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骨质疏松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钙、磷代谢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于1992~1993年以对所治的病人中随机选择糖尿病患者40例,测定其血Ca、血P、血碱性磷酸酶(AKP),尿Ca、尿P、尿羟脯氨酸(HOP)六项有关钙磷代谢的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糖尿病与钙、磷代谢的关系,为进一步防治糖尿病钙、磷代谢紊乱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糖尿病组:随机选糖尿病患者40例,均按WHO标准进行确诊,并除外其它代谢性骨病。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8岁。I型糖尿病8例,II型糖尿病3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治疗前和治疗早期骨矿物质代谢的变化,探讨其对骨代谢参数改变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择42例甲亢治疗前和治疗早期患,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清骨钙素(BGP)、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甲状旁腺素(PTH—M)及相关生化指标,并与32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甲亢治疗前血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均值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血AKP、BGP显下降(P<0.001)其均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ICT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BGP与ICTP正相关,血TT3与BGP、AKP、ICTP呈正相关,血sTSH与BGP、ICTP呈负相关。结论 甲亢治疗前过量甲状腺激素加速骨转换,以破骨细胞活动占优势,使骨吸收显大于骨形成,是甲亢骨病主要原因,甲亢治疗早期,骨吸收快速降低,骨形成仍高,以成骨细胞活动占优势,有利于骨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甲状腺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 31例甲亢患者血PINP、BGP、PTH、CT等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 ,与 4 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 2 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甲亢组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血PINP、BGP、AKP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甲亢组上述指标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组升高更为明显 (P <0 0 5~ 0 0 1) ;相关分析显示FT3 、FT4与PINP、BGP呈正相关。结论 过高的甲状腺激素可能是甲亢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原因 ,甲亢患者骨代谢速率明显快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将105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51~60岁36例(观察1组);61~70岁38例(观察2组);71~80岁31例(观察3组).30~45岁健康体检女性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肽(CTX),甲状旁腺素(PTH)和钙(Ca)、镁(Mg)、磷(Phos).结果 观察3组中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CT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血清BGP、PTH、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Pho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g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女性血清BGP、PTH、CTX和Mg的联合监测可预示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治疗前和治疗早期骨矿物质代谢的变化,探讨其对骨代谢参数改变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42例甲亢治疗前和治疗早期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清骨钙素(BGP)、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甲状旁腺素(PTH-M)及相关生化指标,并与3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甲亢治疗前血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血AKP、BGP显著下降(P<0.001)其均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ICT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BGP与ICTP正相关,血TT3与BGP、AKP、ICTP呈正相关,血sTSH与BGP、ICTP呈负相关。结论甲亢治疗前过量甲状腺激素加速骨转换,以破骨细胞活动占优势,使骨吸收显著大于骨形成,是甲亢骨病主要原因,甲亢治疗早期,骨吸收快速降低,骨形成仍高,以成骨细胞活动占优势,有利于骨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塞患者骨质疏松相关骨密度、骨生化与骨转换等指标变化。方法应用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足踝部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应用偶氮胂Ⅲ法检测血钙与钼酸盐法检测血磷,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1NP)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 85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骨质疏松自我筛查(OSTA)指数属高风险22例,女性老年脑梗塞患者OSTA指数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TA指数风险分组与骨密度相关(P=0.01)。另外,男性与女性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清25(OH)D含量与骨形成指标(PTH、BGP、P1NP和BALP)均具有相关性(P〈0.01),女性患者血Ca2+、血P3+、25(OH)D3、PTH、BGP和P1NP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现象,且女性患者尤为严重,有必要进行骨质疏松综合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56例中老年女性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亢 )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 2例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同时 ,加用中药益肾膏治疗 ;对照组 2 4例 ,单纯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另设正常组 3 0例。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钙 (Ca)、尿钙 (U -Ca)、血磷 (P)、尿磷 (U -P)、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血清甲状旁腺激素 (PTH -M)、降钙素 (CT)及血清T3、T4、TSH的变化 ,并与正常组相应值比较。 2组治疗前Ca、U -Ca、U -P、血清T3、T4及C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治疗半年后 ,2组Ca、U -Ca、U -P、血清T3、T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 (P<0 .0 5,P <0 .0 1 )。结果表明 ,采用益肾膏配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老年女性甲亢 ,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骨质丢失。  相似文献   

8.
