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背景:活体供肾移植的数量在部分医院已经超过尸体供肾移植,但其安全性、优越性、手术技巧、其所面临的伦理学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目的:回顾总结同期完成的活体供.肾移植及尸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不同肾脏来源的肾脏移植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06-01/2008-03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接受活体供肾移植的65例受者、接受尸体供肾移植169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肾脏来源受者的性别、年龄、HLA位点配型、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结论:65例活体供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人/肾1年存活率为100%;尸体供肾移植手术成功,2例因术后3个月出现脑出血等非感染并发症死亡,6例在术后1年内因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人/肾1年存活率95.26%.两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在并发症以及人/肾1年存活率等指标上活体供肾移植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活体供肾移植等待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存活率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老龄活体供肾移植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龄活体供肾移植的供受体围手术期并发症、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共完成285例活体肾移植,其中供体年龄≥ 55岁55例(老龄组),供体年龄< 55岁230例(中青年组),比较两组供受体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肾功能恢复情况、急性排斥反应(AR)及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人/肾存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周平均血肌酐值(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老龄组受体术后SCr恢复时间、AR和DGF发生率分别为(3.77 ± 1.73)d、21.82%和3.63%,中青年组分别为(3.23 ± 1.97)d、26.64%和3.2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老龄组受体术后1、2年SCr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受体术后1、2年人/肾存活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术前严格控制老龄活体供体纳入标准、对供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估,老龄活体供肾移植与中青年活体供肾移植具有相似的近远期疗效,可作为缓解当前供体需求紧张的一种安全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背景: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移植前准备充分,供肾热、冷缺血时间较短,HLA 配型的组织相容性好,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为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后采用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提供了可能性.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后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6-01/2008-06 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受者38 例,移植后常规使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将38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NI 常规剂量组(n=18),移植后初始药物剂量为环孢素A 6 mg/(kg·d)或他克莫司0.12 mg/(kg·d);CNI 低剂量组(n=20),术后初始药物剂量为环孢素A 4 mg/(kg·d)或他克莫司0.08 mg/(kg·d);两组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使用剂量相同.移植后密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的肾功能以及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肾毒性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 个月,CNI 常规剂量组重度肺部感染死亡1 例,CNI 低剂量组无死亡病例.两组移植肾功能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CNI 低剂量组肝功能损害、钙调蛋白酶抑制剂肾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CNI 常规剂量组(P < 0.05).此外,采用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免疫抑制方案明显减轻了亲属肾移植患者的经济负担.说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后采用低剂量钙调蛋白酶抑制剂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几年随着各项移植法规相继出台,中国做为器官移植大国,发展迅速,除了尸体肾移植外,活体肾移植亦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夫妻供肾做为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活体移植,在器官移植界占据着重要地位。目的:观察夫妻间供肾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疗效。方法: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2008-10/2010-09进行夫妻间供肾移植11例,同期尸体供肾肾移植83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者均采用供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乳头式吻合,隧道包埋。免疫抑制诱导方案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基础免疫抑制采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三联免疫治疗,根据血药谷浓度调整他克莫司或环孢素的用量。移植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受者移植后的肾功能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后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夫妻肾移植组优于尸体肾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夫妻间肾移植由于移植前准备充分,肾脏缺血时间短及夫妻间长期共同生活产生相应的免疫耐受,其疗效优于同样无血缘关系的尸体供肾移植。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几年随着各项移植法规相继出台,中国做为器官移植大国,发展迅速,除了尸体肾移植外,活体肾移植亦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夫妻供肾做为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活体移植,在器官移植界占据着重要地位。目的:观察夫妻间供肾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疗效。方法: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2008-10/2010-09进行夫妻间供肾移植11例,同期尸体供肾肾移植83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者均采用供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乳头式吻合,隧道包埋。免疫抑制诱导方案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基础免疫抑制采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三联免疫治疗,根据血药谷浓度调整他克莫司或环孢素的用量。移植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受者移植后的肾功能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后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夫妻肾移植组优于尸体肾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夫妻间肾移植由于移植前准备充分,肾脏缺血时间短及夫妻间长期共同生活产生相应的免疫耐受,其疗效优于同样无血缘关系的尸体供肾移植。  相似文献   

6.
