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1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IMT值将其分为A组(CIMT正常组:CIMT1.0 mm;35例)与B组(CIMT增厚组:CIMT≥1.0mm;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CysC,SUA等生化指标水平,分析其对CIMT的影响。结果:B组年龄、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ysC、SUA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的CIMT与CysC,SUA呈正相关(P0.05),CysC,SUA是影响CIM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患者的CysC,SUA水平与C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及单核细胞在HbA1c与CIMT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9年于华东疗养院体检的T2DM患者1539例,根据CIMT的厚度分为正常组808例(CIMT<1.0 mm)、增厚组731例(CIMT≥1.0 mm);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HbA1c能否作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进而采用Hayes编制的SPSS宏中的简单中介模型分析单核细胞在HbA1c与CIMT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混杂因素后,HbA1c是T2DM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通过单核细胞对CIMT增厚的中介效应值为0.0174(0.0021,0.0353),中介效应显著;加入中介变量单核细胞后,HbA1c对CIMT增厚的直接效应为0.0888(-0.0044,0.1821),直接效应不显著,单核细胞在HbA1c与CIMT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HbA1c是T2DM患者CIMT增厚危险因素,单核细胞在HbA1c与CIMT增厚的关系中起到主要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小青  毕会民 《临床荟萃》2012,27(21):1866-186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将入选的160例T2DM患者分为CIMT正常组(A组)80例与CIMT增厚组(B组)80例,分别进行血清铁蛋白(SF)、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参数测定,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IMT.结果 B组Fins、HOMA-IR和SF明显高于A组(P<0.05或<0.01),分别为Fins(5.97±0.59) mU/L vs (7.42±0.08) mU/L;HOMA-IR l.49±0.30 vs 2.56±0.02;SF(350.33±6.51) μg/L vs (473.33±30.55) μg/L;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F水平与CIMT、Fins、HOMA-IR具有显著正相关(r=0.964、0.900、0.943,P<0.05或<0.01).结论 SF的升高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诊断的T2DM患者共122例,根据CIMT分为两组:CIMT正常组(CIMT<1.0 mm)70例和CIMT增厚组(CIMT≥1.0 mm,伴或不伴斑块)5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抵抗素水平,并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IMT.结果 与CIMT正常组相比,CIMT增厚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CIMT具有显著相关性(r=0.247,P=0.028),而且经校正性别、年龄、BMI后,血清抵抗素水平仍与CIMT显著相关(r=0.198,P=0.03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血清抵抗素与CIMT增厚呈显著性关联(OR=1.39,95%CI:1.08~2.04,P=0.037).结论 血清抵抗素是T2DM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146例T2DM进行横断面分析,详细采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基本资料,并检测糖脂代谢、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vWF等指标,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AS组94例和非AS组54例,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并分析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厚度(CIMT)的因素。结果 AS组年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内皮素-1(ET-1)和vWF高于非AS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一氧化氮(NO)低于非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差系数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血清vWF水平与TG、LDL-C、ApoA1/ApoB、ET-1和CIMT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与NO具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TG、LDL-C、NO、ET-1和vWF是影响CIMT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vWF表达水平与脂质代谢紊乱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存在密切联系,是影响CIMT和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接受体检的T2DM患者312例,行碳十三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完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根据13C-UBT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颈动脉AS指标的差异。进一步将Hp感染组分为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比较三组颈动脉AS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CP)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Hp感染组CP检出率大于非感染组(P0.05);左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右侧CIMT、平均CIMT大于未感染组(P0.05)。Hp轻度感染组CP检出率54.0%,中度感染组69.3%,重度感染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右侧CIMT分别为(1.08±0.27)mm、(1.21±0.31)mm和(1.32±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中肥胖率、TC、LDL-C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是T2DM发生CP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T2DM患者感染Hp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且与Hp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p感染是T2DM患者发生C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低度炎症在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睾酮(T)与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相关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男性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T浓度分为A组(低度炎症正常T组)17例、B组(低度炎症低T组)15例、C组(非低度炎症正常T组)18例和D组(非低度炎症低T组)20例。观察各组体质量指数(BMI)、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等临床指标,分析血浆T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B组Hb Alc、CRP、LDL-C及CIMT均明显高于A组,HDL-C、血浆T水平低于A组(P0.05);D组BMI、Hb Alc、CRP、LDL-C均明显高于C组,HDL-C、血浆T水平低于C组(P0.05);整体血浆T与CIMT呈负相关(P0.05);低度炎症患者血浆T和CIMT呈显著负相关(P0.05),非低度炎症患者的血浆T和CIMT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控制Hb Alc、BMI、TC、TG以及LDL-C后,血浆T和CIMT仍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控制CRP后,血浆T和CIMT无相关(P0.05);以血浆T为自变量,CIMT为因变量,在校正年龄、病程、Hb Alc、BMI、TC、TG以及LDL-C等因素之前与之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校正CRP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T2DM患者血浆T与CIMT呈负相关,且低度炎症反应对该相关性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7例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者组),9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LP-PLA2、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同时收集上述人群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CHO、TG、HDL、LDL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结论 LP-PLA2水平是T2DM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检测对T2DM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致初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与动脉斑块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初发T2DM患者347例,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测量患者血压、体重指数,留取空腹静脉血查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血肌酐(CRE)、尿素氮(BUN)、胱抑素(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C-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分别分析初发T2DM患者CI M T与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与斑块有关的因素有B M I,SB P,TC,LDL-C,HDL-C,Cys-c,年龄,高血压史;与CIMT有关的因素有SBP,HDL-C,Cr,Cys-c,年龄,高血压史。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为IMT的独立危险因素,SBP和BMI为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发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危险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和-137G/C位点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7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记为T2DM组,另选择同期该院体检健康的2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T2DM组患者再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正常组(n=122)和CIMT增厚组(n=253)。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检测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和-137G/C位点基因型。