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改变,为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6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钙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组检测者的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糖尿病组的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糖尿病组患者的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尤其是与股骨颈和Ward's区的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反映骨形成的标志物如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降低,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如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肽的含量,尿液中吡啶啉的含量会随骨密度的降低而升高。结论:在诊断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时,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测量有很好的拟合性,可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并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唑来膦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补钙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唑来膦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在腰椎正位(L1~L4)、股骨颈、大转子三个区域的骨密度均比治疗前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在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钛、Ⅰ型前胶原-N端前钛、骨钙素方面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以明显增加患者骨密度,并降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对于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等方面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00例老年T2DM患者腰椎及髋骨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75例)、骨量减少组(72例)、骨质疏松症组(53例)。测量所有患者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骨代谢标志物,包括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骨钙素(BG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甲状旁腺素(PTH)、血清钙、24 h尿蛋白(UP)。结果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症组BMI及空腹C肽、25(OH)D、BGP、TPⅠNP水平降低(P0.05),β-CTX、24 h UP、PTH、Hb A1c水平升高(P0.05)。3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及FBG、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BGP、TPⅠNP、25(OH)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3、0.269、0.223,P值分别为0.01、0.05、0.01),与β-CTX呈负相关(r=-0.246,P0.01)。结论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密切相关。T2DM患者易发生骨量减少,甚至合并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骨代谢指标与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研究显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炎状态下,原本正常的骨转换平衡状态被破坏,血清、尿液中一些特异性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出骨转换的具体变化过程。 目的:测量绝经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分析两疾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特点。 方法:选取248例绝经女性受试者,行骨密度、膝关节X射线片检查,最终选出180例进入试验,分为骨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组及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观察对象的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两疾病发病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关节炎组腰椎骨密度升高,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值降低;骨质疏松组腰椎及全髋部骨密度降低,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的降低与骨关节炎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的升高与骨质疏松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绝经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骨吸收速率减低,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率加快,骨代谢水平的差异导致两疾病患者骨密度呈现出负相关趋势。监测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钙素,特别是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血清水平对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2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97名48~80岁女性志愿者的血清MMP-1、MMP-2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OC)及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正位1~4总体、股骨颈、华氏区、髋部总体的骨密度。结果MMP-1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MMP-2与骨密度呈较弱的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重指数后,MMP-2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消失;MMP-2与BAP、OC、NTX正相关(P<0.0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MP-2水平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和骨量减少组(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MMP-2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相关联,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高骨代谢转换过程(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一种伴随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YP11A1基因rsrs900798位点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关联。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420例,其中22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SNa Pshot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测定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otal-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观察该基因多态性与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关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Total-PINP、β-CTX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G、GT、TT三种基因型的Total-PINP、β-CTX检测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髋部、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Ward's三角5个部位GG、GT、TT三种基因型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PINP和β-CTX可用来预测骨折危险性,但与CYPll Al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和其无明显关联,且该位点与骨折患者骨密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7.
董飞  王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9):1323-132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接诊的104例绝经后女性,其中53例骨质疏松症女性设为观察组,51例无骨质疏松症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K)、Ⅱ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骨钙素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与股骨颈、腰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atheK、PINP、β-crosslaps、骨钙素及TR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股骨颈、腰椎骨密度以及腰椎和髋部的总T值(简称T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T值与CatheK、PINP、β-crosslaps、骨钙素及TRAP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表达和骨密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病例组,另选取未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分析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腰椎均值及股骨颈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粗隆、粗隆间及总髋部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病例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BALP、CICP、CTX-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均值和股骨颈的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不具有相关性(P0.05);粗隆、粗隆间、总髋部的骨密度均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有相关性,应在患者早期骨代谢水平变化时给予一定的预防治疗,以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方法: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D,用ELISA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结果:(1)腰椎正位总体、腰椎侧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各部位BMD均在20~29岁年龄组最高,29岁之后随增龄而缓慢下降;40~60岁各年龄组之间的BMD无显著差异.(2)除腰椎侧位BMD外,吸烟组其他各部位BMD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的BAP显著高于非吸烟组,两组之间的sNTX无显著差异.(3)校正年龄与BMI后,烟龄与腰椎正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每日吸烟量与腰椎正位及Ward's区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男性吸烟者骨生化指标与骨转换水平增高,骨量丢失加速.吸烟等生活方式增高骨转换水平,影响骨转换的增龄性变化并加速骨量的丢失.吸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预防骨质疏松症(OP)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水平及其与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8例48~65岁绝经后妇女的血清MMP-2, 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粗隆的骨密度(BMD),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钙(Ca)、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AKP)和血清磷(P).将骨密度检测正常的30例妇女列为正常组,有骨质疏松症(OP)的48例为OP组.结果:①OP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1388±121)μg/L高于正常组(1126±141)μg/L(P<0.01).②OP组血清MMP-2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呈负相关,在校正年龄和体重指数后,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性消失.③OP组血清MMP-2与血清Ca负相关(P<0.05),与血清AKP和P无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MMP-2与骨密度和Ca呈相关性,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过程增快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羟基磷灰石和骨生长因子复合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HA)和骨形成蛋白(BMP)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物修复颌骨缺损的骨形成反应。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Wiste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设立HA/bFGF为实验组,HA/BMP,BMP/bFGF,HA,及空白组4组做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天、3个月5个时间来取材,进行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X线检查,观察骨组织愈合情况。结果HA/BMP/bFGF组在诱导新骨形成方面及成骨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HA/BMP/bFGF复合物可以做为一种新的骨修复材料在颌骨缺损中进行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诱导中能发挥协同与促进作用,使新骨形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骨痛症状与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转移灶的关系。方法对主要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确诊的168例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骨痛情况及特征与核素骨显像转移灶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骨转移瘤者中93例有不同程度的骨痛,占55.4%;有75例患者无明显骨痛,占44.6%。骨痛的分布呈多部位性,以身体躯干部位多见。骨痛的性质以酸胀痛为主、有些伴有牵涉痛,多为近期持续固定疼痛。结论大多数骨转移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有一定的特征性特点,但是个体差异性很大,疼痛部位、程度与核素骨显像转移灶分布不成正比,相当一部分骨转移瘤患者无明显骨痛。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核素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恶性肿瘤病人骨转移率较高,且大多会出现剧烈而持续性的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及核素内照射治疗在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和缓解骨痛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带血管自体骨膜(VAP)与同种脱钙骨基质(DHBM)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以兔双侧桡骨中段25mm的骨缺损为模型,测试了VAP+DHBM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后桡骨的最大扭距(Mnmax)的抗扭刚度(GIP)。结果 术后4、8、12周VAP+DHBM侧及自体骨转移侧的Mnmax和GIP均低于正常桡骨(P〈0.01);术后16周两侧GIP与正常桡骨已无差异(P〉0.05),但M  相似文献   

15.
