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及其与孤独症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30名孤独症儿童和20名正常儿童血浆n-3 PUFAs水平进行测定;选用Conn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孤独症刻板重复行为量表(RBS-R)对其临床特征进行评定,分析n-3 PUFAs含量与患儿行为间的关系。结果 孤独症组儿童血浆中亚麻酸(AL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以及总n-3 PUFAs水平较正常儿童下降(P<0.05),其中尤以DHA含量下降最为明显(P<0.01);n-6PUFAs水平无明显变化。孤独症儿童血DHA及总n-3 PUFAs水平与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学习问题、焦虑、刻板行为、自伤行为、强迫行为、仪式行为和固定行为呈负相关。结论孤独症儿童血浆PUFAs水平比正常儿童低并与孤独症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及智力落后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两类儿童的共同注意能力。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31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21名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及7名正常发育儿童进行早期社会交流量表检测及Gesell发展诊断量表评估。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在各个低水平及高水平回应性和自发性共同注意力指标上均存在差异(P0.05),语言发育迟缓组在眼神接触、高水平自发性共同注意力指标上存在差异(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与语言发育迟缓组在注视交替、指示、展示、低水平及高水平的回应性共同注意力指标上存在差异(P0.05)。此外,跟随远距离指示、注视交替及指示能力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及语言发育迟缓组共同注意力相对独立的差异项。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高水平与低水平的回应性及自发性共同注意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主要在眼神接触的行为上缺陷明显。跟随远距离指示能力、注视交替能力及指示能力是判别孤独症谱系障碍与智力落后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相对独立差异项,临床上可以借此对以上两类儿童做初步的区分。  相似文献   

3.
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进行儿童孤独症临床分析,探讨围产期及发育期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CCMD-3儿童孤独症标准做诊断,采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及克氏行为量表,收集2001年-2004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及华西医院第二医院儿保科就诊的儿童孤独症患儿108例。结果:家长虽较关注孩子语言、社交障碍,但患儿得到确诊的时间较晚。在其早期发育中存在较高比率的躯体疾病,且孤独症与妊娠期某些危险因素如父母的生育年龄、妊娠反应、腹部X射线及早期罹患躯体疾病相关。结论:加强儿童保健,减少围产期及发育期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可能减少孤独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儿童保健门诊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6岁以下儿童的筛查量表及发育商,实现ASD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方法对9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诊断标准的ASD儿童(ASD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70例心理行为发育正常儿童(对照组),运用DSM-Ⅴ、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及Gesell发育量表对被试儿童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M-CHAT阳性筛查结果与临床诊断标准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ASD组适应性、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5个能区的发育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SD组1~3岁与3~6岁比较,随年龄增长,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患儿社会沟通、社会交往能力缺陷,行为发育偏离,使用临床量表早期筛查,辅助ASD的临床诊断,实现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促进患儿早期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秦秀群  彭碧秀  陈华丽 《护理研究》2009,23(7):1725-1726
[目的]调查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状况,为提高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时105例孤独症儿童父母亲和100名正常儿童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父母(P〈0.001);且孤独症儿童父亲和母亲在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得分较低,应得到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与社会生活能力,为孤独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2例孤独症儿童设为研究组,同期按随机配对原则选取72名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意外地点任务、外表一真实区分任务和错误图画任务来测试心理理论,采用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定社会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儿童各项心理理论任务的通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儿童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o.01)。结论孤独症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理论缺损,且社会生活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母亲的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05名孤独症患儿母亲(观察组)和100名正常儿童母亲(对照组)的亲职压力进行调查,并分析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孤独症患儿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母亲;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成负相关.