分别比较各组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和T2DM组的BMI,CIMT和高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70,Z=16.038,χ2=6.261,P<0.05),两组吸烟和血脂异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00,1.991,均P>0.05)。CIMT正常组和CIMT增厚组在吸烟、CIMT,糖尿病病程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302,Z=15.694,12.057,均P<0.05),两组BMI,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67,0.741,3.133,均P>0.05)。对照组和T2DM组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和-137G/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4,4.939,1.742,2.812,均P>0.05)。CIMT正常组和CIMT增厚组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和-137G/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0,11.957,均P<0.05),两组-137G/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96,2.931,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和-607C/A(CC vs CA+AA)基因型是T2DM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中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位点多态性与CA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骨钙素(O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中老年T2DM患者4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并根据其测值进行分组:CIMT正常(CIMT<1.0 mm)组112例、CIMT增厚(CIMT≥1.0 mm)组106...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02-190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9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本组T2DM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纯T2DM患者共计72例,第二组为合并血脂或者血压水平异常者118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患者组的股总动静脉、腘动脉以及胫后动脉Vmax、RI、IMT以及管径值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单纯性T2DM患者组与异常T2DM患者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组与对照组在动脉硬化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异常性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显著大于单纯性T2DM患者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价值显著,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表达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168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增厚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斑块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炎症指标、血糖、血脂及其他指标水平,同时分析IL-10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血清中IL-6、血糖、血脂及其他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随着IMT值增加,T2DM患者血清中IL-6、血糖、血脂及其他指标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水平与其他检测指标水平呈负相关(P0.05)。IL-6、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尿酸(UA)是导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而IL-10是保护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的相关性,并探究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T2DM患者87例,根据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分为3组,即无动脉粥样硬化组(n=25)、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组(n=14)、粥样斑块形成组(n=48),比较各组间血清ADAM10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根据颈部血管情况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n=25)及动脉粥样硬化组(n=62),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DAM10水平的诊断价值。结果依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展(无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IMT增厚组→粥样斑块形成组),血清ADAM10水平有递升趋势[(1676.12±736.42)pg/ml→(1835.00±798.79)pg/ml→(2016.77±787.63)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延长、增龄、收缩压升高、血清ADAM10水平增加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危险因素。血清ADAM10水平预测T2DM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12(95%CI:0.480,0.743),最佳截断值为1426.50 pg/ml,灵敏度为0.82,特异度为0.44。结论糖尿病病程延长、增龄、收缩压升高、血清ADAM10水平升高是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危险因素。血清ADAM10升高对T2DM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收集T2DM住院患者共165例,根据CIMT值分为内膜正常组59例,增厚组51例,斑块组55例,记录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高血压史、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血清SOD水平[(158.51±12.02)U/mL]及增厚组血清SOD水平[(152.00±15.04)U/mL]较斑块组[(145.24±10.30)U/mL]增高,且增厚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OD水平与年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CIMT呈负相关(r=-0.26、-0.16、-0.3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OD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因素(OR=0.938,P=0.003)。血清SOD诊断T2DM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17[95%CI(0.638,0.797)],最佳截断点为159.9U/mL,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52.5%,阳性预测值为74.5%,阴性预测值为60.8%。结论 T2DM患者血清SOD水平随颈动脉动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是CIMT增厚的保护因素,同时对合并颈动脉病变早期筛查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3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诊断为T2DM的患者138例,按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76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62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促甲状腺激素(TSH)、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D-二聚体(D-Dimer)、C型反应性蛋白(CR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P0.05,P0.01),其余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H、SBP、LDLC、Hcy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T2DM合并SCH易增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且TSH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内源性睾酮水平,探讨其与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99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应用超声测量并记录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根据平均CIMT...  相似文献   

18.
正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易合并冠心病,有资料显示~([1]):T2DM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达55%,其中65%-80%的T2DM患者死于冠心病。多项临床研究证明T2DM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3])。动脉粥样硬化为冠心病发生及进展的病理基础,同时也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病变基础。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在临床作为可反映全身血管的病变指标应用广泛,我们回顾性分析2015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老年(年龄≥45岁)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分析其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237例,均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并根据有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171例和无斑块组66例;测量患者腰椎、股骨颈和髋关节BMD,并分为骨量正常组160例和低骨量组77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患者股骨颈、髋关节BMD值[(0.924±0.142)、(1.027±0.157)g/cm~2]均低于无斑块组[(0.970±0.137)、(1.071±0.133)g/cm~2)](P0.05);低骨量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1.8%)高于骨量正常组(67.5%)(P0.0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股骨颈、髋关节BMD值呈负相关(r=-0.144,P=0.028;r=-0.130,P=0.047);高龄(OR=1.064,95%CI:1.022~1.109,P=0.003)、空腹血糖升高(OR=1.226,95%CI:1.050~1.431,P=0.010)及下肢动脉斑块形成(OR=2.445,95%CI:1.090~5.483,P=0.030)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P0.05),体质量指数增高(OR=0.822,95%CI:0.731~0.925,P=0.001)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关系。方法我院确诊的T2DM住院患者168例。根据颈部血管超声CIMT值分为颈动脉内中膜正常组与增厚组。检测患者血清HCY、NSE及常规生化指标,分析血清HCY、NSE水平与T2DM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关系。结果增厚组血清HCY、NSE水平高于正常组,且重度增厚组高于轻度增厚组(P0. 05)。高水平血清HCY和NSE是T2DM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 T2DM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可能与血清HCY、NSE水平密切关系,高水平血清HCY和NSE可增加T2DM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