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SDQ)在3~7岁听力障碍儿童中的适用性。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使用SDQ和Meadow-Kendall听障儿童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SEAI)学龄前版对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3~7岁的85例听障儿童进行调查。6周后,随机选取14例听障儿童使用SDQ再次调查。结果 SDQ条目与问卷总分、各因子与问卷总分、各条目与相应因子的Cronbachα分别为0.669、0.724、0.275~0.657,6周后问卷总分重测相关系数为0.898,各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543~0.807 (P 0.05)。SDQ的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交往问题、困难总分与SEAI相关。SDQ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4%,情绪行为问题得分和检出率在性别、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SDQ可用于3~7岁听力障碍儿童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感振动音乐疗法改善脑损伤儿童行为问题的疗效。方法 20例6~8岁经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量表)(PSQ)评定存在儿童行为问题的脑损伤儿童,给予体感振动音乐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PSQ各因子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脑损伤男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焦虑、多动-冲动问题较为突出,女童的心身问题、焦虑方面问题突出,存在性别差异。治疗后,脑损伤儿童的学习问题、焦虑、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因子分降低(P<0.05)。结论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可部分改善脑损伤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泛性多动和境遇性多动的临床症状和量表评定结果差别。方法:应用Conners家长用症状问卷(PSQ)和Conners教师用评定量表(TRS)对48例广泛多动和17例境遇性多动进行评定,并进行了一般资料的比较。结果:广泛性多动患儿发病年龄早、伴随学习问题和神经系统软体征多,PSQ多动-冲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得分高,TRS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得分高,境遇性多动仅在TRS的多动因子得分高。结论:在区分广泛性和境遇性多动时,正确认识临床特征,进行PSQ和TRS评估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8 例1~3 岁的听障儿童的社会情绪以及听力状况、气质和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和结论听障儿童的外显行为(13.23%)和能力(10.29%)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女童的内隐行为问题高于男童(P<0.05);助听听阈、儿童气质以及父母教养方式都会对听障儿童的社会情绪产生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5岁听障与健听儿童双字调发音的差异。方法以16种双字调组合设计32个词语,测试120名3~5岁听障儿童和36名健听儿童的发音情况。结果健听儿童双字调发音全部正确。听障儿童在3岁、4岁、5岁3个年龄段发音正确率均低于健听儿童;4岁听障儿童正确率较3岁听障儿童提高(P0.05),而5岁与4岁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4个声调发音进行分析,两组儿童阴平双字调发音无显著性差异(P=0.052),阳平、上声、去声的双字调发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3~5岁听障儿童的双字调发音能力显著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特别是包含阳平、上声、去声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6岁听力障碍儿童的嗓音声学特点。方法采自148名3~6岁听障儿童和122名3~6岁健听儿童的声样,检测声样的声学参数值:基频(F0)、基频标准差(F0SD)、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声门噪声能量(NNE)、开商(OQ)、速度商(SQ)、幅度商(AQ)、声门频谱斜率(STF)。结果听障儿童F0、SQ、STF、F0SD、jitter高于健听儿童(P<0.05),shimmer、NNE、OQ、AQ与健听儿童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3~4岁健听儿童的NNE显著低于5~6岁儿童外(P<0.05),其余各项声学参数值在不同年龄儿童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声学参数值在男童和女童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听障儿童发声时声带振动速度快、闭合快且激烈,声带振动的稳定性和规律性较差。声学参数F0、F0SD、jitter、shimmer、NNE、OQ、SQ、AQ、STF不受性别影响;除NNE外,也不受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eadow-Kendall 听障儿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评估量表(SEAI)学龄前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方法对听力障碍儿童96 例采用SEAI 施测。随机选择30 例,同时完成Conners 教师量表测试。从中随机选择30 例,2 周后施测。随机选取30 例,由其另一位评定者施测。对评定结果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或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社交沟通行为、冲动行为、发育问题、焦虑强迫行为4 个分量表和听障相关条目量表的重测信度(r)为0.94、0.55、0.87、0.31、0.74,Cronbach α为0.70、0.76、0.76、0.80、0.68;评定者信度为0.90、0.58、0.46、0.14、0.55。SEAI 各分量表与TRS 的诸多因子负相关(r=-0.36~-0.89, P<0.0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4 个分量表和1 个听障相关条目量表的模型合理。结论SEAI 学龄前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我国听力障碍儿童。  相似文献   

8.
