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抗体测定、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血小板减少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在血小板计数的比较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组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ITP组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贝克曼DxH800血液分析仪(简称DxH800)出现大血小板报警信息时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如何根据血小板直方图判断大血小板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5—9月DxH800检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部患者的血常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当出现大血小板的报警信息时,通过比较仪器检测和人工显微镜计数结果,评价DxH800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分析大血小板不同占比情况下,血小板直方图的不同形态。结果 101 106份住院部患者的血常规标本,656例出现了大血小板的报警信息,经过人工显微镜镜检,发现其中有94例血小板计数是假性降低,3例比人工显微镜计数结果偏高。通过比较仪器检测血小板计数、人工显微镜计数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发现当大血小板所占比例20%时,仪器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出现统计学误差,观察大血小板所占比例不同的标本的血小板直方图,均呈现"平台式",且随着大血小板比例的升高,血小板直方图尾部与X轴间的截距越大。结论 DxH800出现大血小板报警信息时血小板计数结果85.4%是可靠的,而通过观察血小板直方图的形态可大致判断大血小板的比例,并及时通过人工显微镜镜检或其他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纠正,避免大血小板比例较高样本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6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观察组),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7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1例、急性白血病(AL)37例,对照组为102例体检健康者.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及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结果 ITP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P<0.05);AA及AL组PLT、PCT、MPV均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P<0.05);ITP、AA及AL组间PLT、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MPV、PDW高于AL和AA组(P<0.05).与治疗后未缓解组比较,ITP、AA、AL缓解组PLT、PCT均增高(P<0.05),ITP组MPV、PDW下降(P<0.05),AA、AL组MPV升高(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检测作为判断病情转归的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ITP病人血小板异常直方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ITP病人血小板计数异常直方图,分析判断血球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准确度,是分析后质控的重要步骤,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应用血球计数仪和显微镜计数法分别计数80例临床已确诊的ITP病人血小板,并且观察血小板直方图、MCV、红细胞计数值。2种方法所测的血小板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通过观察ITP病人异常血小板直方图:RBC计数和MCV都正常组,血球计数仪法与显微镜计数法比较,血球计数仪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低,P〈0.01;RBC计数)6.0×10 12/L,MCV(70fl时,血球计数仪法出现假性减低和假性增高同时存在,P〈0.01;RBC计数)6.0×10 12/L,MCV(70fl,此组病人治愈后,血球计数仪法只出现假性增高,P〈0.01。[结论]ITP病人血小板计数直方图出现异常时,必须用显微镜计数法复查,ITP病人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可以作为结果的准确度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分类关系。方法:对145例IT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进行分组:Ⅰ组53例(血小板计数〈20×10^9/L),Ⅱ组49例(血小板计数20×10^9/L),Ⅲ组43例(血小板数50-80×10^9/L),各组患者分别行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再根据巨核细胞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每例患者分50个巨核细胞。结果:Ⅰ、Ⅱ、Ⅲ组巨核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巨核细胞分类中,除原始型巨核细胞Ⅱ、Ⅲ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幼稚、颗粒、产血小板及裸核型巨核细胞三组之间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ITP时,外周血血小板数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情况有密切联系,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越多,外周血小板计数就越多。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ELISA法作PAIgG,PAIgA,PAIgM联合检测,并作动态观察。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PAIg,PAIgM含量均明显高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PAIg增高患者采用泼尼松治疗,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PAIg含量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结论: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供临床治疗参考。方法:对42例符合ITP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碳尿素呼吸试验(UBT),以确定是否有HP感染,在其中18例HP感染的ITP患者中进行抗HP治疗,并观察血小板计数。结果:42例ITP患者的HP感染率和18例抗HP治疗后血小板上升值均没有意大利学者EMILIA等报告的高。结论:ITP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血小板计数也没有因抗HP的治疗而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病人初诊时血像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的预后价值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2 2 9例ITP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上升速度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ITP病人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疗效无关 ,治疗 2周内血小板达到 10 0× 10 9/L以上的病人 ,其基本治愈率较高 (94 .9% ) ;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越多 ,病人的预后越好 ,每单位涂片 (1.5× 3cm)巨核细胞计数大于 10 0个的病人治愈率达 86 .1%。结论 :ITP病人初诊时进行骨髓检查 ,并计数巨核细胞数 ,对诊断及预后的判定均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血像 ,观察血小板上升速度 ,对预后的判定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42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小板参数及所有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轻、中、重三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PLT、PDW、MPV、P-LCR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参数相关性分析,PLT与MPV呈负相关(r=-0.513,P〈0.05),MPV与P-LCR呈正相关(r=0.713,P〈0.05),其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ITP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ITP患者作为ITP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将ITP组患者按血小板计数(PLT)分为2组,PLT〉30×109/L组(n=20)及PLT〈30×109/L组(n=15)。以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及未缓解组。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结果 PLT〉30×109/L组及PLT〈30×109/L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这两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对于ITP的诊断、疗效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出血分级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ITP出血分级标准对123例ITP患者的424例次出血事件的评估,采用x2检验比较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的程度及时长的不同分组的严重出血(2级出血)发生率的关系.ITP患者依据血小板计数分成A组(20~30)×109/L、B组(10~20)×109/L和C组(0~10)×109/L,同时依据天数分成7组,共计21小组.结果 血小板减少≥4d的C组与B组的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的B组和A组的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3dPLT下降至≤20×109/L或>4d PLT下降至≤10×109/L时,容易发生严重出血,故可作为ITP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罗招凡  范侠 《江西医学检验》2001,19(4):195-196,199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患儿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对判断血小板计数结果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Abott公司Cell-DYN 3500血细胞分析仪对51例β-地贫患儿及40例健康查体对照儿童进行血常规分析及人工血小板计数,同时涂片瑞氏染色后油镜检查。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血小板人工计数值与仪器计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β-地贫患儿组红细胞及血小板直方图均呈异常改变,出现RBC MORPH及URI报警。血小板仪器计数结果明显高于人工显微镜计数(P<0.05)。结论:由此说明对于β-地贫患儿,应通过对其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的观察,结合显微镜人工计数及涂片染色镜检,方能得了血小板的准确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王全胜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1):1001-1002
