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全程动态监测在儿童鼻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超声全程动态监测引导治疗儿童鼻骨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将我科室接诊48例儿童鼻骨骨折患者。男33例,女15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5岁;18例为撞伤,12例为压砸伤,11例为打伤,7例为交通伤。其中II型22例,III型16例,IV型10例。手法整复实施时间时间为距受伤20~81 h,平均43.5h。均采用术前超声及CT检查,术中超声全程动态监测复位器位置、骨折复位及鼻腔填塞情况,记录手法整复实施时间、二次手法整复率、CT扫描次数、CT评分、鼻通气评分等。结果 48例病人中,所有患者均在满足全身麻醉条件下立即行手法整复治疗,平均术前时间22±6小时平均住院天数为4.52±1.6天,二次调整率为0,CT扫描次数为平均2次。术前术后CT评分及鼻通气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超声全程动态监测下儿童鼻骨骨折闭合复位,能提前手法整复时间,透过超声探头全程监测复位器与骨折块位置情况、复位器撬拨作用下骨折端移动情况、填塞物填塞情况、填塞物作用下骨折块移动情况,使鼻骨骨折闭合性复位由盲视变为可视,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复位准确率,使临床深入总结儿童鼻骨骨折特点及复位方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鼻骨骨折闭合复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临床确诊的鼻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2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治疗,其中试验组为实时超声引导下行骨折闭合复位,对照组为传统视诊、触诊下骨折闭合复位。复位后,基于鼻部CT平扫图像采用3分法评价复位效果。对比分析2组间骨折二次复位率、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CT评分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骨折二次复位率为0,对照组为13.33%(4/3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试验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4天,对照组为5天,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Z=-5.024,P<0.001)。试验组术后CT评分为3分、2分及1分者分别为19例、11例和0,对照组分别为11例、16例和3例,试验组较对照组复位效果更优(χ2=6.059,P=0.048)。结论 实时超声引导鼻骨骨折闭合复位精准、可靠,可减少骨折二次复位风险并避免X线辐射,且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手法复位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  罗亮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1):1005-100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术前采用骨牵引纠正重叠移位,术中采用牵引旋转整复及挤推、内收等复位手法,复位满意后微创植入PFNA。结果术中均容易复位,植入PFNA时,4例发生再次移位,再行手法整复后,术后X线片显示85.0%骨折接近解剖复位。术后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优良率87.5%。结论经术前牵引,术中旋转整复及挤推、内收等复位手法,能够较好复位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PFNA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在脊柱脊髓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脊髓形态图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行脊髓形态超声监测,采用JOA评分,对术前、术后出院时、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JO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9例术中超声监测均无脊髓损伤症状等并发症发生,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均获骨性融合。术前、出院时、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JOA评分分别为(8.80±1.60)分、(14.00±1.57)分、(14.60±1.61)分及(14.80±1.58)分;出院时、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JOA改善率分别为51.6%、61.3%及64.5%;与术前评分比较,术后不同时间随访,JOA评分分值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管矢状径明显扩大(平均矢状径扩大6.6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创伤脊柱脊髓抢救手术中超声实时脊髓形态监测可及时了解脊髓形态改变及脊髓压迫解除情况,为临床医师提高手术效率,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急诊鼻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鼻外伤致鼻骨骨折患者。根据病史和体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伤情分类,分别行清创术,止血、抗感染、消肿治疗术,各种鼻骨骨折整复术、上颌骨额突骨折整复术、鼻窦骨折整复术和鼻中隔矫正术以及鼻中隔血肿清除术。结果:①诊断:X线鼻骨侧位片确诊123例,占确诊例数79.9%;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而行CT扫描确诊31例,占确诊例数20.1%。②治疗:治愈132例,占总研究例数85.7%;好转15例,占总研究例数9.75%;其他:拟Ⅱ期复位1例,占总研究例数0.65%。严重的复合伤失访2例,占总研究例数1.3%。放弃治疗4例,占总研究例数2.6%。好转病例中,10例X线拍片未见骨折,伤后12~14d鼻部CT发现鼻骨骨折和(或)上颌骨额突骨折,行闭合性鼻骨骨折整复术和(或)上颌骨额突骨折整复术,占好转病例66.7%;3例粉碎性鼻骨骨折患者行闭合性鼻骨骨折整复术,占好转病例20%;陈旧性骨折重新复位2例,占好转病例13.3%。结论:对于有明确鼻部外伤史且外鼻畸形明显患者,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征象时,应行CT扫描,尽早确诊、及时治疗,以期提高骨折治愈率;同时还应关注鼻腔内部结构的损伤,鼻骨整复术同时及时处理,以免遗留外形缺损和功能障碍;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开始时间和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治愈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克氏针限位技术辅助手法整复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33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克氏针限位技术、辅助手法整复复位、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33例术中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术后平均随访的时间13~24个月,全部愈合,未发生骨髓炎、内植物断裂等并发症。