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病变,颈间盘突出,椎体边缘小关节骨质增生,黄韧带增厚挤压脊髓、神经或血管而出现临床症状。颈椎后路椎管减压是解除颈脊髓广泛受压迫的手术方法之一。我科自1994年至1996年共开展此手术16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  相似文献   

2.
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由于受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限制、一般医院不能开展,我们自1995年至1999年共收治颈;和盘脱出,不全瘫病人14例,行前路减压融合术疗效满意,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4例颈间盘脱出病人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2一56岁。有5例病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病;有8例病人经影像学检查X钱片见颈椎骨质有程度不同追行性变,其中有3例生理曲度变直,1例反屈;CT、MRI见颈间盘1个部位脱出6例,2个部位脱出5例,3个部位脱出3例。病人均有不完全性瘫,其中4例卧床.6例需支持物,生活不能自…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 spime locking plate,CSLP)在治疗复杂颈椎损伤伴颈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例椎体爆裂性骨折、椎板骨折合并颈髓损伤,5例颈椎脱位复位失败,3例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4例陈旧性颈椎脱位伴截瘫或不全截瘫患者行颈椎前后路同期减压,前路植骨,CSLP内固定。结果 本组25例患者经6—37个月,平均18个月随诊,植骨块在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螺钉松动等并发症。颈椎生理曲度良好,颈椎稳定性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对于某些复杂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采用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减压可以一次性彻底解除脊髓前后方受压,对于由此而引起的颈椎不稳,可采用颈椎前路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来解除,CSLP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其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手术适应证为: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椎板骨折;颈椎脱位复位失败;陈旧性颈椎脱位;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4.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近年来临床推广并可供选择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之一。与传统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相比,它可保留颈椎前方减压融合以后的节段运动功能,同时提供颈椎所需要的稳定性,防止和延缓邻近节段的退变。我科2004年10月-2007年10月,共完成30例33个节段的人工颈间盘置换,现将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探讨颈椎间盘切吸术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万能试验机加载、百分表接触测量法。将6具新鲜尸体颈椎随机分两组:前路组和后路组各3具。模拟临床手术分别对切吸间盘、髓核摘除术后颈椎运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范围进行测试,同时与完整颈椎时的运动测量结果进行对照。前路组切吸间盘后,手术及相邻节段屈、伸运动范围均不同程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髓核全部摘除后相邻节段屈、伸运动范围分别增加17.8%和27.6%(P<0.05)。后路组:半椎板切除和间盘切吸术后相邻节段运动范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加,髓核全部摘除后屈、伸运动范围分别增加15%和2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侧弯运动范围无显著意义变化。颈间盘切吸术后对颈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颈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已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逐渐被应用,近期疗效已得到肯定,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胶原酶溶解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多采用盘外注射。而盘内注射报道较少。本文旨在观察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复合胶原酶介入治疗颈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至2012年收治颈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刘俊芳 《护理研究》1989,3(1):28-30
颈椎疾患是我科常见疾病.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至今,我科病房共做颈惟手术7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性别分类 男性44例,女性29例.2、年令分组 4~10岁2例,11~20岁11例,31~40岁16例,41~70岁33例.3、病种分类 颈椎骨析、脱位24例,(合并瘫痪10例),颈椎结核13例,颈椎肿瘤4例,脊髓开支颈椎病24例先天性颈椎畸形5例,环枢椎脱位者3例,颈间盘突出2例,氟骨症颈椎病2例.4、手术分类 颈椎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术28例,颈椎后路椎板减压 钢丝、钢板、  相似文献   

8.
