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延髓麻痹患者两种安置胃管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熙志  王玉红  刘世英 《现代护理》2006,12(23):2237-2238
目的探讨延髓麻痹吞咽困难清醒患者的胃管安置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半坐卧侧位胃管安置方法,对照组采用用于昏迷患者胃管安置方法,分析2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安置胃管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66.7%和93.3%,与对照组安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30.0%)和总成功率(7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延髓麻痹吞咽困难清醒患者采用半坐卧侧位安置胃管,置管更容易成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前后安置截石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前后安置截石位效果的比较。方法10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观察纽50例予全麻插管前患者清醒时安置体位,对照组50例子全麻插管后安置体位,比较两组患者安置体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安置体位所需时间(5&#177;1.5)分钟,安置体位所需人数1人,对照组需(9&#177;2.5)分钟及2~3人;颈肩部疼痛、下肢肌肉酸痛、腰部酸痛观察组分别为2、1、2例,对照组分别为12、9、10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麻插管前患者清醒时安置体位,手术时间缩短,更易于操作,术后并发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致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插胃管操作的方法.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用2%盐酸利多卡因喷雾局部麻醉后,配合观察患者的呼吸插入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患者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脑卒中致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喷雾局部麻醉配合患者的呼吸插入胃管,可减少患者痛苦,节省护士的操作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鳝鱼血外敷辅助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鳝鱼血外敷患侧面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愈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91.5%,对照组治愈率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4&#177;5.2)d,对照组为(18&#177;6.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鳝鱼血外敷辅助治疗可提高面神经麻痹的治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最佳体位.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采取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即左侧30&#176;→45&#176;→半卧→右侧30&#176;→45&#176;,左、右侧卧时床头仍抬高30&#176;,1~2 h变换体位1次),对照组患者按机械通气常规要求安置体位(采取水平仰卧位或半卧位).定时观察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痰培养结果、呼吸机应用时间、患者住ICU时间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性,实验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痰培养细菌阳性率、呼吸机应用时间、患者住ICU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变换体位法是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的较好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两种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并需要安置胃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部正位"(以下简称头部正位法)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再托头"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留置胃管插管成功率为91.2%,对照组一次胃管插管成功率为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法留置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比传统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胃管置入的时机。方法将65例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安置胃管。其中,观察组33例病人在术中胃与食管吻合完毕后,病人于右侧卧位状态下置入胃管;对照组32例病人在术前仰卧位状态下安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胃管安置时间及护士对胃管的调整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6.97%,置管时间(1.64±0.25)min,护士对胃管的调整率为0;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65.63%,置管时间(2.56±1.92)min,护士对胃管的调整率为1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胃管安置时机,建议在术中胃与食管吻合完毕后安置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探讨2种留置胃管方法应用于神志清醒但吞咽困难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5月在本科住院需经插胃管治疗的神志清醒且吞咽困难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插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插胃管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置管时间缩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置管方法能有效减少插管过程中的不适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吸气法与常规置胃管方法提高延髓麻痹、需留置胃管的患者(有吞咽功能障碍而无呼吸功能障碍)的置管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吸气法在胃肠透视X线机下于患者吸气相置入,呼气相停止,直至插入适宜的长度。对照组采用常规置胃管法。结果:两者首次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气法能极大提高延髓麻痹、需留置胃管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既提高了首次成功率,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在胃肠透视X线机下进行确保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延髓麻痹病人导丝辅助胃管置入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8例脑卒中延髓麻痹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用导丝作支持胃管置入法.B组44例,常规胃管置入法.结果 A组一次性胃管置入成功率达100%,B组一次性胃管置入成功率达72.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导丝作支持留置胃管有效、安全,可有效解决延髓麻痹病人、昏迷病人等留置胃管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持续等速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持续踝关节等速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及肌痉挛的影响。方法:15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均有瘫痪侧痉挛性足下垂,将观察组患者患侧与15例正常人(对照组)对应侧踝关节进行持续等速被动运动,时间分别为5、10min,角速度为5&#176;/s,于运动前后测定双下肢在直腿坐位、踝关节被动90&#176;时的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和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持续等速被动运动前,观察组运动5、10min时腓肠肌RM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0&#177;1.4,3.4&#177;1.8与1.8&#177;0.9,1.7&#177;0.8,P〈0.01),运动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8&#177;0.8、1.9&#177;1.0,P〈0.01)。