结论 孤独症患儿母亲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社会支持系统可降低亲职压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儿童17例家庭训练情况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的现状及效果。 方法:观察对象为1998年武汉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作组调查的17例孤独症儿童,均为独生子女,其中男12例,女5例,当时年龄4.1~12.7岁,平均(8.1&;#177;2.5)岁。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标准。2006年该协作组采用自编的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情况调查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对17例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情况进行8年后的追踪调查,并作比较分析。 结果:1例女孩失踪,2例男孩失访,最后有14名孤独症儿童进入结果分析。①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人员以母亲为主(占93%),常用训练方法是游戏疗法(占36%);患儿家长对孤独症知识比较了解(占86%),对长期训练的评价认为有效(占57%),而且对训练仍抱有信心(占64%)并坚持治疗。②经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检测,训练后儿童孤独症状有明显好转,1998年的平均总分77.02&;#177;18.35,2006年平均总分52.52&;#177;16.50,减分24.50&;#177;1.85,减分率为31.81%。但有7名儿童滞留家中。 结论:家庭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重要场所,长期家庭训练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母亲的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05名孤独症患儿母亲(观察组)和100名正常儿童母亲(对照组)的亲职压力进行调查,并分析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孤独症患儿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母亲;亲职压力与社会支持成负相关。结论孤独症患儿母亲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社会支持系统可降低亲职压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状况,为提高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对105例孤独症儿童父母亲和100名正常儿童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父母(P<0.001);且孤独症儿童父亲和母亲在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得分较低,应得到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24例儿童孤独症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行为干预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采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及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于训练前及训练6个月进行量表评定。结果患儿在训练6个月后,CABS的13种目标行为有明显的改善(P〈0.01),ABC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为干预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生活自理、躯体运动、感觉、交往、语言能力等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形机器人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专注力以及行为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通过机器人参与的教学情境教学,诱导10名孤独症儿童与人形机器人NAO互动。观察孤独症儿童在眼神注视、社会交往以及学习任务完成方面的表现。结果 10名儿童在有机器人参与的教学中,眼睛注视次数更多,安静时间显著增加。9人"注视"行为实际互动次数达到实验理论互动次数的50%以上,行为准确率达到80%;5人"挥手"行为实际互动次数达到实验理论互动次数的50%以上,7人行为准确率达到50%;7人"说你好"行为互动次数达到实验理论互动次数的50%以上,4人行为准确率超过50%。结论机器人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专注力与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的现状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1998年武汉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作组调查的17例孤独症儿童熏均为独生子女熏其中男12例熏女5例,当时年龄4.1~12.7岁熏平均(8.1±2.5)岁。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标准。2006年该协作组采用自编的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情况调查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对17例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情况进行8年后的追踪调查,并作比较分析。结果:1例女孩失踪熏2例男孩失访,最后有14名孤独症儿童进入结果分析。①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人员以母亲为主(占93%)熏常用训练方法是游戏疗法(占36%);患儿家长对孤独症知识比较了解(占86%)熏对长期训练的评价认为有效穴占57%雪熏而且对训练仍抱有信心穴占64%雪并坚持治疗。②经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检测熏训练后儿童孤独症状有明显好转,1998年的平均总分77.02±18.35,2006年平均总分52.52±16.50,减分24.50±1.85,减分率为31.81%。但有7名儿童滞留家中。结论:家庭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重要场所熏长期家庭训练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修正版(M-CHAT-R)分析孤独症幼儿(3岁以内)的行为及心理特点,并比较三种量表对幼儿孤独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孤独症幼儿20例用ABC、CARS及M-CHAT-R进行评估,另设非孤独症幼儿20例进行对照。结果20例孤独症幼儿中ABC得分≥68共3例,53≤得分<68共7例,得分<53共10例,阳性诊断率为50%;CARS得分≥37共5例,30≤得分<37共8例,得分<30共7例,阳性诊断率为65%;M-CHAT-R阳性例数为19例,诊断阳性率为95%。对照组三个量表阳性例数均为0。三个量表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ABC:50%,100%,0.5;CARS:65%,100%,0.65;M-CHAT-R:95%,100%,0.95。