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对我院2002-06~2005-12颈椎前路椎管减压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44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4~68(平均45.5)岁;其中急性颈椎骨折、脱位21例,颈椎肿瘤3例,脊髓型颈椎病20例。  相似文献   

2.
<正>本研究将ProSeal喉罩(PLMA)应用于颈椎骨折前路手术,观察其与传统气管插管全麻的优缺点,为该型喉罩临床应用于颈椎骨折手术提供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均为颈椎骨折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6~63岁,体重54~68kg,身高150~  相似文献   

3.
笔者几年来应用中医辨证自拟方剂,治疗颈椎综合征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伴截瘫病人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25例颈椎骨折伴截瘫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给予严密的护理并行Frankel分级比较.[结果]按Frankel分级,17例有不同程度恢复(68%),5例无明显变化,3例死亡.[结论]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颈椎损伤合并截瘫病人的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78例X线片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X线片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8例经临床和X线检查证实的颈性眩晕病例的X线片征象。结果发现78例中,颈椎生理曲度异常55例,颈椎失稳者39例,椎体骨质及椎间盘退行性68例。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双边双突征、钩椎关节增生肥大是颈性眩晕的主要X线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对颈椎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对68例颈椎骨折患者采用语言法、文字法及示范实践法开展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颅骨牵引、饮食指导、肢体功能锻炼、膀胱功能训练6项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6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可显著提高颈椎骨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对颈椎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对68例颈椎骨折患者采用语言法、文字法及示范实践法开展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颅骨牵引、饮食指导、肢体功能锻炼、膀胱功能训练6项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6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可显著提高颈椎骨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8.
诊断颈椎骨质增生的新途径--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CDE对椎动脉(VA)显示可间接判定颈椎骨质增生,进一步探讨其对增生部位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应运CDE常规显示C6-C2段VA,并分段测量其内径,峰值流速(Vmax)。68例患者全部行X线检查。结果:68例CDE发现62例(占91.1%),根据增生部位及增生程度的不同,椎动脉段表现为迂曲型,连续型,错位平行型。结论:与传统X线相比,CDE诊断颈椎骨质增生的准确性较高,具有方便,省时快捷,使患者免受X线对机体损害等优点,CDE可作为颈椎骨质增生的辅助诊断手段,是临床诊断颈椎增生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颈椎眩晕症是由于颈背部软组织病变导致颈椎节段性失稳而引起的椎动脉供血不足产生的眩晕为主症,常伴有头痛、耳鸣、视物疲劳、体位性猝倒等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近三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加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症68例,疗效颇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与颈椎不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0/2002门诊和住院的84例VBI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进行颈椎X线检查,在过伸过屈位X片上测量椎体间角度位移和水位移,在自然侧位X片上记录颈椎曲线。结果:VBI组有68例(81%)共74个节段有颈椎不稳,其中C5~619C3~416例,C2~3,C6~7各1例;正常对照组有4例(13%)共4个节段颈椎不稳,其中C4~52例,C3~4,C5~6各1例。两组颈椎不稳例数比较检验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χ2=43.44,P<0.01)。VBI组颈椎线异常39例(46%),正常对照组颈椎曲线异常4例(13%),两组比χ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0.31,P<0.01)。结论:VBI眩晕与颈椎不稳密切相关,颈椎不稳很可能是导致临床眩晕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颈椎前路手术技巧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应超 《临床医学》1998,18(9):13-14
颈椎前路手术用于治疗颈椎疾病已有40余年的历史,作者自1989年开始应用该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研究探讨,积累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24~68岁,平均56岁。脊髓型颈椎病3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31例,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孤立型)3例。完全性瘫痪11例(包括急性颈椎间盘突出2例,颈椎骨折脱位9例),不完全性瘫痪75例。病变部位:C_4~_55例,C_5~_628例,C_6~_715例,C_5~_(6、6)~_732例,C_4~_(5、5)~_(6、6)~_76例。病变  相似文献   