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在亲属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的安全性、实用性 ,及在亲属肾移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比分析 10例开放式活体供肾切除与 2例腹腔镜活体供肾切除肾移植 ,均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2例活体供肾切除均获成功 ,在手术时间、移植肾取出时间上腹腔镜手术均较开放手术长 ,而腹腔镜组住院时间短、恢复快、麻醉药物时间短 ,术中及术后二组均未输血。开放手术组热缺血为时间 (1.8± 0 .2 )min ;腹腔镜组热缺血为时间小于 3min ,1例术后局部皮下气肿。移植肾功能恢复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放式相比同样具有安全和可靠的特点 ,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伤口较美观等优势 ,并能增加供肾来源 ,促进亲属肾移植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我国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约为每年95人/100万,而肾脏来源少,主要来源是尸体肾。使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不到活体供肾。与尸肾相比较,亲属活体供肾具有组织配型好,移植效果较理想,存活时间长等优点,为患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1995年12月及  相似文献   

8.
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亲属活体取肾肾脏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肾脏来源分别有尸体肾、亲属活体肾、非亲属活体肾[1]。其中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有术前等待时间短,术前准备充分,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发生率低的优点[2],尤其是近几年微创技术在取肾中的应用,使得供肾切口小,缩短供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止痛药(麻醉药)的使用,使供者能够更早地康复,使供受肾者更容易接受[3]。2004年9月~2006年9月,我们对我院施行的32例后腹腔镜取肾的活体亲属肾移植供受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服用微乳化环孢霉素(CsA)后2 h的血药浓度峰值能否较好预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对84例肾移植术后1~4周的患者,行CsA血药浓度谷值(C0)、峰值(C2)及曲线下面积(AUC)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4例肾移植患者中1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占13.1%.急性排斥反应组(AR)与无急性排斥反应组(NAR)比较C0分别为265.1±84.2、273.6±87.5(P>0.05);C2分别为729.6±119.3、1 094.2±208.7(P<0.01);AUC分别为3 844.2±83.2、6 175.5±87.5(P<0.001).C0与AUC无相关(r=0.35,P>0.05);C2与AUC显著相关(r=0.89,P<0.05).结论C2能较好地预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佳方法。我院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亲属作为活体供肾来源进行肾移植治疗终末期肾病,现就活体肾移植术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我院共施行亲属活体供肾的肾移植术14例,活体肾供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几年随着各项移植法规相继出台,亲属肾移植数量在国内多个移植中心呈逐渐增多趋势。目前国际上对活体供肾供者尚没有最大年龄的明确限制,由于供器官的极度短缺,国际上很多移植中心开始尝试老龄供者。目的:探讨老龄供者亲属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特点。方法:亲属活体肾移植65例按供肾者年龄分为2组:老龄组(n=16):供者年龄≥55岁;对照组(n=49):供者年龄〈55岁。两组供者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健全,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移植前查血肌酐清除率均在80mL/min以上。两组基线资料相似。移植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受者移植后的肾功能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良好,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目前肾源缺少的情况下,选择老龄供者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只要严格供肾纳入标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已有多种大鼠肾移植模型建模方式,但在移植时间、移植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原位肾移植术。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在自制橡胶垫片上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后每日腹腔内输注1mLD-hanks液;环孢素A组移植后每日皮下注射环孢素A15mg/kg。记录大鼠生存时间并于移植后第3,5,10天测定血肌酐值,移植后第10天,光镜下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结果与结论: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成功率为85%。移植后第5,10天环孢素A组血清肌酐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环孢素A组大鼠肾移植后存活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移植肾病理可见排斥明显减轻。提示该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肾移植前正确有效地评价供者双侧肾脏功能,对于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及受者的安全十分重要。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者肾功能评估的指标。方法:17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分成老年组(≥55岁)和中青年组(<55岁),两组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总肾小球滤过率、欲保留肾总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反应肾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比较移植前后肾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0d供者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P<0.01);移植后1个月留存肾脏总肾小球滤过率增加(P=0.0000),但与移植前供者双肾比较下降。提示总肾小球滤过率可作为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肾功能评估的主要指标,但是仍应结合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要点,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01/2008-07亲属活体肾移植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38例;ABO血型相同38例,相容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4例,2位点错配者20例,1位点错配者16例;37例取供者左肾,3例取供者右肾.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醋酸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39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17±1.91)d,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肺部感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术后恢复顺利,于7~10d内出院,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提示移植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对供、受者手术前后特殊情况及时观察、及时处理是亲属活体肾移植预后的关键,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夫妻间活体肾移植尽管在组织配型方面差于血缘关系供肾移植,但在临床实践观察中夫妻肾移植与血缘关系肾移植间近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异。目的:对比同期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总结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实施的夫妻活体供肾移植18例及血缘亲属供肾移植10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两组移植前组织配型情况和移植后(1,3,6个月)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及半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的分析,对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和血缘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同期进行的18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组织配型情况较血缘关属供肾移植患者情况差。在移植方案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夫妻活体供肾移植后6个月内血肌酐恢复情况、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均与同期进行的血缘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无血缘关系的夫妻间供肾移植与血缘亲属供肾移植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6.