观察组运动5、10min时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12.1&#177;3.3、12.2&#177;2.0与14.5&#177;1.7,P〈0.01,0.05)。观察组运动5与10minRMS值及CSS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持续等速被动运动能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腓肠肌肌痉挛,改善踝关节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可作为评定肌痉挛状况的量化指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FMMV后的效果(治疗组),并与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对照组)56例比较,观察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均能教好地耐受FMMV。2h后49例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率由(136&#177;14)次&#183;min^-1降至(89&#177;10)次&#183;min^-1(P〈0.05),呼吸频率由(38&#177;4)次&#183;min^-1降至(26&#177;3)次&#183;min^-1(P〈0.05),PaO2由(50.10&#177;8.70)mmHg上升至(92.50&#177;10.20)mmHg(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动脉血气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用传统药物治疗方法相比,FMMV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改进机械通气患者经鼻置胃管的方向,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管,观察组置管时当胃管前端到达口咽部时旋转胃管180°后继续置入所需长度。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 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55.0%,观察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60.0±8.0)s,显著短 于 对 照 组[(108.0±21.0)s,P<0.01)]。结论 改良法具有置管成功率高,操作安全方便的优点,更适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昏迷患者。关键词:机械通气; 留置胃管; 方法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1-0041-02  相似文献   

14.
冯兴旺 《全科护理》2011,9(31):2867-2868
[目的]探讨胃镜胶在清醒状态下洗胃病人胃管插入中的应用。[方法]清醒状态下洗胃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插胃管,观察组采用口服胃镜胶法后插胃管。比较两组病人插管成功情况、病人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对胃管刺激的不良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清醒状态下洗胃病人胃管插入中应用胃镜胶,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病人对胃管刺激的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安置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半随机分组法,将符合条件的279例患者按入院先后编号,单号为试验组(n=140),采用改良方法安置胃管;双号为对照组(n=139),按照基础护理学教程方法安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呛咳呕吐发生情况、成功安置耗时、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及两组患者开始置管与置管成功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胃管安置一次性成功率为936%,呛咳呕吐发生率为329%,安置胃管时间为(70±21)s;对照组患者胃管安置一次性成功率为758%、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899%,安置时间(150±37)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开始置管与置管成功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改良方法提高胃管安置一次性成功率、缩短安置时间、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安置胃管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采取清醒与全麻下胃管置入术一次置管成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4例,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于全身麻醉下采取喉镜暴露的方法置入胃管,对照组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按常规方法置入胃管。观察记录两组插管前与插管后的心率、血压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及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胃管置入过程中心率、血压的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胃管置入术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并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和人性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模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定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4例门诊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维持治疗合并程式化社会技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和单纯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以及认知功能等纵向测评,随访研究24个月。结果观察组复发率(17.7%)比对照组(37.0%)低(P〈0.01);两组PANSS阳性症状分(7.66&#177;0.97vs8.34&#177;2.04)、阴性症状分(8.13&#177;1.15vs9.15&#177;1.97)、总分(34.79&#177;3.64vs37.64&#177;5.58)及SDSS分(2.07&#177;1.47vs2.81&#177;1.90),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知功能测查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式化社会技能训练操作性好,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改善社会适应功能有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改变插入胃管效果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插入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把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插入胃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去枕头后仰卧位的体位方法插入胃管。结果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66%,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后一次插入胃管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如何快速、准确、成功地为脑外科清醒患者置入胃管.方法 对300例清醒患者采用不同体位、留置胃管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清醒病人选取端坐位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较高,病人反应最轻,用时最短.结论 减轻病人痛苦对接受胃管留置术的清醒患者,首选端坐卧位,能大大地提高留置胃管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探讨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最佳活动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病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手术后采用传统的活动方式q.2 h翻身.实验组手术后,q.2 h翻身,当病人置于半卧位时,让病人双腿屈膝35~45&#176;,双膝左右摆动带动腹部活动25~35&#176;.每天2次用温水协助病人足浴.将两组病人肠蠕动恢复时间与发生腹胀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与拔出胃管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活动方法促进肠蠕动,减少腹胀的发生率,缩短胃管拔除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