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与抑郁障碍:共病概念引出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医学临床各种疾病的相关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这样的现实,近年来有逐渐淡化心身疾病诊断的倾向,代之以从心、身相关的角度来考虑临床疾病问题。心血管疾病与抑郁障碍共病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2-01/2004-12关于抑郁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文章,检索词为:cardiovaseular disease,depression,文章语言限定为英语。同时手工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检索词为“心血管疾病,抑郁障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心血管疾病的心理问题、心身疾病、共病障碍有关的文献,包括对比研究及调查分析类文献,排除重复文献及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23篇,排除重复类文献8篇,综述类文章9篇。综合文献研究结果,选择8篇文章作为本文的重要参考数据。资料综合:抑郁与躯体疾病的共病现象十分常见,特别是与许多慢性疾病共病。心血管疾病与抑郁障碍是互为因果的患病关系,女性患者尤其突出。心内科医师在临床诊治中要注意区别共病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并注意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所诱发的情感障碍。结论:心血管疾病与抑郁障碍密切相关,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认识并注意区别,及时恰当的调整诊疗方案,使共病存在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2.
更年期女性精神障碍发病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zung抑郁自量表及焦虑量表统计分析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38例更年期妇女,评价其情感、焦虑、饮食及睡眠等失调状况。结果显示44.9%的妇女为阳性调查结果,30.2%有1个或多个抑郁自评量表涉及的阳性诊断,12.2%妇女有焦虑障碍,2.5%有强迫性障碍,16.8%有饮食障碍,36.5%有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研究显示,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天然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引起的损害,改善脑循环障碍和神经元的功能,而关于银杏叶提取物对认知功能等高级神经功能活动影响的实验或临床研究相对滞后.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高级功能活动的作用,为临床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医院老年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部完成.选择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老龄对照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75 mg/kg组、银杏叶提取物150 m/kg组,银杏叶提取物500 mg/kg组,每组8只.方法:采用东莨菪碱致老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拟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其中正常老龄对照组和模型组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银杏叶提取物各组分别按75,150,500 mg/kg银杏叶提取物灌胃,50~400g/次,单次连续给药5 d,于第6天测试水迷宫及避暗试验,测试期间停止灌药,以水迷宫和避暗实验等学习记忆行为训练及生化检测方法,观察用药前后动物学习记忆行为和脑海马区乙酰胆碱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游迷宫所需时间.②各组大鼠游迷宫错误次数.③各组大鼠避暗试验所需时间及错误次数.④各组大鼠脑海马区乙酰胆碱及蛋白质含量.结果:银杏叶提取物150 mg/kg组中除1只大鼠不明原因死亡外,银杏叶提取物75,500 mg/kg组各有1只大鼠在灌胃时逃走,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为37只.①银杏叶提取物各剂量组造模大鼠游迷宫所需时间和途中错误次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游迷宫所需时间和途中错误次数明显高于正常老龄对照组(P<0.01).②银杏叶提取物500,150,75 mg/kg组大鼠为达到暗环境被动回避试验内容,学习过程明显短于模型组[(156.78&;#177;25.97),(172.66&;#177;13.56),(198.54&;#177;17.12),(208.34&;#177;28.56)s,P<0.05或P<0.01].模型组学习时间较正常老年对照组显著延长[(208.46&;#177;28.56),(127.46&;#177;11.03)s,P<0.01];银杏叶提取物500,150,75 m/kg组发生电击的错误次数也明显少于模型组[(3.41&;#177;0.26),(6.97&;#177;0.35),(7.23&;#177;0.62),(8.38&;#177;0.92)次,P<0.01],银杏叶提取物500mg/kg组电击次数显著少于150mg/kg组(P<0.01),150mg/kg组明显少于75mg/kg组(P<0.05).③银杏叶提取物500,150,75 mg/kg组造模大鼠海马乙酰胆碱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421.89&;#177;36.32),(387.45&;#177;32.76),(380.17&;#177;41.25),(36528&;#177;11.42)mg/g,P<0.05或P<0.01],而银杏叶提取物500 mg/kg组的海马乙酰胆碱含量显著高于银杏叶提取物150,75 mg/kg组(P<0.01).另外,与正常老龄对照组比较,东莨菪碱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41.75&;#177;3.82),(95.13&;#177;6.34)mg/kg,P<0.01],在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后,造模后的实验大鼠海马脑区蛋白质含量虽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改善实验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显著增加海马脑区乙酰胆碱含量.  相似文献   

4.