骨源碱性磷酸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ABAP)的测定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ABAP用斑点柔和渗滤法测定,钙(Ca)用CPC法测定,磷(P)用直接紫外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总活性(AKP)则利用速率法测定。结果ABAP比Ca,P、AKP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高且更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作出早期诊断。结论ABAP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防治中具有早诊断、早发现及监测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甲亢患者血清中办微球蛋白(β2-MG)含量,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一、对象符合甲亢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患者53(男15,女38)例,平均35岁,无肝功能异常,无并发症。对照组,无心、肝、肾及内分泌疾病的健康人35(男8,女27)例,平均35岁。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对不同骨质条件绝经期女性牙列缺损患者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KP)和唾液钙、磷元素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81例行口腔种植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骨密度降低程度和绝经与否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27例。A、B两组均为绝经期女性牙列缺损患者,A组为骨质疏松患者,B组为骨量减少患者,C组为月经周期规律、骨质正常的成年女性。观察3组患者种植前及种植后2周、3个月、6个月血清BGP、AKP水平和唾液钙、磷元素浓度。结果A组、B组患者BGP、AKP、唾液钙、磷元素浓度水平高于C组,A组高于B组;种植后2周、3个月、6个月3组患者BGP、AKP水平、唾液钙、磷元素浓度均高于同组种植前,A、B组患者BGP水平种植前后增长率高于C组,种植后3、6个月3组患者AKP水平较种植后2周均有所下降,种植后6个月3组患者唾液钙、磷元素浓度较种植后2周时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骨质疏松和减少,使血清BGP、AKP水平和唾液钙、磷元素浓度高于正常值,口腔种植术后绝经期患者血清BGP恢复时间较骨质正常者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代谢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 以放射免疫标记法(RIA)测定50例老年NIDDM患者及46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以生物化学法测定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磷(P)、尿钙(尿Ca)、尿磷(尿P)。结果 NIDDM组BGP浓度、AL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TH、尿Ca、尿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Ca、血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IDDM骨代谢特点为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下降。发病机理主要是血糖升高,尿钙、磷排泄增加,刺激甲状旁腺功能活跃,溶骨作用增强,引起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范艾红  叶山东 《临床荟萃》2001,16(5):197-19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 :临床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93例。其中男 42例 ,女 5 1例。女性按绝经年龄分为绝经前组 (A组 ,2 0例 )和绝经后组 (B组 ,31例 ) ,男性按年龄分为 35~ 5 5岁组 (C组 ,18例 )和 5 5~ 6 5岁组 (D组 ,2 4例 ) ,所有患者同时测定前臂 1/ 3交界处骨密度 (BMD)、血骨钙素 (BGP)、碱性磷酸酶 (AKP)、 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 (PINP)、雌二醇 (E2 )、睾酮 (T)和血钙。结果 :与 A组比较 ,B组患者 BMD明显降低 (P<0 .0 5 )、BGP、 AKP、PINP明显升高 (P<0 .0 5或 <0 .0 1) ,E2 显著降低 (P <0 .0 1) ,血钙和 T无明显变化 ;与 C组相比 ,D组患者BMD、BGP、AKP、PINP、血钙均无明显变化 ,血 E2 显著升高 ,血 T明显降低 (P<0 .0 1) ;男性糖尿病 D组与女性糖尿病 B组比较 ,E2 明显增高 (P<0 .0 5 )。结论 :女性 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易患因素增加 ,骨代谢转换增强 ,BMD明显降低 ;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在 6 5岁前 ,BMD和骨代谢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和血 T下降变化不明显 ,部分原因可能与 E2 水平明显升高 (一部分 T经芳香化酶转换为 E2 )抵销了年龄增长和血 T下降对 BMD的负面影响 ,E2 部分替代 T对骨骼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检测骨代谢标志在骨质疏松、糖尿病(DM)、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89例骨质疏松患者,DM、甲亢及RA患者各50例和6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尿中骨吸收指标尿脱氧吡啶酚(DPd)。结果 骨质疏松男性患者组骨形成标志BGP、B-ALP、PICP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骨吸收指标DPd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绝经女性组BGP、B—ALP、PICP及DP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未绝经女性组仅DP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型DM患者的BGP检测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DPd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B-ALP及PICP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RA患者DP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甲亢患者BGP、B-ALP、PICP及DP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检测骨代谢标志在上述4种疾病中可早期发现骨代谢紊乱,其中男性骨质疏松及RA患者均以骨吸收改变为主,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及甲亢患者又以骨丢失为主。