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猪胰腺移植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大动物模型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2.3~2004.1月我院实验室行猪胰腺移植手术的科研资料.结果:以5天器官功能均正常达到实验要求作为成功的标准,胰腺移植模型预实验组40例,完成手术16对,9例存活,存活率为56.2%;胰腺移植实验组67例,完成手术32对,25例存活,存活率为78.1%;胰肾联合移植组74例,完成手术37对,其中胰腺功能良好31例,移植肾功能良好29例,移植肾及胰腺功能均良好28例,存活率为77.2%.结论:模型成功的关键:术后对动物的精心管理;合适动物麻醉方法;手术操作技巧;研究者对动物和手术的态度;合理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生理、稳定的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受体胰腺,制造Ⅰ型糖尿病模型。移植物的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吻合,移植物的腹主动脉下段与受体肾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吻合,十二指肠与受体空肠吻合。结果20头猪移植后,16头效果满意,胰腺功能良好,移植物平均生存12天。结论猪的免疫和胰腺解剖与人极为相似,在胰腺移植的研究中,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背景:"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缩短了无肝期的时间,并且显著提高了老鼠肝移植后的存活率。目的:在"二袖套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相关文献,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对75对SD大鼠行原位肝移植,移植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进行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道采用支架法进行胆道重建。结果与结论:受体大鼠移植后一般状况良好,50例正式实验移植后1d存活率94%,1周存活率为90%。供肝热缺血时间均接近0,供体手术时间(34.44±3.25)min,受体手术时间(49.07±4.93)min,无肝期(17.26±2.51)min,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约为20min。说明只有熟练地掌握手术技巧,细致耐心的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获得稳定的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4.
背景:"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缩短了无肝期的时间,并且显著提高了老鼠肝移植后的存活率。目的:在"二袖套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相关文献,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对75对SD大鼠行原位肝移植,移植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进行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道采用支架法进行胆道重建。结果与结论:受体大鼠移植后一般状况良好,50例正式实验移植后1d存活率94%,1周存活率为90%。供肝热缺血时间均接近0,供体手术时间(34.44±3.25)min,受体手术时间(49.07±4.93)min,无肝期(17.26±2.51)min,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约为20min。说明只有熟练地掌握手术技巧,细致耐心的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获得稳定的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5.
背景: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是进行胰腺移植病理生理及移植免疫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但大鼠胰腺模型存在手术难度大、成功率低等缺点,而采用肠造瘘的大鼠胰腺移植能简化操作过程、提高造模成功率。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异基因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方法:将供、受体腹腔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以自制导管行袖套吻合,移植十二指肠近端结扎,远端行腹壁造瘘,建立SD→Wistar的糖尿病大鼠胰腺移植模型。结果与结论:共完成大鼠胰腺移植手术40例,其中34只大鼠术后血糖正常且存活超过3d,移植成功率为85%。受体大鼠平均存活(8.97±2.05)d,移植后7~10d为死亡高峰期,移植物呈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该模型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能够用于胰腺移植中诸如免疫排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背景: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是进行胰腺移植病理生理及移植免疫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但大鼠胰腺模型存在手术难度大、成功率低等缺点,而采用肠造瘘的大鼠胰腺移植能简化操作过程、提高造模成功率。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异基因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方法:将供、受体腹腔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以自制导管行袖套吻合,移植十二指肠近端结扎,远端行腹壁造瘘,建立SD→Wistar的糖尿病大鼠胰腺移植模型。结果与结论:共完成大鼠胰腺移植手术40例,其中34只大鼠术后血糖正常且存活超过3d,移植成功率为85%。受体大鼠平均存活(8.97±2.05)d,移植后7~10d为死亡高峰期,移植物呈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该模型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能够用于胰腺移植中诸如免疫排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小动物心肌内干细胞移植术较多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和剪断胸骨或肋骨而开胸造模,其损伤大、操作复杂、且影响模型存活率.目的: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以较小创伤,简单快速建立正常及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内干细胞移植模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均分2组:心肌梗死移植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心肌梗死周边区分5点迅速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移植组于左心室前壁心外膜下进行注射,方法及注射量同心肌梗死移植组.移植后4 d,取大鼠心脏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与分布,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心肌梗死移植组模型存活率为80%,正常移植组存活率为93%.移植后4 d,移植区可见大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带状分布,排列方向与心肌纤维一致,并表达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和肌球蛋白重链MYH.结果提示: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快速、简单、有效地建立了大鼠心肌内干细胞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8.
