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调查涉外护理专业大学生(简称涉外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以某高校涉外护生为试验组,普通护理专业大学生(简称普通护生)为对照组,采用自制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LC-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涉外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与大学生常模相比,除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外,SCL-90其他因子得分与大学生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护生比较,除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外,涉外护生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护生组(P0.05)。[结论]涉外护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对涉外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卫生学校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三年级和四年级护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同时对四年级护生实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情况.[结果] 四年级护生SCL-90各症状因子评分中强迫症、躯体化、抑郁评分最高;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7项症状的因子评分均高于三年级护生(P<0.05);四年级护生干预后7项症状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评分(P<0.05).[结论]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改善高职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高职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质,并了解人格特质对护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高职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实习护生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与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Ⅰ、大学生常模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护生EPQ-P及女护生EPQ-P、EPQ-E、EPQ-N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PQ-P、EPQ-N与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P<0.01),EPQ-E、EPQ-L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高职实习护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是否为学生干部、EPQ-P、EPQ-N均对护生的心理健康起正向预测作用,EPQ-E起反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7月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236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SCL-90的偏执、敌对、抑郁、人际关系和躯体化等5项因子分均低于成人常模(P<0.01),焦虑因子分低于成人常模(P<0.05),恐怖因子分高于成人常模(P<0.01);对护理工作满意者的SCL-90总分低于不满意者(P<0.01),精神病性、偏执、抑郁、人际关系和强迫症状等5项因子分低于工作不满意者(P<0.01),焦虑因子分低于工作不满意者(P<0.05);护理专业自选者的SCL-90总分低于非自选者(P<0.05),敌对因子分低于非自选者(P<0.05),躯体化因子分低于非自选者(P<0.01);社会支持利用度与SCL-90精神病、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症状和躯体化等因子分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成人常模,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职护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为培养和引导积极的自我概念、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340名护生。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护生自我概念及SCL-90各因子得分的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职护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自我概念和积极应对可正向预测心理健康,而消极应对可负向预测心理健康。结论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对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培养和引导积极的自我概念、良好的应对方式是确保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寻求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12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女大学生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7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而强迫症状、敌对等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本科临床实习护生,专科实习护生SCL-90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更高(P0.05)。家庭经济条件差、非自已选择专业、不喜欢护理专业、对就业感到悲观、实习工作压力大、不喜欢向人倾诉、来自农村等是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带教老师应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陈瑜 《护理学报》2010,17(6):69-71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男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05名男护生进行测量,根据资料的性质和研究目的选择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1)本组男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强迫和精神病性2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2)本组男护生经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是: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37.1%);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36.2%);改变自己的想法,重新发现生活中什么重要(35.2%)。(3)本组男护生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均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r为0.360-0.479),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男护生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均较多采用,其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高职护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2名高职护生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到科实习第1天及结束时评估两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分别为(1.26±0.34),(1.54±0.45),(1.32±0.32)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1.54±0.41),(1.99±0.48),(1.98±0.5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2.24,2.98;P<0.05);心理干预组护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8,2.78,3.04;P<0.05).结论 高职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高职护生实习教学中恰当应用心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对实习阶段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护理的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随机对照实验,以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病例实施心理干预(为期6个月),对照组无干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多个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家庭护理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控制感对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6例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控制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实习护生的GSES及IPC量表中的Ⅰ分量表的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总分以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4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控制感均与SCL-90中的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机遇及内控性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结论 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控制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探讨护理干预对心理健康存在隐患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300名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进行心理筛查。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进行测量,对心理健康存在隐患的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再次评估和护理干预,并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观察心理护理前后该组学生SCL-90各因子的变化。