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调查肝硬化合并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合并感染者纳入感染组,无医院内肺部感染者纳入无感染组;调查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细菌培养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是否合并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白蛋白情况等指标的差异。同时对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 t st ic回归分析。结果:212例肝硬化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16.04%,病原菌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8.60%)、金黄色葡萄糖球菌(16.28%)、肺炎克雷伯菌(16.28%);感染组在年龄≥60岁、病毒性肝炎、住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Child-Pugh分级为C级、白蛋白28 g/L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t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Chi ld-Pugh分级为C级、白蛋白28 g/L是肝硬化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年龄大、侵入性操作、Child-Pugh分级为C级以及白蛋白下降是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2月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记录按照患者预后好转程度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3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79.9%)、腹痛(76.3%)和腹胀(70.5%)。75例感染患者的腹水培养阳性病原菌86株,依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ALB)、血Na+、总胆红素(TBIL)水平、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相比预后良好组显著更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血Na+、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4例,按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血清TBi L、TBA水平高于存活组,血清Alb、chol、CHE水平低于存活组,出现腹水、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并发症、并发症≥3个、脾脏径4. 5 cm、门脉主干内径1. 2 cm、MELD评分≤20分、Child-Pugh评级C级的比例高于存活组(P 0. 05); 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肝肾综合征、并发症个数≥3个、电解质紊乱是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LD评分、Child-Pugh评级、血清TBi L、TBA、Alb、chol、CHE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hild-Pugh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4例死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hild-Pugh分级对初次入院资料进行评分及分级,并计算初次入院至死亡的时间。结果:Child-Pugh分级A级生存时间56.2±24.7月、B级33.1±10.5月、C级12.6±9.6月;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生存时间相对非出血者低(P〈0.05)。结论:Child-Pugh分级可做为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时间的重要的客观指标。而是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对生存时间有较大的影响;上腹部增强CT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无肝肾分流等侧支循环的评估有助于出血风险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病因及肝硬化分级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洪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hild-Pugh分级B级98例,C级80例)作为观察组,120例肝纤维化患者作为肝纤维化组,另选择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组与阴性组。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被研究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病因及肝硬化分级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及LHBT集值均高于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及LHBT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C级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率及LHBT集值均高于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0.5%,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阴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79.8%,两组生存情况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146,P=0.01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HBT集值超过101 ppm时,其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704~0.826),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9%和65.8%。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高,且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升高,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风险升高。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促进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经验。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596人次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包括院内感染率、各种原因肝硬化院内感染率、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感染诱因及预后。结果在596人次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94人次,发生率为15.77%。其中,男性55人次,女性39人次。Child-Pugh C级的为77人次(81.91%),B级17人次(18.09%)。上消化道出血后发生院内感染为21人次(22.34%)。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和肺部,其次为消化道和腹腔。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10人在发生院内感染后死亡。结论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Child-Pugh C级的患者,消化道出血为较常见的诱因,对此类患者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尿酸(UA)和胆碱酯酶(CHE)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评分为代偿期组80例,失代偿期组46例,选择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纳入慢性乙型肝炎组,另选择住院的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TBA、UA和CHE的水平。结果代偿期组血清中TB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失代偿期组明显高于代偿期组(P0.01);而UA和CHE较对照组减低(P0.01),且失代偿期组明显低于代偿期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BA、UA和CHE水平变化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宇琼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071-507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9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Child-PughB级35例,C级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48周评估疗效;对照组21例,予一般保肝、利尿治疗。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ALT、白蛋白的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及阻止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6月28日美国Gilead公司宣布美国FDA批准Epclusa(sofosbuvir 400 mg/velpatasvir100 mg)用于治疗成人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无肝硬化或肝硬化代偿期(Child-Pugh A级)患者单用Epclusa治疗12周,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 B或C级)患者则联合利巴韦林。4个国际3期临床试验研究中,1 035例无肝硬化或肝硬化代偿期基因1-6型慢性HCV感染患者接受12周Epclusa的治疗。267例肝硬化失代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防治SBP及改善预后、降低SBP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4年8月至2009年3月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收治的住院患者病史等资料的相关因素回顾分析.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与未并发SBP患者发病前的性别、年龄、嗜酒史、Child-Pugh级别、血清白蛋白(ALB)、腹水蛋白、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补体C3、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糖尿病、肝昏迷、消化道出血、便秘/腹泻、门静脉直径等20项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6例慢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中,72例并发SBP,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组患者的ALB、腹水蛋白、PTA、血清补体C3、CH、ALT均明显低于非SBP组患者;而在Child-Pugh C级、TBIL、TG、消化道出血、便秘/腹泻诸方面均明显高于非SBP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嗜酒史、糖尿病、肝昏迷、AST、GGT、ALP、门静脉直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BIL>51.3μmol/L、ALB<28 g/L、PTA<40%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独立的相关高危因素.