12.
袁红 《护理研究》2006,20(33):3041-304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TT)又称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或钙化),人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手足及躯干的感觉异常、运动麻痹、膀胱等神经症状的疾患[1]。我院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3年3月—2006年3月9例住院行经颈后路单开门成型术的颈椎后韧带骨化症病人,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3岁。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由于病人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加之对手术期望值高,担心愈后,术前都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2007年10月,我们对3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呼吸困难预防与处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37~68岁,平均53岁.均为脊髓型颈椎病,均行颈椎前路取自身髂骨植入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卧式牵引配合颈椎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综合组68例,卧牵组52例,经2疗程临床观察,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综合组比卧牵组疗效显著(P<0.025)。结论卧式牵引配合颈椎按摩及电脑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独的卧式牵引法,提示综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手法及牵引治疗颈椎病性颈性眩晕 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几年来积累颈椎病致颈性眩晕 39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男性 14例,女性 25例,年龄 17~ 68岁,病程最短 1d,最长 2年。颈椎外伤史 1例。长期伏案工作 19例,有颈椎病史 19例。颈椎摄片见颈椎骨质增生 17例,颈椎间盘突出 15例,颈椎环枢关节半脱位 3例,其余 4例年龄较小,无 X线片变化。触摸结果其中有 28例颈椎棘突有向左或向右偏歪,偏歪一侧棘突下方有明显压痛。 方法:患者采用坐位,全身放松。 (1)用一指弹推法,抓头部五经约 10min。 (2)用一指弹推或揉法施于颈项部 (颈夹肌 ),以放松局部紧张的肌群约 10min。 (3)按、…  相似文献   

16.
脑外伤后综合征中颈椎损伤致病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中颈椎损伤的致病作用。方法:6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接受颈部体查及X线检查并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同时接受脑损伤治疗及颈椎损伤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4周),对照组第一疗程仅接受脑损伤治疗,第二疗程接受与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均接受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ESCV)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结果:68例患者均发现有颈椎损伤。第一疗程后治疗组ESCV评分明显提高,SCL-90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二疗程后两组ESCV及SCL-90评分接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损伤是脑外伤后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应颅颈兼治,才能提高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生物活性玻璃在骨不连、骨折愈合过程中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但其在脊柱骨融合过程中的效果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颈椎前路单节段椎间融合患者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聚醚醚酮材料椎间融合器,其中内填充自体松质骨植骨32例为对照组,采用生物活性玻璃填充36例为实验组。随访观察两组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及伤口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相当,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治疗3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性融合率分别为94%,9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6个月时全部融合。两组随访3,6,12个月时椎间隙高度和颈椎曲度指数均获得良好维持,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颈椎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中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颈性眩晕的诊断和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疾患引起的眩晕近几年来十分多见,我科于1992年1月~1996年8月共收治颈性眩晕患者30例,经给予药物及物理治疗,收到较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理疗康复病房颈椎疾患引起的眩晕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1~68岁,平均46.2岁。病程2d~5年。30例患者均有眩晕并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晕厥、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颈肩臂疼痛及活动受限。部分患者伴随有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神经性耳聋及脑梗塞等。检查30例患者上位颈椎及枕大神经均有压痛[’·’],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拍片及CT检查…  相似文献   

19.
纠正颈椎异常曲度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在颈椎病的发病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既往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对纠正异常生理曲度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入手探讨有关颈椎病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本组 300例,其中男 171例占 57%,女 129例占 43%;年龄 24~ 72岁,平均 44.3岁;住院病人 96例占 32%,门诊病人 204例占 68%;病程 2个月~ 17年,平均 3.7年;颈型 87例、神经根型 63例、椎动脉型 36例、交感型 6例、混合型 108例,脊髓型缺如。全部病例均有颈椎 X线正侧加双斜位片。 X线报告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252例占 84%,后凸 48例占 16%。颈椎骨质增生 …  相似文献   

20.
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方法水针(香丹注射液8ml加伊痛舒2ml)行颈椎两旁夹脊穴注射,坐位颈椎颌枕头套牵引及手法整复治疗一疗程。结果本组88病例经一疗程的治疗,优68例,良16例,好转10例,无效为0例,有效率100%。结论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和精心护理,利用该方法疗效显著,能及时的为病人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