女性慢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抑郁状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女性慢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伴发抑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2-02/2004-08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收治的慢性排尿功能障碍女性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3组:年轻组(14~35岁,n=16),中年组(36~55岁,n=29),老年组(56~72岁,n=22)。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3组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定,观察女性慢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状态及抑郁症的检出率,比较不同年龄段中患者抑郁症检出率的差别。结果 各组患者的评定结果均纳入分析。①抑郁症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67例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22.13&;#177;12.01;7例无抑郁,轻、中、重度分别为32,20和8例。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为89.5%。②不同年龄段患者抑郁症检出率的差异:年轻组和中年组均比老年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8.577,11.137;P=0.003,0.001);年轻组和中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564,P=0.453)。结论 女性慢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中青年患者抑郁的发生率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通过复习近10年有关记忆障碍动物模型制作方面献,分别对记忆获得障碍模型、记忆巩固障碍模型、记忆再现障碍模型、混合记忆障碍模型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的心灵在大脑皮质中运行特点、活动规律的真相及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特征。方法:由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采用心理学的内省法详细观察记录自己心灵的运行状态以及一系列病理性症状出现前的机体状态与心灵困境。结果:①导致注意力分散、注意力无法专注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心灵在进行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时(包括感知觉过程,记忆、回忆过程,想象、联想过程,思维过程)无法轻松连续运行、持续推进。②患者认识活动、认识过程的频繁受阻、频繁停顿引发了患者机体处于一种绷紧状态。从而导致了各种各样多动现象的出现。③患者认识活动、认识过程的频繁受阻同时引发了“默讲式思维”状态的出现。这是一种一直被忽视的重要的心理病理现象。所有这些不正常状态的出现均使患者的心灵置于极为难受的困境之中,患者易冲动.易激惹只是缓解心灵难受的一种自然宣泄反应。结论: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临床一系列症状均起源于同一个病因,那就是患者意识活动困难、患者的心灵无法在大脑皮质中轻松持续运行。②意识活动困难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的核心问题,也是诸多症状之源。拯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必须从这里入手。③导致这一核心问题的起因。推测是患者大脑皮层新陈代谢功能低下。解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的发病特征不能排除并忽视“意识本能”的力量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说,忽视并排除“意识本能”,是无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机制作出合理而完整的解释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直肠癌根治术的PANP组和非PANP组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指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PANP组患者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ANP组和对照组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根治术中实施PANP,既不增加局部复发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排尿和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51名某国因核泄漏导致心身障碍的疗养员接受了中西医结合针对性辨证论治和与之配合的整体化护理(wholistic nursing care简称WNC).专门安排医护人员进行包括社会、精神、心理、化等4个方面的护理:并分别对入院与出院时的战胜疾病的态度、信心等情绪状态;焦虑、忧郁等症状;睡眠等生活适应性;食欲:兴趣等5个观察指标进行测试。采用符号等级检验法(sign rank test SRT)进行入院与出院时观察指标差异的统计意义检验。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辅以WNC治疗核泄漏致身心影响明显有效.因核泄漏导致的心身影响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9.
关于“神经衰弱”实质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神经衰弱作为疾病单元的论述,始自1869年,其论据不足,以Pavlov条件反射“内抑制”解说神经衰弱的病理机制显然欠妥。现代研究成果充分说明失眠导致的表现即是神经衰弱的症状,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是失眠所致。所以神经衰弱作为疾病单元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致嗅觉味觉功能障碍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病历简介女 ,5 9岁 ,以心悸 ,心跳“偷停”感反复发作 2年 ,加重 3天入院。既往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 ,查体一般状态尚可 ,双肺均无音 ,心率 82次 /min ,节律不齐 ,可闻及频发室性早搏 ,二联律 ,心肺各瓣膜无器质性杂音 ,肝脾未触及 ,双下肢无水肿。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 ,短阵室速。给予胺碘酮 (杭州赛诺非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 2 0 0mg/片 ) 0 .2 g,3次 /d ,服药 1个月后 ,室性早搏消失 ,但患者出现嗅觉味觉明显障碍 ,以味觉障碍为著 ,对苦、辣、酸、甜的味觉分不清。胺碘酮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3周后 ,嗅觉及味…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记忆、认知及情感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勇  朱榆红  王荪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743-1743
综述近年来有关高血压与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了高血压患者的认知、记忆、情感障碍的心理评估、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无脑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的脑血流量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脑血管、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会引起高级神经功能活动的障碍,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对小鼠在避暗实验中学习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1在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200只。①氟哌啶醇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首先将50只小鼠随机均分5组,氟哌啶醇0.01mg/kg组、0.03mg/kg组、0.1mg/kg组、0.3mg/kg组、空白对照组。应用自主活动测定仪记录10min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②避暗实验:训练前将小鼠头背着洞口放入明室,先适应环境3min,然后给暗室铜栅通以36V电流,小鼠一进入暗室即受电击,其正确反应是回到明室,铜栅通电持续5min.