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效果,探讨提高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年7月~2004年12月22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给予切开复位、AO股骨髁支持钢板及AO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术后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与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Neer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22例患者,优6例,良12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达81.8%。结论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争取早期手术;依据分型,选择适当内固定方法;塌陷骨折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和坚强内固定;控制并发症;术后早期不负重适度功能锻炼等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力髋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4-01/2002-12采用动力髋技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中4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果46例并发症包括下肢旋转畸形10例,成角畸形1例,髋内、外翻10例,头至转子间距短缩及退钉2例,小转子未复位3例,内固定失败4例,晚期髋内翻3例,髋关节痛3例,膝关节僵硬3例,膝关节疼痛3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结论造成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手术时机延误导致手术难度的增加,对骨折类型了解分析不充分;手术操作不规范,对所使用器材的设计特点、使用要领不熟悉;术后忽视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不当以及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Gamma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DHS、DCS和髓内固定系统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对手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特点。结果23例患者的并发症种类包括:髋内翻、内固定物股骨头颈内切割、头颈螺钉位置异常、骨折不愈合、钢板螺钉松动等。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头颈螺钉位置错误是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不稳定骨折、重度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严重粉碎骨折骨缺损未一期植骨等都将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动力髋螺钉与AO角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与AO角钢板在治疗各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作用和疗效。方法: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固定,10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AO角钢板固定,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结果: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有4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功能评定标准优36例,良7例,差2例均为逆转子骨折),优良率为95.6%;行AO角钢板内固定的86例患者获得半年以上的随访,优良率达95.0%,其中术中并发症为3.8%。结论:两种内固定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动力髋螺钉无有效的抗旋转作用。适用于I,Ⅱ,Ⅳ型骨折,AO角钢板适用于Ⅲ型骨折。  相似文献   

5.
股骨远端骨折由于其邻近膝关节,治疗处理较为复杂,尤其是AO分类C型骨折,损伤严重,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常不满意,易导致膝关节僵直和内外畸形等继发病变发生.自2000年以来,本院采用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与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AO分类C型骨折1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力髋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4-01/2002-12采用动力髋技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中4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果:46例并发症包括下肢旋转畸形10例,成角畸形1例,髋内、外翻10例,头至转子间距短缩及退钉2例,小转子未复位3例,内固定失败4例,晚期髋内翻3例,髋关节痛3例,膝关节僵硬3例,膝关节疼痛3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结论:造成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手术时机延误导致手术难度的增加,对骨折类型了解分析不充分;手术操作不规范,对所使用器材的设计特点、使用要领不熟悉;术后忽视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不当以及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AO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前牵引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定,优36例,良7例,差2例。结论: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固定方法,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只要功能锻炼方法正确,合理安排负重时间,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严重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其抗旋转能力差,单单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容易失败.如内固定后出现股骨头塌陷、股骨颈短缩、小转子内侧失稳髋内翻、头颈旋转、头颈切割穿钉、钢板拨钉及钢板断裂等现象.故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置入内固定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96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组48例,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内固定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估.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动力髋螺钉组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内固定后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14%)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P< 0.05).提示单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较多,失败率较高;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能重建股骨后内侧结构,弥补动力髋螺钉的缺点和不足,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与康复。方法 :2 6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DCS、股骨倒打髓内钉三种方法进行手术固定 ,根据骨折粉碎情况 ,辅助应用松质骨螺丝钉固定 ,对骨质缺损多者应用自体髂骨植骨 ,术后尽早使用CPM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骨折愈合良好 ,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屈膝在 90~ 13 0°。结论 :术前根据骨折的情况合理选择内固定 ,术中满意的复位及骨缺损的处理加上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 ,是提高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髁上骨折患者治疗及康复情况,探讨临床解剖学对股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影响。方法: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及合并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钢板、螺钉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视患者年龄、骨折类型、有无污染等因素适当给予引流冲洗、中药应用、抗感染、功能锻炼等对症康复治疗。结果:63例病人均痊愈出院,56例病人获得随访,优良率88.14%,未见慢性骨髓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尽可能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固定稳妥者术后早期进行积极的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支持钢板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手术的应用。