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及效果,为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6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病人从就诊至收治卒中单元5个环节时间,包括就诊至CT检查时间(DIT)、就诊至CT报告时间(T1)、CT报告至静脉溶栓时间(INT)、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就诊至入卒中单元时间(T2);统计静脉溶栓前、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四肢肌力情况。[结果]6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DIT(18.84min±14.32min),T1(32.54min±16.20min)比NINDS国际标准建议时间短,而INT(44.32min±24.67min)、DNT(72.52min±32.47min)、T2(480.00min±480.92min)比NINDS国际标准建议时间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前NIHSS评分(9.66分±6.20分)与入院第7天NIHSS评分(5.00分±5.5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病人入院第7天神经功能治愈15例,显效25例,有效7例,病人肌力≤3级7例。[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措施缩短了院内抢救时间,提高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率及治疗效果,四肢肌力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并探讨实施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4.5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急诊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救治的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进行从入抢救室至出院全时间区间内的追踪研究。将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方法救治的36例病人作设定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实行标准化的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后救治的55例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静脉溶栓的门药时间(DNT)、住院时间及溶栓30d后Barthel(BI)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溶栓的DNT为45.96min±12.05min,短于对照组的54.11min±20.77min,住院时间为10.07d±2.39d,短于对照组的12.75d±3.45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30d后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可提高护士的逻辑性和执行力,缩短静脉溶栓的DNT,可提高救治效率,而且一定程度上缩短静脉溶栓病人后期治疗住院时间,然而对4.5h内静脉溶栓治疗病人30d后的BI指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品管手法及科学统计工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至静脉溶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至静脉溶栓平均时间由最初的60 min下降至36 min,从急诊就诊到开始静脉溶栓时间达标率由现况值的35. 48%提升到60. 00%,目标达成率为105. 33%,进步率为69. 10%。[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可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救治效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2018年10月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急诊工作模式,构建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并应用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比较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前后对脑卒中病人救治效率、救治效果及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实施后病人分诊评估时间、CT检查时间、等待报告时间、等待静脉溶栓时间、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溶栓预后良好率、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能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救治时间,提高病人救治效率及治愈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疗效和生存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李雪燕  王英 《全科护理》2016,(31):3283-3284
[目的]总结使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溶栓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使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完成后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对病人进行随访,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发生口腔出血并发症2例,牙龈出血并发症2例,尿道出血并发症1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1例,1例气道出血,1例角结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所有出现不良反应并发症的病人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均好转。3个月后对病人进行随访,与刚完成溶栓治疗后相比较,97例病人NIHSS评分降低,4例病人NIHSS评分无明显改变,3例病人NIHSS评分稍有增加。[结论]使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护理干预后能及时地处理病人在溶栓后出现的出血、肌力变化等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有利于病人的早期康复及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优化血管再通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诊溶栓效果和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优化血管再通流程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血管再通流程优化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组(血管再通流程优化后),对比分析两组急诊溶栓效果和临床结局的差异性。[结果]与流程优化前相比,优化血管再通流程后急诊溶栓实施率(28.07%)、急诊血管再通率(16.49%)、病人满意度(94.74%)明显提高,入院至接诊时间、入院至确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优化血管再通流程能够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就诊时间,提高急诊静脉溶栓率,可减轻病人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的康复训练、均衡饮食、生活作息和复诊随访4个方面得分及康复依从性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5);试验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依从性、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白光芳 《全科护理》2013,(32):2998-2999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围溶栓期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超早期静脉溶栓疗法的病人所实施的围溶栓期的护理措施.[结果]59例病人无一例死亡,且溶栓后24 h、7 d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优于溶栓前(P<0.05).[结论]系统而规范的围溶栓期护理能为尽早实施溶栓治疗争取时间,能保证静脉溶栓安全有效进行,有利于病人更好地恢复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跨学科溶栓治疗团队建设方案及实践效果评价。[方法]对急性脑卒中跨学科溶栓治疗团队的人员构成、运行模式等进行构建及运行,采用溶栓各重要节点时间、NIHSS、并发症对运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病人入院至预检分诊、急诊医生接诊、标本送检、检验室出报告、CT检查、CT出报告、DN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溶栓后第14天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4,P=0.35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跨学科溶栓治疗团队建设有利于缩短溶栓准备时间,改善病人溶栓后神经功能,可为进一步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救治流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溶栓治疗后是否出血分组,其中37例静脉溶栓后出血患者纳入出血组,87例静脉溶栓后未出血患者纳入未出血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发现,体温上升、纤维蛋白原阳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前循环梗死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影响因素较多,临床治疗应针对性给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新萍 《护理研究》2006,20(19):1729-173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病人领悟社会支持情况。[方法]应用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对64例PS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SD病人PSSS得分为54.81分±12.73分,其中领悟家庭内支持得分22.78分±4.31分,领悟家庭外支持得分为36.03分±9.89分。[结论]PSD病人领悟社会支持呈中等水平,其中领悟家庭内支持高于家庭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张琳  施雁  朱晓萍 《护理研究》2017,(6):2104-2107