此为训练过程。24h后对小鼠进行记忆测验,记录小鼠第一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此为避暗潜伏期,并记录5min内小鼠进入暗室的次数(即避暗错误次数).5min内未进入暗室的小鼠其潜伏期按300s计算。③应用避暗法考察氟哌啶醇对小鼠学习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过程的各实验中,每50只小鼠随机均分5组,空白对照组,氟哌啶醇0.01mg/kg组、0.03mg/kg组、0.1mg/kg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训练前50min各组皮下注射氟哌啶醇或溶媒,阳性药对照组在训练前10min腹腔注射东莨菪碱3mg/kg,此种给药方案测定小鼠记忆的获得过程;训练后各组立即给予受试药物或溶媒的给药方案为测定记忆的巩固过程,阳性对照组皮下注射亚硝酸钠125mg/kg;测验前50min各组给予受试药物或溶媒的给药方案为测定小鼠记忆的再现过程,阳性对照组在测验前30min灌胃300mL/L乙醇10mL/Mkg。结果:20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氟哌啶醇在0.01~0.1mg/kg剂量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变化;而在0.3mg/kg剂量下.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少(P〈0.001)。因此,在以下避暗实验中,氟哌啶醇采用0.01~0.1mg/kg剂量范围。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训练前给予氟哌啶醇0.01~0.1mg/kg对小鼠错误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阳性药东莨菪碱能明显增加小鼠避暗错误次数并缩短错误潜伏期。③训练后给予氟哌啶醇0.01mg/kg或0.1mg/kg,能明显缩短小鼠错误潜伏期(P〈0.05),对小鼠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阳性药亚硝酸钠能明显增加小鼠避暗错误次数(P〈0.01),并缩短错误潜伏期(P〈0.01)。④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测试前给予氟哌啶醇0.01~0.1mg/kg对小鼠错误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无明显影响。阳性药乙醇能明显增加小鼠避暗错误次数(P〈0.001),并缩短错误潜伏期(P〈0.01)。结论:氟哌啶醇(0.01mg/kg,0.1mg/kg)损伤了避暗实验过程中小鼠记忆的巩固过程,而对记忆获得和再现过程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睡眠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寻求提高其记忆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647例老年人进行记忆功能和睡眠质量测评,用随机数字表选取100例睡眠及记忆障碍者,分为单纯记忆干预和睡眠+记忆干预两组,3个月后对比效果.结果 睡眠障碍发生率38.8%,记忆障碍发生率78.4%.3个月后,单纯记忆训练组记忆训练评分在回忆故事(即刻)等7项评分提高,睡眠+记忆干预组在回忆故事(即刻)等10项评分提高,睡眠质量提高,并有5项较单纯记忆训练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记忆障碍发生率高.记忆训练有效,配合睡眠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患者视觉记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病 ,我国每年新发病患者约 1 50万 ,其中约 73 .1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 ] 。高级神经功能障碍 ,如痴呆、失语及记忆障碍占很大比例。 80年代便修订了一些国际知名的测验 ,如Wechsler智力量表、记忆量表 ,并编制了汉语失语症检查法[2 ] ,而对视觉记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用Rey图对 2 1例脑血管患者进行测试 ,了解其视觉记忆障碍的特点 ,为康复治疗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一、对象共收集脑血管病患者 2 1例 ,均为男性 ,年龄 59~ 84岁 ;经头颅CT或MR确诊为脑梗死 ,左半球损伤者 9例 ,右半球损伤者 1 1…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性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景昉 《临床荟萃》2002,17(7):392-392
脑卒中后可并发各种情感障碍 ,抑郁是最常见的情绪改变。本文通过 86例脑卒中患者的评估了解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及抗抑郁治疗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4月我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患者。男 4 9例 ,女 37例。年龄 34~ 84岁。经头颅 CT检查证实脑梗死 5 2例 ,脑出血 3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 ,并完成随访。排除昏迷、失语 ,认知功能障碍及既往有脑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且无肝、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垂体等器官疾病。1.2 评定方法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态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并与血栓形成等疾病有一定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4-01期间的关于剪切力的相关文章,检索词:“Deformability”和“endothelialcell”,限定文章语种类为英文;检索维普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剪切力相关文章,检索词“剪切力”、“内皮细胞”和“细胞骨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剪切力、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文献38篇。资料提炼:在38篇文献中,按剪切力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研究的新观点进行提炼,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10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剪切力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而这种变化影响细胞损伤后的再生。同时剪切力可改变内皮细胞生理功能,激活内皮细胞Ca2+通道、K通道,引起力化学信号转导。+结论:剪切力通过力化学信号转导途径,实现力化学转换,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这一生理功能改变可引起机体某些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血栓形成,从生物物理学观点阐明了剪切力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脑卒中排泄障碍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患排泄障碍的存在,对病人的近、远期预后均有显的影响,章阐述了脑卒中排泄障碍的发生机制、原因,并重点介绍了排泄障碍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尽管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中非常常见,但它常常被当作精神疾病的二级症状,认为对其主要精神疾病的治疗才是缓解睡眠苦恼的最可行办法。事实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而言,采用针对睡眠紊乱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本文将论述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睡眠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动控制障碍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励建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47-1549
运动控制障碍在上运动神经元(UMN)性神经瘫痪的患中十分常见,但往往容易忽视和误导。其病理生理的核心是动态畸形(肌肉失神经控制而导致的肌肉力量失衡)和静态畸形(长期运动障碍导致肌肉及结缔组织的继发性挛缩和骨关节畸形)。康复治疗包括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神经溶解技术,矫形器,神经骨科手术等,改善UMN控制能力或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塑,纠正肌肉张力和力量失衡,纠正异常的肢体生物力学缺陷,提高患的实际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