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25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500 mg,3次/天)及吡格列酮组(15 mg,1次/天),疗程12个月。观察血管内皮功能、胰岛B细胞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胰岛B细胞功能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间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水平、胰岛B细胞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体质量指数低于吡格列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及弥漫性血管病变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及弥漫性血管病变发生率较吡格列酮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在降低体质量指数及改善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的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连续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盐酸二甲双胍与盐酸吡格列酮后胰岛素减量的幅度。方法:将45例初始均以门冬胰岛素30特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25例)和吡格列酮组(20例),观察血糖得以控制同样理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情况下2组治疗前后胰岛素减量的幅度。结果:治疗6周后,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胰岛素降低幅度大于吡格列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均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二甲双胍组在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方面优于吡格列酮组,且经济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后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继续利用利格列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17年4月~2017年9月40例(对照组)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与2017年10月~2018年4月40例(观察组)接受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PBG、HbAlc、BMI低于对照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利格列汀治疗能够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有助于控制患者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36-3137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和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连用6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lNS)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服用二甲双胍(500mg/次、3次/d)和吡格列酮(30mg/次、1次/d)6周后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例,观察组加给利格列汀(5mg/次、1次/d),对照组则加给安慰剂,持续12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对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在血糖控制,体质量减少方面均优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3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500nag,3次/d)及吡格列酮组(15mg,1次/d),疗程12个月。观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体质量指数低于吡格列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吡格列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改善胰岛素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在降低体质量指数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妞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剂量,吡格列酮最大加至45mg/d,二甲双胍最大加至1500mg/d,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二甲双胍组更明显(P均〈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吡格列酮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降糖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其对T2DM患者血脂水平影响与二甲双胍不同,但可能同样对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起保护作用,从而延缓T2DM及大血管并发症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RP、IL-6的影响。方法:将5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仅在吡格列酮组降低,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理状态变化及生命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倒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B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腱岛素抵抗、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A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首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血糖控制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首发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及炎性因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维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精神分裂症(SP)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成分及α、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SP合并T2DM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糖代谢、体脂成分、α、β细胞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降低(P<0.05),观察组2hPG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上升(P<0.05),观察组HOMA-β高于对照组,HOMA-IR、胰高血糖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体脂率(BF)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合并T2DM患者体脂率上升,胰岛α、β细胞功能降低,早期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干预,可改善患者体脂成分,优化胰岛α、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服用格列吡嗪或格列齐特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加用吡格列酮;B组28例,加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特征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比较,B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而HDL-C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降低FPG、2hPG、HbA1C和调节血脂水平,联合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更明显,并能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初发T2DM(A组)患者随机分二组,30例予二甲双胍(A1组)和30例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A2组)治疗12周,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RBP4、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eβ细胞功能指数(HBCI)的变化。结果 (1)A组血清RBP4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2)A1组和A2组治疗后FPG、Hb Alc、FIns、RBP4、HOMA-IR、BMI、WHR、低密度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2组血清RBP4、HOMA-IR和LDL-C更低于A1组(P0.05)。A1组、A2组治疗后HBC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更有效降低血清RBP4,更好发挥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达英-35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I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PCOS患者,对照组采用达英-35、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达英-35、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氧化应激反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IR[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APN)]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经周期,两组SOD、APN水平均上升,MDA、FINS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SOD、APN水平高于对照组,MDA、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英-35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够降低PCOS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IR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指标、血压及体质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及体质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面有明显优势,并能改善患者体质量及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他汀类和冠脉介入术等治疗冠心病.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痛,在此基础上,吡格列酮组(48例)接受吡格列酮(15 mg/d),对照组(50例)不接受吡格列酮.随访12个月,用EHSA法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并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个月后PAI-1和P-选择素均有显著性下降[(7.9±1.4 vs 4.2±0.5)ng/mL,(16.6±6.8 vs 12.4±3.6)ng/mL].吡格列酮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2.0%和10.4%.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22.0%和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76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研究组联合采用维格列汀及二甲双胍。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糖、内膜中层厚度、血清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内膜中层厚度、血清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与对照组(5.26%)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内膜中层厚度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血清脂联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