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联合治疗而血糖仍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4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入吡格列酮组或安慰剂组,为期12周双盲期治疗。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标准餐后2h血糖(PG2h)和胰岛素(INS2h)。胰岛素敏感性采用HOMA-model公式评价。结果在基线时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压、FPG、PG2h、FINS、INS2h、HbA1c和血脂差异无显著性。12周时吡格列酮组的FPG平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安慰剂组[分别为(-1.94±1.24)mmol/L和(-1.15±1.22)mmol/L,P<0.05]。吡格列酮组12周时PG2h、HbA1c、TG、TC和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只有PG2h存在显著差异。吡格列酮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低于安慰剂组(1.30±0.90与2.55±1.61,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联合治疗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服用格列吡嗪或格列齐特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加用吡格列酮;B组28例,加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特征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比较,B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而HDL-C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降低FPG、2hPG、HbA1C和调节血脂水平,联合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更明显,并能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3.
蔡卫霞 《临床医学》2013,(11):36-37
目的 分析诺和龙对糖尿病(DM)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分析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4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与治疗组74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用诺和龙.比较两组FPG、2 h PG、TC、TG、HbA1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FPG、2 h PG、TC、TG、HbA1c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2 h PG、TC、TG、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龙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单用或联合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IGT)的干预效果。【方法】67例IG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吡格列酮组(单用组)37例,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联合组)30例。治疗24周,观察两组临床特征的变化及IGT逆转为糖耐量正常(NGT)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单用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腰臀比(WHR)、FPG、2hPG、HbA1C、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单用组治疗后BMI较治疗前升高(P〈0.05);单用组逆转IGT为NGT的有效率21.6%,联合组3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降低WHR、FPG、2hPG、HbA1C和调节血脂水平,能逆转IGT至NGT;联合二甲双胍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解合兰 《中国康复》2006,21(2):105-10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A组每天增加30mg的吡格列酮片口服。2组均观察24周,治疗前后检查CRP、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和肝功能,测量血压、身高和体重。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A组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生化、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P〈0.05),B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②CRP与HOMAIR、BMI、FBG、TC、TG、LDL-C、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低度炎症状态,吡格列酮在改善HOMA-IR及其相关代谢指标的同时,可降低CR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1名年龄35~59岁的初诊糖尿病前期患者(6.1mmol/L≤FPG〈7.0mmol/L和/或7.8mmol/L(2hPG〈11.1mmol/L)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未达到或超过以上最低基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mg/d或安慰剂,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血管顺应性、血一氧化氮(NO)水平、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血管顺应性改善,肱动脉血流和血NO明显增加,TG亦明显降低。与安慰剂组治疗后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血压、体重指数、TC和LDL等指标两组治疗前后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不但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可能与NO合成增加有关。另外,TG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杜守作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41-1943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72例.所有患者均服用二甲双胍0.75 g/d,治疗2个月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治疗组增加服用吡格列酮30 mg/d;对照组增加二甲双胍至1 g/d,并服用模拟吡格列酮片(酵母片),共治疗3个月.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体重指数(BMI)、血糖及胰岛素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仅治疗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及胰岛素抵抗(Homa-I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体重指数(BMI)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t=15.623,P〈0.01).同时,治疗后两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仅治疗组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21.634,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改善体重及血脂异常等情况,其疗效可靠,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与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与糖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两组,以160例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HU组)为对照,对14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HU/HT组)进行临床分析。分别测量两组的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肌酐(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比较。结果HU/HT组UA、TG、TC、FPG均高于HU组(P〈0.05),提示高血压可以使血尿酸水平升高,高尿酸合并高血压时进一步加重糖脂代谢紊乱。结论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时与糖脂代谢紊乱等代谢综合征(MS)成分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泵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分别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80例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来治疗方案,改用胰岛素泵治疗,1周后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4组.A组胰岛素泵联合格列美脲,B组胰岛素泵联合吡格列酮, C组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 D组胰岛素泵联合阿卡波糖,共治疗4周.对比分析4组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 (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 FBG、2hPG 、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01);四组之间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1); B 、C、D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均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结论]胰岛素泵分别联合格列美脲、吡格列酮、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能较好地控制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但分别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8月内分泌科收治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治疗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1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500mg,3次/d),治疗观察12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时间比对照组要早,两组餐后2h血糖下降,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较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46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与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随访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G)干预下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血清超敏C_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原服药基础每天加服PIG15mg,两组治疗均为12周,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s—CR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吡格列酮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的同时可降低hs—CRP,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加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使用胰岛素组仅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吡格列酮组予胰岛素和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记录患者体重、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12周后60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吡格列酮+胰岛素组胰岛素用量平均减少14.8%(P〈0.001),胰岛素治疗组平均胰岛素剂量增加剂量18.6%。结论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安全可靠,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达标时间,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36-3137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和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连用6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lNS)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格列喹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进行严格饮食控制,ACEI口服。格列喹酮组给予格列喹酮片30-60 mg,3次/d口服;胰岛素组给予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R,每日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与治疗开始时、1个月、2个月、3个月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微量蛋白(UAE)、血肌肝(SCr)、血尿素氮(BUN)。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FPG、2HPG、HbA1c、UAE均明显下降(P〈0.01),SCr、BUN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列喹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能获得用胰岛素治疗的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诺和灵30R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诺和灵30R早餐及晚餐前0.5 h皮下注射,盐酸吡格列酮15 mg,1次/d早餐前30min口服;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胰岛素三餐前0.5 h皮下注射,疗程均12周。观察两组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TG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诺和灵30R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普通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5 mg,1次/d。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患者治疗12周后,FBG2、h PG和HbA1水平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改善(P<0.01)。血浆vWF、TM、EPCR和hs-CRP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时已使用1~2种口服降糖药而空腹血糖≥7.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200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2种降糖药物(不包括噻唑烷二酮类),符合空腹血糖≥7.0mmol/L,肝肾功能正常.接受盐酸吡格列酮(卡司平)治疗,从15 mg/d开始,每月复查空腹微机血糖,若≥7.0 mmol/L,增加15 mg/d,若空腹微机血糖<7.0 mmol/L则维持原剂量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入组的57例2型糖尿痛患者观察12周,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A1c有下降趋势,剔除了因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的影响因素后,HbA1c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2)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TC和LDL-C有轻度升高,TG、HDL-C变化不大.(3)不良反应有心功能不全(1例)、下肢水肿(1例)、低血糖症(1例),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磺脲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血糖效果不佳时,加用吡格列酮能安全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予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25例,予吡格列酮治疗。结果:两组的空腹、餐后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餐后2 h血糖的控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优于单纯吡格列酮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