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缺血性事件的有效性。方法: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纳入双重和三重治疗组,各48例;术前分别接受双重和三重抗血小板治疗。记录术后5个月缺血性、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双重治疗组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三重治疗组(P=0.04);2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结论:三重抗血小板治疗比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能更有效地预防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引入共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共管模式干预。对比2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信念、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知晓度及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1周后除健康行为的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信念其余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术后1周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引入共管模式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提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信念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知晓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大多数医院采取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抗凝药物方案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但仍存在一定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能否采用置换前后联合用药方案,既不增加出血风险又能更好地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目的:比较置换前维生素E联合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仅置换后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等4所医院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656例,随机分试验组(n=1830)和对照组(n=1826),前者置换前给予维生素E联合置换后给予利伐沙班,后者置换前给予安慰剂联合置换后给予利伐沙班。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P〈0.01),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二者接近(P〉0.05)。说明置换前维生素E联合置换后利伐沙班比仅置换后利伐沙班可更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且并未额外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妇科手术后使用预防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干预的价值.方法 因妇科疾患接受盆腔手术的患者219例,根据患者并发LEDVT的风险程度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无预防措施;预防组分别使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预防(IPC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LMWH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二天开始扫查双下肢,若有血栓,则继续动态观察.结果 LEDVT发生率对照组为11.64%,IPC组为4.11%,LMWH组为0.68%,预防组较对照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001),IPC组与LMWH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对照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42.86%,中危患者为5.88%,低危患者为8.00%;IPC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14.28%,中危患者为6.06%,低危患者无血栓发生;LMWH组中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2.94%,低危和高危患者无血栓发生;预防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盆腔手术后下肢IPC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生,后者疗效更为显著;高危患者术后应常规使用预防措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手术后应用预防措施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的风险高,常发生于脑出血后早期,显著增加病死率[1]。预防静脉血栓事件可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由于脑出血术后患者意识障碍重,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以及偏瘫导致机体运动功能障碍,诸多因素导致DVT的发生率更高。一直以来,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基石[2]。虽然有文献认为低分子肝素是相对安全的[3],然而存在使用LMWH后增加再发脑出血的顾虑,导致临床治疗中仅有不到20%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4,5],大多仍采用无创的间断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来预防DVT的发生。故本研究观察了LMWH预防自发性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比了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LMWH和单纯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在预防自发性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取得患者同意(伦审D第2021-08-100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索并获取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将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血栓预防有关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以提高护士对证据应用的依从性,降低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基线调查应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系统实践应用项目,对静脉血栓栓塞预防进行基线审查,审查对象包括21名护士和30名患者。开展静脉血栓栓塞教育、临床实践和预防等干预,并进行实施变革后的再审查。结果基线审查结果显示,4条审查指标的结果均低于30%,与现有证据的符合性较差。实施实践变革后,包括静脉血栓预防教育、教育视频等的多数审查指标均取得了较大提升,审查指标达到100%(P0.05)。结论预防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最佳证据应用,可规范护士行为,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阴式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与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瘢痕妊娠患者按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切除组(n=42)和栓塞组(n=41)。切除组行经阴式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栓塞组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观察2组住院、术后血清β-HCG转阴、月经复潮的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女性性功能指数调查量表(FSF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切除组住院、术后血清β-HCG转阴、月经复潮的时间均短于栓塞组(均P<0.05)。2组术后3个月FSFI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切除组术后3个月FSFI评分高于栓塞组(P<0.05)。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低于栓塞组的14.63%(P<0.05)。结论与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相比,采用经阴式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瘢痕妊娠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升其性功能,改善预后,同时可避免术后清宫,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其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1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 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09年1月-2012年6月的5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4年11月的6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口出血率为8.64%、肠道损伤率为6.08%、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88%,而对照组术后穿刺口出血率为21.44%、肠道出血率为20.07%、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1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158,P=0.000;χ2=52.772,P=0.000;χ2=30.500,P=0.000)。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18例,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32例,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74,P=0.023)。观察组痊愈时间早于对照组(t=176.14,P=0.000)。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够有效减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单纯子宫动脉栓塞和结合髂内动脉栓塞在产后大出血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单纯子宫动脉栓塞(单纯栓塞组,n=13)和子宫动脉结合髂内动脉栓塞(联合栓塞组,n=14)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栓塞组术后4例仍有出血,止血成功率69.23%;联合栓塞组止血成功率1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结合髂内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效果优于单纯子宫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显微手术夹闭组(n=46)和血管介入栓塞组(n=50)。比较住院时间、术后1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管介入栓塞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0.3±2.9 d)明显短于显微手术夹闭组(13.5±4.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21,P 0.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平均GOS评分(3.26±0.43分vs.3.34±0.54分)和预后良好的患者比率(93.48%vs.9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个月BI得分(46.31±10.32分vs.48.91±11.31分)和生活依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夹闭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血管介入栓塞组(8.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7)。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均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1.