Johner-Wruhs临床评分:优30例,良3例;HSS临床评分: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优28例,良5例;Olerud-Molander临床评分: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优32例,良1例。结论 克氏针限位技术的应用使得术中手法整复复位更容易实现,尤其在胫骨近段或远段髓腔宽大处初次复位仍有成角畸形或明显侧方移位的情况下再次调整变得简单、快速,且不需要切开复位进行纠正,具有创伤小、符合生物学固定理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经髌腱入路,利用空心拉力螺钉复位固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TEF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23例TEFx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经髌腱入路,用空心拉力螺钉复位固定。术前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8例,Ⅲ型10例,Ⅳ型5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6~53岁,平均27.8岁。术前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阳性。比较术前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Tegner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价患侧膝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0~40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示TEFx均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无1例感染、关节僵硬、伸直受限、复位丢失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最终随访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阴性。VAS评分术前(4.8±1.2)分,最终随访为(1.2±0.8)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2,P=0.003);Lysholm评分术前为(50.8±6.2)分,最终随访为(90.8±5.4)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4,P=0.000);Tegner评分术前为(4.0±1.0)分,最终随访为(5.1±1.2)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2,P=0.005);IKDC主观评分术前为(52.5±7.4)分,最终随访为(91.5±5.7)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8,P=0.000)。结论膝关节镜下经髌腱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TEFx具有微创、操作简捷、固定可靠和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行腰方肌前路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95,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腰方肌前路神经阻滞,术中均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比较血流动力学、疼痛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切皮后1 min(T1)、手术结束(T2)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0.83±0.17)分,对照组(0.85±0.14)分](P0.05),观察组4 h、8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补救镇痛为6.25%(3/48),低于对照组25.53%(12/47),P0.05;两组尿潴留、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腰方肌前路神经阻滞通过提高镇痛效果改善老年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采用不同方法对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5年2月诊治的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踝关节固定复位器进行复位治疗。观察两组预后康复情况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评分分别为91.04±6.34分和84.78±8.45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56.22±9.67分和56.19±6.44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疗效优良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创伤性关节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踝骨折手术后关节脱位难以恢复,治疗时运用踝关节固定复位器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近期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鼻骨骨折的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整复.方法:86例鼻骨骨折患者经X线鼻部侧位拍片或鼻部CT确诊,其中行单纯鼻骨骨折复位54例,2例行歪鼻-鼻中隔偏曲整形术,8例开放性骨折清创的同时行鼻骨骨折复位,2例额突骨折复位,其余20例为单纯性鼻骨骨折且无移位未复位.结果:治愈71例,好转15例,其中5例为中晚期复位.