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30例男性吸烟脑梗塞患者血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烟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常规检测脑血栓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吸烟脑血栓患者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脑血流量低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脑血流量呈负相关。结论:吸烟是导致脑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戒烟能降低脑血栓的发病率,也是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及溶栓疗法对血液流 变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于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分别测 定全血与血浆粘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显著,治疗前 显著异常。结果:血流变性异常在脑血栓形成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改善血流变性 和脑组织供血,减轻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时期脑血管病变患者(脑A硬化、脑血栓形成急性期,脑血栓后遗症)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正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予后观察. 结果三个不同时期脑血管患者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升高率为87%,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率为56%;特别是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和红细胞压积100%地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脑动脉硬化和脑血栓形成后恢复期患者的全血粘度升高率为76%,血球压积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没多大变化,与急性脑血栓患者有明显差异.这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予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论本资料统计表明三个不同时期脑血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较正常者有明显改变,特别是急性期更为突出,因此定期检查、急时检测血流变对正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治疗和予后观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是1982年4月至1987年5月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县城阳镇所属8个自然村117例脑血管病人中的3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用逐步回归和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与脑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特别是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改变在病因分析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输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血栓形成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长寿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中老年人神经科各类疾病的首位。脑血栓形成与血液的高粘滞状态有密切关系,通常存在全血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或高血脂等。从血液流变性角度分析本病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并对其输血问题进行探讨,是脂导临床工作的科学依据之一。为此,本文总结了3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并以12例健康者相对照,同时对此类疾病患者如需输血时进行了生理上的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31例患者均为脑血栓形成病人经头…  相似文献   

6.
资料表明 :缺血性中风其血液粘度升高改变了体内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降低血液的粘度成了有效地治疗缺血中风的重要手段。笔者采用大剂量静脉滴丹参注射液 ,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改变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观察 68例病人 ,其中男性 42例 ,女性 2 6例。 40岁以下 3例 ,41~ 5 0岁 2 1例 ,5 1~ 60岁 3 3例 ,61岁以上 11例。病程最长者 4年 ,最短者一周。均经入院CT检查确诊为缺血性中风 (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 )。1 2 治疗方案 先进行一般治疗二周 ,然后即予每天 10支丹参注射液 (每支 2ml,含生药 4…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对脑动脉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压氧(HBO)治疗观察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34例患者在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粘稠度升高和高血脂症.HBO两个疗程后,全血粘度下降非常显著(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变化不明显.以上提示,HBO对预防全血粘度升高的脑动脉硬化患者发生脑血栓形成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实验检测了18例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同年龄组 38 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栓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变化不 大;血浆粘度,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沉、血沉方程常数K,红细胞变形指数 TK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高。同时应用荧光偏振法检测了27例脑血栓患者的红细 胞膜流动性,与同年龄组28例健康人比较。结果脑血栓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下降 较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中风患者进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和动态观察判定中风的性质.为临床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指导用药、判断预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36例脑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发现3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血液粘度等项目明显增高;而6 例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血液粘度等反而降低。说明缺血性中风时的血液粘滞性呈持续性升高状态.而出血性中风时血液粘滞性为反应性降低。在缺血性中风纵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有关项目的检测和观察中发现;经一个疗程《两周J 的药物治疗小吊粘、抗栓)后.血液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血液流变学已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研究,它的检测参数较多,而全血粘度是血液流变学中重要的综合性指标。由于血液是一种含有悬浮颗粒的非牛顿流体,其全血粘度随切变率而变化,我室采用了适用于非牛顿流体的锥板粘度计测定了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全血表观粘度(n即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现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检查对象:为我院住院和长期门诊观察的40岁以上的患者,其中高血压164例,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塞)61例,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42例,肺心病(包括慢支伴肺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单纯性高血粘度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以了解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对口服阿司匹林三个月以上的高血粘度患者,连续三个月每个月定期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能力测定。结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血液流变学特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结论对单纯性的高血粘度患者不必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12.