目的:通过妊娠期不同时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使用小剂量泼尼松、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α-干扰素治疗,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出血症状改变,胎儿和孕妇有明显副作用,方法:19例妊娠期ITP患者药物治疗后,观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上升高峰时间及出血症状改善,有无胎儿及孕妇副作用,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病例血小板计数上升及上升高峰时间短,出血症状缓解明显,胎儿及孕妇安全,结论:妊娠早期ITP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妊娠中晚期患者小剂量泼尼松、α-干扰素及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良好,对胎儿及孕妇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不全的血小板直方图变化,判断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追寻原因,探求解决方法.方法 对72份XT-1800i检测无血小板相关参数结果的标本进行显微镜计数,将两种方法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针对不同原因纠正.结果 根据血小板直方图的变化及原因可将72份标本分为4组,每组标本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含量和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分型,探讨ITP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18例各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采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含量(PAIg G、A、M);对124例已确诊的ITP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巨核细胞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BPC)<80×109/L组的PAIg含量远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PC(80~100)×109/L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慢性组与急性组间PAI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含量阳性率排序为慢性ITP(96%)>急性ITP(91.1%)>非ITP(87.5%)>正常对照组(10%)。结论血小板数量与PAIg呈负相关,血小板减少越明显,测定PAIg含量的意义越大;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但并非ITP患者所特有,也不能代替骨髓检查,在诊断ITP时应首先排除相关疾病,骨髓检查仍是诊断ITP的主要依据,两者结合可进一步完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孔荣  邱宏春  吴鹏飞  王勇 《临床荟萃》2011,26(2):104-10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初诊时血小板4项参数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的价值。方法分析200例ITP患者(ITP组)及60例骨髓检验正常者(正常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关系,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上升速度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ITP组治疗后巨核细胞数低于治疗前,(69.5±14.6)个/片vs(178.8±54.1)个/片(P〈0.01),产巨核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治疗前,分别为(79.4±31.2)%vs(5.2±2.7)%、(86.9±52.3)×10^9/L vs(37.2±13.7)×10^9/L、(3.10±0.63)%vs(1.40±0.35)%、(9.6±1.7)fl vs(9.0±1.7)fl、(19.2±1.5)%vs(17.3±1.3)%(P〈0.05或〈0.01),但巨核细胞数、产巨核细胞比例、PCT、MPV和PDW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LT则低于正常对照组。ITP患者初诊时PLT不同水平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诊时不同巨核细胞数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者初诊时外周PLT与疗效无关,治疗2周内患者PLT超过100×10^9/L其基本治愈率较高(96.0%);每单位涂片(1.5 cm×3 cm)巨核细胞计数〉100个的患者治愈率达85.7%,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越多,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对骨髓产血小板功能及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ITP患者初诊时进行骨髓检查,并计数巨核细胞数,对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定均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血像,观察血小板上升速度,对预后的判定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环孢素A对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CD20+、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难治复发性ITP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环孢素A对进行治疗,疗程周期为3~4个月。动态监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D20+指标变化、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66%vs 65.52%,χ2=4.858,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2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发热、肺部感染、皮疹和消化道感染不良反应,但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环孢素A对难治复发性ITP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CD20+和血小板计数表达水平,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不同毒力亚株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印记法检测64例ITP患者和59例对照者的血清H.pylori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空泡毒素蛋白A(VacA)、尿素酶A(UreA)、尿素酶B(UreB),并对CagA+和/或VacA+阳性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抗H.pylori治疗,另一组、CagA-和VacA-以及H.pylori阴性患者组未作抗H.pylor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结果ITP组患者H.pylori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H.pylori阳性患者CagA+和/或VacA+型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gA+和/或VacA+阳性患者经H.pylori根治后血小板计数较CagA+和/或VacA+阳性未根治组升高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TP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而且不同毒力亚株感染与其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7):722-722,72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寿命缩短、过度破坏及生成障碍,造成外周血小板减少,从而引起出血症状。本文对62例ITP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抗体、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异常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体积、及其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照组为30例健康志愿者。结果:脑梗死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动态变化;梗死面积与PLT呈负相关,与MPV成正相关。结论: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的计数及体积,对临床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梗死面积和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