背景:建立大鼠肺移植动物模型是研究肺移植后病理生理过程及其治疗的基础和关键,但因其需要精细外科技术,难度较大,限制了这一模型的应用.目的:探讨袖套法建立稳定的大鼠肺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纳入60只大鼠,采用改良的三袖套技术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30例.供肺植入血管、支气管套接吻合的技巧:受体肺静脉采用90°角分布的"4针悬吊法",使塌陷的静脉血管开口完全张开且方向固定,减少受体静脉干短拙或强行套入导致血管壁撕裂的町能.受体肺动脉采用120°角分布的"3针悬吊"兜开,套接时应注意供肺套管的方向.最后支气管采用内支架吻合.计算各阶段手术时间及移植成功率.结果与结论:30例大鼠肺移植手术成功率为90%,移植后存活率100%,左供肺摘取需时(3±1)min,供肺完成体外套管时间分别为:肺动脉(2.0±0.5)min、肺静脉(3±1)min、支气管(2.0±0.5)min,供受体动静脉和支气管套管吻合时间分别为:肺动脉(4±1)min、肺静脉(8±3)min、支气管(2.0±0.5)min,总手术时间(55±10)min.提示改良的三袖套技术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可为大鼠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捆绑式胰空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施行捆绑式胰空肠吻合法.结果 11例中1例发生胰瘘,发生率9%,低于国内文献报告26.5%的平均发生率.结论 捆绑式胰空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沈鸣雁  卢芳燕   《护理与康复》2017,16(9):963-965
目的总结加速康复计划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针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和实施加速康复计划。对20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实施加速康复计划。结果 1例因术后5d并发胰瘘中途退出计划,其余19例顺利完成。19例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为100%;早期拔中心静脉穿刺导管、胃管、导尿管为100%、94.7%、100%;早期拔除胆肠、胰肠引流管为47.3%和57.8%,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加速康复计划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确保了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连续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胰腺移植的保护作用。方法: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各30只,2组移植前2日,再灌注3和7日各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血测血糖及淀粉酶,同时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用于观测各种代谢指标;其余6只大鼠观察1个月存活率。结果:再灌注后SF组1个月存活率高于I-R组(5/6∶3/6),各时间点血糖、血淀粉酶、进食量、排尿量和饮水量均低于I-R组(P〈0.01或0.05);I-R组移植胰的损伤程度大于SF组。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可增加大鼠胰腺移植的存活率,降低血淀粉酶活性,减轻胰腺的再灌注损伤程度,对大鼠胰腺移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国际上研究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基础动物模型是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国际上公认的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鼠种配对方式为DA至Lewis大鼠、DA至BN大鼠及BN至Lewis大鼠,但由于鼠种缺乏和操作技术有待成熟的原因,国内较少引用以上鼠种配对方式进行该模型的建立。目的:课题组在大量SD大鼠肝移植模型建立训练的基础上,采用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摸索DA至Lewis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建立技巧和经验。方法:通过改良二袖套法,以雄性DA大鼠为供体,雄性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60只,受体大鼠术前1d和术后1周内饲喂治疗剂量的他克莫司,1周后半量递减并停药,记录移植手术时间,观察受体大鼠的术后生存状况、手术成功率及生存期,分别于术后7,14,21,28d处死受体大鼠,获取肝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大体和镜下的病理学变化,进行急性排斥反应评分。结果与结论:供肝冷缺血时间30~60min,供体手术时间(18.5±4.0)min,供肝修整时间(7±3)min,受体手术时间(35.0±7.3)min,无肝期为(13.0±3.0)min,手术成功率为98%,1周存活率为91.6%。术后2周随着他克莫司撤药,受体大鼠迅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于术后14~28d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20.85±0.71)d,中位生存时间为21d。实验建立DA至Lewis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需要以大量SD大鼠肝移植训练为基础进行,通过对二袖套法技术的改良和围手术期短期应用他克莫司有助于该模型的稳定建立。  相似文献   

13.