颈肩痛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引起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即颈痛、肩臂痛、背痛、颈椎旁压痛等。采用“夜间疼痛护理”治疗因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放射性痛,改善患者夜间睡眠,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同时配合综合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颈椎间盘切吸术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颈椎间盘切吸术后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万能试验机加载、百分表接触测量法。将6具新鲜尸体颈椎随机分两组:前路组和后路组各3具。模拟临床手术分别对切吸间盘、髓核除术后颈椎运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范围进行测试,同时与完整颈椎间的运动测量结果进行对照。前路组切吸间盘后,手术及相邻节段屈、伸运动范围均不同程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髓核全部除后相邻节段屈、伸运动范围分别增加17.8%和27.6%(P<0.05)。后路组:半椎板切除和间盘切吸术后相邻节段运动范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加,髓核全部除后屈、伸运动范围分别增加15%和25%,统计学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侧弯运动范围夫显意义变化。颈间盘切吸术后对颈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颈肩痛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交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引起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即颈痛、肩臂痛、背痛、颈椎旁压痛等。采用“夜间疼痛护理”治疗因颈椎病引起的疼痛、放射性痛,改善患夜间睡眠。增加患的舒适感,同时配合综合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缩短了患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 1991年~ 1999年对脊髓压迫症状较重、伴有颈间盘病变的颈椎管狭窄症病人,应用后路椎管成形和前路减压植骨的联合术式治疗 54例,术后采用 TDP等综合治疗 28例,并与 26例对照。 54例中男 39例,女 15例,年龄 38~ 64岁,平均 52岁,病程 1.5~ 15年,平均 4.8年。病变椎间隙: C4~ 5、 C5~ 610例, C4~ 5,C5~ 6和 C6~ 717例, C5~ 6和 C6~ 716例, C5~ T111例。 CT测颈椎管矢状径为 0.7~ 1.0cm。康复组 28例,术后加 TDP、按摩等理疗。对照组 26例,仅行术后常规消炎治疗。术前瘫痪等级见表 1。主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11例急性创伤性颈间盘脱出病人1.5TMRI信号特点与运动功能的关系,以确定1.5TMRI对预测本病运动功能康复的价值。结果显示:脊髓出血、广泛水肿的MRI信号多为损伤重,恢复差的病人,而局限性水肿及正常MRI信号的病人损伤轻,恢复良好。结果表明:1.5TMRI检查对损伤性颈间盘脱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康复计划的制定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是颈椎及颈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病理变化的总称。患者轻则出现上肢麻木酸痛,重则出现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6年12月至1999年8月收治各型颈椎病150例。分组使用我院研制的萎缩骨刺液配合频谱治疗,并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患者经X光片、CT片、MIR及查体均明确诊断。其中男84例,女66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9.3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个月。诊断及分型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临床分型:颈型27例,神经根型82例,椎动脉型16例,交感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11例急性创伤性颈间盘脱出病人1.5TMRI信号特点与运动功能的关系,以确定1.5TMRI对预测本病运动功能康复的价值。结果显示:脊髓出血、广泛水肿的MRI信号多为损伤重,恢复差的病人,而局限性水肿及正常MRI信号的病人损伤轻,恢复良好。结果表明:1.5TMRI检查对损伤性颈间盘脱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康复计划的制定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重型脑损伤患者中有一部分合并颈椎或枕骨髁骨折。由于CT的应用,颅脑损伤多能得到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但是,伴发的颈椎骨折因常规只摄取X线平片,而平片的敏感性差,因而常被漏诊。CT在诊断颈椎骨折方面虽准确而可靠,但在重型脑外伤患者中,颈椎CT扫描尚未成为常规检查。然而,及时准确地诊断颈椎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比较一组重型脑损伤患者的颈椎平片及CT检查结果,探讨重型脑损伤患者常规作颈椎CT检查的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自1993年6月至1997年10月,我科共对156例严重脑损伤患者作了CT检查。重型脑损伤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间盘突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间盘突出接受前后路同期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1例患者术后未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和并巨大间盘突出的患者病情重。思想负担大,护理工作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临床上颈前路、颈后路治疗颈间盘突出方式较多,但因椎间融合器(cago)置入,C3~4椎体后缘骨赘较大,前路无法进入;行后路椎板减压后,患者症状无改善,此时只能经后路去除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和间盘组织。目的:观察颈后路经颈髓前方磨除骨赘手术解除颈髓压迫症状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颈4-5 PrestigeTM-LP人工颈椎间盘植入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成年男性的新鲜尸体的颈椎标本进行CT三维扫描,通过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system和AutoCAD形成颈椎C4-5和PrestigeTM-LP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三维图形文件,经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8.0建立颈椎C4-5和PrestigeTM-LP人工间盘有限元,模拟完成C4-5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结果:成功建立颈椎C4-5节段PrestigeTM-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有限元模型,对颈椎的后部结构、颈椎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等均进行了模拟重建.共计包含174 923个solid单元,249 006结点,88个缆绳单元及相应176个结点.结论:模型具有精确度高,单元划分精细,手术模拟真实的特点,可用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后的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颈椎椎体及其各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组织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为主,致使与其相邻的神经根、血管(主要是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等组织受到压迫、刺激、失稳等损害,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椎管狭窄MRI的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8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颈椎管狭窄病历,其均行了MRI检查,其中9例辅以CT扫描检查。结果:分析造成颈椎管狭窄诸多因素MRI表现。(连续多节间盘后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增厚骨化、椎弓变短和椎板增厚、椎小关节增生肥大内收、钩椎关节增生外翘)。结论:MRI是诊断颈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