结论 ABC及CARS对幼儿孤独症诊断特异度好,灵敏度及可靠性不高,但有助于分析孤独症临床特征,为诊断、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M-CHAT-R是M-CHAT改良版,对幼儿孤独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可靠性均较高,作为常规筛查有助于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的典型行为特点,并分析象征性游戏测试(SPT)在孤独症早期识别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以语言问题就诊的儿童260例,确诊孤独症患儿193例为观察组,健康儿童67例为对照组,均行SPT,探讨孤独症儿童SPT中的典型行为特点,并对SPT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适应性及个人社交进行评分,与SPT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孤独症儿童SPT评估Cronbach α系数为0.835~0.935,SPT总分以及以物代物、虚构属性、虚构客体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 0.607, P <0.001)。观察组SP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9.615, P <0.001)。SPT总分与GDS适应性和个人社交发育商均呈正相关(r> 0.609, P <0.001)。结论 孤独症儿童典型行为可以在象征性游戏中得到体现,SPT可以为孤独症早期识别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儿童孤独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8周。采用儿童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本组患者儿童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及语言、行为维度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感知、社交维度评分虽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能有效改善儿童孤独症的语言和冲动行为,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生物学疾病,患者血液中5-羟色胺浓度升高被认为是该症生物学研究中最确凿的和重复性最好的研究结果之一,出生季节和母孕期母亲的情绪是否也与孤独症的发生有关?目的:比较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血浆5-羟色胺浓度、出生季节和孕期母亲情绪的差异,探讨孤独症5-羟色胺增高的原因。设计:以患儿和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临床心理组,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一所市级聋儿康复中心。对象:孤独症组(n=54)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门诊和深圳市特教学校的孤独症训练班,符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总分&;gt;40;正常儿童组(n=55)来自长沙市和深圳市为幼儿园及小学的儿童,经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状况检查、发育水平粗查,未发现明显的躯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发育延迟者。方法:对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5-羟色胺检测、并调查出生季节、孕期母亲情绪;对孤独症儿童进行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定。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受试对象血浆5-羟色胺水平,出生季节和母孕期母亲情绪。结果:孤独症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的得分为67.65&;#177;1.67。孤独症儿童5-羟色胺浓度[(0.78&;#177;0.32)μmol/L]高于正常儿童[(0.62&;#177;0.16)μ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7,P=0.002)。5-羟色胺增高的孤独症儿童有17例,与正常儿童比较,孤独症儿童冬春季出生居多,母孕期母亲情绪问题明显。结论:孤独症儿童5-羟色胺浓度高于正常儿童;孤独症儿童冬春季出生居多,母孕期母亲情绪问题明显;在胎儿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母体可能存在5-羟色胺系统功能增强,可能是导致孤独症5-羟色胺增高的原因,也许是孤独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患儿家庭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1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在行为、语言及药物等方面进行治疗的同时采用家庭综合护理方法治疗,应用儿童适应量表、儿童孤独症量表等方法在训练前以及训练后2个月、4个月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训练2个月后患儿个人能力、语言、社交及行为等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训练4个月后,患儿各方面改善显著,与训练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的同时采用家庭综合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孤独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效果随着实施时间的推延而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信封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82例ASD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对比两组核心症状改善情况、情绪识别能力及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严重程度[儿童孤独症量表(CARS)]、睡眠状况[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表(CSHQ)]、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研究组核心症状改善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下半张面孔、上半张面孔、倒置及正立表情的情绪识别能力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ABC评分、CARS评分、CSHQ评分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SD患儿进行rTMS治疗可显著缓解其核心症状,提高情绪识别能力,减轻病情,改善睡眠状况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曼陀罗绘画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评估效果.[方法]采用曼陀罗特性量表、儿童孤独症量表对62名孤独症儿童(观察组)和59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儿童曼陀罗绘画特性差异,分析曼陀罗绘画特性与孤独症状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曼陀罗特性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其五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曼陀罗绘画特征与孤独症状存在显著负相关,曼陀罗绘画对孤独症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个案研究发现曼陀罗绘画对孤独症儿童具有较好干预效果.[结论]曼陀罗绘画可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评估与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