4项标志的组合检测能反映骨代谢的整体状况,如仅用一项标志易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末期妇女骨密度(BMD)与几种骨代谢参数的相互关系以便找出更易获得的检测孕期钙营养不良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孕龄18~27周,23~35岁的初孕妇女64例,取资料齐全39例,将BMD与血清钙(Ca),血清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降钙素(HCT)、骨钙素(BGP)、尿钙(UCa)等进行比较。结果BMD与HCT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ALP孕末期较孕中期明显升高(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可以采用检查HCT及ALP方法,及时发现骨钙营养代谢问题,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患儿钙、磷营养状况及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脑性瘫痪(脑瘫)患儿钙,磷代谢平衡及测定有关评价指标,及相互关系。方法 40例脑瘫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儿测量Ca,P代谢平衡指标及血清Ca,P,骨钙素(ALP),BGP有度和骨密度(BMD).结果 脑瘫患儿Ca,P代谢为正平衡,但每日骨Ca沉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脑瘫患儿净Ca,P沉积量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脑瘫患儿血Ca,P与对照组比较无区别(P>0.05),血清ALP,BGP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年龄段CP患儿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瘫患儿每日Ca,P沉积不足,骨密度减低,血ALP,BGP升高说明骨矿化不足,丹形成旺盛,骨重建活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对4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和40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ICTP)、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TP)、FT3、FT4测定。结果;表明甲亢患者血清PICP、ICTP、BGP、ALP均明显增高(P<0.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FT3、FT4与PICP、ICTP、BGP、ALT均呈正相关。结论 甲状腺激素可能直接参与骨代谢,且骨吸收过程增加较为明显,造成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甲亢131I治疗前后骨密度值(BMD)及骨代谢产物水平变化。方法:测定研究病例治愈前后骨密度值(BMD)及骨代谢产物水平变化。结果:甲状腺激素与血AKP、CTX、BGP与BMD呈明显相关性。结论:甲亢患者伴有骨量丢失易误诊为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老年男性增龄与骨密度、钙调节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增龄与骨密度(BMD)和钙调节激素的关系。方法85名老年男性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60-69岁)32例、B组(〉70岁)53例。常规测定L2-L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区的骨密度,静脉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紊(CT)骨钙素(BGP)和血清钙(Ca)磷(P)。结果随着增龄,BMD逐渐下降,B组的BMD较A组明显减低(P〈0.05),Ward’s的BMD下降最明显(P〈0.01),两组腰椎L2-L4的BMD值无显著变化。血钙调激素:B组与A组比较PTH明显升高(P〈0.05)。BGP明显减低(P〈0.05),CT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老年男性随着增龄,BMD下降,PTH增高,BGP和CT下降。提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与年龄和钙调激素的异常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早期新生儿血清钙(Ca)、磷(P)、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通过分析各指标的变化差异及相关关系,评价不同胎龄新生儿骨形成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结果:血Ca、P、BAP水平的变化与胎龄有关。结论: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异常增高和血磷的降低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代谢性骨病的敏感指标。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易发生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216例老年人血清中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碱性磷酸酶(BAKP),血钙(Ca),血磷(P)的水平,并且对其中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79例患者进行了维生素D_360万单位,每月一次肌肉注射连续三月。在此基础上加用钙剂每日1~2克的治疗,发现经治疗后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血中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血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向有利于老年人的骨代谢方面转化。提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具有调节骨代谢作用的维生素D_3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症和改善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和酶的水平。在初治患者,采用每月60万单位连续用药三月的剂量治疗,未见副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