A型行为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型行为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全国心身医学协作组编制的"A型行为类型问卷”筛选出A型行为(简称TAB组)和与之相匹配的非A型行为(简称非TAB组)脑梗死患者各45例,同时随机选取4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三组人员均于晨6时空腹抽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TAB组患者全血低切粘度(1s-1)、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100s-1)、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非TAB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A型行为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对A型行为给与适当的干预,应是脑梗死一级预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Improvement of hemorhe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extracorporal rheopheresis (ER) on cerebr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evaluated its therapeutic effect. Thirty-three patients (rheopheresis group, 17; control group, 16; mean age 64 +/- 10 year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included in ou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The first treatment was started within 12 h after onset of symptoms, and treatment was repeated 3 times at an interval of 24 h.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each session.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was analyzed using 99mTc-ECD-SPECT. The functional and neurological outcomes were determined by follow-up investigations after 3 months. The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rheopheresis group (18% decrease of plasma viscosity, 55% decrease of red blood cell aggreg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no decrease of both parameters). The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analysis showed early reperfusion in 35%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rheopheresis and in 37% of the control group (N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neurological outcomes between the 2 groups. Extracorporal rheopheresis is practicable and safe. It rapidly and consistently improved the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Although this did not impact on cerebral perfusion or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this report, we propose that ER deserves to be further evaluated by initiating the first treatment within 6 h post-insul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和甘露醇对脑梗塞后微循环的影响,揭示其对降低颅内高压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脑梗塞患者随机分组为(1)试验组(20例)和(2)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甘油果糖和甘露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作比较。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油果糖对比甘露醇能更有效地改善脑梗塞后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具有改善微循环、安全有效降低颅内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血糖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性和血糖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血糖和血流变学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缺血性卒中病人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其中全血中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与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正相关(P<0.05).调整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后计算血糖和全血黏度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发现全血中切、低切黏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正相关(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与血糖增高有关,高血糖主要通过影响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能力、血浆黏度,使全血黏度升高,长期高血糖和反应性高血糖均可影响缺血性卒中病人的血流变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脑梗塞(CI)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致病机理。方法 测定15 8例CI患者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I患者两性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P <0 .0 0 1) ;两性H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学异常是CI的病理机制之一;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造成CI患者血液粘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伴有高脂蛋白血症的缺血性中风病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止血功能的改变的研究,了解高脂蛋白血症对血液流变学特性和止血功能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检测患有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正常的和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状态指标.结果 伴有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大部分都异常增高,这些指标包括全血和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能力等.凝血功能呈明显活跃状态,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升高.结论 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能对血液流变学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影响到凝血状态.因此,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定期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状态监测对缺血性中风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康复疗养对于高原官兵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刚下4,000 m以上高原赴临潼疗养院的31名高原官兵分为疗养+高压氧疗组和正常疗养组,分别于入院时、疗养15 d,疗养30 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原官兵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随着疗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疗养+高压氧疗组和正常疗养组疗养30 d、15 d较入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养+高压氧疗组较正常疗养组效果好。结论刚下高原官兵通过康复疗养,血液黏度显著降低,对提高高原守防部队官兵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增强部队连续作战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988例中老年人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和用血液流变学指导防治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1301例有症状者、299例有病史者、388例无症状者,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平均增高率分别为60.10%、70.50%、32.67%。有脑血栓、脑梗塞病史180例,经治113例,未治67例,三年复发率分别为14.16%、64.18%。1301例有症状者,大中血液流变学检测血粘增高者845例,经治708例,未治137例,二年内发病率分别为2.96%、21.18%。提高中老年人血液流变学诸指标增高率较高,尤其有病史和有症状者;此外一尚证明用血液流变学方法指导防治缺血性脑中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背景全血黏度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重点,对于揭示因血液流变性改变而出现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血液的宏观与微观流变学特征,探寻血液流变学测量方法的标准化.设计以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为纳入对象的对比实验.单位桂林医学院物理教研室.材料随机选取86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于桂林医学院血液流变学研究室完成实验.方法本实验86例全血样品,在7个剪变率(0.6,2,5,10,20,40,100 s-1)下,顺序从低剪变率到高剪变率,再从高剪变率到低剪变率进行检测,对两个过程的测量值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两个测量过程7个剪变率下的表观黏度值.②次要结局两个测量过程下的Casson黏度、屈服应力.结果两个测量过程,同一剪变率下的表观黏度值,除0.6 s-1对应的表观黏度值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表观黏度值无显差异(P>0.5),Casson黏度和屈服应力值无显著性差异(P>0.5,P>0.3).结论实验研究中测量Casson黏度、屈服应力值有利于优化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和测量方法的标准化,且对同一血样重复测试表观黏度、Casson黏度和屈服应力值是可行的.对于揭示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以及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