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研究冠心病和风心病患者中心血与外用静脉血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vWF、GMP-140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中心血血小板GPⅡb/Ⅲa、GMP-140平均荧光强度较风心病之明显增高(P<0.01),冠心病组中心血、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膜vWF平均荧光强度较风心病组明显增高(P<0.01)。提示,冠心病血小桥活化程度较高。另外,冠心病组中心血血小板膜GPⅡb/Ⅲa、GMP-140平均荧光强度较自身外周静脉血高(P<0.05)。表明冠心病人中心血血小板活化状态高于外周静脉血,而风心病患者无明显血小板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及其受体的变化,并探讨其出血及血栓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部分MPD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血小板膜GP Ⅰb、GP Ⅱb/Ⅲa 以及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变化.结果MPD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膜GP Ⅰb百分标记率在MPD组为60.51%±11.80%,较正常对照组75.84%±6.18%减低(P<0.01).血小板膜GP Ⅱb/Ⅲa的百分标记率在MPD组和正常组分别为63.84%±10.92%和70.34%±9.15%(P>0.05).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百分标记率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55%±16.15%和68.71%±5.87%(P<0.05)和66.00%±3.34%和62.67%±3.39%(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MPD组病人血小板GP Ⅱb/Ⅲa存在较大异质性,个别病例还有异常条带出现.结论MPD病人出血或血栓形成可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受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血友病的实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和骨髓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血浆和血小板(占全血15%)中。vWF 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Ⅰb/Ⅸ/Ⅴ结合,激活 GPⅡb/Ⅲa 并桥接血小板与vWF,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vWF 还可介导血小板黏附到内皮细胞损伤后暴露出的胶原表面,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在一期止血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血浆中的 vWF 还与 FⅧ形成复合物以稳定 FⅧ,在二期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vWF 缺乏将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相似文献   

4.
高剪切力活化血小板钙离子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细胞外钙离子 (Ca2 )浓度对高剪切力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并测定高剪切力活化血小板时血小板内Ca2 浓度的变化 ,探讨Ca2 在剪切力活化血小板中的作用。方法 用锥板黏度计施加高剪切力作用 ,以荧光抗体CD6 1PerCP标记血小板 ,流式细胞术 (FCM )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以荧光染料Fluo 3AM标记血小板 ,FCM测定高剪切力作用后血小板内Ca2 浓度 ;并测定二磷酸腺苷 (ADP)对高剪切力作用下Ca2 反应的影响。结果 洗涤全血标本或加入钙离子螯合剂乙二醇四乙酸 (EGTA) ,造成细胞外低钙或无钙环境 ,高剪切力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由 5 9 6 %±5 1%下降到很低水平 ,而加入外源性Ca2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这种聚集。全血标本受到高剪切力作用 ,血小板内Ca2 浓度发生明显的升高 ;增加细胞外Ca2 浓度能增强这种反应 ,降低细胞外Ca2 浓度或阻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与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血小板Ca2 反应消失 ,而阻断GPⅡb/Ⅲa与血浆vWF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无明显影响。低浓度的ADP与高剪切力对血小板钙离子反应有协同作用。结论 细胞外Ca2 是高剪切力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必需条件 ,血小板内Ca2 反应可能是剪切力活化血小板时信息传递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志  刘萍 《中国临床医学》2016,23(6):857-858
正近年来,我国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血栓形成易导致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心肌梗死、心绞痛,是CHD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始发因素~[1]。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覆盖在血小板质膜表面,在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2-3]。目前已发现GP的5种血小板膜受体;GP与受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复合体,调节血小板性血栓的形成,其中GPⅡb HPA-3基因具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后表面一些抗原决定簇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研究中的意义。方法以凝血酶与腺苷二磷酸(ADP)分别在不同时间段(0~30min)诱导正常人血小板活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Ⅲa及P-选择素的表达;同时用全血法测定脑梗死患者相应抗原的改变。结果凝血酶及ADP活化血小板后均可导致GPⅠb表达呈现先下降又逐渐回升的可逆性分布趋势,各时间段引起的GPⅠb改变在两者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GPⅢa表达在活化后初期变化不明显,10min后呈现递增趋势;两种活化剂均可促使P-选择素显著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脑梗死患者GPⅠb表达减少,P-选择素的表达远高于对照组,GPⅢa无变化。结论凝血酶与ADP均能介导血小板活化,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使GPⅠb与GPⅢa逆转,同时P-选择素向外释放,而血小板表面活化相关性抗原的改变是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液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水平与静脉血栓性疾病(VTE)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下腔静脉(IVC)血栓造模,检测造模后2、8、24、72 h各组大鼠血液中GPⅠbα、vWF的变化情况;收集30例DVT患者、30例实验对照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样,ELISA法检测GPⅠbα、vW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鼠造模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血GPⅠbα、vWF水平均呈增高趋势。在下腔静脉受损、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2 h),GPⅠbα、vWF水平未明显增高;而在2~24 h血栓形成高峰阶段,假手术组与模型组GPⅠbα、vWF水平升高,模型组GPⅠbα、vWF升高更显著;24~72 h稳定血栓形成,GPⅠbα水平降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vWF水平仍表现高于2 h和对照组。