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局部水滴法减轻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寻找更加适用于临床的无痛注射方法。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静脉穿刺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在第1次行留置针穿刺前局部滴注射用水0.08~0.1 ml,约2 min后在水滴中央行留置针静脉穿刺(对照组),第2次行留置针穿刺前局部滴2%利多卡因0.08~0.1 ml,约2 min后在水滴中央行留置针静脉穿刺(观察组),比较两种方法穿刺结束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针穿刺前局部滴微量利多卡因,可明显减轻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疼痛,操作简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联合25%硫酸镁在桡动脉穿刺前局部湿敷的止痛效果和对桡动脉穿刺的影响。方法将15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78),对照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前用1%的利多卡因2ml皮下注射浸润麻醉后进行穿刺。实验组患者术前以穿刺点为中心用2%利多卡因联合25%的硫酸镁纱布湿敷30min,湿敷结束后即常规用1%的利多卡因2ml皮下注射浸润麻醉后进行穿刺。并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及穿刺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25%,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5,P〈0.05);实验组患者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5,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无痛8例,轻度疼痛32例,中度疼痛38例,重度疼痛2例,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5,P〈0.05)。结论2%利多卡因联合25%硫酸镁局部湿敷用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桡动脉穿刺或拔鞘时的疼痛,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减少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提高穿刺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用于减轻妇科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妇科手术患者212例,其中122例为观察组,穿刺处皮肤先用2%利多卡因局部喷涂,再涂抹相同范围的75%酒精浸润,2min后,常规消毒行静脉留置针穿刺;90例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结束后行视觉模拟评分并记录。然后对两组患者及1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静脉留置针穿刺镇痛的需求及认识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显示,97.17%的患者从未想通过麻醉镇痛药方式来减轻穿刺疼痛,96%的护理人员从未想过要采取任何药物镇痛来减轻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疼痛。结论:2%利多卡因用于减轻妇科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镇痛效果明显,但患者和护理人员对减轻静脉留置针穿刺镇痛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局部湿敷在输液穿刺时的局部止痛作用。方法将90名志愿者进行前臂肘部以下外周静脉穿刺疼痛比较,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75%酒精湿敷局部皮肤10min后行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2%利多卡因+75%酒精外敷局部皮肤10min后行静脉穿刺,比较疼痛发生率及其程度。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静脉穿刺前采用2%利多卡因+75%酒精外敷局部皮肤,有助于减轻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疼痛,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角度进针对患者疼痛反应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取与皮肤45°角穿刺进针,对照组采用与皮肤15°30°角穿刺进针。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有57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3例,穿刺成功66例。对照组轻度疼痛有45例,中度疼痛11例,重度疼痛12例,穿刺成功5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与皮肤成45°角进针可减轻患者疼痛反应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赵海燕 《当代护士》2014,(2):135-136
目的翻转针柄法减轻阿奇霉素所致疼痛的效果,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顺利完成治疗。方法60例需要静脉输注阿奇霉素的门诊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将患者左手、右手静脉输液随机分为翻转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翻转组采用翻转针柄固定法,两手穿刺部位、方法和操作人员固定。结果翻转针柄固定方式比常规针柄固定方式,患者重度疼痛由30.0%减少为5.0%,轻度疼痛由41.7%减少为18.3%,完全无痛由28.3%上升为76.7%。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翻转针柄固定方式能明显减轻阿奇霉素所致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穿刺局部麻醉时机的选择,为临床制定统一操作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8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麻醉组和后麻醉组各64例。前麻醉组置管时,穿刺前在穿刺点注射2%利多卡因0.2 ml做局部麻醉;后麻醉组置管时,在导丝成功植入后扩皮刀扩皮前在穿刺点注射2%利多卡因0.2 ml做局部麻醉。评估两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置管肢体的疼痛评分和穿刺次数。结果前麻醉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64±1.58)分,后麻醉组为(1.64±1.2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P>0.05),但前麻醉组穿刺次数(1.59±1.35)次,明显多于后麻醉组(1.18±0.5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穿刺前麻醉组,局部麻醉点到实际穿刺点距离与疼痛评分呈正相关(r=0.319,P<0.05)。结论穿刺前局部麻醉与放入导丝后局部麻醉所致置管肢体疼痛无差异,但放入导丝后局部麻醉最终穿刺次数少于穿刺前麻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董莹 《当代护士》2018,(2):158-160
目的观察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患者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手术患者84例,其中44例为观察组,先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于穿刺处皮肤,穿刺部位均为左手头静脉距离腕关节近心端,然后按照常规留置针穿刺方法穿刺留置套针;40例为对照组,则按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标准操作。在操作结束后运用数字疼痛分级法、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和疼痛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和记录,应用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后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和疼痛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减轻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镇痛效果明显,不仅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疼痛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型号留置针建立不同血管通路在白细胞分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将168例需行白细胞分离的患者分为A、B、C、D四组各42例,A、B两组应用18G留置针分别穿刺桡动脉与同侧或对侧头静脉建立血管通路,C、D两组应用20G留置针分别穿刺桡动脉与同侧或对侧头静脉建立血管通路;观察并比较四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患者疼痛评分和运行过程中机器报警次数。结果:穿刺时,患者疼痛20G留置针组低于18G留置针组(P 0. 05),运行过程中机器报警次数18G留置针组明显低于20G留置针组(P 0. 05)。结论:18G和20G留置针穿刺桡动脉与头静脉在白细胞分离术中均能建立血管通路,而18G留置针建立的血管通路更适合白细胞分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局部冷喷减轻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按穿刺日单、双号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在穿刺前以穿刺点为中心喷气雾型皮肤冷喷剂2次,每次持续时间5s,30S内进行穿刺。评价两组穿刺时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观察观察组局部皮肤冻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X2CMH=54.29,P〈0.0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CMH=0.106,P〉0.745;观察组皮肤零冻伤率。