[目的]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流程的现状及其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现场追踪调查法对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进行调查,并绘制因果分析图分析院内延误关键环节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人入院至CT出报告、入院至检验结果出报告、入院至溶栓用药中位时间分别为47.0min,92.0min,112.5min,均高于国际标准,且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60min的百分比仅为5%;因果分析图显示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为医院急救组织管理体系缺失、脑卒中信息化平台未完善、专业业务培训不足和质量监控有待改进等。[结论]构建急救组织管理体系、研发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共享平台、加强专业业务培训、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计划等措施是缩短院内延误时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流程的现状及其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现场追踪调查法对4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进行调查,并绘制因果分析图分析院内延误关键环节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人入院至CT出报告、入院至检验结果出报告、入院至溶栓用药中位时间分别为47.0min,92.0min,112.5min,均高于国际标准,且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60min的百分比仅为5%;因果分析图显示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为医院急救组织管理体系缺失、脑卒中信息化平台未完善、专业业务培训不足和质量监控有待改进等。[结论]构建急救组织管理体系、研发急诊脑卒中信息化共享平台、加强专业业务培训、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计划等措施是缩短院内延误时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马雪  王英  吴娅  李玮  张猛 《全科护理》2016,(31):3244-3247
[目的]探讨在多模影像指导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病人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后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总结护理措施。[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17例行动静脉联合治疗的AIS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溶栓前以及溶栓后1h,2h,24h和出院时对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出院时和溶栓后90d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预后。[结果]17例病人中死亡1例,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隙出血1例,其余14例病人出院时NIHSS评分(7.36分±7.51分)比溶栓前(16.57分±6.07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溶栓后90d日常生活能力MBI比出院时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7分±13.57分vs 56.79分±13.12分,P=0.004)。病人90d时神经功能预后较出院时mRS评分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分±1.78分vs 2.57分±1.56分,P=0.001)。[结论]在多模影像指导下,卒中病人个体化管理可以缩短其就诊到溶栓的时间(静脉溶栓)和就诊到穿刺的时间(血管内治疗),扩展时间窗能增加病人接受溶栓治疗的机会,有效提高病人血管再通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时间追踪联合流程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时间追踪表,对每例病人从入院到溶栓的各时间节点追踪并进行流程优化。按护士参与的流程优化的病房护士溶栓、卒中护士前移CT室溶栓和急诊护士溶栓3个阶段,收集流程优化期间病人的资料,比较3个阶段发病4. 5 h内入院病人的溶栓率、入院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发病4. 5 h内入院病人的溶栓率、DNT、DNT≤60 min的病人比例,在病房护士溶栓阶段分别为44. 0%、101 min、18. 2%,在卒中护士前移CT室溶栓阶段分别为84. 9%、65 min、45. 8%,在急诊护士溶栓阶段分别为93. 9%、40 min、87. 0%,且病房护士溶栓阶段与其他两阶段相比,发病4. 5 h内到院AIS病人静脉溶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急诊护士溶栓阶段与其他两个阶段相比,DNT、DNT≤60 min的病人比例、溶栓后24 h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运用时间追踪、护士参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流程优化,可有效减少院内时间延迟,提高溶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脑卒中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和社会参与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主参与问卷(IPA)对168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参与总分为(56.89±12.42)分,条目得分为(2.28±0.50)分;社会支持总得分为(40.59±4.93)分,客观支持得分为(12.38±2.25)分,主观支持得分为(19.86±2.73)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8.35±1.41)分;社会支持得分与社会参与得分呈负相关(P0.01),即社会支持越好,社会参与水平越高。[结论]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密切相关,在康复护理中应关注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引导家庭、社区、社会给予脑卒中病人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以促进其社会参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应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评价,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关系,应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总评分为(65.39±2.15)分,心理弹性总评分为(58.63±4.02)分,社会支持总评分(48.36±5.02)分。不同年龄、学历、病程及医疗方式的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评分存在差异(P0.05),不同家庭收入、婚姻状况的病人获得社会支持不同(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总评分、与他人关系与心理弹性及总社会支持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有密切的关系,医护人员可通过增强病人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最新的循证医学依据提示[2,3],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唯一有效的手段。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建议,在时间窗内溶栓治疗,目前认可的方案是4.5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1,3]。阿替普酶与天然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性能相同,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应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进行评价,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关系,应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评分为65.39分±2.15分,心理弹性评分为58.63分±4.02分,社会支持评分为48.36分±5.02分。不同年龄、学历、病程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年龄、学历脑卒中偏瘫病人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收入、婚姻状况病人获得的社会支持不同(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总评分与他人关系与心理弹性总分及社会支持评分呈正相关(P0.05)。经Cox风险模型分析可知,低学历、家庭收入是影响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危险因素(P0.05),而病程5年、心理弹性、社会支持是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有密切的关系,医护人员可通过增强病人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