DVT患者组GPⅠbα、vWF表达水平高于无DVT患者组及健康人对照组(P0.05)。结论血GPⅠbα、vWF表达水平随DVT发生而升高,与VTE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SA50组、ASA100组及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仪(FCM),准确测定各组经体外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共同活化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CD62P)的阳性表达率,观察并分析比较老年人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的变化。结果(1)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在ASA50及ASA100组分别为(64.40±15.71)%,(57.22±15.82)%,两种剂量阿司匹林均较对照组(75.8±15.71)%明显降低(P<0.05)。CD62P(P-Selec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1±9.57)%,(60.44±9.30)%,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78.59±6.38)%比较明显降低(P<0.05)。(2)ASA50组与ASA100组两组间比较,PAC-1的阳性表达率为(64.40±15.71)%与(57.22±15.8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的阳性表达率为(68.01±9.57)%与(60.44±9.30)%,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每日服用50mg和100mg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抑制无显著差异,双相激活血小板可以客观反映体内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α)表达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浆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19例ACI患者与117例健康对照者GPⅠbα的表达水平和vWF血浆水平,对不同类型ACI患者及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I患者外周血GPⅠbα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vWF的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ACI患者外周血GPⅠbα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ACI患者(P<0.05)。既往有ACI病史患者外周血GPⅠbα的表达及vWF的水平与既往无ACI病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大小和是否合并高血压对ACI患者GPⅠbα及vWF的血浆水平也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外周血GPⅠbα的表达和vWF的血浆水平可用于辅助诊断ACI;同时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对ACI患者外周血GPⅠb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5种血小板聚集功能分析仪探讨研究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可靠方法与准确参数。方法利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光比浊血小板聚集仪(LTA)实验,流式细胞仪(FC)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PAC-1(Fg、Ca~(2+)、GPⅡb/Ⅲa形成复合物的受体)、CD62p(P选择素)活化百分率检测实验,英诺华PL-11血小板分析仪实验,VerifyNow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实验(VerifyNow)与血栓弹力图实验(TEG)同时检测对照组与单服用氯吡格雷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1)对照组与患者组ADP%,ADP激活的PAC-1、CD62p受体活化百分率,MAR%,INHI%,TEG测得ADP诱导的MA(mm)值6个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SE、P2Y12受体的PRU,凝血酶诱导的MA(mm)值3个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P%与(100-INHI)%,MAR%,ADP激活的CD62p、PAC-1受体活化百分率呈正相关(r分别是0.565、0.939、0.769和0.583,P0.05);与TEG测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值(%Agg)无相关性(r=0.127,P0.05)。结论 (1)氯吡格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2)LTA操作便捷、廉价、结果稳定,在医院普及率高,是临床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lycoprotein Ⅵ,GP Ⅵ)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1名正常对照者血小板膜GPⅥ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GP Ⅵ分子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糖尿病患者P-选择素(CD62P)阳性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小板膜GPⅥ的平均几何荧光强度为93.66±35.24,正常对照组为62.83±24.20,糖尿病组GPⅥ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927,P<0.05).3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9例血浆中可溶性GPⅥ为阳性,阳性率为30%,且与血小板膜GPⅥ含量呈负相关(r=-0.633,P<0.05),而与CD62P及HbA1c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333、-0.417,P均>0.05.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GPⅥ含量与CD62P、HbA1c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09、-0.217,P均>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GPⅥ表达增高,检测血小板膜表面GPⅥ水平和血浆中可溶性GPⅥ水平对于预测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性以及了解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58-356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血小板活化在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包括血栓素A2(TXA2)抑制剂、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拮抗剂、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本文就以上几类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 (vWF)含量变化以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对 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及血浆GMP 1 4 0、vWF测定 ,其中 32例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 ,疗程 1 2周。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GMP 1 4 0、vWF含量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病患者 (P <0 .0 1 ) ,且GMP 1 4 0含量与vWF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1 )。