疗法对细胞活性、生长状况及凋亡情况无不良影响,表明包裹细胞的APA微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关键词:MTT比色法:凋亡;微囊化;嗜铬细胞:黑色素瘤细胞{牛物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对囊内细胞的存活、生长及凋亡的影响,以验证免疫隔离APA微胶囊的生物膜性和生物活性.方法: 实验于2004-01/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实验中心完成.取人嗜铬细胞原代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将APA微囊分别包裹上述3种细胞并进行培养;根据3种细胞微囊化与否分成6组,利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和生长情况,共观察9 d,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①在实验观察的9 d内,人嗜铬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可在微囊内以细胞团的形式生长、存活.②MTT比色法检测显示各组囊内细胞与相应组裸细胞的生长、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囊内细胞与相应组裸细胞的凋亡百分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 制备的APA微囊化材料及制备方法对细胞活性、生长状况及凋亡情况无不良影响,表明包裹细胞的APA微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脑内移植对偏侧帕金森病样猴的行为影响、移植物的存活状况、脑组织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纹状体区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方法:实验于1999-01/2003-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甲基-苯基-四氢吡啶诱发帕金森病样猴模型(n=9),随机分为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6只、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2只及空微囊组1只。②获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为材料包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将微囊化、非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或空微囊分别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及空微囊组帕金森病样猴右侧尾状核和壳核。③观察3组帕金森病样猴移植后的行为改善、移植后14个月及28个月时移植物的状况,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个月及7个月时移植区微透析液中单胺类物质变化及48个月时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变化。结果: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6)和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2)移植后1周开始帕金森病样猴左上肢活动明显增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改善时间7~48个月,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一两个月,空微囊组(n=1)左侧上肢活动无改善。②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植入28个月时仍存活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③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7个月时,右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中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和高香草酸水平较移植前明显提高(P<0.05),但仍低于左侧的水平。④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移植48个月时移植区D2受体活性较对侧明显提高。结论:结果表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移植的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能够长期存活、产生多巴胺、改善其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脑内移植对偏侧帕金森病样猴的行为影响、移植物的存活状况、脑组织液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纹状体区多巴胺D:受体的活动性。 方法:实验于1999-01/2003-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右侧颈内动脉注射甲基-苯基-四氢吡啶诱发帕金森病样猴模型(n=9),随机分为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6只、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2只及空微囊组1只。②获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为材料包裹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将微囊化、非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或空微囊分别植入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及空微囊组帕金森病样猴右侧尾状核和壳核。③观察3组帕金森病样猴移植后的行为改善、移植后14个月及28个月时移植物的状况,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个月及7个月时移植区微透析液中单胺类物质变化及48个月时多巴胺D2受体的活动性变化。 结果: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6)和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n=2)移植后1周开始帕金森病样猴左上肢活动明显增加,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改善时间7-48个月,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一两个月,空微囊组(n=1)左侧上肢活动无改善。②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植入28个月时仍存活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③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组移植后2,7个月时,右侧壳核,尾状核细胞外液中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和高香草酸水平较移植前明显提高(P〈0.05),但仍低于左侧的水平。④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移植48个月时移植区耽受体活性较对侧明显提高。结论:结果表明帕金森病样猴脑内移植的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能够长期存活、产生多巴胺、改善其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11.
12.
13.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肇庆市居民颈椎病发病情况及相关问题。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择该市区18~70岁居民5000人为研究对象 ,入户或至单位询问调查。结果 :该市居民颈椎病发病率为8.11% ,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多因素分析 :体位姿势不正确、情绪紧张、潮湿、疲劳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 :该病严重影响肇庆市居民的健康 ,做好防治应从早做起 ,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测四肢瘫患者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方法由1位评定者应用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20例四肢瘫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1周内再次对该患者进行评定;另1位评定者在第1位评定者初次评定后2 d内对该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第1位评定者两次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4(P<0.01);第1位评定者与第2位评定者评定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71(P<0.01)。结论四肢瘫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及观察者间信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有好转,但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监测了3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关系并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例 ,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41~83岁 ,平均60.3岁 ;病程3h~3个月 ,其中1周内30例 (90% )。33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塞13例 (梗塞面积≤15mm2) ,单发性梗塞9例 (梗塞面积>15mm2) ,多发性梗塞11例 (梗塞面积>15mm2,且病灶在两个以上者 )。梗塞部位包括脑叶、基底层、脑干 (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