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暴力行为发生率、精神症状等)。结果:护理前,两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精神病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其精神症状、暴力行为,进而提升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工制作及社交技能训练12周,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和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干预12周后,观察组PANSS、SDSS、SSPI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工制作联合社交技能训练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学校管理和医院护理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对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8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为期2个月的学校管理和医院护理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对照组只采取常规病房护理.两组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价.结果 人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月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学校管理和医院护理相结合的校园氛围式护理管理,能够改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对恢复和重建良好的行为和社会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阶段性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康复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7月1日收治的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精神分裂症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阶段性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康复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症状表现[采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社会支持领悟[采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行为状态[采用个体社会行为量表(PSP)]及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SANS、SQL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SPI、PSP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阶段性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康复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满意,可缓解患者相关症状,改善社会支持领悟能力、行为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现实导向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2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基础训练,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现实导向训练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应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6个月康复治疗后,SAN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P<0.01),SSFPI得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现实导向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具有较好的恢复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庭支持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治愈出院后均维持药物治疗,并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定家庭支持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家庭支持功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2008年3月1日~10月31日本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对照组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运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兴趣缺乏、注意障碍、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及关心和兴趣等改善(P<0.05)。结论在住院期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维持目前精神科用药,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正念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正念训练干预前SSPI得分、PANS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PI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得分均有所下降,但只有PANSS总分、阴性症状得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能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临床阴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为期8 w的、以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为措施的康复护理,对照组不实施该康复措施.两组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康复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 治疗前,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均元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对恢复和重建良好的行为和社会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交技能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其中脱落5例.对照组常规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并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BPRS、NOSIE-30中的总消极因素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性化情感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11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按计划实施人性化情感干预护理,具体包括医院支持、社会支持及社会活动三方面.分别于入院15 d及入院60 d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及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评定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入院后60 d,除思维贫乏外,观察组患者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B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活动障碍因子分低于对照组;NOSTE总分及积极因子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情感干预能降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使患者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怀,促使患者走出自我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智能手机的自我管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和一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智能手机的自我管理干预,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精神障碍程度和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精神障碍程度评分和康复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精神障碍严重程度评分和康复效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智能手机的自我管理干预,能够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精神康复程度,降低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组认知行为治疗(GCBT)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精神分裂症伴有顽固性幻听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组同时合并GCBT,共9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及9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听幻觉评分量表(AHR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PANSS及AHR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AHRS评分较治疗6个月后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0.05),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O.01)。结论:GCBT不仅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顽固性幻听,而且对改善其余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经住院治疗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及常规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予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一般健康教育,对观察组进行为期4周的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入院时及入院4周,用护士用患者观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入院4周,观察组患者护士用患者观察量表评定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高于对照组,激惹、精神病性表现、迟缓、抑郁因子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有助于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免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社区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6例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免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运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106例患者在治疗3、6和12个月时BPRS和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逐步下降(P〈0.01),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缺陷明显改善(P〈0.01)。结论:免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社区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起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接受相关健康教育。于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患者自知力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陪护家属采用治疗依从性问卷评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的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家属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和病情的康复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度与监护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家庭治疗,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日记疗法对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继续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般的健康教育,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日记疗法.对2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于人组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BPBS总分、SDSS、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日记疗法能有效恢复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