营口地区城乡儿童少年行为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乡儿童和少年行为问题间的差异性.方法随机抽取营口市区和农村普通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年龄6~16a年龄段学生各50名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12份,其中农村517份,城市495份.结果Conners父母问卷各因子分农村均高于城市(P<0.05或0.01);Conners教师问卷不注意/被动、多动指数分量表分农村高于城市(P<0.01);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比较城乡均有差异.结论农村儿童和少年比城市儿童少年可能存在较多的品行问题、学习困难、多动行为和情绪问题,尤以12~16a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盐酸托莫西汀(ATX)与盐酸哌甲酯(MPH)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ATX组(n=39)和MPH组(n=39),分别口服ATX及MPH治疗8周后,依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SNAP-Ⅳ)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量表(PSQ)分别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ADHD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比较2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SNAP-Ⅳ量表中各因子评分、总评分及PSQ中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而2组间SNAP-Ⅳ量表中各因子评分△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PSQ中ATX组焦虑因子及冲动因子△值显著大于MPH组(P0.05),其他因子△值、2组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MH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03%(16/39)显著高于ATX组20.51%(8/39)(P0.05)。结论 ATX与MPH治疗ADHD的疗效相当,但ATX不良反应少,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性格、行为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小学1~6年级儿童1151名,采用修订的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YG-WR性格量表和自行设计一般情况问卷收集资料。依据PRS量表得分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学习障碍组、一般组和优秀组。结果学习障碍儿童检出率为10.25%。同一般和优秀组儿童相比,其行为问题(品行、学习、多动指数,F=7.11,28.48,3.30,12.31,P<0.01)和不良性格类型发生率(χ2=6.53,P<0.01)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不良教育方式、父母文化水平低、E型性格以及人际关系差是儿童学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学习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1.
学习障碍儿童性格、行为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吴汉荣  姚彬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200-2202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性格、行为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小学1—6年级儿童1151名,采用修订的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YG-WR性格量表和自行设计一般情况问卷收集资料。依据PRS量表得分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学习障碍组、一般组和优秀组。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检出率为10.25%。同一般和优秀组儿童相比,其行为问题(品行、学习、多动指数,F=7.11,28.48,3.30,12.31,P&;lt;O.01)和不良性格类型发生率(χ^1=6.53,P&;lt;O.01)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不良教育方式、父母文化水平低、E型性格以及人际关系差是儿童学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学习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兰州市区6~13岁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治疗学龄期ADHD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兰州市四区(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6~13岁学龄期儿童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经PSQ筛查为阳性的儿童由小儿神经、心理行为专科医师排除智力障碍、合并其他神经或精神等疾病,依据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诊断标准确诊ADHD;采用SPSS17.0软件对家长填写的ADHD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完成ADHD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 826份,收回有效问卷3 604份。其中男童1 826人(50.7%),年龄(9.45±1.41)岁;女童1 778人(49.3%),年龄(9.33±1.75)岁。ADHD总患病率为10.63%(383例),其中男童占13.91%高于女童的7.25%(χ2=36.982,P<0.001);6~7岁、8~9岁、10~11岁、12~13岁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5,P>0.05)。ADHD各亚型的患病率: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PI)7.13%、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1.02%、混合型(ADHD-CT)2.46%,各亚型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39,P<0.001)。性别差异(男)、窒息史、中枢系统疾病史、语言发育史、学习成绩、孕期抑郁焦虑症、母孕期吸烟史、家庭经济收入、母亲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儿童零食/冷饮习惯、儿童日常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儿童的主要抚养人等是影响ADHD的相关因素。结论兰州市区学龄期儿童ADHD患病率为10.63%,以ADHD-PI型为主。生物学和家庭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影响ADHD的发生。弱势群体家庭的儿童是ADHD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7岁学龄前哮喘儿童的气质类型及行为问题,提供该类人群的基础数据,并且通过评估该年龄段哮喘儿童气质类型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全面的了解哮喘儿童,为减轻儿童哮喘发作及减少行为问题发生提供干预和治疗的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儿童作为哮喘组(78例),同时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在北京市西城区某幼儿园就读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75例)。同时根据儿童是否存在行为问题,哮喘组分为行为问题组(24例)和无行为问题组(54例);对照组分为行为问题组(12例)和无行为问题组(63例)。用“中国儿童气质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量表”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出两组儿童气质分布以及出现行为问题的情况,并对两组儿童气质类型及行为问题进行相应比较分析。结果①哮喘组气质维度中活动水平、适应性、注意分散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哮喘组气质分布中平易型所占的比例低于对照组,麻烦型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哮喘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1);哮喘组儿童品行问题、身心问题、多动指数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哮喘组儿童中,行为问题组平易型所占的比例低于无行为问题组(P=0.028),而行为问题组中间偏烦型所占的比例高于无行为问题组(P=0.002)。