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CT扫描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54例经胃镜活检、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早期胃癌1例,进展期胃癌53例。其中BorrmannⅠ型(蕈伞型癌)8例、BorrmannⅡ型(局限溃疡型癌)10例、BorrmannⅢ型(浸润溃疡型癌)18例、BorrmannⅣ型(浸润型癌)17例,发现CT对其正确诊断、分期及大体分型与病理对照准确率可达90.2%。结论 CT对胃癌的诊断与分期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在不同部位胃癌术前T分期及Borrmann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双重造影检查资料,根据胃癌发生部位分为胃上、中、下部癌,应用超声双重造影对不同部位胃癌进行术前定位、T分期,对进展期胃癌进行Borrmann分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双重造影术前定位胃癌的符合率为94.51%(86/91),术前诊断胃癌T分期的总体符合率为69.23%(63/91),术前诊断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总体符合率为85.92%(61/71)。超声双重造影术前诊断胃下部癌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诊断胃上部和胃中部癌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中等(Kappa=0.49、0.67);术前诊断胃上部和胃下部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92、0.78),诊断胃中部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8)。结论 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定位、诊断总体T分期和Borrmann分型的准确率均较高,在不同部位胃癌术前T分期和Borrmann分型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超声双重造影在不同部位胃癌术前T分期及Borrmann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91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双重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胃癌发生部位分成分成胃上、中、下部癌,通过超声双重造影对不同部位胃癌进行术前定位、T分期和Borrmann分型,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定位的符合率为94.51%;对胃癌术前T分期和Borrman分型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69.23%和85.92%。超声双重造影在胃下部癌术前T分期 (Kappa=0.75)与病理一致性较好,在胃上部和胃中部癌术前T分期(Kappa=0.49、Kappa=0.67)与病理一致性中等,在胃上部和胃下部癌术前Borrmann分型(Kappa=0.92、Kappa=0.78)与病理一致性较好,在胃中部癌术前Borrmann分型(Kappa=0.68)与病理一致性中等。结论 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定位、总体T分期和总体Borrmann分型的评估准确性均较好,在不同部位胃癌术前T分期和Borrmann分型诊断中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4.
韦强 《新医学》2008,39(12):796-798
目的:探讨术前胃镜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活检)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外科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对经胃镜活检并经外科手术确诊和切除肿瘤的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结果与结论: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符合率81%,疑诊12%,未能诊断7%.Borrmann Ⅰ型病变诊断符合率最高,Borrmann Ⅱ型、Borrmann Ⅲ型次之,BorrmannⅣ型最低.就组织学类型而言,腺癌的诊断符合率较高(88%),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诊断符合率较低.提示胃镜活检对诊断胃癌有实用价值,但对胃癌的分型、癌细胞分化程度的评估方面,尚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可累及多部位,表现为溃疡型、肿块型、弥漫型及结节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多样、多灶损害为特征。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胃癌、胃溃疡、胃炎等鉴别困难。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内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下表现多样,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6.
胃癌腹膜转移的CT诊断价值与影像分析(附4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犤1犦,腹膜转移是胃癌最主要转移方式之一。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腹膜转移的CT表现。1材料与方法本组45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41~79岁。原发及转移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Borrmann3型31例,Borrmann4型8例,Borrmann2型6例。本组无Borrmann1型胃癌患者。CT检查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机。检查前1~2小时服1.0%泛影葡胺350ml,充盈远端小肠,检查前15分钟再口服150ml,旨在充盈胃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青年与老年患者内镜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统计本内镜中心确诊的青年和老年胃癌病例,分析一般资料、内镜及组织学特征.结果 青年组131例,老年组1 299例,两组病变累及部位均以胃体为主,内镜下分型BorrmannⅢ型最多;组织学分型青年组低分化腺癌最多,青年组黏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比例高于老年组.结论 青年患者胃癌恶性程度更高,需提高对青年患者胃癌的认识和内镜检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指引下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大块活检对BorrmannⅣ型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并具有完整手术病理资料的弥漫浸润性胃癌69例,其中术前经超声内镜联合EMR大块活检诊断胃癌31例,常规内镜活检诊断38例.比较两组首次活检阳性率、平均活检次数及病理结果.结果 超声内镜大块活检组首次活检有26例诊断为胃癌,常规内镜活检组首次活检有23例诊断为胃癌,两组首次活检阳性率为83.8%(26/31) vs 60.5%(23/38)(P<0.05);超声内镜大块活检组平均活检次数1.2次,常规内镜活检组为1.7次.两组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内镜联合EMR大块活检可提高BorrmannⅣ型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计算,各亚组生存率差别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分析模型作其对生存率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7.9%、23.0%、13.5%,其根治性切除(R0切除)率为53.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大小、腹水、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站别、pTNM分期、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联合脏器切除、根治度、淋巴管癌栓、断端残留、淋巴结转移率与BorrmannⅣ型胃癌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胃切除范围、淋巴管癌栓、断端残留是影响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BorrmannⅣ型胃癌生物学特性独特,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上尽可能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杜绝切缘残留,对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胃癌的CT表现,评价CT低张造影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的46例胃癌患者术前CT低张造影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CT低张造影较好地显示21例贲门癌、15例胃体癌、9例胃窦癌及1例全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灶.