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们从1998年起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年龄48~69岁。男性20例,女性10例。脑出血患者11例,脑梗塞19例。就治前病程1~2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估(Brunnstrom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arthel指数)。治疗方法:(1)药物疗法:根据卒中性质分别进行常规治疗;(2)直流电碘离子导入;(3)电刺激疗法;(4)神经促通技术;(5)作业疗法;(6)体针和头针;(7)按摩,推拿。上述各方法每周6…  相似文献   

2.
头皮针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n=41)和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测定、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A)、Barthel指数(BI),分别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后,P300潜伏期头针组平均缩短38ms,对照组平均缩短17ms,头针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FMA及BI评分头针组改善幅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头针疗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针疗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安徽省宿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张学鉴我们于1992年7月至1993年9月用头针疗法对4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将同期收治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头针疗法组(治疗组)和单纯...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尽快地恢复脑卒中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笔者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用头体并针加电新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12例中,男64例,女48例;年龄38~7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1年。其中出血脑卒中38例(脑出血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缺血脑卒中74例(脑血检形成49例、脑梗死25例)。康复指征:(1)脑卒中特别是脑出血患者,抢救期已过,生命体征已趋于稳定,特殊治疗措施(如降颅压、止血等)已基本结束。(2)…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观察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处于脑卒中康复期,首次发病,存在认知障碍,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下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头针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头针组加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测定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头针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平均缩短约38ms,对照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平均缩短约17ms,头针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比较,头针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头皮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的干预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科2001年1~10月共收治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2例,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42病例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5~81岁,其中脑出血20例,脑梗死22例。肢体瘫痪20例,昏迷15例,全部病例都并发肺部感染。分析42例患者发生肺炎与护理介入之间的关系:(1)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且并发症多,免疫力功能差,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导致呼吸道清除细菌的功能降低。在此状态下,病菌最易侵入引起肺部感染。本文有18例脑卒中患者因抵抗力差而并发肺部感染。(2)卧床时间长:脑卒中患者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康复训练与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配合康复训练及头针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及头针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FMA)、ADL(BI)及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配合康复训练及头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各项功能,促进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采用斜刺法治疗慢性腰背肌肉筋膜炎7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病例全部为门诊患者,诊断明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45~68岁,平均55岁;病程3个月~10年。对照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8~65岁,平均56岁;病程2个月~12年。方法:(1)治疗组:①针具:选用故苏生产的瑞琪尔牌0.6mm粗3~7寸长不锈钢针灸针,该针柔韧性好,不易弯针、折针。②定位: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临床触诊检查结果,确定损伤的肌肉…  相似文献   

9.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8年1月~199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病人,总数40例,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28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全部病例接随机原则分为两组,20例接受上海仁和公司生产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治疗组),其中脑出血7例,脑梗死13例;另20例不接受该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其中脑出血5例,脑梗死15例。治疗组接受治疗时间为发病后 3-20 d,平均(9. 30±5. 87) d,年龄42~82岁,平均…  相似文献   

10.
1996年3月~1998年10月,我们采用静滴黄芪注射液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28例UAP患者诊断及分型符合文献〔1〕标准,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8例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41~68岁,平均(525±62)岁;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32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28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对照组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2~71岁,平…  相似文献   

11.
5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头针加音乐电疗的疗效观察,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50例患者均是男性,年龄45~55岁30例,56~65岁15例,66~73岁5例,平均年龄61.5岁。病程2个月~1年10例,1~5年20例,6~10年15例,10年以上5例,平均病程7年。50例患者均经X线或CT诊断为颈椎病,C4~7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椎管窄,椎孔缩小。患者多数有头晕、颈痛,肩、臂、手指疼痛麻木等症状。治疗方法:(1)头针感觉区(上1/5及中2/5)。在两眉中间至枕外粗隆尖…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检测脑脊液(CSF) D-二聚体(D-dimer,DD)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疗效评价的价值,我们检测了64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CSF中 DD水平,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64例患儿为我院1997年1月一1999年6月的住院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男39例,女25例;年龄5-13岁(平均8.3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4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22例,经治疗(ALL采用 VDLP或 VDCP方案,ANLL采用HA或D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对成人骨骼的不良影响。方法:63例男性分为2组;(1)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组21例,其中4例为哮喘患者,17例为COPD患者,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BDP)600~800ug/d治疗1个月至3年。(2)未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的COPD患者42例。30例健康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对象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行腰椎(L2、L3、L4)和近端股骨(股骨颈、大转子、Wa  相似文献   