李江  刘静  侯宇  李立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341-3346
背景:活体肝移植显著缓解了供肝短缺矛盾,如何使供者献出的肝量最小,同时受者得到最大的临床受益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稳定的小体积肝移植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以Kamada"二袖套法"非动脉化原位肝移植SD大鼠模型为基础并参考国内外文献,制作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Ⅰ组为体内肝叶减除;Ⅱ组为体外肝叶减除组;Ⅲ组为改良后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主要观察供体手术各阶段时间;移植后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与结论:改良后模型较改良前的供肝获取时间和肝叶减除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Ⅱ组的供肝冷缺血时间显著长于Ⅰ组和Ⅲ组(P〈0.05)。改良后的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较改良前显著提高(P〈0.05),改良后7及14d存活率均高于改良前模型(P〈0.05)。改良模型较改良前生存时间延长了9d。改良模型的手术总并发症例次较改良前组显著较少(P〈0.01)。提示采用此改良方法能建立稳定的30%小体积肝移植大鼠模型,而且在操作简便、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2000-01/2007-01收治的再次肾移植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移植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析影响存活率的因素.首次移植肾失功的原因包括排斥反应17例,输尿管梗阻1例,血栓形成3例(肾动脉、肾静脉、肾内静脉各1例).再次移植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76%/62%,76%/53%和59%/42%.使用和未用抗体诱导患者1年肾存活率分别为83%和33%,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患者1年肾存活率分别67%和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是否超过40岁及距离首次肾移植的时间是否超过6个月均与1年肾生存率无关(P>0.05).21例患者中发生排斥反应11例次,发生率52%.其中超急性排斥反应3例,发生率14%,3例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阳性,分别为10%,15%和22%,立即切除移植肾继续血液透析治疗;急性排斥反应8例次,发生率38%,经过激素冲击或OKT3治疗后均逆转;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6例,发生率29%,其中4例经血液透析后肾功恢复.受者年龄和距离首次移植时间与移植肾存活率不存在明确关系,采用抗体诱导治疗和选择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受者有利于移植肾的存活,移植后用药应选择肝毒性小的免疫抑制剂,当首次移植肾完全失功时为避免出现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应切除失功肾.  相似文献   

15.
不同冷保存时间热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国内临床肝移植供肝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无心跳供体供肝,国外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无心跳供体供肝,但无心跳供体供肝这类经历了热缺血的供肝能够耐受冷保存的安全时限尚没有统一标准,也鲜有这方面的临床报道.目的:评价不同冷保存时间的热缺血供肝在临床肝移植中的应用安全性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7-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对象:无心跳供体供肝热缺血时间在10 min内的肝移植病例154例.方法:根据冷保存时间不同分为3组,8 h内组58例,8~2 h组62例,13~16 h组34例.供肝按供体分配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给3组患者,移植后采用相同的免疫抑制方案.主要观察指标:比较3组患者肝移植后谷丙转氨酶峰值、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感染,以及移植肝存活和受体存活情况的差异.结果:随访8~32个月,3组患者移植后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8~12 h组患者移植后仅谷丙转氨酶峰值高于8 h内组(P<0.05),其余治疗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8 h内组患者比较,13~16 h组患者的移植后谷丙转氨酶峰值、感染发生率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移植肝存活率和受体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热缺血时间在10 min内的无心跳供体供肝能够耐受12 h的冷保存损伤,超过此时限,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移植肝存活率和受体存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改良法构建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有关活体肝移植后肝脏再生的研究较少.在大鼠肝移植实验中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和技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是进行大鼠肝移植研究和获得可靠实验数据的基础.目的:验证以改良方法构建减体积肝移植大鼠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70对制备减体积肝移植改良前模型,100对制备减体积肝移植改良后模型.供体为雌性,受体为雄性,供体体质量比受体轻10 g左右.改良前方案采用取下全肝后在修肝盆中进行减体积肝移植.改良后方案如下:供体采用单人裸眼操作,在取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修肝时将套管柄置于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的正前方,将幽门静脉结扎点外翻于套管外并置于套管柄的左侧,即肝脏的左侧;将右肾静脉结扎点外翻于套管外并置于套管柄的右侧,即肝脏的右侧;供肝套管完成后用灌注液对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进行冲洗;然后以左膈静脉为标识点进行7/0无损伤血管缝线吊线;受体采用双人裸眼配合操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左右固定位点采用"8"字形外翻缝合,后壁和前壁分别采用连续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改良的双袖套法,胆管支撑管法建立大鼠减体积的稳定模型.结果与结论:改良后供体手术时间为(32+9)min,修肝时间为(6±2)min,受体手术时间为(40±3)min,无肝期时间为(14±3)min.移植成功率为92%,移植后3 d生存率为85%,移植后2周生存率83%.与改良前比较,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供肝的冷保存时间缩短(P<0.05).提示改良后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比较稳定,可靠,移植成功率较高,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研究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提供了有效的改良手段.  相似文献   

17.
大鼠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根据SD大鼠各肝叶/全肝重比例设计大鼠不同比例小体积供肝.用原位肝叶切除法获得小体积供肝移植给相同或相近体重的大鼠.供肝植入用双袖套法.共行大鼠50%小体积肝移植150例.结果 本组大鼠3 d和7 d存活率分别为88%(132/150)和81.3%(122/150).并发症包括:下腔静脉血栓6例,门静脉血栓3例,门静脉扭曲3例,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渗血6例,胆漏5例,腹腔感染2例.结论 基于SD大鼠各肝叶/全肝重比例的原位肝叶切除法是获取大鼠不同比例小体积供肝的理想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细致的操作是成功制作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