Bone is a dynamic tissue that is constantly remodeled throughout the lifetime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skeleton. Primary cancer cells disseminate into circulation, often extravasating to bone, where they interact with the bone marrow to grow and proliferate, disrupting the bone homeostasis. Although primary bone tumors account for less than 0.2% of all cancers, bone is a common 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astases, as its microenvironment provide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of cancer cells. Metastases to the skeletal system are observed in up to 70% of all cancer patients and the growth of disseminated tumor metastases is a major cause of mortality. As widely known, a 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bone tumors at early stag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rovide insights that will help on the decision of therapy regimen, improving treatment outcomes. Early diagnosis of bone metastases is also an important step for establishing palliative care as they may cause serious endocrine, hematologic, neurologic and orthopedic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intolerable pain. Therefore, development of new imaging techniques, imaging moieties, and animal models to mimic these bone condi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this disease. In this review, we will briefly describ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imaging techniques that aim at identifying bone tumors. In addition, we will provide an update on the animal models applicable at mimicking bone tumor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describe recent adva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maging probes, in the preclinical settings including targeted nanoparticles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固邦HAP/TCP陶瓷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9月—2006年3月,选择骨折或其他骨缺损的患者30例,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选择适量的颗粒状陶瓷骨材料5~30ml,手术前、手术后1周、4周、8周、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评估骨愈合和骨形成的情况,并加以评分,并且对部分病例进行了最长为72周的X线随访。观察术前、术后1周、12周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磷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各时段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基本生命体征,评估植入材料对于人体的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均随访12周以上,X线结果显示,骨缺损处形态基本或大部分恢复,疗效评分:15例达到7分,9例达到6分,优良率达到了96.7%。在随访的30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尿指标以及钙、磷指标在术前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固邦HAP/TCP陶瓷骨材料在本组骨折及骨缺损处具有引导成骨和骨性结合作用,初步临床验证该材料无毒性及过敏反应,可供临床应用于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以及与骨钙素和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 :使用定量超声骨量 (QUS)分析系统测定 71例 2型糖尿病踝中部骨超声指数 (OSI) ,根据其测定结果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 ,并与同年龄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同时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骨钙素 (BGP)、C肽、血糖、血钙、血磷及血浆硷性磷酸酶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OSI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1)。 2型糖尿病BGP和C肽值三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比例高于正常人。骨密度降低者BGP和C肽呈同步降低 ,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可能与胰岛功能降低有关。血浆骨钙素测定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的监测指标之一。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 ,必要时早期使用胰岛素将可能会防止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骨是牙齿的基石,无论对于种植体植入还是正畸牙移动,骨量不足及成骨细胞功能活性下降通常是困扰医生的难题。近年来,随着磁性材料的不断优化升级,静磁场(static magnetic field, SMF)逐渐被用于骨组织工程,通过外界静磁场的促进作用以调动骨组织的生长潜力,从而解决骨量不足及成骨细胞功能活性下降的问题,并达到稳定而持久的预后效果。关于静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静磁场对骨组织和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静磁场对骨组织和骨细胞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不同骨病患者99Tcm-MDP骨显像与其病理结果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81例骨病患者的核素骨显像与其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找出骨良、恶性病变,特别是结核与恶性病变影像学的规律及鉴别要点。方法对81例仅有骨痛或肢体功能障碍症状的骨病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并与手术及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各病种自身来说,结核多发病灶比单发病灶多82%,其他良性骨病单发病灶比多发病灶多20%,骨转移瘤与原发恶性肿瘤多发病灶比单发病灶分别多36%和18%。恶性病变的病灶在中轴骨及外周骨同时出现(占18%),而良性病变则未见到。良性骨病病灶比邻分布明显多于无规律分布,占90%,而骨转移瘤无规律分布占84%。骨转移瘤及原发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分别占82%及94%)、摄取放射性不均匀(分别占71%及76%)。骨结核病灶累及关节最多,占73%。结论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中除结核外的其他良性骨病以单发分布多见。恶性病变以多发分布多见,并可同时无规律地出现于中轴和外周骨上,绝大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摄取放射性不均匀。骨结核以多发及易累及中轴骨多见,病灶多形态规则、摄取放射性较均匀,极易累及关节是其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
缪世昌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18-2419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9例锁骨远端骨折脱位患者按照不同切口方式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传统组30例患者给予传统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改良组39例患者给予改良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切口长度、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切口与传统切口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脱位中的疗效无差异,但改良切口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