14.
对167例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进行二对半检测,167例都有一项以上阳性(表1),同时检测抗HCV,发现重叠感染HCV42例,占二对半阳性中25.2%,本文重点对重叠感染的42例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文42例均系1997年1月至1998年...  相似文献   

15.
针灸与西药联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月至1998年1月我科采用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面瘫),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58例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42~78(平均57岁);单一组50例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3~...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82例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急性脑卒中病人82例(观察组),均为我院1998年7月~1999年6月的住院病人。其中脑梗塞49例,脑出血33例。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年龄45~79岁,平均62.2岁。男性56例,女性26例。合并高血压病59例,糖尿病21例,心脏病(含冠心、高心及风心病)42例。文化程度:大学25例,中学36例,小学21例。有社会保障(医药费能全部或大部…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雾化吸入辅助治疗COPD疗效观察陈勇候长安薛巧珍张守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我们于1993年3月~1997年5月应用中药川芎嗪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42例COPD患者,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42例该类患...  相似文献   

18.
我中心通过使用脑中风康复仪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的研究,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按统一的条件从2001年5月~2001月12月选取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5(38~81)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31例;病程2周~1年8个月;左侧偏瘫28例,右侧偏瘫22例。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5(36~80)岁;脑出血2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原Ⅲ的影响,为预防缺血性复发寻找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纳入2004-07/2005—12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以查随机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头针组(n=32)和体针组(n=28),头针组根据《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取健侧顶颞前斜线与顶颞后斜线治疗,用30号1.5寸毫针,在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从上而下以三段接力刺法连刺3针,留针30min,期间每隔10min行针1次,每次2-3min,同时在留针期间需配合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体针组选穴依据《针灸学》的治则及处方,上肢取肩鹪、曲池、外关等;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等,均取双侧穴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d,连续治疗8个疗程,即2个月。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6个月采静脉血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原Ⅲ含量的变化。同时,在治疗后第6个月比较两组的脑卒中复发率。 结果:参与观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第2个月,头针组与体针组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12.47&;#177;2.50),(18.61&;#177;2.27)mol/L;(17.10&;#177;1.68),(18.13&;#177;1.60)mol/L;(3.68&;#177;0.88),(5.02&;#177;1.03)g/L;(4.39&;#177;0.93),(4.69&;#177;0.90)g/L;P〈0.01],且头针组于治疗后第2,6个月同型半胱氨酸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体针组降低明显(P〈0.01)。②治疗后第2个月。头针组与体针组血清抗凝血酶原Ⅲ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08.88&;#177;25.59),(193.88&;#177;23.64)mg/L;(191.89&;#177;23.23),(189.29&;#177;92.97)mg/L,P〈0.01],且头针组于治疗后第2,6个月血清抗凝血酶原Ⅲ水平均较体针组升高明显(P〈0.01)。⑧治疗后第6个月,头针组脑卒中的复发率为3%,体针组脑卒中复发率为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疗法与体针疗法均可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并可升高抗凝血酶原Ⅲ,且头针组对以上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的影响较体针组明显,能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其预防脑卒中复发可能与对以上因素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偏瘫患者除运动障碍外,往往还伴随有肢体疼痛,该病症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与痛苦。笔者近年来采用腕踝针治疗43例,并与采用体针为对照且进行了比较,发现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85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由CT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42~72岁;病程20d~2年。随机分为2组,腕踝针组为44例,体针组为41例。1.2方法(1)治疗组44例:辨明疼痛部位所在按照腕踝针分区定位。上肢疼痛者取患肢腕周上2~3寸相应区;下肢疼痛者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