结论:对鼻外伤骨折应在急诊期进行妥善处理,避免陈旧性畸形和鼻腔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鼻腔结构异常患者的治疗技术,总结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的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对86例排除了鼻腔鼻窦新生物而确诊为鼻腔结构异常的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实施“个性化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即:个性化的“鼻内镜下鼻中隔三线减张矫治术、鼻腔结构调整(鼻中甲内移固定和减容、鼻下甲骨折移位和减容)、中鼻道鼻窦开放术,同时联合等离子低温消融技术”并进行临床总结;同时对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时的鼻阻力测量评分、鼻堵塞VAS评分、鼻内镜检查评分和鼻窦CT检查评分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结果86例患者的手术进程顺利,双侧鼻腔异常结构的矫正满意、通气容积扩大、通气的对称性恢复;全部病例中中隔粘骨膜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均未出现鼻中隔脓血肿、中隔对穿孔、鼻梁塌陷、空鼻不适等手术并发症;患者总鼻阻力值由术前的0.643±0.142 KPa/L.S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0.278±0.154 KPa/L.S(P < 0.05);主观鼻腔通气程度(VAS)评分由术前的6.696±1.532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3.378±1.371(P < 0.05);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由术前的0.81±0.69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0.52±0.69(P < 0.05);鼻窦CT检查Lund-Mackay评分由术前的11.02±1.34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4.37±1.05(P < 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伴有临床症状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实施“个性化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对扩展鼻腔鼻窦有效通气容积、有效降低鼻腔通气阻力、减轻或缓解上气道阻塞是安全实用、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高频超声与CT诊断鼻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186例鼻骨骨折患者的术前高频超声和CT检查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鼻骨骨折的总体检出率及不同类型骨折检出阳性率。结果 高频超声和CT对鼻骨骨折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91.4%、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频超声对单纯线性骨折的检出阳性率(55.4%)高于CT(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粉碎性骨折的检出阳性率高频超声(29.6%)与CT相近(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复合性骨折检出阳性率高频超声(6.5%)低于CT(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安全、价廉、便捷,可作为鼻骨骨折影像学检查的一项重要补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鼻骨创伤性骨折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的表现。方法使用SomatomBalance1s螺旋CT机对47例X线照片诊断不明确的新鲜或陈旧创伤性鼻骨折的病人,使用薄层螺旋扫描,取得大量有效容积数据。通过三维重建SSD、MPR、MIP成像,立体及多轴面显示鼻骨形态和骨折内容,取得清楚直观的影像诊断。结果47例病人中SSD显示骨折47例,其中单纯线状骨折19例,粉碎性骨折16例,凹陷骨折6例,合并副鼻窦积血8例,正常6例。纠正了3例假阳性和6例诊断骨折类型不准确。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图像技术能使横断面图像快速、准确、多样化处理成为直观图像,更准确显示鼻骨创作性骨折的形态及范围。对传统X光照片所得信息有了更高层次的补充,提高了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32例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DHS组70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PFNA组62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较DHS组长,术中出血量较DHS组少,住院时间较DHS组短,下地时间较DHS组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54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2±0.79)年;PFNA组4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4±0.72)年.末次随访时DHS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1.29±9.38)分和优良率79.63%较PFNA组(94.68±4.90)分和95.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DHS相比,应用PFNA治疗具有稳定性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患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长节段颈髓损伤的损伤机制以及后路广泛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无骨折脱位型长节段颈髓损伤的患者,其中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和继发性颈椎管狭窄的颈脊髓损伤共25例(80.65%);伴后纵韧带钙化3例(9.68%);伴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2例(6.45%),采用后路广泛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脊髓功’能的变化及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31例术后随访3~17个月,平均9个月,术静ASIA评分平均为96.63±6.4分,术后3周ASIA评分平均为158.53±12.4分,术后3个月ASIA评分平均为18i.68±12.6分,术前和术后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者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除2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原因;作用因素有惯性作用和直接外力;后路广泛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的超声诊断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43例胰腺癌患者的超声、CT及特殊化验检查,探讨超声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和误诊原因。方法 43例胰腺癌患者在治疗前均行超声、CT、血清CA19-9检查。结果 超声对胰腺癌的确诊率为60.5%,CT86.7%,CA19-9 90.7%,超声与CT确诊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T与CA19-9确诊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临床上怀疑胰腺癌者,超声是首选,诊断有一定价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观点是手术复位后植骨修复骨缺损,但在骨缺损的填充物选择方面仍有不同的意见。