缬沙坦使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白昼及夜间血压下降、血浆GMP 1 4 0及vWF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结论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更为明显。缬沙坦能在有效降压同时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索对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ITP)诊断特异和敏感的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 (MAIPA技术 )并加以改进 ,对比检测血小板洗脱液和血浆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结果 AITP患者血浆游离抗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 Ⅲa、GPⅠb Ⅸ )抗体总阳性率为 38.89%(5 4例中 2 1例 ) ,洗脱血小板表面抗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 Ⅲa、GPⅠb Ⅸ )抗体总阳性率为 6 8.5 2 %(5 4例中 37例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校正 χ2 =19.39,P <0 .0 0 5 )。原发AITP组血浆游离及洗脱血小板表面抗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 Ⅲa、GPⅠb Ⅸ )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与继发性AIT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ITP患者血小板数量与自身抗体滴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MAIPA法检测血小板洗脱液中抗血小板糖蛋白抗体在AITP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高度特异性 ,且敏感性较血浆抗体检测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lycoprotein Ⅵ,GPⅥ)多克隆抗体,用于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血小板膜GPⅥ的方法,并观察健康人血小板表面GPⅥ表达情况.方法:以重组融合蛋白为抗原,制备抗人血小板膜GPⅥ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运用该抗体结合FCM检测101名健康受试者血小板膜GPⅥ.结果: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BJ010经免疫沉淀技术、ELISA双抗夹心法证实能与血小板裂解液中变性及天然血小板膜GPⅥ结合;经FCM检测证实可识别血小板膜GPⅥ.101名健康受试者血小板膜GPⅥ的平均几何荧光强度的中位数为57.7(28.8~98.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5倍,性别间表达无差异.该法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3%和8.8%.结论:成功制备获得抗人血小板膜GPⅥ多克隆抗体BJ010,并建立了FCM检测血小板膜GPⅥ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lycoprotein Ⅵ,GPⅥ)多克隆抗体,用于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血小板膜GPⅥ的方法,并观察健康人血小板表面GPⅥ表达情况。方法:以重组融合蛋白为抗原,制备抗人血小板膜GPⅥ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运用该抗体结合FCM检测101名健康受试者血小板膜GPⅥ。结果: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BJ010经免疫沉淀技术、ELISA双抗夹心法证实能与血小板裂解液中变性及天然血小板膜GPⅥ结合;经FCM检测证实可识别血小板膜GPⅥ。101名健康受试者血小板膜GPⅥ的平均几何荧光强度的中位数为57.7(28.8~98.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5倍,性别间表达无差异。该法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3%和8.8%。结论:成功制备获得抗人血小板膜GPⅥ多克隆抗体BJ010,并建立了FCM检测血小板膜GPⅥ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 2P ,GPⅡb/Ⅲa的表达。结果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CD6 2P(4 8 3± 15 .2 ) % ,GPⅡb/Ⅲa(80 4± 10 .3)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后CD6 2P(2 4 2± 12 .4 ) % ,GPⅡb/Ⅲa(4 8.8± 8.4 ) %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0 0 1)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结论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膜糖蛋白(GP)与血小板功能密切相关,已知 GPIb 在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壁过程中起着 WF 受体的作用;GPⅡb/Ⅲa 上有纤维蛋白原的爱体,借助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血小板 GP的检测有助于鉴别某些出血性疾病。迄今已有人采用免疫电泳、放射免疫等方法对 GP 进行了定量检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 a807C/T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Ⅰa 807C/T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20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至少7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阿司匹林敏感(AS)组。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检测各组GPⅠa 807C/T多态性。结果AR组,ASR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AS组(P<0.005);AR组,ASR组的(TC TT)基因型的频率也均高于A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膜GPⅠa T807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显著相关(OR=3.76,95%CI:2.87~9.58)。结论血小板膜GPⅠa T807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相关联,可能为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 a 807C/T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20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至少7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阿司匹林敏感(As)组.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SSP)方法检测各组GP I a 807C/T多态性.结果 AR组,ASR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AS组(P<0.005);AR组,ASR组的(TC+TT)基因型的频率也均高于A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膜GP I aT807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显著相关(OR=3.76,95%CI2.87~9.58).结论 血小板膜GP I a T807等位基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相关联,可能为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一种遗传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