方法 对我单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不当引起手术失败的6个病例。进行再次手术,使用股骨近端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均完全康复。结论 综合比较AO动力螺钉(DHS)和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难度,股骨近端支持钢板内固定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8月至2006年4月,收治股骨髁骨折患者25例.按AO分类:C1型12例,C2型8例,C3型5例.采用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结果 本组骨折均愈合,采用Merchan方法评估手术疗效,25例患着,优14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8%.术后并发症包括复位不良1例,螺钉松动1例,无骨折不愈合和钢板断裂.结论 解剖型钢板是根据骨骼的特定部位的解剖形态制作的,用于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便于早期锻炼.是股骨髁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AO解剖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12年10月应用AO解剖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患者57例,获得随访45例,对45例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进行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指导术后合理的饮食和功能锻炼。结果4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4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50 ml,切口愈合时间为14~18 d,膝关节HSS评分平均71.6分,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病例。结论加强AO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程建民 《临床医学》2003,23(8):20-20
目的 :总结以动力髁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17例。应用动力髁螺钉系统进行开放复位 ,内固定。并将此系统的优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 9~ 2 6个月 ,平均 13个月 ,骨折均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4.8个月。均无髋内翻畸形及髋痛发生。结论 :动力髁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为一良好的内固定系统 ,在防止髋内翻畸形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方面 ,明显优于其它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5.
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外金属植入物固定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动力髋螺钉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但随着微创理念和髓外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应充分了解各种内置物的特点.目的:评价不同髓外内固定系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不同髓外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生物力学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具有两枚或三枚头颈螺钉的经皮加压钢板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能更有效降低股骨头的切出率,提高抗旋转性,增加骨折断端的稳定性,避免髋内翻塌陷畸形;引入了微创理念,具有钉、板分体的经皮加压钢板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在手术操上更加方便,对骨折处软组织干扰小,出血少,且减少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应用动力髋螺钉(DHS Dynamic Hip Screw)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从1999年4月到2001年4月对6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A133例,A221例,A39例)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骨折的分类、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经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诊,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无髋内翻、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疗效满意。结论 动力髋螺钉治疗这类复杂创伤能达到良好骨折复位,坚强固定,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强调术中准确复位和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下肢髋、膝、踝关节的早期被动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胡军  谢红兵  汤辉  胡益民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176-2177
目的:探讨用135°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48例病人用135°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追踪观察手术后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程度、内固定物稳定或松脱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病人早期活动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4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42例,随访0.5~5年,无一例死亡.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个月,内固定取出时间为术后1~1.5年,平均1年2个月,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头钉退出、内固定物松动、骨折移位、髋内翻等,且未发生再骨折现象.结论:135°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8.
荆健 《山西临床医药》2009,(11):828-830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合并症的预防。方法:对1991年-2008年期间,348例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选用螺钉、动力加压钢板(DCS)、角钢板、动力髁部螺钉(DCP)、股骨髁钢板、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研究内固定物的使用、骨折复位、植骨、骨折不愈合等相关问题。结果:13例发生内固定失效、钢板断裂,需要重新固定植骨手术。8例延误愈合。二期植骨。其余骨折均愈合。14例术后伤口感染,18例晚期出现肢体短缩,范围1~4cm。52例因骨折愈合后膝关节屈曲小于90°需要行松解手术。结论:手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能够恢复解剖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方法较多,但缺乏相关比较,临床医生选择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目的:比较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和动力髁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7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组19例,动力髁螺钉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创伤、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髁螺钉组相比,锁定钢板组置入内固定后出现骨痂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早(P<0.05),下地活动早,功能恢复好。根据Karlstorm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动力髁螺钉组(P<0.05)。提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效果优于动力髁螺钉。  相似文献   

20.
股骨粗隆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患者对长期卧床及手术的耐受性下降,保守治疗及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国外文献报道,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34.6%,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死亡率17.5%[1],近几年,随着骨折内固定理论体系的发展,生物学手术内固定理论得到了骨科领域广大学者的普遍接受,2000年9月Gotfried[2]首次报道了采用经皮动力髋螺钉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7例98髋,疗效佳,能减少并发症,加快骨折愈合及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