罗旭  刘洋  简明  李丹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040-2042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9)予以术前12 h使用低分子肝素( LMWH)4250 IU,B组(n=21)则予以术后8h使用LMWH 4250 IU,两组均在麻醉开始时即应用间歇充气加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4100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纤溶酶元激活物抑制剂(PAI-1)在创伤性脊柱骨折中的表达及对术后静脉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并将同期检查的78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静脉血栓事件将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设为A组(n=56),未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设为B组(n=44)。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各组D-D、FIB及PAI-1差异;统计创伤性脊柱骨折术后发生静脉血栓事件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D-D、FIB及PAI-1及三者联合对创伤性脊柱骨折术后静脉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脊柱骨折术后出现静脉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D-D、FIB及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术后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为56.00%;A组患者D-D、FIB及PAI-1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基础疾病、手术时间、D-D、FIB、PAI-1为影响影响创伤性脊柱骨折术后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的单因素(P<0.05);有高血压病史、基础疾病≥2种、D-D、FIB及PAI-1异常升高为影响创伤性脊柱骨折术后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D曲线下面积为0.693,FIB曲线下面积为0.828,PAI-I曲线下面积为0.901,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47,在D-D、FIB、PAI-1指标中,以联合检测下面积值最大。结论D-D、FIB及PAI-1水平检测创伤性脊柱骨折中术后出现静脉血栓事件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可根据其指标进行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镜夹闭手术及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夹闭组(n=69)和介入栓塞组(n=58),术后6个月发放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至2016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记录瘤颈残留率、动脉瘤复发率及再出血率等并发症。【结果】夹闭组预后良好率、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75%、94.20%高于栓塞组的82.76%、84.48%,随访期间瘤颈残留率为0低于栓塞组的6.90%,差异有显著性(P〈0.05);夹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动脉瘤复发率、再出血率与栓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夹闭组手术时间多于栓塞组,手术费用少于栓塞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介入栓塞方法比较,显微镜夹闭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近远期疗效确切,且手术费用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10例神经外科行择期手术患者的资料,将其分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组(105例)和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组(10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OR=1.047)、心血管疾病史(OR=18.100)、Caprini评分(OR=2.981)、使用镇静镇痛药物(OR=5.021)、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OR=0.961)、术后D-二聚体(OR=1.313)进入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时间长、有心血管疾病史、Caprini评分高、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及术后D-二聚体高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保护因素,建议构建敏感性更高的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以利于医护人员早期识别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人群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寒术联合宫腔镜手术在瘢痕妊娠(CS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8年9月本院诊治的98例Ⅱ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58)和宫腔镜组(n=40)。宫腔镜组接受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组接受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病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至2020年11月时具有生育要求妇女再次妊娠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失败率为3.45%(2/58),与宫腔镜组手术失败率的7.50%(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P=0.370)。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宫腔镜组,术后持续出血时间短于宫腔镜组,住院费用高于宫腔镜组,大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子宫穿孔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绝经2例,宫腔镜组术后绝经1例。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妊娠包块消退时间、HCG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20年11月,联合组共25例妇女妊娠,共妊娠30次,自然妊娠率为73.33%(22/30);宫腔镜组共16例妇女妊娠,共妊娠19次,自然妊娠率为63.16%(12/19)。联合组再次CSP率为12.00%(3/25),宫腔镜组再次CSP率为18.75%(3/16)。两组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及再次CSP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CSP患者,可显著缩短术后出血时间、降低大出血发生率,但费用较高、手术时间较长,远期妊娠情况与宫腔镜手术比较差异不大,临床医生应综合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妇科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静脉血栓预防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立静脉血栓预防小组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进行移植物旁瘤腔栓塞预防Ⅱ型内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取前瞻性的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9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中移植物旁瘤腔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Ⅱ型内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的肾动脉覆盖、弹簧圈异位栓塞、动脉瘤破裂、血压异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0、0、0、4.44%,对照组围手术期的肾动脉覆盖、动脉瘤破裂、血压异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0、0、2.2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肾动脉覆盖、动脉瘤破裂、血压异常升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Ⅱ型内瘘发生率分别为0、2.22%、4.44%,对照组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Ⅱ型内瘘发生率分别为0、11.11%、27.78%,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的Ⅱ型内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Ⅱ型内瘘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进行移植物旁瘤腔栓塞预防Ⅱ型内瘘的效果显著,Ⅱ型内瘘发生率较低,并未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最终止血时间及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5.5±6.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1.1±10.3)min(P0.05),出血停止时间(5.1±2.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3±3.9)d(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性护理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所有病人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止血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子宫次全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止血时间分别为53.4min±7.5min、5.3d±2.2d,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877,-3.216,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低于对照组(χ2=4.909,P0.05)。[结论]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运用综合护理,能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止血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