结论 CT低张造影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及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已明确诊断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胃体中上部小弯侧前后壁。内镜下改变主要为局限性糜烂,颗粒样增生、结节样改变,质脆易出血或黏膜肥厚增粗。病理类型多为B-II、IIb及IIc,对可疑患者要多次、多部位、深挖取活检,能提高活检阳性率。结论 胃镜及病理活检仍是胃印戒细胞癌早期诊断有效可靠的方法,手术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价值.方法 对6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口服胃窗造影剂及静脉注射造影剂双重造影检查,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准确率为78.3%,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Borrmann分型准确率达91.3%,两者Borrmann分型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7,P<0.05).此外,两者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3、0.90.结论 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弥漫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995-01-2002-05经手术切除治疗,病理检查诊断的149例胃癌按Lauren分型,其中弥漫型胃癌48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胃癌中男19例,女29例,男女之比为1:2.52,女性多于男性,大体形态多为BorrmannⅡ,Ⅲ,Ⅳ,占97.7%。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低分化的单核样癌细胞及印戒细胞浸润伴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癌细胞浸润粘膜下及肌间隙使其增宽,癌细胞粘液染色阳性。结论 弥漫型胃癌占Lauren分型的32.2%,恶性度高,确诊时多为晚期,多发于青年女性。其次55岁以上老年男性也多见。病理组织学诊断应与胃嗜酸性肉芽肿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转移癌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征,提高内镜和病理医师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例以消化道表现为首诊症状的上消化道转移癌患者以及复习相关文献中的7例患者的内镜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结果 3例患者均以消化道出血、腹部不适等消化道表现为首诊症状而就诊。病例1内镜检查发现食管溃疡性病变,病理诊断为转移癌,考虑肺来源,后经影像检查证实;病例2内镜显示胃体隆起占位,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除外转移性,随后经影像学检查和气管镜活检证实为肺癌转移;病例3内镜检查发现胃和十二指肠多发息肉样病变,病理诊断为转移性肾细胞癌。3例患者均得到正确诊断,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根治性手术治疗。相关文献中的7例患者多为老年人,也均以各种消化道不适症状而首诊,既往无肿瘤病史,内镜检查病变位于胃或十二指肠,病理诊断过程中辅以免疫组化染色均诊断为转移癌,肿瘤原发部位无器官特异性。结论上消化到转移癌非常少见,特别是以胃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极易误诊为原发癌,从而导致错误的治疗,其确诊依赖于内镜和病理检查,并辅以相应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8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病理组织学分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8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主要从病理大体,光镜和免疫组化方面进行观察。结果:18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以中青年居多,男女之比为2.6:1,本组18例FNH有14例为经典型,2例为毛细血管扩张型,1例为混合型,1例为伴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型。结论:提出此病的病理诊断要点及分型,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腺瘤样增生性结节,肝间变性结节状增生,分化好的肝细胞癌,肝纤维板层癌及肝细胞腺瘤的鉴别诊断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晓琴  万里  陆其明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8):877-878,88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方法 总结1993年1月~2004年4月该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91.7%)。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窦,同时累及胃体胃窦部10例,局限于胃体部9例,胃窦部4例,胃底部1例。形态表现多样,溃疡型18例;弥漫型4例:结节型2例。内镜活检确诊率低(41.7%)。病理以B细胞为主。H.pylori感染率为83.3%。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范围广、病灶多发为其特点,内镜下多点、多块深取检以及及时行免疫组化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H、pylori感染可能与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人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5年10月122例经胃镜诊断明确的老年人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22例患者中,男性95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73.77±8.26岁.肿瘤发生部位:胃窦50例、胃体24例、胃角22例、贲门20例、胃底6例;肿瘤大小:微小胃癌12例,小胃癌34例;内镜下分型以Ⅱc型(64例)和Ⅱa﹢Ⅱc型(25例)居多;病理分型:乳头状腺癌5例,中高分化管状腺癌67例,低分化腺癌26例,印戒细胞癌7例,黏液腺癌12例,未分化癌5例. 结论:老年人早期胃癌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多发于胃窦、胃体,Ⅱc型多见,以分化型腺癌为主.  相似文献   

18.
胃癌的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胃癌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的60例的CT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局部或广泛胃壁增厚,其中胃窦癌29例,胃贲门癌18例,胃体癌10例,皮革胃3例。结论:CT对中晚期胃癌定位及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早期胃癌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钙化性胃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19例钙化性胃癌术前行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的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9例钙化性胃癌Borrmann分型均为弥漫型,病理类型为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富含黏液的低分化腺癌。CT表现为病灶胃壁弥漫性增厚,增厚的胃壁内见带状低密度灶或全层呈带状低密度,低密度灶内可见弥漫性分布、大小不一的钙化颗粒。低密度带的CT值为(22.34±3.24)HU,CT值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理表现为肿瘤组织及间质内含有丰富的黏液,其内可见多发钙化灶弥漫分布。结论:钙化性胃癌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这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ERCP在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ERCP在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人的内镜表现、病理分型及行支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例经内镜诊断的十二指肠乳头癌均为病理证实,经支架引流术后病人的退黄显效率60.41%、支架平均引流186d,6个月支架阻塞率55.80%。结论 ERCP是诊断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