目的:观察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置入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01/2010-12采用注射硫酸钙人工骨植骨及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全部病例均行X射线摄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及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结果与结论: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5年,X射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无骨不连发生;无感染情况发生;2例患者切口有渗出,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阴性。Lysholm评分(88.3±5.1)分,优13例,良17例,一般4例。初步证实微创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钢板内固定重建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骨再丢失,改善远期疗效,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和X线平片对膝关节囊内骨折的诊断价值,并研究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132例临床疑诊膝关节囊内骨折患者同时进行X线平片检查和超声检查,并以CT(或MRI)检查作为金标准,全部影像检查均在8h内完成。X线平片包括前后位和仰卧水平投照片,制动10min以上摄片。超声检查患者采用仰卧位,探头频率7-12MHz,关节制动时间10min以上。分别统计X线平片和超声显示关节囊内骨折线、积脂血症、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以骨折线或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及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CT(或MRI)显示骨折组104例,其中60例并存关节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8例。X线平片检查:骨折组87例见骨折线,17例未见骨折线(隐匿性骨折),48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5例未见骨折线,3例误为骨折(假阳性)。超声检查:骨折组32例见骨折线,72例未见骨折线,其中60例见积脂血症;非骨折组26例未见骨折线,2例误为骨折(假阳性),均未见积脂血症。在17例隐匿性骨折中,平片和超声分别显示积脂血症8例和13例。平片(和超声)显示骨折线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43.9%)、83.7%(30.8%)、89.3%(92.9%)、96.7%(94.1%)、59.5%(26.5%);平片(和超声)显示积脂血症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00%)、80.0%(100%)、100%(100%)、100%(100%)、85.7%(100%);以积脂血症作为标准判定关节囊内骨折,x线平片(和超声)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6%(66.7%)、46.2%(57.7%)、100%(100%)、100%(100%)、33.3%(38.9%)。依据骨折线或积脂血症,X线平片(和超声)诊断膝关节囊内骨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74.2%)、91.3%(69.2%)、89.3%(92.9%)、96.9%(97.3%)、73.5%(44.8%)。超声和x线平片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96.2%、89.3%、97.1%、86.2%。结论X线平片和超声检查均低廉、便捷、普及,它们各有优缺点,在膝关节囊内骨折诊断中,单独应用准确率均较低,有漏诊可能。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对于部分隐匿性骨折,超声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初步了解、评价不同髋关节疾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的近期疗效,对THR术前适应证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145例首次THR患者随访取得59例(60髋)完整随访资料,随访34~69个月,平均47个月。其中诊断为新鲜股骨颈骨折16例(27.12%);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例(25.42%);股骨颈陈旧性骨折8例(13.56%);骨性关节炎7例(11.86%);双侧髋关节病变9例(15.25%);股骨颈肿瘤3例(5.08%),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例(1.69%)。依据诊断将患者分为4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鲜股骨颈骨折组由术前21.6分恢复到术后82.5分(平均63.5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由45.7分恢复到86.3分(56.9岁);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组由37.7分恢复到91.6分(58.9岁);骨性关节炎组由35.0分恢复到81.6分(59.5岁)。术后1例(1.7%)出现重度疼痛、活动严重受限;2例(3.4%)中度疼痛,活动受限;2例(3.4%)术后6周内曾经发生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并发。1例(1.7%)术后3年股骨骨折,骨折前功能评定优良;其他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均具有良好疗效,在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组置换术后Harris评分较高,但与其他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术后功能锻炼是髋关节置换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超声、CT/MR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和CT、MR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原发性舌癌、12例复发性舌癌术前同时行超声和CT/MR检查,对比观察肿块以及颈部淋巴结的情况。结果超声与CT/MR比较可知口腔内超声对于小病灶的检出率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检出率大于CT和MR,而CT和MR对于侵犯周围组织及骨骼的评估要优于超声。结论超声可作为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而对于侵袭范围较广且疑有骨质破坏的病例,可在超声的基础上再加行CT或者MR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