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6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背景:脑死亡的器官是最佳器官移植供体,因为需移植的器官可以在有血供的情况下从供体上直接取得,有助于移植后移植物功能的早期恢复.而中国对脑死亡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对于尿毒症患者接受脑死亡供者移植后的恢复情况至今国内尚无文献报道.目的:总结6例尿毒症患者接受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的治疗经验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2006-05/2008-11尿毒症患者6例,其中2例接受1例院内脑死亡患者的无偿供肾,4例患者接受3例院外脑死亡患者的无偿供肾.所有受者移植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吗替麦考分酯+类固醇激素4例,他克莫司+吗替麦考分酯+类固醇激素2例,规律复查移植.肾功能及药物浓度,回顾性分析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病情变化.结果与结论:6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脑死亡供体肾脏移植,顺利渡过围手术期;5例在移植后1周内血肌酐下降明显,移植肾开始工作.1例移植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移植后10d逐渐恢复正常.3例在移植后1年内出现急性排异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尿量恢复,血肌酐水平稳定.1例移植后1年出现肺部重症感染,治疗无效死亡,死亡时移植肾肌酐为469 μmol/L.其余5例定期接受复查,随访至今移植肾肌酐稳定,生活质量良好.结果提示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后肾功能可得到及时恢复,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158例。根据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及是否需要血液透析,分为DGF组和早期肾功能恢复(IGF)组,收集患者术后第6、12、18、24、30、36个月的超声检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性别、透析方式、供体死亡原因等计数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年龄、供肾冷缺血时间、淋巴细胞毒性实验、血肌酐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移植肾长径、肾动脉阻力指数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慢性肾病病史时间、透析时间、供肾热缺血时间、移植肾肾动脉峰值流速的差异。 结果DGF组患者48例(31.0%),IGF组患者110例(69.0%),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慢性肾病病史时间、透析方式、透析时间、供体年龄、供体死亡原因、供肾热缺血时间、淋巴细胞毒性实验等临床特征以及移植肾长径、肾动脉峰值流速等超声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DGF组供肾的冷缺血时间明显长于IGF组[(15.47±4.90)h vs (13.43±4.4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4,P=0.012)。术后不同时间点,DGF组患者血肌酐始终高于IGF组,而IGF组的eGFR始终高于DG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DGF组的肾动脉阻力指数始终高于IGF组,除了在术后36个月时间点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2,P=0.063)外,其余时间点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肾移植术后DGF的发生对移植肾不同时间点肾功能及肾动脉阻力指数均存在着不良影响,移植肾超声检查参数肾动脉阻力指数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移植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背景:微嵌合作为移植物与受者之间的双相细胞移动的标志,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的:探讨夫妻生活与嵌合体的发生,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及其他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将接受肾脏移植的女性受者(有过生育史的女性除外)分为丈夫活体供肾组、无关男性尸体供肾组,并设立接受妻子活体供肾的对照组。STR方法检测女性受者体内男性供者来源的Y染色体反映微嵌合体的存在,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并比较配偶间供肾效果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尽管配偶间供肾移植存在供者年龄偏大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错配率较高的因素,但与接受无关男性尸肾移植的女性受者相比,接受丈夫活体供肾移植的女性更易检测出微嵌合体,而且肾移植后恢复情况好,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而与接受妻子供肾的丈夫相比,接受丈夫供肾的妻子肾移植效果好。说明夫妻间长期相处导致女性接受丈夫体液的机会多,由此产生免疫耐受对于肾移植后人/肾的相容性好,急性排斥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肾移植前正确有效地评价供者双侧肾脏功能,对于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及受者的安全十分重要。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者肾功能评估的指标。方法:17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分成老年组(≥55岁)和中青年组(〈55岁),两组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总肾小球滤过率、欲保留肾总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反应肾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比较移植前后肾功能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0d供者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P〈0.01);移植后1个月留存肾脏总肾小球滤过率增加(P=0.0000),但与移植前供者双肾比较下降。提示总肾小球滤过率可作为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肾功能评估的主要指标,但是仍应结合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