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的治疗通常是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疗,其中放化疗通过药物或者放射线杀伤残余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害,特别是对血细胞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会造成血细胞再生障碍。其导致血小板减少对人体造成的主要是严重的凝血障碍引起的自发出血,严重可危及生命。本研究中通过对一例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分析,针对在此类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护理策略,从而达到提升临床安全,减少并发症的目的,从而促使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易杰灵 《临床荟萃》2013,(12):1385-1387
在肿瘤患者治疗中通常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而放化疗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白细胞计数减少,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不仅会延误化疗,而且易并发严重感染。而血小板减少亦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而死亡。为使放化疗能正常进行,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应当及时治疗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注射用复合辅酶(贝科能)在恶性肿瘤化疗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78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化疗后第1~7天给予注射用贝科能2支静脉注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观察患者的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结果 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别;Ⅲ、Ⅳ度贫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两组食欲减退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别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两组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两组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贝科能在恶性肿瘤的放化疗中作为支持治疗有其明显的疗效,可降低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也对化疗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改善放化疗所致的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生血方对防治肿瘤患者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及减少成分输血的作用。方法将72名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名患者在放化疗同时口服生血方;对照组:36名患者单纯接受放化疗;观察2组骨髓抑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出现毒副反应的例数分别为24、34、21,仅1名患者因重度贫血输注红细胞2 U;对照组患者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出现毒副反应的例数分别为34、35、27,有3名患者因贫血输注红细胞2 U,有1名患者因血小板Ⅳ度抑制需要输注血小板治疗。实验组患者血红蛋白抑制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生血方可减轻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有明显保护作用,从而起到减少成分输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成分输血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5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出血原因之一,血小板成分输血可以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降低由出血导致的病死率[1].作者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采用血小板成分输血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5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20例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肿瘤患者给予rhEPO 5 000U,皮下注射,2次.d-1,连用5~10d。治疗中如血小板计数(PLT)≥100×109 L-1时停药,PLT<20×109 L-1或有出血症状者,予输注单采血小板。并对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20例患者中显效8例,良效7例,进步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患者不良反应较轻,均可耐受。结论 rhEPO能有效地治疗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且升血小板快,价格较单采血小板、促血小板生成素低,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巨和粒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秀兰 《当代护士》2007,(11):51-53
总结了69例巨和粒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护理.认为巨和粒是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有效药物,但要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预防巨和粒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肝素治疗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该病可表现为由免疫介导所致的血小板大量丢失.在非免疫介导的情况下,也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小板短暂下降,但HIT通常指前者~[1].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367-1369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就诊并进行放化疗治疗的5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预防及缓解放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肺炎、风蛇行食管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7.14%)较对照组(21.43%)低,观察组肺炎发生率(3.57%)较对照组(17.8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期间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所致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且较难处理的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2003年6月,应用长春新碱(VCR)联合丹那唑(Danazol)治疗血小板减少1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肌苷注射液是使用非常普遍的升血和保肝药物,肌苷注射液适用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和各种急、慢性肝脏疾患以及各种伴或不伴心力衰竭的心脏疾病的治疗.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是一强效、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有强镇吐作用,适用于放化疗所致呕吐术后的恶心呕吐.以上两种药物为肿瘤病人化疗时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出血的疗效观察512026广东省血液中心晏惠英冯春梅粤北医院哈德俊输注单采血小板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1995年3月~1996年12月笔者提供并应用单采血小板治疗多种疾病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出血18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病因及预后。方法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者共349例,总结分析其病因、妊娠治疗措施及妊娠预后。结果 34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发病因以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常见(65.04%),其次为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20.92%)和母亲免疫性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症(11.75%)。妊娠治疗措施主要为针对原发病处理,中、重度血小板减少者多采用剖宫产且同时均予以血小板输注(95.10%),无1例发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大出血。母亲妊娠高血压疾病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82.3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病因依次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免疫性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多为良性病变,不需特殊处理,妊娠高血压疾病如为重度多需剖宫产终止妊娠且预后相对较差,母亲免疫性疾病所致血小板减少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14.
硫普罗宁商品名为凯西莱,为白色疏松块状物,其化学名称为N-(2-疏基丙酞基)-甘氨酸,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急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重金属的解毒.还可用于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并可预防放化疗所致的外周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有皮疹、皮肤瘙痒、面色潮红及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由于硫普罗宁适应证广,我科2005年11月-2007年5月已广泛多次应用千余例,其中发生3例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故该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本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收治6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现就临床救护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硫普罗宁商品名为凯西莱,为白色疏松块状物,其化学名称为N-(2-疏基丙酞基)-甘氨酸,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急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重金属的解毒.还可用于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并可预防放化疗所致的外周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有皮疹、皮肤瘙痒、面色潮红及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由于硫普罗宁适应证广,我科2005年11月-2007年5月已广泛多次应用千余例,其中发生3例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彭军 《临床荟萃》2014,29(10):1091-1094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性疾病,其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100×109/L,并且没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明显诱因或基础疾病.目前难治性ITP的治疗十分棘手,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抑制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是现代ITP治疗的主流思路.其中,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是近年来治疗难治性ITP的新方向.ITP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多样化,如何甄别ITP患者的发病机制并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将是今后关于ITP在临床与科研中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在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75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化疗后给予rhIL-11治疗,对照组35例化疗后未给予rhIL-11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血小板最低值至恢复正常时间、输注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9±3.5)×109/L与(29.8±5.7)×109/L,t=2.8787,P<0.01].治疗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3.3)d与(9.6±3.2)d,t=3.3196,P<0.01].治疗组血小板最低值至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3.1)d与(7.3±2.6)d,t=2.2519,P<0.05].治疗组输注血小板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0.61)U与(1.45±0.58 )U,t=2.3914,P<0.05].结论 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疗效明显、安全,不良反应轻微,它能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可减少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是血液科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缺血性肠炎60年代开始提出,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壁血流减少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其病变部位可在大肠或小肠,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出血,严重者可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中毒性休克。ITP并发缺血性肠炎在临床上较易误诊、漏诊,且出血倾向严重,病情急,变化快,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能迅速扭转病情。作者对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收治3例ITP并发缺血性肠炎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地榆升白片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锦财 《临床荟萃》2005,20(9):526-527
骨髓抑制是癌症放化疗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常因此而延续或中断治疗使疗效大大降低[1],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刺激骨髓造血虽然效果良好,但因其价格昂贵,对巨噬祖细胞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有局限性,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我科应用地奥集团天府药业生产的纯中药地榆升白片治疗因放化疗至血小板减少不忍受反应,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