结果经CCSMHS筛查出的阳性学生36名,占总人数的12%;民族大学新生在CCSMHS躯体化、焦虑、自卑、强迫和冲动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筛查阳性的学生经SCL-90测量,结果表明,在心理护理前,该组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倾向因子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11287,-0.09539,-0.12324,-0.08119,-0.04136,P〈0.05);心理护理前后,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倾向方面均有显著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15869,0.00163,0.02937,0.03914,0.01304,0.00979,0.01061,P〈0.05);心理护理后与全国常模比较,除了焦虑方面外,其他因子均无统计学差异(t=-0.01277,P〈0.05)。结论通过应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手段进行心理干预教育,能够改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刘素花  刘桂萍  韩慧 《全科护理》2012,10(10):870-872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河南省449名本科护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本科护生SCL-90评分为136.11分±39.11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20.5%;SCL-90评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5);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幻想的应对方式是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OR=8.870),解决问题是保护因素(OR=0.069)。[结论]本科护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本科护生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其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见习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并探讨其与学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120名见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见习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定,并进行不同学历之间的比较。结果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4份,回收率为86.67%,其中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为97.12%。101名见习护士SCL-90量表结果与常模组比较,躯体化[(1.73±0.31)比(1.37±0.48)]、强迫症状[(1.82±0,24)比(1.62±0.58)]、抑郁[(1.86±0.31)比(1.50±0.59)]、焦虑[(1.78±0.37)比(1.39±0.43)]、恐怖[(2.06±0.46)比(1.23±0.41)]均高于常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2,3.44,6.07,8.88,19.50;P〈0.05)。不同学历之间SCL-90量表结果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是见习护士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不同学历见习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同,提示护理教育者需要针对不同学历的见习护士给予个性化干预,以改善见习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南  赵佩君 《护理学报》2007,14(11):1-3
目的观察和验证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对随机整群抽取的2005级184名高职护生,采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分别在学生人校第1学期的第2个月(干预前)和第3学期的第2个月(干预后)进行SCL-90问卷调查,观察干预前、后该组护生SCL-90得分的差异。结果本组高职护生集体干预前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01);集体干预后,心理健康水平呈全面性正向反应,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3个高频度(≥10%)因子≥3分的人数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结合网络开展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陈瑜 《中华护理教育》2010,7(8):380-382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05名护理专业男生进行测评。结果①护理专业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或P0.001),强迫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得分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或P0.001),与护理专业女生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专业本、专科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仅在躯体化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专业男、女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护理专业男、女生仅在人际敏感、恐怖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专业男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除敌意因子外),与神经质维度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其中SCL-90均分与神经质维度相关最为密切(r=0.687)。结论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情绪稳定、外向等人格特征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本学院20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外,护理本科生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各因子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生组恐怖因子分高于男生组,京内学生的恐怖因子分低于京外学生,独生子女的偏执和强迫因子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且以上结果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对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共962人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评,对筛选出有明显心理问题的护生115人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干预、个体干预3种形式。结果干预后,仅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护生强迫和抑郁2个因子的分值在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干预的护生,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心理干预的护生,除躯体化、敌对和精神病性3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改善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作用,但对其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仍是一项持续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148名高中学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除恐惧因子分与青少年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青少年常模(P〈0.05或0.01),其中因子分≥2分检出率为16.8%-40.8%,≥3分检出率为2.4%-11.1%;高一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P〈0.05或0.01)。结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偏低,高一新生心理问题较高二学生更为严重;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中职护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针对性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疆某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30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测试。结果新疆中职护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阳性检出率中强迫症状最高,占72.5%;新疆中职护生的SCL-90量表总均分为(2.08±0.56)分,高于全国常模(1.75±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P〈0.01),各因子得分也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生抑郁评分为(2.13±0.73)分、焦虑(2.08±0.72)分,恐怖(1.93±0.74)分,均高于男生(1.604-0.33),(1.66±0.52),(1.42±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2.12,-4.68;P〈0.05)。维族护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上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和回族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各维度与人格量表中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正相关(P〈0.05),与掩饰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新疆中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差,亟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加强新疆中职女护生和民族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少年精神病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6例儿童少年精神科住院患儿的父母,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施以团体的父母健康教育,观察6周。于健康教育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人组患儿父母健康教育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0.01);健康教育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且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儿童少年精神科住院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