结论哮喘儿童有其特定的气质及行为特征方面的表现,需要社会去了解并关注他们,并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协调儿童气质发展,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从而全面提高哮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联合认知行为训练治疗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ADH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实验组在采用认知行为训练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前后采用数字划消测试(Number Cancel Test,NCT)和Conners父母量表(Parents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数字划消测试及Conners父母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前后数字划消测试及Conners父母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数字划消测试划在对数、划漏数和净分三项评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Conners父母量表评分中学习问题和多动指数两项评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训练、r TMS联合认知行为训练治疗ADHD患者均有显著疗效。r TMS联合认知行为训练在治疗ADHD患者与单纯认知行为训练相比有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深圳市城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特征,并与国内及美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于2004-03/05对深圳市城区3所小学、2所中学共2220名6~16岁儿童进行行为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各行为因子得分与国内及美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深圳市儿童与国内外儿童行为问题的异同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收回问卷2220份,经质控人员核对有效问卷为2162份,有效率97.3%。①2162名研究对象中行为问题检出人数302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97%,其中男女的行为问题总检出率分别为14.76%,12.99%;大年龄组(12~16岁)行为问题检出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男13.12%,女16.91%,χ2=2.54,P>0.05);小年龄组(6~11岁)行为问题检出率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男15.8%,女10.4%,χ2=8.11,P<0.05);男童两个年龄组间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53,P>0.05),女童两个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9.75,P<0.05)。②深圳儿童各行为因子常模分与1989年国内常模和美国常模均有差别。如分裂样、交往不良、强迫性因子分比国内和美国常模都高;抑郁、违纪得分与国内常模吻合而略高于美国常模;体诉分数则低于国内常模而与美国近似。结论:深圳市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大致相近,深圳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表现特征与1989年国内及美国儿童比较有其地方经济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心理行为干预疗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确诊为ADHD的6—12岁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ADHD患儿按照患儿意愿分组为非随机分组,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30周的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两组均予治疗前后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symptom questionnire, PSQ)进行疗效对照评定。在治疗前后对患儿家长各进行1次半结构式的访谈。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onners量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Conners父母量表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3)对试验组患儿家长的半结构式访谈前后对比在情绪方面、行为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心身躯体方面及治疗依从性有明显好转。结论:沙盘游戏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DHD患儿的多种症状,对ADHD患儿的身心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会情绪、适应行为对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8名1~3岁听障儿童的社会情绪、适应行为和语言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外显行为、失调与语言能力呈负相关(P<0.05),交往与语言能力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外显行为为听障儿童语言能力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社会情绪影响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施冬柳  龙耀斌 《中国康复》2020,35(5):232-235
目的:探讨个体化前庭训练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儿童感觉统合功能评量表确诊为前庭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感觉刺激,观察组根据个体化的前庭评估结果,在常规感觉刺激基础上制定个体化前庭治疗方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量表(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的得分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动静态平衡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强(均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除冲动和焦虑外)的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前庭训练应用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用Conners(简称PSQ)父母症状问卷分别对脑外伤继发癫痫儿童发作间歇期的行为表现和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了解存在的行为问题。1 对象与方法121例观察对象来自本院1999年5月~2000年5月住院和门诊的脑外伤继发癫痫儿童,根据1989年国际癫痫会议分类的诊断标准而确诊。其中男75例,女46例,起病平均为5岁8个月,测量时平均年龄为8岁2个月,病程平均2年2个月,疗程平均1年4个月。其中,全身大发作83例,儿童良性癫痫9例,失神发作8例,其他21例。随机选取年龄、性别相对应的121例正常儿童。方法:采用美国PSQ父母症状问卷分别对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门诊儿童焦虑障碍的临床资料,了解儿童焦虑障碍的行为特征。方法:对2002-07/2003-06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就诊的患儿30例(焦虑组)和选取同龄、同年健康儿童30例(对照组),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评估。结果:焦虑组SCARED各因子评分和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学龄期患儿(7~11岁,n=8)与青少年患儿(12~16岁,n=22)SCARE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焦虑组CBCL中活动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攻击性行为、社交问题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儿童焦虑障碍能致使儿童出现很多行为问题方面的表现,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应积极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