结论局部冷喷可有效减轻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疼痛,不影响穿刺结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万花油外涂对预防静脉留置针化疗患者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日间化疗中心化疗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法给予留置静脉留置针化疗,实验组化疗期间给予万花油沿静脉走向外涂,每天2次,直至疗程结束。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有3例患者注射局部出现1 cm×1 cm的红斑,伴有轻度疼痛。对照组有14例患者注射局部出现1 cm×1 cm~2 cm×3 cm的红斑,发红,1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诊断为1级静脉炎。结论留置静脉留置针患者化疗期间以穿刺点为中心沿静脉走向外涂万花油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无痛穿刺技术及护理的探讨.方法:将新近操作的60例穿刺病例分为两组,根据住院次序将前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后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3,女17),采用无痛穿刺技术.探讨穿刺过程中的无痛方法及穿刺后的护理注意点和常见的造成疼痛的原因.结果:60例病例静脉针,平均留置天数4.5 d.静脉针穿刺及留置过程中,无明显疼痛51例,感轻度不适7例,疼痛明显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及护理技术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疾病治疗,必须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在穿刺和护理等环节开展规范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探讨局部压迫对预防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后局部出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压迫穿刺点对注射部位局部出血的影响。方法:将6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克赛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注射拔针后压迫穿刺点3min,对照组不压迫。观察每次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比较两种拔针方法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共注射476次,对照组共注射490次。实验组产生轻度瘀斑12次,中度瘀斑12次,重度瘀斑12次,血肿4次;对照组产生轻度瘀斑32次,中度瘀斑19次,重度瘀斑22次,血肿18次。两组比较,在轻度瘀斑、重度瘀斑、血肿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索钠皮下注射拔针后,穿刺点压迫3min可降低注射局部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住院须行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前,观察组在穿刺部位涂抹1.5 g/10 cm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按照常规静脉操作。应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和FIACC评分法对患者在穿刺时的疼痛反应进行评分。结果利多卡因组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和FLACC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在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在穿刺区域涂抹利多卡因乳膏,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锐V超声直视下前置局麻方法在PICC置管中的止痛效果,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超前镇痛,实现置管全程的无痛护理。方法选择行视锐V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穿刺前利用视锐Ⅴ血管超声仪直视靶血管使用0.2%利多卡因0.3 ml行皮下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经皮穿刺后扩皮前再行0.2%利多卡因0.3 ml皮下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疼痛指数、置管过程中的患者感受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全程疼痛评分平均为(5.29±2.89)分,对照组为(5.77±2.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10,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感受评估级别低于对照组,穿刺部位短暂的刺痛感受患者20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74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73.3%,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00,P<0.01)。结论视锐V超声直视下超前镇痛局麻方法在PICC置管中能准确有效的对穿刺局部进行麻醉,缓解置管过程中的疼痛,改善置管过程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置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置管,观察组采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1),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13.13±4.58)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10±0.92)d(P0.01)。观察组无痛19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2例,对照组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8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静脉注射尼莫地平时采用PICC置管,可延长置管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压迫穿刺点对注射部位局部出血的影响。方法:将6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克赛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注射拔针后压迫穿刺点3min,对照组不压迫。观察每次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比较两种拔针方法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共注射476次,对照组共注射490次。实验组产生轻度瘀斑12次,中度瘀斑12次,重度瘀斑12次,血肿4次;对照组产生轻度瘀斑32次,中度瘀斑19次,重度瘀斑22次,血肿18次。两组比较,在轻度瘀斑、重度瘀斑、血肿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拔针后,穿刺点压迫3min可降低注射局部皮下出血的发生事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压迫穿刺点对注射部位局部出血的影响.方法:将6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克赛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注射拔针后压迫穿刺点3 min,对照组不压迫.观察每次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比较两种拔针方法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共注射476次,对照组共注射490次.实验组产生轻度瘀斑12次,中度瘀斑12次,重度瘀斑12次,血肿4次;对照组产生轻度瘀斑32次,中度瘀斑19次,重度瘀斑22次,血肿18次.两组比较,在轻度瘀斑、重度瘀斑、血肿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拔针后,穿刺点压迫3 min可降低注射局部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预防性保护的无痛管理在儿童静脉通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5月就诊于我院内外科病房脑膜炎、川崎病、肠道术后手术需使用丙种球蛋白、甘露醇、静脉高营养的患儿共176例,分为3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均在静脉穿刺前涂抹利多卡因软膏,用水胶体覆盖后,1组15min后穿刺,2组30min后穿刺。对照组则在静脉穿刺前涂抹利多卡因软膏,用敷贴覆盖,观察3组患儿穿刺过程的疼痛评分、家长的满意度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1组、观察2组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方面,观察1组的家长满意度最高。静脉炎发生率方面,观察1组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针留置时间方面,观察1组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长于对照组。结论实施预防性血管保护的无痛管理,可以缩短表面麻醉的起效时间,提高穿刺的效率,提高家长满意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是静脉通路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输注过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剖宫产手术患者2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126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前40 min将利多卡因软膏局部涂抹于患者穿刺皮肤处。对照组患者120例,不给患者局部涂抹利多卡因乳膏。两组患者均常规输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字评分法对两组患者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输注过程中穿刺部位疼痛的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0级疼痛评分占39.7%,1级疼痛评分占60.3%;实验组患者0级疼痛评分占16.7%,1级疼痛评分占8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部位局部涂抹利多卡因软膏能减轻患者术中输注羟乙基淀粉引起的疼痛,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