充分认识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降低SBP的发生率,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及其并发甲状腺功能功减退(甲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易漏诊、漏治的原因。方法:2005年5月-2010年10月在江苏省建湖县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05例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将其中22例同时并发甲减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余83例未并发甲减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同时对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追踪随访。结果: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研究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病例中,Chil&PughC级患者的FT3、FT4水平显著低于Child-PughB级患者(P〈0.05),而TSH水平则显著高于Chil&PughB级患者(Pd0.05)。研究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P〈0.05),而对照组则男性多于女性(Pd0.05)。对照组患者年龄比研究组小(Pd0.05)。研究组并发肝昏迷、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约有20%的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甲减;Chil&PughC级患者比Child-PughB级更易发生并发甲减,且病情更严重;女性患者易并发甲减;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甲减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一般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反映肝功能的敏感指标,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在综合性治疗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1例加用ETV,对照组30例加用阿德福韦酯(ADV)。观察症状减轻及复常情况,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乙肝五项标志物定量、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以及肝脏磁共振扫描(MR)等。结果治疗组症状复常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b阳转率、MR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可不同程度逆转肝硬化,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钠水平与其他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共120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轻、中、重度低钠血症三组。比较三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轻、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程度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增加(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水平得到纠正的患者比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病死率随血清钠浓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低钠血症与其他并发症和预后密切相关,血钠水平可作为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钠代谢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血钠检查及肝功能Child分级。结果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程度随肝功能分级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可随Child-Pugh A、B、C分级呈现上升,依次为42.86%、80.00%、91.8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钠代谢紊乱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因素,以便及早预防,改善预后.方法:对25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并发SBP者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了SB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危险因素分析、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统计显示腹水总蛋白≤10 g/L和曾发生SBP是并发SBP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活动度减小、Child-Pugh评分也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相关(χ2检验P<0.05),在众多因素中Child评分和血钠降低对预后的影响较有意义.结论:尽可能减少或控制肝硬化患者易惠SBP的危险因素,监控已发生SBP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紊,易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居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并讨论相应护理策略。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20年3月出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居家患者35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经济能力、文化程度、肝硬化知识、病程、自我效能感、肝硬化分级是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期居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经济能力、文化程度、自我效能感、肝硬化分级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居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居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估普遍偏低,经济压力大、文化程度低、自我效能感低下、患者肝硬化分级为B/C级的家属自我管理能力较低,需加强患者居家管理宣教,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病死率为70%~86%[1]。数十年来,临床一直采用Child-Pugh分级方法判断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及评价其肝功能储备。2001年Kamath等[2]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即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近年许多文献对这一新体系进行了评价[3~7]。本文采用MELD评分和Child-Pugh分级,回顾性评估31例肝硬化失代偿死亡者和55例存活者,并比较2个评价体系与其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9年12月至2006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86例,其中死亡者31例,存活者55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血流感染(BSI)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与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有效诊治并改善临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诱发因素、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病原菌分布及临床预后等情况。结果同期收治肝硬化失代偿并行血培养患者1 071例,其中血培养阳性患者154例,并发BSI率14.4%。共分离出155株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阴性菌115株,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气单胞菌属;革兰阳性菌40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仅48例(31.2%),中性粒细胞分类大于0.75者133例(86.4%);降钙素原检测大于0.5 ng/m L 74例(68.5%);患者治愈好转率为68.8%,死亡及自动出院率为31.2%。并发BSI患者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C级,部分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或反复多次住院。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BSI的比例高,预后差,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经验性抗菌治疗,待药敏报告后,根据临床治疗反应,必要时调整抗菌治疗方案,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胆固醇(CH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4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HE、ALB、CHO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CHE(2 352.64±817.25)U/L、ALB(31.26±6.92)g/L、CHO水平(3.37±0.24)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级患者的血清CHE(3 420.38±626.03)U/L、ALB(34.78±6.07)g/L、CHO水平(3.32±0.15)mmol/L较B级和C级高,B级血清CHE(2 989.47±756.92)U/L、ALB(30.45±7.45)g/L、CHO水平(2.90±2.02)mmol/L显著高于C级(P0.05)。结论血清CHE、ALB、CHO水平检测可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能够有效评估肝功能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4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丙氨酸转氨酶(36.6±15.2)U/L vs(47.8±19.6)U/L、天冬氨酸转氨酶(31.4±12.7)U/L vs(40.3±17.0)U/L、总胆红素(22.6±9.1)μmol/L vs(32.1±10.0)μmol/L、白蛋白(36.1±1.8)g/L vs(32.3±1.8)g/L(P<0.05或P<0.01);两组Child-Pugh分级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9±2.1)分vs(8.8±1.8)分(P<0.01);两组均有良好的病原学应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肯定,优于单用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